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个体老板"偏爱喀斯特?旅游地的选择,每个人的内心

说到喀斯特,这个词起源于外国,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特指一类地理现象:地表或地浅层的大量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盐岩被流水经过年深日久的不断溶蚀后形成的溶洞,大部分结构奇特。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喀斯特地貌面积占比最高,约为40%。

为什么

2019年11月15日,西南地区位于广西的那坡县发现世界级天坑群,统计共有19个大小不一的天坑,经查,它们既不是陨石撞击后的形成,也非某种超自然力量,而是岩石长期受溶蚀的自然力量作用。它是继陕西汉中天坑群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注意。

天坑里面形成不同的地质形状主要有:洞穴、瀑布、峡谷、江流等,内里多分布有不同形状的溶石,或呈幔状,或蘑菇状,或像冰柱一样尖端朝下低垂,它们多数聚集在我国西南地区。

为什么

西南地区气候湿润,年降水量丰富,因流水下渗地底作用不断,岩溶的进程一直不会中断,日积月累,各种巧夺天工又险峻无比的地貌逐渐形成。分布在地表显示为溶沟、石芽(或最终长成石林),像新疆、云南的许多著名景观;在地底的成为负地形,等地下河迁移后,露出天坑,如我国重庆奉节著名的小寨天坑等。

人类喜欢喀斯特,往往是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谓沧海桑田,不过眨眼间,昨日的山川尽数消失,塌陷成为今日被溶蚀的深谷。而今日的种种繁华,谁知明日又会被何种文明代替?兴衰成败,自然也许才是这世界最无常的神。

为什么

2018年新疆旅游日报曾拿出一份调查表,上面对该年3月份以后的游客作了一项"自愿参与调查",职业一栏可选项分别有"学生、上班族、全职妇女、个体老板……等等",有趣的是,其它项比较分散,只有个体老板一项最统一,超过一多半人数的必往地是喀斯特地貌景点。

报告称: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可以展示各类人的性格以及某些追求,对于自己创立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偏向于沉静、独立的自然风景。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各位屏幕前的小伙伴有什么相关的想法吗?不妨在评论里讨论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