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些老人為抗擊新冠肺炎捐獻出畢生積蓄?

用戶25962562191


渡過難關再回報老人吧!總不能一頭炕熱!為老人點贊!祝他們健康長壽!



Andy1902468


個人觀點:提倡捐款、提倡任何人合理捐款。因為助人這個事情從心理上到實際行動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仍然需要有人去引導、感化。

看到問題的時候,我有一些疑惑老人為什麼要捐獻全部積蓄?他是怎麼想的?他的子女能允許他這樣做嗎?老人為了幫助別人,自己的生活同時陷入了危機這樣又有什麼助人的意義?

老人家們在“被別人需要方面”很弱化,這會使他們有很強的缺失感。失去別人甚至親人的關注關懷往往導致老人的生活或者說生命質量極速下降。所以他看到有人需要而自己又擁有某些東西時就毫不猶豫的傾囊相助。這種可以為別人做點什麼,抑或者是被需要的美好感覺,讓老人在進行捐款的時候完全不去考慮自己接下來的現實生活。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也希望福利機構在捐款途徑也有一些介入機制,我們不能說把這個事情搞的很繁瑣去專門設一個審核關卡,但希望能夠根據年齡層和金額層雙向綜合評估增加一個介入機制,讓老人層面的捐款趨於合理化,同時達到老人捐款的真正目的。

奉獻和助人精神的建立和傳遞不能通過老人的犧牲而去實現,它應該是我們生活價值觀的一部分,與生俱來或自小習得。


阿狸的小名金芮


不支持,甚至反對。老人“裸捐”,會“因捐返貧”,把老人自己以後的生活置於眾多不確定因素之中,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危險”。

為抗擊新冠肺炎,捐出畢生積蓄,老人的這種行為本身讓人感動,令人欽佩。也讓很多明星汗顏。

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立即面臨的是養老,看病,這些是最需要錢的,很多老人同時又面臨收入變低,或者說是沒有收入。畢生積蓄就是為了應付老人自己身養老,看病的問題,所以在中青年時期開始儲蓄,一下子“裸捐”,自身對抗風險的能變弱。老人需要一定的積蓄來保證老有所養。所以反對老人的這種“裸捐”行為。

還不用說是老人,其實正在上班的年輕人,如果讓他們捐出10萬,他們可能面對的房貸和車貸,就是出現斷供情況。如果是自由職業者,最近兩三個月還會面臨沒有收入的窘況。

所以捐款,提倡根據個人實情況量力而行,更為理性。

在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雙桂社區,穿著一身橙色環衛工作服的一位老人,帶著口罩,捐款5000元,抗擊肺炎疫情。堅持不留下姓名。後頭通過媒體才瞭解到,她自己也是困難職工。這對她來說也是一筆鉅款,也是節衣縮食得來的,但她的這種行為更為理性。

馬雲捐贈十億,和普通人的10元,100元。愛心是一樣,份量也是一樣,都是為抗擊新冠肺炎。

比爾·蓋茨,將自己名下的580億美元全部捐給梅林達·蓋茨基金會,被媒體譽為裸捐。還有,周潤發也加入了“裸捐”的行列。他將會捐出超過10億元的財產。都是值得欽佩!

抗擊新冠,武漢挺住,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數字成都


最近,常見老人捐贈支持抗疫情的報道,讓人十分感動,又很心疼。特別是那位87歲高齡的老太婆,將積存三十年的20萬元捐出,自己卻獨居在一間老舊門市內,靠做點小生意為生。她的善舉、大愛,深深印記在心!有的網友,十分感慨,擔心會影響老人家的生活,急呼:不要收老人家的辛苦錢!還有一位老者,取出存款1、5萬元,給女兒借5千元,湊足2萬元,獻出愛心。另一位退休長者,大方捐款50萬元!這些慈善慷慨行動,感人肺腑!因為,她(他)們歷經艱辛,深知人間溫暖,懂得憐憫,同情弱者,特別是在大災大難面前,內心悲傷,急切希望盡一點微薄之力,幫助病痛者,為國家分點憂。這些可敬可愛的老人,願你們好好保重,健康長壽!人們永遠銘記你們,好人一生平安!![玫瑰][玫瑰][玫瑰]


老斌66126261072


大疫當前,老人們慷慨解囊,甚至“勒緊褲腰帶”也要為抗疫盡力,讓人感動,更讓人欽佩。

他們本該頤養天年,卻仍關注疫情,捐出畢生積蓄,弘揚了社會正能量,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應該予以肯定和弘揚。

但也應該看到,這些老人與企業家、明星等群體不同,他們也是弱勢群體,他們也需要社會關愛。因此,我們弘揚這種精神的同時,也要考慮老人的生活,可以象徵性的接納這份愛心,而不是全部接收善款。

愛心是為了扶弱濟困,而不是讓弱者因捐助更弱,困者因捐助更困。在對待老人捐獻畢生積蓄這件事上,我們既需要“大方”的接收,也需要“謹慎”的對待。


信陽微視角



共愛地球家園


這些為抗擊疫情而捐出自己畢生積蓄的老人,不僅歲數較大(約80歲左右),而且都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於是很多評論認為這些老人一時衝動裸捐,獻愛心的心情可以理解,卻不考慮自身後來的養老,實在不值得提倡。可是當我們細看每一篇關於這些老人捐款的報道後,就能深深地被他們捐款原因而感動。

一、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他們家庭並不富裕,但都在他們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受到國家和社會的援助,此刻她們選擇回報社會。

如江蘇一位74歲老人用自己拾荒而積蓄的4萬元堅持要全部捐出。她說當年她丈夫去世後獨自一人扶養子女時受到政府的幫助而度過人生最難的階段。如今她子女成家,自己也有養老金,她覺得自己還有能力、也應該回饋社會。

四川一位55歲的清貧老人捐出2.5萬元,她兩年前在外打工因為車禍在死亡線被救回,但喪失了勞動能力。如今她從電視上看到一線的醫務人員很辛苦,醫用物資不夠用,於是決定捐出自己的所有來支持一線醫護人員。

二、有些人一生都在幫助別人奉獻愛心

黑龍江友誼縣一位84歲老人捐出5萬和重慶87歲老人捐出20萬。平日裡他們生活簡樸,但都在堅持幫助別人,有資助貧困學生、有鄰里互助、還有難以計數的捐款次數。這次國家面對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更覺得應該儘自己的一份力。

三、老黨員時刻不忘國家的號召

雙鴨山一位80歲老黨員捐款五萬,她說就當她和過世丈夫、兒子的黨費。接待她的民警說老人走路都已經顫顫巍巍,考慮到她以後的生活,還是婉拒了老人的捐款。

四、幸福晚年更不忘國家困難

廣元一位84歲老人捐款4萬,他說“這4萬元是我全部的存款,本來準備給孫子留2萬元,捐2萬元的,結果孫子不要,我就全部捐了。”

老人是一名退休工人,他稱每個月有近4000元的退休金,足夠自己的生活開支,並且兩個孫輩也工作了,有時還會給自己零花錢,捐款不會影響自己晚年的生活。雖然沒有去過湖北,但是每天都在看新聞關注著疫情防治,全國人民都在共渡難關,我想為湖北疫情防治略盡綿薄之力。

還有很多老人在儘自己的能力為抗戰疫情而捐款,雖然他們年數已高,但他們對國家、對社會的關愛之情並沒有絲毫的減弱。他們更非不顧自身經濟狀況的衝動,相反他們比誰都清楚自己能有這樣的生活,除了靠自己努力之外,更有賴於國家的繁榮昌盛!

這就是中國人在困難面前的凝聚力!戰疫必勝!相信疫情結束後,我們的社會必將發展的更好!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3177652365365177"} --}

一起學家庭財富管理


慈善的初心是扶弱濟困,而不宜讓“弱者因捐助更弱,困者因行善更困”。

其實搜索相關新聞不難發現,此次疫情最緊缺的不是錢,而是物資。在整個抗擊新冠疫情的進程中,聽到的幾乎都是物資短缺的消息,手套、防護用品等物資的“緊俏”早已是有錢難買。

因此,募捐的目標應該符合現階段救災的實際需求,以取信於民。對於這些可愛的老人們一輩子靠節省攢下的積蓄,委婉拒絕比滿盤接收更符合大眾的期待,也符合慈善的本心。




深圳小清


首先對於老人們面對國家有難慷慨解囊的現象我們應該給予高度讚賞,面對現階段養老問題突出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捐出畢生積蓄,這需要無比大的家國情懷。

這一捐出自己畢生心血的老年人群體很多都受到過國家關懷,在自身需要幫助時國家給予了他們應有的幫助,因此國家有難時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貢獻自己一份力量。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群老年人很多其實家境並不富裕,有的還是靠拾荒度日。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不忘國家,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應出了老一輩人對於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視與繼承。“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其實很多人對於感恩的意識正在逐漸淡化,很多人覺得我所得到的都是我自己應得的,從而較少關注為自己提供這些條件的背後支持力量。老年人對於在國家有難時的舉動,可以給現時代的社會上一堂關於感恩的課程。

其次,這群老人更多的是經受過國家貧困時期年代的人,他們深知國家能夠走到現在這一步不容易,從新中國建立發展至今,歷經了無數輩人的辛勤努力,或許現在這群老年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正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國家建設賦予了他們很強的使命感,當國家發展壯大的時候,他們已經不再年輕,但是當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由於自身的使命感,他們更是會重新上陣,幫助國家度過難關。反觀如今,其實有的人在物質世界飛速發展的同時已經喪失了這種國家使命感。老一輩人在面臨國家有難的時期,正以自己的行動,向大眾訴說著他們那一輩人對於國家的情懷,對於民族的奉獻。

致敬這群為國家做出偉大貢獻的前輩


高校一本通


首先是有愛國精神,再一個就是有奉獻精神。這些老同志的一生基本上都是與祖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的人,都是在新中國這塊熱土上成長起來的有作為的人。他們的心與國家情懷比較深厚。一旦國家有了難他們會義無反顧地做出奉獻。也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培養出來的一代人。我們要向這些老同志學習、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