新型冠状病毒下,感觉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影响有多大?

用户76094498933


疫情情况下,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影响。

1、餐饮业首当其冲,由于全国各地都禁止人员外出,餐饮行业损失是巨大的,不能开张营业,还要缴房租,这种影响肯定很大。

2、娱乐、商场这些都没有人流量了损失一样很大。

3、地产行业一样有很大影响。

4、制造业,很多工厂不能开工。

总之,至少在今年一季度整个经济是受到比较大的影响,gdp可能至少降0.5下来。但是随着疫情逐渐控制住,二季度应该会逐步提升经济。现在就是,关键要疫情控制下来,不然人心惶惶。确实比较恼火。


工控人之家


别的行业不说,就说服务业,吃,穿,住,用,行各方面都收到限制,尤其是行,旅游业,酒店,交通等等,光是第三产业就已经够我们喝一壶了,举个例子,西贝莜面村,这么牛逼的企业,人家说撑不过三个月,还有其他撑不过一个月,还有直接倒闭了的。为什么倒闭?因为没钱,没有现金流,企业运转不起来,可不就倒闭了吗?还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我认识好多餐饮店老板,直接关门了,正规的企业工资照发,这是多大的负担?我们小老百姓无法想象。看看股市就能看出一二了,开盘狂跌,不过影响是暂时的,所以股市慢慢会回来的。


韩小寒233


餐饮、旅游、文娱,这些吃喝玩乐的产业,即便是现有企业亏损倒闭,也动摇不了根本。因为一旦疫情过去,相关的需求势必会重新释放,大家该吃的饭,该旅的游,该看的电影都会继续。产业内的人才和模式都是现成的,旧餐厅黄了,一定会有新的餐厅开张。短期里会减缓GDP增速,看起来血肉模糊,但是长远看只是纤芥之疾,静养即可痊愈。

值得担心的反而是工业。

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第三产业不同,工业企业由复杂而精密的链条相互联系。生产一台汽车,只要缺一个零件,那所有供应商就都要等着。生产一部手机,万事俱备了,只缺一个按键,所有人就都要停下来。

工业生产是一台爬坡的火车,哪怕歪歪扭扭,但只要在开着,就有修补的机会。但这辆火车一旦停下来,再想启动,就需要很大力的推一把。

别的地方复工之后,湖北的供应商无法交付,那么就会有外省的供应商顶上。

外国正常生产,中国的供应商无法交付,那么就会有其他国家的供应商顶上。

有时候这种顶替是暂时的。但是也有的时候,这种顶替有较高的固定投入,比如修路通电,建造厂房,设备的联调对接等等,那么一旦替换完成,相关的业务就长期的被替换了。

中国62%的GDP来自于中小企业,而九成中小企业属于制造业。西贝餐饮说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但是只要它撑到了疫情过去,一口气立马就能续上,损失的只是疫情期间的账面收入。

但是如果制造业停工,等你两三个月以后开工了,会发现自己已经被移出了链条,然后这些出局者的下游供应商也一并出局。工业生产的滚滚车轮,不会为了人道关怀而停止,所有这种出局都是不可逆的。

前几天看到梁建章老师的观点,仅从生命健康角度看,一次大流感的影响,等于把人均寿命减少1.5天。即便把此次疫情的严重性扩大五倍,对人均寿命的减少也只有7.5天左右。但是,经济停摆造成的人均收入减少,会导致对医疗、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投入的退步。资金少了,医疗条件和营养水平就跟不上,人均寿命一样会降低。

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债务问题。不论是企业贷款还是政府地方债,长期以来都在滚动着刺激经济的前进。但是债务的滚动都是基于“对未来的信心”,如果丧失信心,债务也会出现“挤兑”。

因此,我估计在本月之内,全国大部分地区会以各种形式恢复生产,在经济的火车尚未冷却前重新发动。否则即使是灾区,继续停工的后果也难以承受。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这次疫情是中国多年未遇的大挑战,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影响肯定不是几千亿或者一两万亿那么简单。这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从国际层面上看,对中国也有一些好处,不便明说,只希望大家一起共克时艰。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是嘉杰本人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全国乃至全球蔓延。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给我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何种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还处于扩散期,顶峰还没有到来,后期持续时间目前仍需持续观察,笔者认为虽然历史经验很难预估此次疫情的经济影响,笔者参考2003年SARS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短期突发事件解决后,经济往往会报复性反弹,疫情爆发前经济可能复苏的预期将视疫情控制情况延后,但毕竟今天中国经济规模是 2003 年的 9 倍左右,2003 年GDP 总量是 11.7 万亿,2019年是 99 万亿,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面临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污染防治、脱贫三大攻坚战。且全球化面临空前挑战,中美贸易摩擦的阴云刚刚有所缓解,中国又面临疫情冲击,整体内外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对经济的冲击是全国范围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还没充分显现, 就业、地方政府债务、人民币币值稳定都面临考验。笔者综合考虑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直接冲击主要以下三大领域:

  • 首先, 是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消费领域的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 以及物流行业。其中,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明显。

  • 其次,是制造业,受复工时间不确定,手机、汽车、电子等行业受到影响会比较大, 也会影响到全球产业链,疫情核心地区的武汉本身也是制造业云集的地区,影响难以预估。

  • 第三,是贸易领域,因疫情带来的恐慌,加上地缘政治等因素,相关国家减少或者关闭航空、港口、边境的措施会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拖累中国经济。


此次疫情适逢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关键节点,后续 5 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对于经济的支撑值得期待,中国经济的韧性不容低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中国经济依然具有比较强的韧性。短期看,笔者认为此次疫情并非对所有企业都是利空,比如对于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和娱乐企业就带来直接利好。同时,中国政府的财政保障能力有目共睹,就疫情控制而言,截至2020 年 1 月 29 日,中国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 273 亿元,确保疫情防控经费需要。根据疫情进展,中国也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应对。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基层财政所工作人员甲,很高兴和大家交流财经知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

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甲


今天在西瓜视频上看了这么个故事,看的我是心里酸酸的,在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下我们都知道的传统业旅游,餐厅,KTV娱乐业都被迫关门不能营业,同时餐厅和KTV包间果盘的水果供应商她们的水果也卖不出去,这个女老板供应商她也是刚刚入行,没有经验进了几十万的水果一箱箱的堆在家里,餐厅和KTV不营业了她的水果卖不出去了,自己也不会用电脑和手机线上销售,还是好心的邻居帮忙拍了这个视频才被大家发现。

我是通过这个视频才知道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面之大,波及的传业之广。虽然这次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打击很大,但通过03年的非典的数据能看出来,等疫情结束后经济呈井喷状发展。相信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通过国家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家都能渡过这个难关的。


丫妈wxl


这次疫情的处理方式和03年的非典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群”为中心去设置所有的流程/措施/目标,“人群”的问题解决了,疫情就稳住了。

同样的逻辑:

传统的社会格局是按“商品”划分的,不同的商品划分到不同的场所,然后人们要围绕这些场所去转,比如美食街,家具城,小商品市场,服装一条街等等;

未来的社会格局是按“人群”划分的,不同的人群生活在不同的社区里,然后商品和服务要围绕人群去转,整个社会都是以“人群”为中心,或者说“社群”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单位。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创自己的品牌,就像一个蜂王一样,配合的团队就像雄蜂一样,紧密配合蜂王,而数量众多的粉丝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网红,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未来也会有小而美的团队,独立运作自己的精众品牌(只服务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一小部分精众群体),他们愿意为品质买单,愿意为情怀买单,愿意为圈层买单。而围绕这个品牌聚合起来的一个“蜂群”,又会形成一定的自运营和自裂变机制。

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小众品牌,借助小红书、抖音等媒介迅速攻占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在中国哪怕抢占1‰的市场,也有庞大的1400万群体,也足够让一个品牌活好、做强。


翔宇财富教育系统


这次疫情对多个行业造成了重创。

首当其冲是第三产业。“春节黄金周”变成了“全民防疫周”,损失估计达百亿。而且,我国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超过1个亿,这给就业形势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压力;酒店、宾馆、影院等消费大跌,经营一直较好的餐饮业名企“西贝”老板言称熬不过3个月,可想那些经营不良、本来就比较困难的宾馆和饭店如何生存?

各地严格管控致使到处物流中断,已经影响到整个制造业原材料、零部件及其产品销售,很多企业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

尽管此次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但短期内对各个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经济会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且事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切身利益。

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争,也希望国家采取有力举措,科学谋划,争取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


清凉阿伟


也许影响没你想象中那么大,这次疫情,对湖北省以外的人可能就是几天没上班亏损一些钱而已,对湖北省内就比较大,个人估计湖北省内封城会持续到4月份,就是说今年的收入可能比去年少。对经济的影响也没你想象中那么大,可能对航空,旅游,娱乐这些行业从业者有一些较大负面影响,但是也对医疗,公共卫生,游戏等有正面影响,对总体经济可能GDP增长会有0.1~0.2%的影响,2020年国家GDP增长至少5.8%,不要太过担心


理财小队长


首先对餐饮,旅游造成的冲击最为明显,然后对房地产业也有影响,人们短期内焦虑心理很难散去,网上购物应该发展得更好,对实体店影响会更明显,不过也会催生一些新的事物,比如在家办公,网上教育等,整体来说今年的gdp增速肯定会放缓,得拉低0.3-0.5%个点吧


东昌湖边的小辉辉


浅谈一下我认为好的变化方向:

变化1:宅经济兴起

现在虽然网络购物盛行,但线下购物仍然活跃,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商业街依旧繁华,人们活跃在商场,聚集了大量线下流量。可经历这次病毒疫情,人们会更习惯通过网络购买物品,形成懒人经济,促进宅经济的发展。

变化2:手游、线上观影迎来发展

因为不能出门,人们的消遣会全面转向线上娱乐,手游用户越来越多,看网络小说的人越来越多,追剧的人越来越多,而那些传统的线下娱乐场景基本都处于停业状态。

电影在春节档取消,庙会取消,所有需要聚集大量人群的娱乐场景通通关门,即便病毒过后,视频、直播、游戏、音乐的用户也不会随着线下娱乐的恢复全部消失,必然会迎来一段增长。

有数据显示,1月21-27日上升最快50款应用前三类为,休闲游戏类、视频影音、医药相关,分别占比52%、8%和6%。游戏成为了这个春节档期间最大的赢家,王者荣耀崩了、彩虹岛崩了、和平精英崩了、狼人杀崩了,这样的消息屡见不鲜。

2019年大年三十,《王者荣耀》创下了单日流水13亿的历史纪录;2020年大年三十,有机构预计其单日流水可能达到了20亿元,或创下人类历史上单款娱乐产品单日收入的最高纪录。游戏厂商们虽然刻意收敛了大规模的氪金活动,但仍然抵挡不住玩家争相掏钱的热情。

变化3:个人交通工具使用有望大幅提升,新能源迎来曙光

疫情过后,人们还要出门工作,聚集大量人流的交通工具可能都会给人内心蒙上一层阴影,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幅度会大幅提升,不论是单车、电瓶车,还是汽车,拥有一个一定个人交通工具,会在未来成为趋势,相比公共交通工具,个人交通工具将获得消费者更多青睐。今年车市有望爆发,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在新时代将迎来曙光。

变化4:传统实体店转型,无人店铺有所增长

前面曾说到,人们会越来越看中线上消费,那么是不是线下的店面必然会迎来转型,线下实体店的价值在于体验感,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型店铺,支付完成肯定会走线上,线下店铺提供体验机会。同时,无人店铺因其人流量小,流动快,会更加受人欢迎。

变化5:教育模式革新,知识付费、在线教育快速增长

长达1个月的自我隔离时间,必定有很多人会在家里通过网课等线上途径进行学习,充实自己。同时重大疫情来临,学生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假期延长,必然会出现线上授课的情况,各大直播软件,线上办公软件在这次隔离期间,都会出现使用的高峰,并且疫情结束后,也会有一段明显的永久性增长。

变化6:传统城市管理模式被替代,智慧城市价值显现

疫情后,智慧城市必将被充分重视起来,传统城市结构会被取代,万物互联会成为区域发展主流,哪里有人出现情况,马上就有人知道,哪块遇到麻烦,第一时间信息会被反馈到城市中控台。试想,如果武汉的每一个市民的情况都被掌握,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精确追踪,每一个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么我们这次处理起来会更加井然有序,这就是智慧城市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