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博士和本國博士應該通過什麼渠道找工作?

成喜英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關注高校人才的成長和發展。

本人在高校從事招聘工作多年,曾總結出20多種招聘宣傳渠道,相應的,這20幾種渠道都是博士生找工作的渠道。不過,對應聘者而言,常用的渠道大概也只有這麼幾種:



第一種是通過網絡

這裡首先要補充說明下:博士求職,相比本科生和碩士生來說,範圍要小很多。適合博士生的工作也就是科研、教學、技術研發等,可以去的單位就是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而且,由於專業性很強,以上單位的選擇也僅侷限於本學科專業、本行業內。所以,博士生在找工作時,需要查詢的信息比本科生和研究生要少。

比如說想去高校應聘,應該先估計一下自己的畢業學校、學術成果等能夠去什麼樣的高校,一般來說,國內博士畢業,很難去更高層次的高校,去同層次的高校需要比較突出的學術業績,而去低一層次的高校機會更大一些,而且,去985、211這些學校,做師資博士後的可能性比較大。



定好位之後,就可以看你所要應聘的層次中,哪些高校有你的專業,而且專業的學科排名也要基本符合上面的層次要求,即A+的可以應聘A的,反之則很難。

定好高校後,就可以挨個在高校的人事處網站上查看招聘信息,也可以在科學網、高校人才網等網站上搜索查詢這些高校的招聘啟事。然後就可以應聘了。這種方式國內博士和海外博士都可以使用。



第二種是參加招聘會

目前在一線城市,一般會有博士研究生招聘專場,另外,很多單位也會直接到高校去招聘博士,當然,一般都只去985高校。

博士參加招聘會有個好處就是,來的一些單位你可能平時都想不到、沒聽說過,但確實是好單位。還是說高校,假設你是211高校,你可以嘗試應聘二本高校,而二本高校其實全國有很多家,你可能會主動去應聘同城或者比較熟練的幾所,但如果參加招聘會,你可能會發現其他城市還有其他一些二本高校,有的還給出了你沒有想到的待遇。這就是招聘會的好處。

海外博士參加招聘比較困難,不過,現在很多高校會到高校聚集的加州、華盛頓、德州等地去開專場招聘,也是瞭解高校不錯的機會。另外,很多高校在做青年學者論壇,邀請海外學者回國,報銷路費住宿費,但這個需要通過學校的初審,要求比較高。



第三種是通過導師關係

讀博士,就不能不提導師的重要作用。當然,大部分導師都不會直接給你介紹工作。不過呢,大部分導師都有學術合作的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如果你本人在學術上比較活躍,那很容易通過科研交流認識其他單位的同行。而如果同行們對你比較認可,而那個單位的待遇又恰好比較合適,你就可以通過引薦的方式去應聘,能夠提高成功率。

所以說,導師越有名氣,你所能應聘的單位層次就越高,成功率也就越高。這就是為什麼到研究生期間導師最重要的主要原因。

除了上面的方式外,還可以通過期刊論文直接聯繫老師,可以通過國際會議中一些單位的展位來了解單位,還可以通過校友會、留學生社團等等群體來與高校建立聯繫。方法很多,也要看機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