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在情人節吟唱的唐詩,來自月光中的思念,你收到了嗎


最適合在情人節吟唱的唐詩,來自月光中的思念,你收到了嗎


情人節,本來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但自從傳入中國之後,卻受到了大多數中國人的追捧和擁護。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一個情字。託金庸老先生的福,現代人都知道用一句古詩詞來詮釋自己對“情”的理解,即“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生死不離,足以證明情對世人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而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盛唐宰相張九齡的名作,描繪了有情人在月夜中彼此思念的畫面。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最適合在情人節吟唱的唐詩,來自月光中的思念,你收到了嗎


詩歌開頭就直奔主題,用明月引出了相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當月亮徐徐升起,我孤獨的身影倒映在遼闊的海面上,遠在天涯的你是不是與我一樣悵望著遠方!

首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大的海上夜景圖,堪稱千古佳句。但在雄渾的意境背後,卻隱藏著詩人刻骨的思念。天涯之遠往往代表了生離死別,代表著無窮無盡的思念。但詩人不直接寫自己的相思之苦,而是通過推己及人的思維,用“共此時”三個字刻畫出兩個望月興嘆,祈盼團圓的痴心人。把一種相思轉化為兩地閒愁,表現出“我思君處君思我”的牽腸掛肚,為本詩奠定下相思這個基調。


最適合在情人節吟唱的唐詩,來自月光中的思念,你收到了嗎


明月如鏡,卻只能映射出一個孤單的身影,所以在頷聯中,詩人用外在的行動刻畫出內心的思念,即“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在孤單的夜晚裡,心中懷著對你的思念,我徹夜難眠!句中的“竟夕”就是通宵、整晚的意思。

本句其實是個倒裝句,因為相思而徹夜難眠,才會抱怨夜晚的悠長。但詩人把因果顛倒過來,就突出了一個“怨”字,不僅刻畫出漫漫長夜,難以入眠時的痛苦,還表達了內心因相思而產生的哀怨之情。


最適合在情人節吟唱的唐詩,來自月光中的思念,你收到了嗎


在輾轉難眠的狀況下,詩人也只能披上衣服,去欣賞天上那一輪孤冷的明月,即“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當燭火燃盡,才發現月光早已照亮了整個天地;想披上衣服去追逐月光,才發現露水早已浸溼了衣襟!

李白在《長相思》一詩中曾經寫到“孤燈不明思欲絕”,夜晚挑燈不眠,自然是因為相思的緣故。但當燈火燃盡,詩人的思念之情也沒有減弱分毫,所以窗外的月光就成為了另一樣撩人心緒的景物。惹人“憐”惜的不僅僅是孤冷的月光,還有所有沐浴在月光中的有情人。而沾溼衣襟的難道只是露水嘛?恐怕更多的是因相思而流下的淚水吧!


最適合在情人節吟唱的唐詩,來自月光中的思念,你收到了嗎


漫步在月光中,詩人終於決定對遠方的那個人說些什麼,即“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盈盈的月光滿載著我對你的思念,但卻無法送到你的身邊。還是讓我儘早地進入夢鄉,與你歡聚一堂。本句中的“盈手”出自陸機的名句“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在此處則代指月光。

月亮象徵著團圓,而月光則代表著有情人的思念與問候。當你徜徉在皎潔的月光下,有沒有感受到我的思念?當我進入夢鄉的時候,你是否會可以親口告訴我,你的感受?


最適合在情人節吟唱的唐詩,來自月光中的思念,你收到了嗎


靜閱閒話

本詩首聯寫景,用一個宏大的畫面襯托出來自天涯深處刻骨的相思。中間兩聯通過對外在行為的描述,突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而尾聯以夢做結尾,用一種浪漫的方式彌補了現實中的遺憾,令本詩餘韻悠長。

縱觀全詩,這是一首最適合在情人節高聲吟唱的詩歌,尤其是今年。當明亮的月光映照在千家萬戶的窗前,不能出門的你們是否會在月華中進入夢鄉,去問問心中的那個人,是否收到了一分“盈手”的問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