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方一生光明磊落,戰功不輸薛仁貴,為何在小說裡面成了大反派?

齊立新


蘇定方和薛仁貴都是唐朝戰功赫赫的名將,但蘇定方名氣卻遠遠不如薛仁貴,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薛仁貴單兵作戰能力突出,特別是箭法出色。與蘇定方相比,薛 屬於猛將類型,擅長箭法,特別是在征討九姓鐵勒的戰爭中,薛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動搖對方軍心,一舉掩殺獲勝,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傳奇。這樣的單將決定勝負的傳奇戰績,在民間比滅國大功更容易贏得大家的傳頌。    

其次,《薛仁貴傳奇》《隋唐演義》等小說廣泛流傳,突出了薛的戰績,貶低蘇定方。在小說中,薛是主角,有著“主角光環”,而蘇定方被抹黑成一個害死羅成父子,妒賢嫉能的白臉奸臣,以此來襯托薛的優秀。秦瓊是瓦崗系的代表人物,是《隋唐演義》的主角之一,羅成是他表弟。為了突出顯示瓦崗英雄們的光輝形象,必須樹立對立面的大反派。楊林是隋朝反動勢力的代表,而蘇定方是非瓦崗系的代表。羅成作為一位悲劇英雄,他必定不可能死於一員無名小卒之手,戰功赫赫的蘇定方只好背上了這個黑鍋。   

最後,小說喜歡推崇傳奇英雄人物,有“三箭定天山”和“脫帽退萬敵”傳奇戰績的薛仁貴,自然也要格外突出其光輝形象。由於某小說在民間流傳很廣,於是,蘇定方的形象和名聲自然遠不如薛仁貴。        

但是,真實歷史中的蘇定方在亂世之中組織了幾千民兵保境安民,勇冠三軍,先投奔竇建德劉黑闥義軍,屢建戰功。後來又跟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夜襲陰山戰役中,作為前鋒帶領200名士兵率先攻破頡利可汗牙帳。得到了李靖的賞識,李靖向其傳授兵法,並授命他為左武衛中郎將。高宗時開始大放異彩,多次被委以重任。65歲那年,唐高宗任命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再次征討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蘇定方以1萬人擊潰了阿史那賀魯的10萬大軍,又在伊麗河附近大敗西突厥軍隊,生擒阿史那賀魯。還先後徵西突厥俘沙缽羅可汗,平蔥嶺虜先曼,破百濟擒扶余王、伐高句麗御吐蕃等等,前後滅亡三個國家,“皆生擒其主”,吐蕃之戰 “達延莽布支於烏海之東岱處與唐朝蘇定方交戰,達延亦死,以八萬之眾敗於一千”,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所以,小說只是小說而已,其中的有些歷史只是為了凸顯人物關係。所以,對於蘇定方的功勞我們也要了解,因為他也是歷史中的英雄!

圖片從左往右依次是 薛仁貴 蘇定方 唐高宗李治





歷史智慧之窗


在世人的思維裡,隋唐的歷史大多是通過小說評書乃至電視劇來認知。而裡面的諸如李元霸、羅成等人雖說是虛構出來的英雄形象,但也不乏人氣。只是跟正史比較來看箇中還是有很大偏差的。 大唐神將,蘇定方,他在正統歷史裡還是受到推崇的,但在評書和小說裡卻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大反派,被貶成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但真正的蘇定方是怎樣的呢。

還原名聲被貶歷史真相

蘇定方在早年間曾轉投多主,他最早效忠竇建德,竇建德失敗以後,蘇定方又轉投劉黑闥,後來才成為唐軍將領,隨李靖四處征討。這種轉投多主的經歷,尤其在投靠竇建德、劉黑闥時,先後曾與小說中的正面人物羅藝、羅士信、羅成等交過手,因此受到不少人的質疑。

在《說唐》一書中,羅藝是被蘇定方在交戰中用暗箭射殺的。這本身就與正史不符,羅藝曾是隋將,後歸降李唐受封燕王,和太子李建成結為黨羽。於貞觀初年(627年)佔據幽州圖謀反叛,太宗命令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帥兵討伐,最後羅藝在兵敗逃亡的路上被部將所殺。而武德六年(623年),劉黑闥兵敗身亡後,蘇定方便歸隱故鄉冀州武邑,直到貞觀初年(627年)被唐廷起用任匡道府折衝,所以從時間上和歷史事件上來看,羅藝的死和蘇定方沒有任何關係。

羅成本身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其人物塑造源於猛將羅士信,《大唐秦王詞話》羅成登場自報家門“姓羅名成,字士信”。再到後來歷史文學創作者為了歷史演義小說故事情節趣味性的需要,羅成和羅士信就同時存在了。正史上羅士信死於洺州之戰,一個虛構人物——羅成之死和蘇定方又有什麼聯繫呢?

另外一個栽贓嫁禍,就是梁王沈法興之死。《說唐》裡記載,蘇定方被李世民招降之後,立即砍殺前來支援劉黑闥的梁王沈法興,才被李淵封為錫國公。正史中沈法興是被李子通打敗後在逃亡的路上投江而死。創作者是想把蘇定方塑造成一個不擇手段奸詐殘忍的角色,除了張冠李戴的強加罪責之外,更顯得滑稽可笑的是《說唐》系列小說中,竟把神魔元素強加其上,將蘇定方的兒子、孫子都渲染成不折不扣的大反派,始終處於反唐角色,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蘇麟、蘇鳳、蘇錦蓮、蘇寶同、羅成、羅通等等皆是小說創作中的虛構人物,其所載的故事情節皆為子虛烏有。

據《新唐書》所載“拜涼州安集大使,以定吐蕃、吐谷渾。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可知,

蘇定方至死都守衛在大唐的西北前線,為大唐的繁榮昌盛鞠躬盡瘁,並非《說唐》中所載因奸計敗露在逃亡的路上被羅通剖腹掏心而亡,這是對一個英雄最大的汙衊。

可以說雖如此神將,但在《隋唐演義》、《說唐全傳》中,蘇定方是一個十足的大反派,原因可能跟後世的政治環境有關。朝廷之上充斥著各種權力的明爭暗鬥,門閥之間互相猜忌互相掣肘是不爭的事實,蘇定方作為一個武將,長期在外帶兵打仗,遠離朝堂,在政治上處於中立狀態。再者其性情耿直不懂圓滑,又屢建奇功,招人嫉妒也在情理之中。

蘇定方的被抹黑是從明末清初開始的,隨著《隋唐演義》和《薛仁貴徵東》等演義小說的流行,蘇定方大反派的形象深入人心,加上羅成和薛仁貴在後世的光輝形象,可以說蘇定方被黑了幾百年,而且是被黑得得體無完膚。

蘇定方的傳奇經歷,認識其的功勳,大唐戰神,一個人滅掉三個國家

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

1.西滅突厥,平定蔥嶺,老年成名

貞觀初年,蘇定方進入朝廷效力,跟隨李靖去北伐東突厥,一人率領百餘人直擊敵軍統帥的牙賬,為唐滅東突厥立下汗馬功勞。

而最為輝煌的歲月,當屬唐高宗永徽六年,蘇定方追隨程咬金征伐西突厥。在初期出戰不利的情況下,蘇定方發揮了先鋒作用,親率五百精騎破突厥帥營,一戰吹響了西突厥滅亡的序幕。獨當一面的蘇定方,成為行軍大總管,一口氣滅了西突厥,並獻俘於昭陵,算是為李世民出了口惡氣。蘇定方的戰略思想是不斷分化,重點打擊,基本上當時,當時大唐勢力覆蓋了整個中亞地區,被李唐一分為二,設置了濛池都護府和昆陵都護府,管轄今天的整個中亞地區。

顯慶四年到五年一月,蘇定方再次出征,平定了西域叛亂,使唐土向西再次延伸,直抵今天的裡海,成為中華之最。更為難得的是他的親傳弟子裴行儉也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威震西域大破突厥,設計俘虜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迫降屯駐碎葉城的西突厥右廂可汗李遮匐,並在碎葉城立碑刻功,蘇定方自己曾說:“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

2.滅百濟,伐高句麗

顯慶五年(660),蘇定方被任命為神丘道大總管,率師侵略百濟(今朝鮮半島西南部)。唐軍自成山(今山東省榮城縣東北海邊)乘船渡海,直至熊津口(今朝鮮半島南部錦江口)。百濟軍沿海佈防,蘇定方率部由東岸登陸,據山佈陣,與百濟軍交戰,百濟軍死者數千。唐軍大部隊乘潮上岸,兵力更盛。蘇定方率步、騎兵直逼真都城。百濟軍全部出動,經過激戰,唐軍大勝,殺獲百濟軍1萬人,乘勝攻佔了城郭。百濟國王義慈及太子向北逃去,蘇定方包圍其城,義慈的另一個兒子泰自立為百濟王,率民固守。義慈的孫子文思對泰說:“王與太子臨危出奔,叔叔豈能擅自為王?如果國王率師返回,我父子二人怎保性命?”於是文思縋城而出,眾人紛紛跟隨,泰無法制止。蘇定方趁勢派人登上城樓,插上唐朝旗幟。城中人心惶恐,於是泰開城請命,百濟大將禰植亦率百濟王義慈等前來投降。百濟被唐朝佔領,分其地為六州。

蘇定方連續消滅三國,都生擒其王,高宗賞賜的珍寶不計其數。不久,蘇定方又以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侵略高麗,已經包圍了高麗國都平壤城(今朝鮮平壤市),遇上大雪,遂解圍而還。拜涼州(治今甘肅省武威縣)集安大使,以安定吐蕃、吐谷渾。乾封二年(667)去世。終年76歲,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蘇定方也確實是老當益壯,相傳他72歲的時候,還領軍8000擊敗了吐蕃的10萬大軍。不過這場戰役在唐朝的正史當中沒有被記載,相反是輸家吐蕃的史書裡面記載了這次戰役。

正確客觀評價

如果唐朝如今天一般,想必蘇將軍還能有個民族英雄的稱號,真正的蘇定方應當是,“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這是歷史對蘇定方的中肯評價。

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服。779年朝廷將蘇定方畫影圖形,列入凌煙閣,與一眾開國功勳共享殊榮,也算是對將軍的一種肯定吧。782年唐德宗為蘇定方等古代名將六十四人設廟享奠。此後宋代設立的武廟,蘇定方也在其中。縱觀將軍一生,為大唐所用後,無不是為我中華民族開疆拓土,抵禦外族。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在小說《說唐》的後半部分,蘇定方可以說是反派將領中最為頑強的一個,也是對李唐王朝傷害最大的一個。從整個小說的人設來看,蘇定方明顯是被當做反派中的重要人物來描述的,起角色定位主導了整個劇情的發展。在把視角放大到整個隋唐的小說系列中,蘇定方的一家都是處於反派的地位,甚至被塑造成不擇手段奸詐殘忍的角色。可以說蘇定方在小說中是被黑得比較厲害的一位,小說的作者完全忽略了他在後半生為唐朝打下的佔有全唐一半以上領土的功勳,僅把他作為反唐集團的一員而一黑到底,明顯是非常不合適的。

《說唐》小說的作者起於民間,由於歷史知識的匱乏,和千百年來口口相傳的傳說,造成了他們對蘇定方這位大唐名將的巨大誤解。由於種種原因,在當時的民間蘇定方的對大唐的功績被人掩蓋,而隋末時期作為反唐集團將領的事情卻被站在不公平的角度上無限放大,於是大家也就看到了被人黑得咬牙切齒的蘇定方。蘇定方被黑的原因一般來講是三個方面。其一,他作為唐高宗事情的第一名將打下了半個唐朝的國土,也耗費空了唐朝的國庫,反戰派文臣集團對其恨之入骨。其二,與主修國史的許敬宗關係不睦,使得他的功績在史書上大肆被刪。其三,作為唐朝對外戰爭不敗的將領,在清朝時是不宜宣傳的對象。

蘇定方是初唐名將中正式為唐朝效力最晚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出身於隋末反王集團,而又不是以降將身份加入唐朝軍隊的一位。從這個角度來看,蘇定方的人品比比之連續投奔過多家軍閥的秦瓊和程咬金等人要可信得多,他對本陣營首領的忠誠度甚至在尉遲恭之上。蘇定方是鄉勇出身,從小就跟隨作為鄉勇首領父親幫助隋朝軍隊作戰,多次打退過河北反隋義軍。隋朝滅亡後,由於生活所迫他投奔了投奔了在竇建德手下任職的義父高雅賢,成為河北反隋義軍的一員。竇建德兵敗被殺後,他又跟隨高雅賢投奔了竇建德手下的將領劉黑闥。

在顛沛流離的戰爭生活中,他幾乎就是在隨波逐流,其目的只是為了生存而已。當他的義父高雅賢在對李世民的洺水之戰中戰死後,他才正是憑藉戰功寵為劉黑闥手下排名靠前的將領,正式出現在史書之上。後來劉黑闥敗於李建成之手,蘇定方拒絕了唐朝的徵召,回鄉歸隱。直到四年以後大唐與東突厥的戰爭爆發,他才接受了李靖的邀請,加入唐軍開始了對外戰爭的生涯。由於在河北義軍期間立下的很大的功勞,特別是在對李世民和李建成軍隊的戰鬥中讓唐軍吃了很大的虧,所以他在加入唐軍後並不受原來李唐系列將領的歡迎。

加入唐軍初期,蘇定方基本上是在李靖的手下作戰。這一方面是由於他是李靖代表李世民徵召的將領,二一方面也是由於他與李靖的私人關係較好。在隨同李靖的對外戰爭期間,他與李靖的關係是亦師亦友的,也受到李靖的軍事思想的影響,使得自己的戰鬥指揮能力飛速提高。可以說如果李靖這位大唐軍神有一個弟子,那一定是蘇定方。而那位受李世民命令向李靖學習兵法的侯君集,不過是個玩笑而已,大家不用在意。蘇定方在加入唐軍後直至七十六歲死亡,這幾十年中不是在戰場上,就是在奔向戰場的路上,為李唐王朝立下了蓋世奇功。

蘇定方的一生的對外作戰,從隨李靖滅東突厥開始,然後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拓展國土面積佔半個唐朝。在歷史評價中李靖是唐朝第一名將,而蘇定方卻是打下了唐朝第一戰功,這對師徒是唐朝周邊各國聞風喪膽的存在。很多人認為薛仁貴是高宗時期第一名將,其實不然。大家對薛仁貴的認識多處於小說、評書等藝術形式的表現和描寫,這其中誇張之處很多。而蘇定方由於各種原因的存在,使得功績並不在民間傳播,也就使得大家對其不甚了了。

在唐高宗時期,原來李世民秦王府的名將大多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有英國公李績、魯國公程咬金數人還活躍在朝堂。而作為與這些人同時代的名將,蘇定方成為了唐軍中屈指可數的存在。因此他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重用,由此一發不可收拾。對於全力擴展唐朝版圖,一心要在功績上與老爹李世民一較高下的李治來說,通過對外戰爭降伏周邊諸國,使其不敢對唐朝國土有非分之想是他的首要目的。而蘇定方就是他達成這個願望的依仗之一,所以李治對其格外的看重。可是李治的國家戰略與當時政事堂文官集團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

文官集團認為,唐朝已經打了幾十年仗,東突厥都被打崩潰了,高句麗也在名義上臣服,沒有必要再打仗了,應該休養生息,所以他們極度反對李治再開邊釁。然而李治作為連長孫無忌這樣權臣都能拿下的皇帝,政事堂這些老頑固肯定是阻止不了他的。於是在李治的命令下,蘇定方等人開始橫掃整個東亞的歷程,打得周邊諸國哀鴻片野,紛紛到長安城來告饒。由此,大唐帝國的版圖打到了巔峰狀態。可是政事堂的老頑固們對此功績視而不見,反而一再以國庫告急為由拖李治的後腿,甚至恨上了支持李治的武將集團,蘇定方就是他們的眼中釘。

蘇定方七十多歲還在平定吐蕃和土谷渾的前線,可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然而人誰無死,蘇定方最終還是沒有完成這一次出征,病逝在戰爭前線上。當他的死訊傳回長安後,唐高宗李治大哭,然而政事堂諸公卻如平常人一般毫無悲憫的表情。(我估計那幫混賬還在幸災樂禍)後來還是李治堅持之下,政事堂才給蘇定方按照高級將領和公爵的規格進行了葬禮,並追贈了榮銜。然而政事堂對蘇定方的打壓並沒有停止,他們故意在發往全國的邸報中隱瞞蘇定方的功績,事情蓋世奇功得不到宣傳,因而名譽大大受損。

作為高宗時期武將集團最為耀眼的明星,蘇定方在當時的很多政治案件上都處於中立和不聞不問的態度。這種態度固然得到了李治的信任,也得罪了不少政治利益的相關方,比如武則天和各個門閥集團。作為武則天集團的頭號狗腿子,主修國史的許敬宗在修史過程中故意的刪減了大量有關蘇定方的部分,使其功績埋沒在歷史之中。而在《說唐》成書的清朝雍正年間,清政府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華夏大地政權,對於漢族的民族英雄是頗為忌憚的,一般也不予宣傳。蘇定方和岳飛一樣作為漢族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自然被列入清政府的拒絕行列內。因此,《說唐》小說的發行方和作者為了滿足當時社會的需求,也不可能正面的描述蘇定方對唐朝的功績,只能以反派的形式在小說中露臉,而且還必須一黑到底。


風雨路遙同珍重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1、小說中的大惡人蘇定方

《說唐》第39回,當時還在竇建德旗下的蘇定方迎戰羅藝,打不過,然後暗箭傷人,用毒箭射死了羅藝。

《說唐》第60回,蘇定方迎戰羅藝之子羅成,按《說唐》的武功排名,羅成排第七,蘇定方無論如何也不是羅成對手,於是蘇定方誘使羅成戰馬陷入泥潭,萬箭穿心。

你以為這就完了,蘇定方還要陷害羅家第三代羅通,只不過陰謀沒有得逞,最終被羅通挖了心肝報仇。

這還是沒完,小說中蘇定方的孫子後來還投降了敵國,與大唐為敵。

反正,在小說中蘇定方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大壞蛋。

2、歷史上的名將蘇定方

蘇定方,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

大唐的名將很多,但我認為不管怎麼排,蘇定方都可以排進前三,我們看一下他的戰績:

公元630年,蘇定方隨李靖夜襲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東突厥亡,蘇定方以功授左武候中郎將,這是蘇定方嶄露頭角的開始。

蘇定方真正名滿天下是在唐高宗李治時期,史載其“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

公元657年,蘇定方滅西突厥,生擒可汗阿史那賀魯。

公元659年,蘇定方翻越蔥嶺(即帕米爾高原),平蔥嶺,生擒其首領都曼。

此戰之後,大唐西部的疆域直達鹹海(有的史料認為是裡海),這也是中國曆代版圖的最西端。

公元660年,朝鮮半島的百濟在高句麗支持下攻擊新羅,蘇定方出兵滅百濟,生擒百濟國王,現俘東都洛陽。

假如以滅國和開疆拓土而言,大唐名將大約沒人能跟蘇定方相提並論。

3、蘇定方為何會被黑化呢?

其一,蘇定方在隋末亂世確實跟過竇建德,他們都是河北人

其二,竇建德被李世民擊敗後,蘇定方回老家隱居,這一舉動使其沒有成為大唐開國功臣,不屬於李世民的人馬,那麼黑化就有了理由

其三,蘇定方成名之時已經在唐高宗李治時期,這一時期的名將名氣確實比不上開國。

最後,小說總要有反派,而蘇定方曾經屬於竇建德的黑歷史,一段隱居老家的經歷,一個有名但名氣又不能與開國名將相比的身份足以讓小說家展開無盡的想象力了。

歷史上,除了蘇定方被黑化外,還有宋朝的潘美、狄青,二人都變成了大反派,楊家將的對立面,三人堪稱難兄難弟。


心向青山


蘇定方可以說是大唐一位了不得的名將,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之一。



在真實歷史上,蘇定方曾參與或指揮破東突厥,滅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鎮吐蕃 ,可謂是對外征戰的高手,一生功勳無數,因功封邢國公,但是在小說演義中他卻被黑化成大反派,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他的出身經歷導致。蘇定方雖然可以說的上是少年成名的英雄名將,但是在最初他跟隨的是竇建德和劉黑闥,與李唐勢力敵對,跟李唐很多將領有過對陣,屬於非開國功臣集團,有被孤立困境。

第二,演義小說歪曲塑造。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演義小說在後世影響太大了,尤其是《說唐演義》、《隋唐演義》和《興唐傳》這幾部話本小說,在這些演義小說中,為了樹立正面主角,蘇定方黑化成奸邪陰險、貪婪跋扈、欺君賣國的小人形象,蘇定方的正面形象徹底被顛覆。


第三,功勞太大招致嫉妒。蘇定方在初唐名將中功勞太大,尤其是在李靖李績等開國名將故去之後,他在高宗李治一朝大功受封,出盡風頭,自然招致一些嫉賢妒能之人的編排,就連蘇定方病故都被這些人瞞著皇帝七天,這些天對蘇定方的評價就可以想象了。
因此,一代滅國名將就這樣從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功臣逐漸模糊黑化成了演義小說中的超級大反派。


公子皇鋣


蘇定方是何人?隋唐英雄中,蘇定方絕對也是一個有排名的人,不過,在許多民間傳說中,蘇定方的形象總是負面的,說白了就是一個奸臣小人,在《說唐》等小說中,蘇定方簡直就是一個反派大boss,雖然不一定是反派中權勢最大的,但絕對是對李唐王朝阻礙最大的一個人物。

蘇定方具體是怎麼被黑的?

《說唐》中是這樣描述蘇定方的,一開始的時候,蘇定方是竇建德麾下的一員大將,後來在與李世民交戰的時候,見形勢不對,立即掉轉車頭跑了,投靠了劉黑闥。

實際上是怎樣的?蘇定方的確是竇建德一方的大將,而具體來講,蘇定方是竇建德一方,高雅賢手下的大將,高雅賢是蘇定方的義父,蘇定方跟著高雅賢走無可厚非,當時是高雅賢見形勢不對投奔了劉黑闥,蘇定方只是跟著義父走而已。

在竇建德手下的時候,蘇定方就不是塊打仗的材料,與羅藝交戰,為了勝利不擇手段,使用暗箭射殺了羅藝,為人不齒。

而後來到了劉黑闥手下,蘇定方又打不過羅成,還是將落成騙到了沼澤地中,利用地形困住了羅成,用亂箭將其射殺,手段不可謂不陰險。

後來,蘇定方受到了李世民的招攬,於是便立即換主,投奔了李世民,這一連番的操作中,蘇定方不僅反覆無常,朝秦暮楚,還射殺了忠義化身的羅藝,羅成,為人不齒。因此蘇定方惡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事實如何?事實上,歷史上連羅成這個人都沒有,哪裡有蘇定方用沼澤地困住羅成,並且用亂箭將其射殺一說?投奔李世民也正常,劉黑闥失敗以後,蘇定方也不是一下子就投奔了李世民,而是在貞觀初年的時候,蘇定方才再次從軍,重新拾起刀戈。

蘇定方的巔峰時期,必然要數唐高祖李治在位的那段時期。

蘇定方曾經做了東滅突厥的先鋒,討伐高句麗,率五百精兵就大敗西突厥大營,在隨後的對西突厥作戰中,又大敗西突厥,生擒突厥可汗,三國反叛大唐,也是蘇定方率精兵急行軍,現後將三國國君擒到長安,即使是唐朝時期強大的吐蕃,也在蘇定方的淫威下,八萬精銳都被蘇定方一千精兵擊潰。

蘇定方一生,從東北打到中亞,打到西南,打遍天下。


蘇定方才是真正的戰功無數,唐高宗時期的第一猛將,一直到七十六歲,蘇定方的一生都獻給了李唐王朝。<strong>

為何蘇定方的名聲在後來變壞了呢?

其實薛仁貴真的有那麼強悍嗎?非也,在薛仁貴傳奇裡面,張士貴還是一個被黑的很慘的人物,薛仁貴傳奇為了凸顯薛仁貴的強悍,專門醜化了張士貴,其實小說中許多薛仁貴的英勇事蹟,都是張士貴幹的,最後反而將功勞都劃分到了薛仁貴頭上。

其實很多隋唐猛將的形象在後世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有些事誇大其辭了,有些則是貶低抹黑了,蘇定方是李治最得力的干將,而李治又與文臣集團意見不合,或許正是在這些人的影響下,正史上關於蘇定方的記載都少了很多。

而在野史上,《說唐》等小說也是在清朝時期才成書的,清朝時期,抹黑漢人英雄的例子並不少,或許也是在這時候,蘇定方才真正成了一個大反派。


魏青衣


現代的影視劇為了節目效果,往往會對一些歷史人物進行再創作。尤其對一些反派人物,甚至不惜將真正的歷史人物黑化。比如,唐朝大將蘇定方。\r

喜歡看《隋唐英雄傳》的觀眾,肯定對蘇定方是不陌生的。在這裡面,蘇定方的絕對是一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大壞蛋,那他做了什麼壞事呢?主要有這麼兩件。\r

戰神秦瓊有一個姑父叫羅藝,能使一杆滾銀槍,守護邊疆數十年,勞苦功高。這麼一個英雄豪傑,忠義之臣,就是給蘇定方害死的。兩個人正面交戰,蘇定方自知打不過人家,就在背後放冷箭。羅藝不幸中招,不治身亡。\r

那麼第二件事就更可惡了。羅藝有個兒子,大名鼎鼎的羅成,人送外號“冷麵寒槍俏羅成”,他算得上是這些個英雄好漢裡的顏值擔當,大帥哥。羅成顏值爆表,武力值更是爆棚,本人上了戰場更強大。兩破隋陣揚州奪魁,力擒五王,戰功赫赫,是實力派和偶像派兼具的一條好漢。\r

最後什麼下場呢?電視劇裡也是被蘇定方害死的,渾身扎滿了箭,使的還是陰招。蘇定方把羅成一路引到了紫荊關外,在那裡他早就埋伏好了弓箭手,大帥哥羅成被亂箭穿心而死。\r

羅成慘死這一段,看過的觀眾應該都記憶深刻。很多人都認為蘇定方這個人沒什麼本事,打不過別人專使陰招,手段毒辣,陰險小人。可是我告訴你,蘇定方如果真要打,以他的能力還真不需要搞這些小動作,那麼他有多能打呢?\r

一句話總結,蘇定方一人滅了三國,三戰皆是生擒國王。第一戰,打西突厥,蘇定方帶領步兵一萬。而他的對手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卻有十萬騎兵,一萬步卒對十萬騎兵,這怎麼打?強敵面前,蘇定方毫無懼色,他佔據了制高點,穩紮穩打,反把西突厥人是一頓收拾。最終蘇定方追殺三十里,斬首數萬,滅了西突厥,活捉他們的可汗。\r

第二戰,還是打西突厥。滅國之後的小部分突厥人,不甘心,暗地裡搞事情,一邊復國一邊制定反唐大計。這一次唐朝還是派老將蘇定方出馬,結果歷史再一次重演,又把突厥人吊打了,又滅了國。可汗又被抓了,被蘇定方帶回了洛陽獻俘,獻給了唐高宗。\r

第三戰,蘇定方泛海遠征,討伐百濟,也就是朝鮮半島。那過程咱就不細說了,結果就是蘇定方大獲全勝,把百濟給滅了,又把百濟的國王帶回來獻俘。前後滅三國擒三主,這樣的戰績別說是在唐朝,就是整個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你都找不到第二個。蘇定方絕對可以說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名將。\r

不是有句話嘛,將不在勇而在謀,評價一個將軍的實力,你必須得以謀略來評價。所以說,以他的軍事才能跟羅藝羅成打仗,根本不需要玩陰招。另外,從這個性格方面來分析,蘇定方也不會對羅成羅藝玩陰的,我們來舉兩個例子。\r

公元660年,也就是蘇定方第二戰打完凱旋的時候,他把西突厥可汗都曼給抓回來獻俘。唐高宗表示很開心,龍顏大悅,他準備處死這個搞事情的突厥可汗。當時沒有人替可汗求情。只有蘇定方站出來說,“當時都曼投降之時,臣曾經應允與他饒他不死。如今皇上要殺了他,那我豈不是失信於人嗎?”\r

唐高宗聽了這番話,很感動,“愛卿,你有能力有信用,真的是好同志啊!”於是就真的赦免了都曼,還升蘇定方為左武衛大將軍。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來,蘇定方其實是一個非常講信用,重承諾的人。還有,在唐代的後期,有一位名將叫裴行儉。多次平定叛亂,是戰功彪炳,那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也是得到了蘇定方的加持。\r

早年間,蘇定方認識了青年裴行儉,覺得這個小夥子很不錯,才德兼備,是一個好苗子。於是就將畢生所學的用兵奇術,毫無保留地傳給了他,得了真傳的裴行儉,那可不就戰無不勝了。蘇定方傾囊相授,提攜晚輩,這一點你也能看得出來。蘇定方這個人的人品不錯,他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r

所以,在影視劇當中,蘇定方就是一個背鍋俠。實際上人家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大功臣,卻被安上了一個背信棄義的壞人人設。那麼您要問了,這是為什麼呢?編劇跟他有仇嗎?寫那些話本小說的人跟他有仇嗎?蘇定方怎麼就這麼招黑呢?\r

其實也不難理解,《隋唐英雄傳》主要講的是隋朝的故事,一群英雄好漢幫助李淵平定天下,建立李唐王朝。裡面的正面人物,毫無疑問是李淵李世民。那個時候的蘇定方在幹嘛呢?他投奔的是李淵和李世民的敵方,竇建德和劉黑闥。\r

也就是說,當時的他是站在正面人物的對立面的,哪怕他是個好人,但是為了劇情需要,為了正面人物的突出,蘇定方也只能是個壞人。所以說蘇定方被黑,完全是因為他當時站錯了隊,跟錯了人,這就是真相。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9337270741269100"} --}

歷史的視界


蘇定方名蘇烈,字定方,自幼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十五歲時就曾在本郡擊破張金稱為首的賊眾,後來投奔竇建德,成為竇建德手下大將。竇氏敗亡後,蘇定方回到家鄉隱逸不出。

大唐建立後,秦王李世民久聞蘇定方之名,派人延請蘇定方出山,授予其折衝都尉一職。貞觀四年,李靖平東突厥,以蘇定方為先鋒,在陰山一戰中,蘇定方“乘霧而行,望賊牙賬,馳掩殺數十百人。頡利及隋公主狼狽散走,餘眾俯伏”,為大唐平定東突厥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獲勝的蘇定方非但沒有得到獎賞,反而被御史大夫蕭瑀劾,稱其“破顏利牙帳,御軍無法,突厥珍物擄掠俱盡”,要示李世民將蘇定方“請付法司推科”。雖然事後經李靖力辯,蘇定方沒有被下獄,但受此事影響,蘇定方此後多年一直得不到升遷。

從貞觀四年開始,直到貞觀十九年的十五年間,史書上都沒有關於蘇定方的記載。可以想見,這十五年中蘇定方一定是被排擠在權力圈外,成為可有可無的邊緣人物。直到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徵高句麗時,李世民這才想起蘇定方,讓其以左衛中郎將的身份,隨同營州都督、東夷都護程名振率軍征討高句麗。蘇定方也不負重望,在戰爭中表現出色,因功被封為右屯衛將軍、臨清縣公,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人生。

唐高宗顯慶元年,左衛大將軍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討伐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蘇定方以前軍總管的身份隨同出征。

在與西突厥的在鷹娑川之戰中,蘇定方率五百騎兵,“追奔二十里,殺千五百餘人,獲馬二千匹,死馬及所棄甲 仗綿亙山野,不可勝計”。但是蘇定方的上司、右武衛將軍王文度因為嫉妒蘇定方的戰功,矯詔奪取了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的兵權,使得這次平叛功敗垂成。事後王文度被查明真相的唐高宗處死,立下大功的蘇定方升任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再度統兵討伐西突厥。這一次蘇定方直搗敵人老巢,生擒敵猷阿史那賀魯,徹底消除了西突厥對唐朝在此區域的威脅。

據《新唐書》記載,得勝班師的蘇定方“戎服奉賀魯以獻,策功拜左驍衛大將軍、邢國公,別封子慶節為武邑縣公”。之後蘇定方讓西突厥諸部各歸所居,在西域通道路、置郵驛,掩骸骨,問疾苦,畫疆場,復生業,凡為阿史那賀魯所掠者,悉括還之”,為唐朝的西北邊疆穩定做出了傑出貢獻。

唐高宗顯慶四年,西域疏勒部與硃俱波部發生叛亂,蘇定方又被委以平叛重任。他率領三千騎兵,一日一夜疾馳三百里,一戰而定蔥嶺以西。當年冬天,蘇定方又在烏海擊破進犯的吐蕃人,以一千兵力破吐蕃軍八萬,斬吐蕃軍主將達延莽布支。

顯慶五年,唐高宗以蘇定方為熊津道大總管,統兵十萬出擊百濟。這一次蘇定方又圓滿的完成了任務,與新羅軍一舉攻破百濟王城,俘虜百濟王扶余義慈以下大臣數百人,百濟由此亡國。

滅百濟之戰中,蘇定方雖然戰功顯赫,但他並沒有完全執行唐朝的民族政策,在獲勝後縱兵掠刧,“百濟丁壯者多被戮”。這使得原本投降唐朝的百濟將領黑齒常之大為不滿,降而復叛,集結了百濟餘部三萬多人,從唐軍手中又奪回了大片國土,蘇定方也被黑齒常之擊敗,百濟人在黑齒常之的領導下,又開展起了轟轟烈烈的復國運動,使得大唐一唐而定百濟的戰略設想落空。對此,蘇定方是要負一定責任的。

為了防禦吐蕃人,從東北歸來的蘇定方又被委以涼州安集大使的重任,調至吐谷渾前線防備吐蕃。數年後,蘇定方逝於任上。

《舊唐書》中對蘇定方的評價是:“神略翕張,雄謀戡定,輔平屯難,始終成業,疏封陟位,未暢茂典,蓋闕如也”。可以說,這個評價是客觀而公正的。

令人奇怪的是,在明清之際的隋唐歷史演義類小說中,無論是《隋唐兩朝志傳》,還是《隋唐志傳通俗演義》,或者是禇人獲編纂的影響極大的《隋唐演義》中,蘇定方的形象都與真實歷史相差甚遠,甚至被描述成一個反面角色。

羅貫中編輯的《隋唐兩朝志傳》中,蘇定方的形象雖然與歷史上有差距,但是還不算是反面人物。在這本小說中,蘇定方曾作為唐將追隨唐太宗征伐遼東,也提到過蘇定方年輕時追隨竇建德,因為直言犯諫而被竇建德貶官回鄉的事蹟。在書中,蘇定方有勇有計謀,是河北義軍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是之後澹圃主人編篡的《大唐秦王詞話》裡,蘇定方的角色定位逐漸向反派靠攏。在這本書中,蘇定方是劉黑闥手下愛將,武藝高強,與羅成不相上下。但是這本書中的蘇定方詭計多端,在不能力敵羅成的情況下,設計在淤泥河射死了羅成。雖然最後蘇定方投降了李世民,但是由於他是殺死“萬人迷”羅成的兇手,他的個人形象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自從明朝末年《隋唐演義》面世後,蘇定方的形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隋唐演義》為了增強書中的矛盾衝突和藝術效果,不但延續了羅成死於蘇定方之手,還把羅成之父羅藝的死,也寫成是蘇定方用毒箭下的毒手。與小說杜撰出來的羅成不同,羅藝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他是李淵欽封的燕郡王,曾幫助唐朝擊敗劉黑闥,後統領天節軍,鎮守涇州。唐太宗登基後,進封開府儀同三司,位比三公,是隋唐時的名將,也是唐朝的開國功臣。羅藝的“兒子”羅成是《隋唐演義》中自帶光環的主角之一,在書中異常出彩,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少年英雄。這樣一對英雄父子,都被安排工作死在了蘇定方之手,蘇定方不可避免的為讀者所厭惡。

更讓人反感的是,在《隋唐演義》裡,蘇定方降唐並非真心,而是一種投機行為,他賣主求榮去換取個人的榮華富貴,人品極為低下。雖然在《隋唐演義》裡,蘇定方還沒有與代表正義的大唐為敵,但其個人形象比唐朝的敵人還不如。

到了清朝編纂的《羅通掃北》面世之後,這本書繼承了《隋唐演義》中蘇定方殺死羅藝、羅成父子的故事情節,蘇定方成為該書第一主角羅通不共戴天的仇人。為了突出羅通的真善美,必須犧牲蘇定方的名聲。所以在這本書中,蘇定方變成了一個狼心狗肺之徒,處處想陷害羅氏父子,甚至唐朝所有開國功臣之後都不放過,成為大奸大惡的國賊。最終蘇定方落得個被羅通生擒,剖腹挖心祭奠羅家先人的下場。

清朝根據《羅通掃北》改編的戲曲、評書很多,蘇定方的奸惡形象經過這些藝術手段的宣傳,再也無法翻身。

蘇定方為什麼會成為唐朝功臣中被人誣衊的那一位呢?這主要與他的出身有關。

蘇定方曾是竇建德和劉黑闥的手下,唐朝對於出於河北的人物和勢力一直心懷警惕,頗為猜忌。從歷史上看,河北出身的將領大多是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親信,李世民的手下多是山東一系。所以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前,李建成一派就對出身河北劉武周手下的尉遲敬德極力拉攏。在玄武門之變中,雖然尉遲敬德親手射死了齊王李元吉,但李世民還是對他不放心,曾多次試探尉遲敬德的忠心。所以尉遲敬德晚年年篤信仙方,十六年間不與外人交通,方得以善終。為李世民立下大功的尉遲敬德尚且如此,同樣來自河北軍事集團的蘇定方比起尉遲敬德來,與李世民的關係要疏遠得多,受到猜忌和不信任更是在所難免。

蘇定方能力強,但是難免有些傲氣,因此在顯慶元年與程咬金一起徵西突厥時,在戰術安排上產生了矛盾。實際上,程咬金這次西征過程中,又殺降又納財,表現得不是很好。但是程咬金無論是在描寫隋唐時期的任何一本小說中,都是一幅人畜無害的老好人形象,正直而又可愛,為了突出程咬金的正確,只能犧牲蘇定方,將其抹黑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蘇定方與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關係很好。蘇定方之所以能在高宗時期被重用,與這兩位大奸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蘇定方能力強,不辱使命,很好的完成了任務,但是他靠與奸臣交好的方式起復,難免會被明朝那些士人看不起,認為蘇定方通過這些奸臣,走武則天的裙帶路線,品行有虧,所以潑起蘇定方的髒水時,一點心理壓力也沒有。

另外,史書記載蘇定方平定各地時也得到了不少奇珍異寶,而這些財富去向不明,很多後人懷疑蘇定方將其進獻給了李義府、許敬宗之流,所以在對這兩位奸臣口誅筆伐之際,將蘇定方也捎帶上了。

歷史上的蘇定方與文學作品中的蘇定方差異極大。也許真實的蘇定方並不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傑,但是他為大唐帝國開疆拓土、保境安民,為唐代的穩定和強盛做出過巨大貢獻。歷史對蘇定方的功績早有公論,但是民間文學中蘇定方仍然形象不佳。作為一位歷史領域的創作者,為大家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蘇定方,是一種對歷史認真負責的態度,也是對為中華民族做出貢獻的英雄的一種尊重。所以筆者在此要為蘇定方疾呼,希望每一個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的歷史人物,都能得到公正的對待,因為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對待。


笑語千年


從古到今的文化人不能得罪!歷朝歷代沒有道德底線文人憑自己的喜好胡謅八扯,黑白顛倒,歷史上好多正直的人被汙衊,不差他一個


穆逸塵


蘇定峰本來在歷史上就是一忠臣義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