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能体外培养吗?

冰日暧阳


2月13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呼吁广大已经康复的患者可以捐献血浆,来帮助还在痛病魔做斗争的病人。


相信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各位朋友,都应该看到了这条新闻。

那么,什么是抗体?为什么可以用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呢?

1.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分为特异性免疫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我个人对于他们的理解是这样的。

非特异性免疫相当于人体的抵抗力,平时帮助人体抵抗一切外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犯。有的人可能非特异性免疫比较强,那么抵抗力就比较好,不容易生病;相反有的人非特异性免疫较弱,那么抵抗力就差。

但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都能防得住。当非特异性免疫没防住,那么特异性免疫这个时候就出马了。

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B淋巴细胞主导,细胞免疫是T淋巴细胞主导的。当病毒进入到细胞里面,这个时候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当病毒、细菌这些致病的微生物在细胞外的时候,就是体液免疫起作用。



2.什么是抗体呢?

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是体液免疫产生的。我们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为例,当病毒进入体内,我们称之为抗原,抗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时候体液免疫起作用,B淋巴细胞被刺激后转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针对冠状病毒的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这个时候人体的吞噬细胞就可以吞噬病毒,进而消灭病毒了。

3.痊愈患者的抗体为什么可以帮助其他人呢?

前面说过了,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的蛋白质,只是针对相应的病原体。因此,痊愈的患者体内的抗体是可以用来救治其他人的。

这种方法其实早在2003年SARS时期就已经用过了,2003年终南山院士也呼吁过广大痊愈患者捐献过血浆。

这种方法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因为已经有病人进行了尝试。如图所示。

痊愈患者捐献的抗体有用,那么对于,捐献者来说,会不会有害呢?

我想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不懂的话,让患者捐血浆,心理肯定不愿意。毕竟刚刚鬼门关走了一圈回来。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对于那些恢复比较好,身体状况好的人来说,是没什么危险的。

人门担心的无非两条,献血对身体本身的影响。还有就是献血后体内抗体少了,会不会继续得病。

  • 对于第一个担忧,我想恢复比较好的人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人体自身是可以生产血液的,而且无偿献血也是社会上在宣传的。
  • 对于第二个担忧,献血后体内抗体减少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短时间内不会再次被感染也是很明确的。有一位专家好像讲过,半年内对新型冠状病毒都是有抵抗力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体免疫系统在产生抗体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记忆B细胞,顾名思义,具有记忆功能,这种细胞已经记住冠状病毒了,下次新型冠状病毒进来,记忆细胞能够很快的识别,并且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正是因为有这种记忆细胞,因此现在才提倡打疫苗。但是,可能记忆细胞留在体内会被消耗或者死亡,有的疫苗可以终生免疫某些疾病,有的疫苗接种后,还要定期补种一次,比如乙肝疫苗。

针对,使用痊愈患者抗体来治病,目前存在那些问题呢?

虽然,使用抗体效果比较好,但是如果以为这样,对新冠肺炎可以松一口气了,我想还为时过早。我想还存在下面这些问题。

1.重病人多,痊愈病人少。如下图,截止2月14日13点,重症1万多人,治愈人数6千多人。

2.这6千多人里面,身体状况,不适合献血的,要去除一部分,那些不愿意献血的也要去除一部分。剩下来还有多少。

因此,靠这种方法来打赢这场仗,我觉得不太现实,但是对于重症病人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既然抗体效果那么好,可以体外培养吗?

其实抗体说培养,我觉得用处不是很准确,应该用制备会比较恰当,因为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就像药物一样。

那么,抗体是否可以在体外制备呢?

理论上当然是可以的。因为现在市面上就有这样的药,主要用在肿瘤病人靶向治疗方面,比如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等。这些靶向药物都是单克隆抗体药物。

再来看看,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如图所示)

  • 首先,取实验老鼠,将病毒打入老鼠体内,等老鼠产生抗体后,将老鼠的B淋巴细胞取出来。这时候的B淋巴细胞是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的。
  • 再取老鼠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特性就是不断的分裂增殖。
  • 然后,将B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融合,取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的细胞就同时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另一种是可以不断的分裂,这样就不会死亡。
  • 再然后后,通过某种培养基将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这种培养基的特性是只有杂交细胞可以活)。
  • 最后,培养杂交瘤细胞,然后这些细胞分泌抗体,这样就可以得到抗体了。


但是,遗憾的是,这只是理论,理论上讲的很简单,实际上操做起来却很难。就算可以做出来,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出来的。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说,是来不及的。

我是坚持科普的陈大夫,你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石佛山下小医生


抗体可以体外培养产生,而不是抗体可以培养。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产生的中和抗原达到清除外界病原体的效果的蛋白质。抗体是蛋白质不能直接培养,但可以通过抗体工程培养产生。

已治愈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可以筛选出来去帮助危重症患者度过难关,大大降低疾病死亡率,但这不是可持续的办法,只是暂时性的。

目前可以通过已知的抗原大批量制取所需要的抗体,现在也已经在广泛应用。最常见的就是医院检验科检测试剂的应用。现在人体激素类的检验基本上用的都是免疫发光法。就是将要检测的激素蛋白序列去刺激免疫小鼠,羊或者马这类动物来产生大量的多克隆抗体。或者利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将产生单一抗体的浆细胞和鼠瘤细胞杂交,然后就可以无限体外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理论上可以利用现在的病毒蛋白去免疫动物产生浆细胞,然后筛选出来制成单克隆抗体,但是动物源性的抗体进入到人体就是一种异源性物质,人体会排斥,所以基本上很难应用到人。但可以用人体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去治愈相应的疾病,但是人源的抗体很少,不像动物源性的可以大批量制取。


大钊Eleven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抗体可以体外培养嘛,如果可以的话那不是不需要病人要献血浆的。

用治愈者的血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原理就是血浆中含有特异性(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抗体从何处来。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可以分为T细胞、B细胞,这两种细胞的功能不甚相同。

T细胞负责细胞免疫,就是直接攻击病原体,简单粗暴。著名的HIV就是攻击一种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大幅度下降。

B细胞就比较聪明了,它不会自己上,他会分泌一种东西去对付病原,这就是抗体。

当然其实B细胞跟T细胞的作用远比这复杂,这只是简述。

我们现在知道了B细胞分泌抗体,那么是不是把B细胞提取出来再在体外大规模增殖用以分泌抗体,这种疗法可行吗。

从理论仿佛比较简单,那么实际操作可行吗?其实操作的难度比较高。

病人痊愈后,在他们的体内会产生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这些细胞会少量存在于外周血液中。通过不断的筛选,将这些B细胞捕获,通过序列的扩增和分析,便可以得到有效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序列,随后便可以在体外制备。

通过现代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治愈者的血液,分析并且拿到可以有效的中和病毒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序列,用以治疗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生。

这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和预防手段。 这种抗体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可以克服动物源抗体及嵌合抗体的各种缺点。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解释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种种技术难题。 首先,抗原特异性B细胞在外周血液中含量十分稀少。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外周血中分离到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比例仅为19/500000。 分离到B细胞后,对其序列扩增和测定的灵敏性,特异性要求也十分高。即使扩增出序列,表达出抗体,抗体的中和效果也需要进一步的鉴定。

因此,看似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工作量和困难程度都是巨大的。

我们都喜欢可以早日开发出更好的办法,相信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在努力。

如果有突破性的进展肯定会及时跟我们讲的。这时候提振公众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欢迎关注我,专注医学科普

一个小医生的科普


楼主没有弄清楚抗体到底是什么,抗体是指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蛋白质。

蛋白质不属于生物,是种物质。培养皿只能培养生物,像病毒、细菌等等。

我们从小接种疫苗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形成体内记忆。

下次病毒再次入侵,抗体能迅速识别并作出攻击状态,消灭病原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