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自我認知的侷限性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吧,它的意思就是指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評估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最明智的,最難能可貴的。

有自知之明的人為什麼難能可貴呢?

事實上,有自知之明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和自己認知能力的侷限性的一種客觀認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認知有侷限性,才能避免犯很多錯誤,才不會瞎折騰、瞎冒險,更不會肆意妄為。這對於一個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認知的侷限性

老子《道德經》


意思是說,我們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認識到我們的認知有侷限性,知道自己有缺點需要彌補,這樣的人是最有智慧的。而那些明明不知道,卻假裝知道,也就是我們說的不懂裝懂,這就是有問題的。

《論語》中也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坦率承認自己有所不知,不要不懂裝懂,這樣就是“是知也”。

古聖先賢都在強調我們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侷限性的,而知道清楚地自己的認知有侷限性,是可貴的,也是聰明有智慧的。

而生活中能夠做到“自知”的,也就是那麼十分清楚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卻並不多。很多人卻是生活在自己狹窄的認知中而不自知。

記得去年參加過一個聚會,一桌人大部分都是搞策劃的。在整個吃飯的過程中,我就發現,越是有能力的,認知較廣的,其實說的話並不是很多,但是說得都很到位,不會長篇大論,而是適可而止,給其他人表達的機會。而那些認知層次較差的人,往往喜歡不懂裝懂,愛表現,在那裡不顧及他人感受地誇誇其談而不自知。

事實上,越是不自知的人,越愛瞎表現,而那麼自知的人,能夠做到恰到好處,謙遜而有度。

一個人的成長來自知道自己的不足。

人有自知,承認自己認知上有侷限,承認自己有所不知,承認自己有所缺點和不足,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

所謂成長,其實就是認知的升級,只有知道自己認知的侷限和不足,才會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突破自己的認知邊界。

而那麼不自知的人,總是在高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陷在舒適區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你會發現,越是不自知的人,越是不會去升級自己的認知,不升級自己的認知有時候會使一個人變得固執。記得去年我在頭條上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所謂固執,其實就是認知水平低。一個固執的人其實也是不自知的人,不願意去成長,不願意去學習,還自以為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正確。

越是聰明的領導者越是有自知之明

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時代聰明有智慧的領導者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夠看到自己的短板,看到別人的優點。

我們拿經營企業來說,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你最重要的能力不是什麼都懂,哪方面都擅長,而是懂得領導好具備各方面才能的團隊。企業經營最怕的就是老闆什麼都管,總以為自己什麼都懂,最後弄得自己最累不說,員工和中層還得不到成長,無法獨當一面,經營的效果反倒並怎麼好。

而那麼知道自己並不是什麼都擅長的領導者,反倒是願意放手和放權,讓有專業能力的員工去做,自己不但輕鬆,員工也得到了成長,企業發展的也更快更好。

漢高祖劉邦就是一個非常聰明和有智慧的人,在打江山的時候,知道自己帶兵打仗,攻城略地不如韓信;鎮國撫民、供應糧草不如蕭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如張良。但是他能夠借人之力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反倒成為了一個長項和優勢之處。

企業做得越大,越依賴於各方面的頂尖人才,馬雲、王石能夠早早地退休,就是因為他們擁有優秀的團隊。而那麼將企業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的小企業老闆,企業的發展永遠也突破不了老闆認知的侷限。

每個人在認知上都有侷限性,只是範圍大小不一樣。認知能力的高低也決定了人生的高度和取得的成就高低。我們需要懷著一顆謙遜和敬畏的心不斷學習來擴大自己的認知邊界,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修行。

�`\u0002\u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