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評:謹防“城市緊、農村鬆” 農村防疫不能“留白”

疫情防控,重在基層,刻不容緩!進入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就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來看,城市疫情防控抓得比較嚴細、嚴緊、有序,基層社區管控措施全部落實到位,但是,部分農村地區的防疫工作卻並不容樂觀。

在疫情防控初期,不少農村迅速進入臨陣狀態,一系列做法值得點贊:堵路設卡、晝夜把守,還臨時加裝了一批高強音的“大喇叭”,定時定點堅持循環廣播,一些基層鄉鎮村幹部的小汽車上也安裝了“固定喇叭”,走村串街進行“流動廣播”。但是,一段時間的“緊張”過後,部分農村麻痺鬆懈現象逐漸抬頭,大喇叭廣播少了,村民出入管理也鬆了:老年人開始不戴口罩結伴遛彎甚至“聚群聊天”,家長抱著小孩在村內大街上玩耍,少數村民還到村外田野上放風。一些村民反映,待在家裡悶得慌,只好在家門口透透氣、“散散心”。更有甚者覺得:自己距離武漢很遙遠,防控就是跟著喊。在有些地方,設置的路卡幾乎成了擺設,把守人員礙於“人情”隨便“放行”。

作為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重要戰場,農村防控開始鬆懈的現象必須引起各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前段時間,通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工作正向著好的態勢發展。但是,疫情危險尚未消除,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鉅,絲毫不可麻痺鬆懈和掉以輕心。“疫情大考,重在基層,難在基層”。農村地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道防線,我們必須把防控力量向這些地方下沉。謹防“城市緊、農村松”的現象,農村防疫不能“留白”,這是關係到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全面勝利的關鍵。

齐鲁网评:谨防“城市紧、农村松” 农村防疫不能“留白”

農村點多、面廣、戰線長,與城市社區街道一樣,都是最前沿的重要防線。就人員組成上來看,農村地區除了本地常住村民,還有從疫情重災區返鄉“過大年”的學生,也有從全國各地回來過“團圓年”的打工者,人員組成類型的多元化無疑加大了農村易發感染的危險性和複雜性;再加上大多數農村地區交通環境、醫療衛生等基礎設置建設都相對薄弱,也從客觀上加大了農村防控的難度。對此,我們必須做出準確判斷、精準施策、抓住重點、攻破難點,把握主動。

其中,要特別注意抓好基層群眾的 “思想防控”。俗話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結合當前情況,農村防控強不強,關鍵也要看老鄉。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進一步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和疫情風險意識,破除僥倖心理,築牢疫情防控的“思想防線”。基層組織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廣大基層黨員幹部要守初心、守底線、敢擔當、有作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以自身表率行動感召群眾、凝心聚力,讓農村地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指出,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把疫情擴散蔓延勢頭遏制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就必須做到城鄉兼顧、協調聯動、整體推進,打通最後一公里,讓農村防疫不“留白”,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確保這場戰“疫”儘快取得全面勝利!(文/許貴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