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片葉子》,有力的附著元素成就的一篇經典小說

文 | 筆下有鹽

《最後一片葉子》是歐·亨利的一篇經典短篇小說,通過講述華盛頓貧民窟的兩個年青的畫家蘇和瓊西同她們的鄰居老畫家貝爾曼之間發生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真、善、美。

在一篇小說中,想讓主角陷入困境,我們第一步想出的就是對手。有了主角和對手,才會製造衝突。我在前面的文章 ,裡面專門講過“LOCK系統”,這個系統裡邊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叫“衝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而要起衝突就避不開一個話題:附著元素。可見,有力的附著元素是多麼的重要。

今天這篇文章,以《最後一片葉子》為例,解析作者如何通過設定有力的附著元素將角色綁在一起,助推情節發展。文章的最後,我將探討如何在創作小說中設定有力的附著元素。

《最後一片葉子》,有力的附著元素成就的一篇經典小說

《最後一片葉子》

如何設定有力的附著元素?

詹姆斯·斯科特·貝爾在《這樣寫出好故事》中就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貝爾說,有了主角和對手,還需要讓他們起衝突,這就涉及到一項非常重要的要素:附著元素。

附著元素指的是強烈的關係或情境,將角色綁定在一起。

如何讓附著元素更有力?貝爾有5個建議:生與死、衝突的雙方與職責有關、道德義務、偏執、故事發生的地點。

  • 生與死。當對手有足夠的理由殺死主角,就會產生附著元素,畢竟想要維持個人命運,就得想辦法活下去。
  • 衝突的雙方與職責有關。如律師接了案子,警察被分派案件。
  • 道德義務。比如一位母親的孩子遭受綁架,那讀者就會理解她為什麼要竭盡所能救回孩子?因為她有道德義務要這麼做。
  • 偏執。當角色偏執的要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一種狀態。自然也就會產生強烈的關係將角色綁定在一起。
  • 故事發生的地點。這個地點將角色困在一起。
《最後一片葉子》,有力的附著元素成就的一篇經典小說

有力的附著元素導圖

《最後一片葉子》中的有力的附著元素。

在《最後一片葉子》中,作者就採用了生與死、道德義務這兩個有力的附著元素,將角色綁定在一起。下面進行詳細解析。

1.生與死。瓊西面對的主要對手是患病後產生負面價值的自己。通過描寫瓊西面對的生與死及看到的生與死產生的內心衝突,讓讀者感受到她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而這個負面價值足以讓她失去生命。整篇小說,死亡的陰影從頭到尾都籠罩在主角身上,緊繃著讀者的情緒,將瓊西及“患病後產生負面價值的自己”綁定在一起。

瓊西面對的生與死:小說開始就給讀者描述了一個肺炎肆意妄為的場景,作者人格化稱之為“肺炎先生”。他是一個冷冰冰、無影無形的不速之客,悄悄地在這片聚居地遊蕩,擊倒一批批的受害者,他是一個摩拳擦掌、氣勢洶洶的老混蛋。在這種情況下,單薄的柔弱的瓊西被肺炎擊倒了,她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一動不動地躺在一張漆過的鐵床上。

小說開篇,就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個強大的對手跟一個弱小的令人同情的主角,並且這個主角染上了重病,隨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開篇就籠罩了死亡的氣息,一下子就製造了緊張情緒。

緊接著,醫生幾乎給瓊西判了死刑。她活下去的希望只有十分之一,而這十分之一的希望還在於她想活下去的意識。到這裡,作者進一步渲染了籠罩在瓊西身上的死亡陰影,也進一步緊繃著讀者的情緒,瓊西能不能活下去?她是如何戰勝病魔的?帶著疑問,讀者產生很強烈的往下看的衝動。


《最後一片葉子》,有力的附著元素成就的一篇經典小說

《最後一片葉子》插圖


瓊西看到的生與死:秋天的寒風颳落了窗外的藤葉,躺在床上的瓊西倒數著一片一片散落的葉子。她說,“等最後一片葉子掉落的時候,我也該去了”,“我要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到那時,我也要走了”,在蘇迪的勸說下,她閉上了眼睛,但是她叮囑蘇迪在畫畫完後就告訴她,她說,“因為我想看著最後一片葉子飄落。我懶得等了,也懶得想了。我想要放棄一切,就像那些可憐疲倦的葉子一樣,一直向下飄去,向下飄去。”

看著藤葉在秋天的寒風中一片片散落,如同自己面對“肺炎先生”一樣,瓊西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感受到隨時都有死去的可能。而通過瓊西說的話,讀者知道面對病魔,瓊西有了悲觀與絕望,她內心深處起了巨大的衝突,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而這對只有有了“想活下去的意識”才能繼續活下去的瓊西來說,就顯得更加脆弱及危險,到這裡,作者更進一步渲染了死亡陰影,也更進一步緊繃的讀者的情緒,同時也進一步推動著情節發展。

作者通過描述了瓊西面對的生與死及看到的生與死,讓死亡陰影一直籠罩著,產生有力的附著元素,並讓瓊西及產生負面價值的自己(患病後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的瓊西)成為了對手,緊繃著讀者的情緒,推動著情節發展。


《最後一片葉子》,有力的附著元素成就的一篇經典小說

《最後一片葉子》插圖


2.道德義務。作者用很小的篇幅做兩次巧妙的鋪墊,讓蘇迪和貝爾曼面對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的瓊西有了拯救的道德義務,從而產生了有力的附著元素,這讓三個角色牢固的綁在了一起。

  • 蘇迪的道德義務

蘇迪和瓊西不管是在藝術品味,還是在飲食口味和穿著服飾上面,彼此都非常投合,於是就一起建立了畫室。小說開篇簡單的幾句描寫,讓我們知道蘇迪和瓊西是一對很好的朋友,有很深的友誼,這為後面蘇迪揹負的道德義務做了很好的鋪墊。

緊接著,作者就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患重病的瓊西,活下去的希望只有十分之一,而這還取決於她活下去的意識,蘇迪大哭一場,編織善意謊言說瓊西有有十分之九的痊癒機會,但此時的瓊西看到散落的藤葉卻胡思亂想,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蘇迪很擔憂並找貝爾曼訴說。

面對患病隨時都有死亡可能的好朋友,蘇迪當然有道德義務去幫助瓊西,而這將蘇迪和瓊西產生了強烈的關係,並將這兩個角色牢固的綁在了一起。有力的附著元素跟著就產生了。


《最後一片葉子》,有力的附著元素成就的一篇經典小說

《最後一片葉子》插圖


  • 貝爾曼的道德義務

為了給貝爾曼也背上道德義務,做了一個巧妙的鋪墊。

貝爾曼藝術事業很失敗,沒有什麼真正作品,燻酒,脾氣暴躁,收入微薄,但他自詡為樓上工作室兩位年輕畫家的忠實衛士,時刻準備著出手保護姑娘們。

在介紹貝爾曼出場時,作者先抑後揚,而作為蘇迪和瓊西的忠實衛士,在面對患病的瓊西,他當然也就有道德義務去幫助瓊西度過難關。

於是,貝爾曼瞞著蘇迪和瓊西,在下雨刮風的夜晚,在牆壁上畫了一片永不凋零的藤葉。當瓊西看到最後一片葉子在歷經風吹雨打後還傲然掛在藤條上。

作者用很小的篇幅給讀者講述了蘇迪跟瓊西是一對好朋友及貝爾曼是這對好朋友的忠實衛士,而這兩個小篇幅的鋪墊,卻讓蘇迪和貝爾曼面對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的瓊西有了道德義務,這就產生了有力的附著元素,他們得拯救瓊西,這讓三個角色牢固的綁在了一起。


《最後一片葉子》,有力的附著元素成就的一篇經典小說

《最後一片葉子》插圖


如何在創作小說中設定有力的附著元素?

附著元素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如何在創作中應用它呢?

我們在給主角設定目標後,又給對手同樣合理的原因阻止主角,要想出理由,解釋主角和對手不能停止衝突的原因。比如,讓對手有理由殺死主角;讓角色的衝突跟職責有關;使角色之間形成道德義務;給角色附加偏執的性格;選一個諸如封閉了道路的旅館等將角色困在一起的地點等。這樣,有力的附著元素就會自然產生。

小結

通過解析《最後一片葉子》,我們知道,想讓主角和對手起衝突需要有力的附著元素,這樣,才會產生強烈的關係及情境,將角色牢牢的綁在一起。我們在創作小說的時候,要好好的琢磨一下該如何設定有力的附著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