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的工作生活安裝一個加速器

最近參加了,樊登讀書會舉辦的《讀出生產力》的線上活動。

活動要求,三天讀完一本書加一節線上課程,並每天需要輸出當天的學習內容。

今天我來分享分享第一天的收穫,第一本書是《終身成長》,第一節課程是帥健翔老師的《如何讓你學到的知識更值錢》。

01,我們有哪兩種思維模式?

①固定型思維模式

②成長型思維模式

02,這兩種思維模式有什麼區別?

固定型,相信人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成長型,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改變的。

03,如果是我從這兩者中來選擇,我會如何選擇呢?

我肯定會選擇“成長型思維模式”啦。因為“固定”和“成長”,單單從這兩個詞語上,我們就可以很輕鬆的判斷,肯定是成長更勝一籌。

書中也說,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會從一開始就選擇簡單的問題,然後一直簡單下去,最終走向失敗。

04,選擇“成長型思維模式”真的是正確的選擇嘛?

並不一定。一直“固定型思維模式”我們就不用討論了,我們來討論一下如果我們一直“成長型思維模式”究竟好不好呢?

舉個例子,在此模式在,我們會不會陷入“虛假努力”的境地。

所以我真正的選擇是,該固定時固定、該成長時成長。就像樊登老師講的《第三選擇》一樣。我相信總會有第三選擇,而不是非此即彼。

05,給我最大啟發的是什麼?

思維是可以轉變的。我們在開始階段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們並不是“我不行”,只是我們“暫時還不行”。


需要注意:避免虛假的努力

笑來老師說,他在長期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學生會陷入一種既勤奮又懶惰的尷尬處境。

勤奮是說這些人早上可以早早地起床,可以用很多時間複習準備考試;但是他們又經常會懶於思考,比如為了寫出高分作文,一些人願意背下幾百篇範文,但是不願意琢磨一下好作文背後的規律。

為什麼會這樣呢?

李笑來認為,根源其實在於他們對於時間壓力的感受出了問題。他們總是感覺沒有時間了,所以內心總是充滿恐慌,為了逃避這種感受,他們會花很大力氣琢磨快速成功的方法,最後的結果就是會陷入這種虛假的勤奮狀態。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李笑來強調說,我們要認識到時間是沒有辦法被管理的,因為沒有辦法讓時間快一點或是慢一點,問題的根源其實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唯一能管理的也只有自己,只有通過開啟心智,運用積累的力量,才能跳出虛假勤奮的陷阱。

寫在最後,那你是不是一個終身成長者呢?你又是不是一個陷入“虛假努力”的人呢?如果有,那你想要擺脫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