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新冠病房”里的暖心故事

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 通讯员 孙颖 张林林)“叔叔、阿姨,这是温奶器,把奶热热再喝吧……”2月7日,密云区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冠肺炎病房刚刚建成,便迎来了两位患者。

病房是按照传染病收治要求,由医院职工和工人连夜抢工期改建成的。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15名医护人员队伍也是临时组建,一个电话,队员们全部上岗到位。


密云“新冠病房”里的暖心故事

4名医护人员在护士站前合影留念。密云区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来到“新冠病房”的患者是一对夫妇,一个57岁,另一个59岁。刚入院时,两位老人身体状况还好,生活基本能自理,只是有些发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医护人员每4个小时会为他们测体温、测血氧和量血压。对于这样的轻症患者,医生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口服中药止咳化痰,发热太高再使用西药降温。医生负责开化验单、拍片等各项检查,护士们送饭、送药,清洁、消毒……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强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由于中心的防护物资大多来自其他医院捐赠,大小不一,护目镜尺码不合适,他便用胶带粘牢固定,穿戴好防护服便进入病区有序展开各项工作。他说,因为对疾病不了解,很长时间,两位患者都忧心忡忡,特别是那位男患者,总是说确诊了怎么不给我转院啊。每当患者有疑问的时候,赵强就耐心地解释:“这个病要是不重,是可以自己好起来的,发烧不高,说明您的身体在跟病毒斗争呢,叔叔,我们一起加油!”


密云“新冠病房”里的暖心故事

戴好护目镜穿好防护服的赵强准备进入隔离病房。密云区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负责接患者进入病房的年轻护士叫齐月梅,温柔的她是一名预备党员,但预备党员不“预备”,疫情当前她积极投入到抗“疫”一线。尽管她是第一次踏入传染病隔离病房,面对战“疫”却毫不畏惧,坚持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查对医嘱耐心细致,各项工作准确到位,还体贴地给两位患者送来了洗脚盆、指甲刀等物品。


密云“新冠病房”里的暖心故事

年轻护士齐月梅,也是一名预备党员。密云区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我在,我在,有什么问题随时和我说,我来解决!”对讲机中听到最多的是隔离病房护士长曹业的声音,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后支援什邡,每一次艰险任务她都勇往直前,这一次也不例外。收治病人的前一天,病房中各种程序都不完善,她冒着大雪赶来医院,一忙就是大半宿没合眼。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刚完成就马上带队进入了隔离病房,没有一刻时间让她缓一缓。隔离病房4小时一换班,对病房里情况最熟悉的她会时刻等在对讲机前耐心地解答每一班提出的各种问题,白天黑夜这一熬就是好几天,尽管也困也累,可她没有怨言,总是勇敢地面对一切。

女患者两天后病情加重,胸片显示肺部出现了斑片状阴影,血氧下降到了93%,按照最新诊疗方案的规定,患者静态状态下的血氧达到这个数值就可以算作重型了,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2月10日凌晨1时,这位患者被转到了北京地坛医院。


密云“新冠病房”里的暖心故事

护士长曹业。密云区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送别患者的那个晚上,护士长曹业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三天时间,阿姨已经从轻微的抵触,到接纳了所有的医护人员,抽血的时候,阿姨还心疼地对她说:“你戴着眼镜看不清,我血管也不好,不要担心,多扎几下没事,我不怕疼……”

阿姨走后,叔叔有些焦虑,医护人员来的次数更多了。他们发现叔叔有一个细微的变化,那就是从确诊断后,叔叔会在说话的时候刻意往后退一些,医护人员刚要动手帮忙的时候,他赶紧说我自己来,然后等医护人员走开,才自己过来……这些怕传染给别人的举动着实让医护人员感动。

回顾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到场地、物资和设备的协调,小到床位、设备的摆放,都深入研究、详细过问;全体工作人员严阵以待,认真学习诊疗方案,一遍遍进行流程演练,推敲每一个工作细节,查找每一项工作疏漏……分工有序、全力投入,在疫情面前,没有人出现一分一毫的懈怠,为的就是让每一个新冠患者得到妥善安置、精准救治。

疫情尚未结束,15位医护人员仍然像战士一样,时刻准备着,等待冲锋号的响起。他们拥有一个共同信念: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通讯员 孙颖 张林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