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糧食提價重要還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呢?為什麼?

三農提問官


糧價重要,種植結構重要,保證糧食豐收更重要。如果農民都不願種地了。許多的重要都是不重要了。


天意128312386


很簡單,國家的政策是就是最好的答案。國家放開糧食價格,按照市場選擇只有降價,說明中國糧價太高了;國家進行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整種植結構,就是最好的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

為什麼這麼說呢?

歐洲的糧食價格大約合0.86元每斤,美國的小麥價格在每斤0.77元左右,運到中國大約1.1元每斤。和中國現行糧價基本持平。由此可見,中國的糧食價格已經處於高端運行,再提高糧食價格就沒有競爭力了,也會失去市場。

如果貿然提高糧價,除了歐美糧食的競爭之外,還會導致國內物價的上漲,糧食是基礎的基礎,基礎升高,其他的行業自然會水漲船高,包括種子化肥農藥。這就是著名的剪刀差理論,農民依靠糧食價格提高,根本無法實現富裕,再說了,中國國情是人均耕地面積小,一畝三分地要想達到城鎮居民收入,需要糧食價格達到10元每斤,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所以,國家推行農業供給側改革,提高農產品質量,推行差異化發展,把主動權交給市場,讓市場評判什麼樣的農產品是市場歡迎的。

一畝園十畝田是最好的模式,可以在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國農業條件下發揮最大的作用,一家人如果按照4口計算,一般會有四畝耕地,一畝地用來種經濟作物,三畝地種糧食,相當於有了13畝耕地,收入每畝平均2000元,就有了2.6萬元的收入,除去支出,應該還有1萬元以上的收益。再加上農閒務工,能夠讓農民達到溫飽線以上水平,只要不是特殊原因,這也基本實現脫貧了。

但是這種模式依然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相對貧窮依然是一項重大問題,子女的教育開支,其他科技產品的購買,這些收入都是遠遠不夠的。

然後,國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流轉運動,讓一部分人農民走出農村,走向城市,實現人口流動和城鎮化。一方面可以解決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可能有人會提出反向的意見,認為不是每個農民都有進入城市生活的能力,所以國家的這個土地政策放緩了速度,逐步改變,逐步適應。

剩下的一部分農民適度規模的經營土地,比如100畝,200畝,一年能夠收入10-20萬,這就基本實現了農民的小康水平。

綜上所述,提高農民收入,提高糧食價格不亞於飲鴆止渴,調整種植結構,改變現行中國農業模式,才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農田耕者


民以食為天,14億人口日日三餐頓頓離不開糧食,農民在辛苦勞動不但解決了自己的飢餓,也為全民解決了溫飽問題。

文藝界歌星唱幾首歌,影星拍幾部電視劇……就會腰纏萬貫。農民辛苦苦種一年糧,趕上年頭不好糧價高產量低,趕上好年頭大豐收也不太樂觀,產量高糧價低,弄的農民苦不堪言啊。

改變糧食種植結構是很重要,可為了14億勞苦大眾能夠穩定吃上“平價糧”,為什麼不在暴收入、高收入方面壓縮點,給農民多補助點,取長補短來看問題,為什麼一門心思想提高物價來解決問題呢?


舞歌暢想


究竟是糧食提價重要,還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

答:當然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有這幾方面原困。

第一:我們先說糧食漲價。人說糧食漲價能增加農民收入,這是指那些種糧大戶,比如在東北,有些人承包500畝土地,如果按每畝一千斤產量算,5O○畝土地產5O萬斤糧食。|斤糧食漲1角錢,5O萬斤漲5萬元。他們希望糧價增漲。

第二:%8o的散種糧戶,他們是不願漲價的,因為糧食漲一角,商店裡各種商品會漲一元,化肥農資會漲十元,一般農戶都種糧食3到5畝:每畝打一千斤糧,5畝打5O0○斤糧食,每斤漲一角,共漲5oo元,而農民每月要用多少日用品和農資,如果糧價漲一角,各種小商品會漲一元,農資會漲幾十元。把你糧食漲5O○元貼進人家商品漲價的比例,你還要倒貼所以另散種植戶不願糧漲價。

第三:糧農一年只收二料樁稼,僅僅利潤幾百元,而調整產業結構就不同了,比如,種一畝小麥,每畝一千斤產量,每斤漲一角,每畝漲/O元,而改種果樹,每畝純利潤也收入2000多元,當然調整種植結構重要。


三秦老趙


究竟是糧食提價重要,還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我看都重要,首先說糧食提價重要,一可以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把糧食安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在一個可以解決現在的慌地現像,常言說沒農不穩,沒工不富,要想成為一個強國那一行也不能丟,再說改變種植結構。改變種植結構也重要,不改變種植結構,首先是菜檻子。如果都種糧不種菜,我們這麼吃,總不能光吃糧食吧,還有水果,我們生活那一樣能少?改變種植結構也能給農民增加收入。


獨來獨往145706020


到底是種糧食,還是改種其它經濟作物,這個度只有國家從戰略層面進行調控。

國際糧價擺在這的,國內糧價不可能提升,如果國內糧價較低,必然傷害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要麼農田撂荒,要麼改種其它經濟作物,肯定會造成國家糧食大幅減產,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是非常不利的。中國是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已手中,否則會對中國的戰略安全造成極大的危脅,同時還會受制於別國敲詐。

至於是改種其它經濟作物,來提高經濟收入,還是保國家糧食的戰略安全,只有國家從戰略的高度,來統籌安排。


草堂信步慢行靜思


1: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在古代就因為缺少糧食而引發大量的饑荒大量的災害,從而導致社會動亂重者導致國家分裂,提高糧食價格不是長久之計甚至說是災禍的開始,民以食為天,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目前中國糧食大部分還靠進口這就說明中國現在的糧食還是有缺口的,如果在提高糧食價格那從而導致的後果就是中國的物價各方面都要跟著漲價,國民經濟壓力就更大了,從而導致國家經濟結構的混亂,所以不可漲價

2:現在中國的農村有大量田地荒蕪,再不改革種植模式土地閒置會越來越多,農民種地沒有收入自然不會去種地,這樣一來惡性循環,想改變現在的狀況政府制定一些政策來扶助農民種地,推廣優良品種配備農技技術人員提高糧食產量,根據不同的地區研發不同機械特減少勞動成本

3:走出傳統的農民種植模式,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綠色種養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4:政府根據當地情況建設配套設施,建立銷售渠道,提供技術支持,讓農民想種地而又不敢種地的消除後顧之憂,把糧食掌握在自己手裡,手中有糧心不慌





總是在忙碌的人


我們這裡農民種地掙不到錢不是玉米價格低,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玉米價格在20個水.0.80元畝產一千斤農民種地還可以的,只是連年乾旱有井有管道都是作廢的,產量在畝產四五百斤,只夠本錢。在加上農資市場混亂花高價買不到好的種子化肥,造成減產。玉米價格就是提高沒有產量也是白費[流淚]


沒地農民在打工


農業種植不是工業那麼簡單,農民的種植是關係到全世界人民的身體健康,不是為了高產量盲目的科學化學種植來替代傳統種植,科學技術農業種植必須要經過多少年反覆試煉要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才能推廣,目前所推廣的科學種植真的對人民的身體健康沒有防害嗎?我想這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也願意拿自己的身體健康開玩笑,都是不良的專家教授的欺騙,什麼為了孩子今後發展要有一個好的教育,城市教育比農村好,一個個的為了孩子賺錢要去城市買房給孩子讀書,其實真的城市教育比農村好嗎?,我記得我小時候讀書,為什麼高考農村學生升學要比城市的高几十分,要是城市教育比農村好應該是城市比農村要高几十分才公平吧。在這裡我也不想多說,至於糧食漲不漲價其實不是關鍵,關鍵的是農業生產出來的東西價格要與市場物價平衡才是關鍵。現在好多怨恨買不到安全農產品了,說實際話現在的人如果是真正的有機農產品在你面前,你又能認識嗎?第二現在的勞動成本高,有機農產品它種植養殖的成本價格你又能承受得起嗎。我說一個大家都在吃的雞,如果要保證到八十年代的質量,最低要養兩年時間,吃的玉米就要500元左右,吃其它粗糧菜還不算,土雞一般只有3——4重,你自己去想農民就算保本賣應該要多少錢一斤。說句良心話,象這樣的雞就是賣一千元一隻,都沒有八十年代的雞貴,那時間的人工資那麼低能吃得起,現在的工資這麼高了到是吃不起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自己去想想吧,一句話不能什麼東西都有它的成本價的,如果低於成本價是不會有人去做的。





杭進花果山種植基地


糧食價格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按現在市場需求,糧食豐收價格下降,糧食減產價格提升。這就是糧食價格的天道。要想打破這種格局,只有改變種植結構。也就是說讓有條件的平原地區的農民都退出土地,然後讓國有企業承包,由國家統一種植收穫,糧食價格也由國家統一規定,收穫的糧食去掉所有費用剩餘的錢直接發放給有地的農民。這樣即能穩定糧食豐收,也能將農民從土地裡解放出來,同時也就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土地也會得到修養生息,也能極大的合理提高土地的使用和利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