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北方劇院音樂戲劇《茶花女》吟唱“迷途”女性的生與死

巴黎北方劇院音樂戲劇《茶花女》吟唱“迷途”女性的生與死

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過往二十年的舞臺上,不乏《茶花女》題材的劇目演出,如1999年英國皇家歌劇院的歌劇《茶花女》、2012年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的芭蕾舞劇《茶花女》。這一次,巴黎北方劇院帶來最新制作的音樂戲劇《茶花女》,將於11月22日、24日與25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茶花女》是意大利浪漫主義作曲大師朱塞佩·威爾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也是世界歌劇長河中最賣座的經典作品之一。故事藍本源自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全劇共三幕,1853年3月6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劇目進一步完善之後,在各國歌劇院長演不衰。劇中以大量旋律優美、膾炙人口的唱段為觀眾銘記,著名選段數量之多可算是威爾第作品之最。小仲馬也曾無限感慨:“五十年後,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

始建於1876年的法國古老劇院——巴黎北方劇院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探索並創作出“類歌劇”的音樂戲劇作品。巴黎北方劇院的《茶花女》於2017年首演,脫胎於威爾第的原作歌劇,同時致敬了弗朗西斯科·瑪麗亞·皮亞韋創作於1852年的母體戲劇版本。這是巴黎北方劇院第二次造訪上海大劇院,該劇團曾於2015年在上海大劇院上演英國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的戲劇作品《驚奇的山谷》。

巴黎北方劇院音樂戲劇《茶花女》吟唱“迷途”女性的生與死

《茶花女》劇照。攝影:Simon Gosselin

《茶花女》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的巴黎。城中名妓薇奧莉塔因喜愛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薇奧莉塔被青年阿弗列德的真摯情意打動,與他墜入愛河,毅然離開紙醉金迷的巴黎社交圈。不料這段愛情卻遭到阿弗列德父親的阻攔。在他父親的哀求下,薇奧莉塔為了愛人的前途和他家族的聲譽,忍痛放棄這段愛情,回到巴黎重操舊業。不知實情的阿弗列德無法理解她的舉動,當眾羞辱了她。愛人的怨恨讓原本就患有肺癆的薇奧莉塔病入膏肓。此時,阿弗列德的父親良心發現,將真相和盤托出,但為時已晚。薇奧莉塔懷著遺憾,孤獨地離開了人世,如茶花般凋零隕落。

巴黎北方劇院音樂戲劇《茶花女》吟唱“迷途”女性的生與死

《茶花女》劇照。攝影:Simon Gosselin

1852年《茶花女》戲劇版以及1848年小說版的經典片段均會出現在此版《茶花女》中,這場音樂戲劇在歌劇和小說的交錯中,展現了一種介於說和唱之間的自由形式,臺本也會在法語和意大利語之間切換,法國當代詩人克里斯托弗·塔爾寇斯的詩集《過時》也在劇中得以呈現。

通常,歌劇形式的空間會分為演奏和演唱兩個部分:故事在舞臺上展開,樂手在下方的樂池中伴奏。在此版音樂戲劇《茶花女》中,舞臺與樂池渾然一體,歌手與樂手同處一個空間,音樂與情節之間的互動更為鮮明,樂手既是演奏者又是舞者。實際上,這追尋了威爾第的通俗源頭以及劇本作者弗朗西斯科·瑪麗亞·皮亞韋的靈感源泉——音樂結合通俗元素,故事回溯至戲劇版。據記載,威爾第對音樂的最初認識來自流動樂隊,在意大利北部的勒朗科勒村,樂隊會在村裡某個家庭式客棧中稍作停留。樂手和歌手為伍,形成獨立的社群,他們互通有無,一同放聲歌唱,樂手甚至還會出演配角。

此外,這場音樂戲劇的舞臺設計也頗具特點,花房一幕以土地、樹枝、花圃組成,彷彿是一個廢棄的場地。到鄉村一幕時,樂手和演員搬上植物,為其帶來轉瞬即逝的生機。巨大的園藝紗網營造出多種效果,如羅紗,如靈質,如雲團,為劇情賦予記憶的迷霧——網紗充斥在空間中,也令人想起維奧萊塔沉痾的肺病。

巴黎北方劇院音樂戲劇《茶花女》吟唱“迷途”女性的生與死

《茶花女》劇照。攝影:Pascal Gély

導演本傑明·拉扎爾從他的早期作品開始就注重音樂與戲劇的結合。音樂總監弗洛朗·于貝爾是一名專業爵士音樂家,曾兼修作曲、配器以及音樂學等科目。此版《茶花女》中,導演與音樂總監為表演形式的新嘗試作了許多思考。

“在那個工業飛速發展的時代,巴黎的幽靈們吟唱並死去,而我們生活的當下正是彼時他們所說的未來。”在談起這部融合歌劇與戲劇、現代與古典的音樂戲劇作品時,導演這樣說。

巴黎北方劇院音樂戲劇《茶花女》吟唱“迷途”女性的生與死

導演本傑明·拉扎爾。攝影:Nathaniel Baruch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