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买书吗,有什么心得?

王路


读书第一步其实是:选书

很多人买书之前,一般都是去书店过图书馆里逛,没什么具体目的,信马由缰地走窜与合个书架之间。与其说在选书,不如说是去和书做一场不计时间成本的邂逅。也有人可能从各大网上书城找书,从各个细分领域里翻阅,最多看下简介,然后就匆匆下单。

以上选书方式,有一个共同点:目的性不强和被动。

“目的性不强”说白了就是你还不清楚自己要读啥书,很难根据自身需求读解决实际问题的书。而“被动”就意味着兴趣不高。

比尔·盖茨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永远不要打开一本你没有准备好要读的书”,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选书的最好描述了。

因此,对相当一部分人而言,与其说是“读书无用”,不如说是“选书无力”。

既然选书如此重要,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学会从兴趣出发找线索,从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故事、历史、专业等方向去找书读,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比如,当前很多影视剧的同名小说、相关人物传记、背景故事等书籍卖得很火,就是兴趣在发挥作用。你也可以在看电视或电影时,把感兴趣的人物写下来;或者在看新闻时,把感兴趣的地名、历史事件等信息备注好。总之,把能让你大脑兴奋度飙升的相关素材统统记录在案,再去书店或网络书城查找相应的书架,就更容易找到你心仪的书了。

第二,对于想要买那些类似于“工具书(实用技能的书,也就是说用于解决问题的书)这个要靠“枢纽书”。

比如,这个文案该怎么写呢?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我需要注意些什么啊?不想再和女朋友吵架了,我该怎么办?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遇到的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书里直接找答案。

尤其是,当你找到某领域里的一本书来读时,就会发现“一本书会带来另外些书”,这样的书就叫“枢纽书”。比如,一些书里会用其它书里的观点或知识来佐证,还有一些书最后都会有参考文献,里面有大量的垂直领域的书,而这些书都是对该领域问题的解读。

所以有什么问题,找一本书来读,再通过他找到该领域的其它书,这样你离问题的答案就越来越近了。

总之,即便书海茫茫,我们也不要把选书的权利丢掉,要自己牢牢掌握。在读书前,多做准备,从兴趣爱好出发,从自己需要出发,这样就不会“买书如山倒,读书去抽丝了”。


小郭襄


我是经常买万书的,只要是喜欢的书,不惜代价购买,所以现在家里到处都是书。

回想起买书的经历,心得满满,记得是从九十年代参加工作时,工资三百多点,就买了一本128元的大画册。那时候网络不是那么发达,都是去实体店去买。买回来爱不释手,天天看,天天学习临摹画册中的作品。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量的慢慢积累,思想渐渐成熟,已不满足于学习工作的环境,居家迁北京,到了这个文化中心,更加助长了买书的欲望,隔三差五去中国书店,看书买书,名人传记名人画册字帖,几乎每次阅读后都要买上一本两本,直买到囊中羞涩。

最近这些年随着网络渐渐发达,在网店买的多了起来,可以买到二手的有收藏价值的老版的画册和资料,以及古文专注。很多书已经不再版了,书店没有卖了,经常去网上淘到自己想要的书。有的价格要比订价高出好几倍。比如王一亭的一套两本画册,高出订价好几倍,犹豫了好久才下单的,收到画册看到内容比自己买到喜欢的衣服要开心的多的多。

现在看着家里几面墙的书,总有一种满足感,在家读书是最幸福的时刻,最富贵的一种生活享受。




刘老师书画学堂


在当当网上是金卡会员,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常买书”。记得上高中时老师说“书非借而不能读”,确实如此,上大学时,图书馆的借阅期限确实督促自己看了不少书,真正体会到了朱子所言的“着紧用力”。我喜欢买书,喜欢纸质的书,当打开包装,翻开书页那一刻我是兴奋的,我喜欢在属于自己的书上写写画画,但是记得当年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舍不得在书上留下任何痕迹,甚至每次翻阅前都要先净手,可能就是因为老师们常夸赞她,心中不免也生出了几分敬意吧;我也喜欢买书签,喜欢买别致有诗意的书签,学生也知道,每每毕业季,总有志同道合的一二小友赠我一枚可爱的书签:遇见自己喜欢的又属于自己的书就是一场难得的欢喜,喜欢的书遇见喜欢的书签也应该是一场惬意满怀的欢喜吧。



季夏晁采


上学的时候比较拮据,虽然常常买书,但每次只买一本,都是奔着收藏的目的。上班后,买书成了最便宜的花费,一次买一大摞,都来不及读,发现自己有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趋势后,立马打住。现在有了小孩,又开始买书了,买的最多的是绘本,慢慢又找回看书的感觉。这么多年买书,还是有些心得的,分享给大家:

一、买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另外一种

这句话,是我大学一位好友说的,他宿舍的书架上,摆满了他的收藏。有一次我问他,这些书你都看过了吗?他回答很潇洒,买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另外一种。

把自己喜欢的书买回来,在手上摩挲几下,轻轻翻一翻,感受下装帧和质感,在扉页写上购书的日期,再盖一个藏书章,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乐趣。

二、书非藏而不买也

话虽这么说,但是藏也不是真正收藏,我们一般读书人也碰不到什么珍本。藏,只是说,以后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会让我想起曾经读它时的美好和感动。对于时间,经济,特别是家里书柜有限的人来说,买书还是要精挑细选,尽量买一些自己觉得非读不可,不收藏心里就觉得少点东西的书。

那些可看可不看的畅销书来说,借来读一下,或者买个电子版,就够了。过去书少,买回来的书大部分都是经典,现在书太多,遇上网点活动,几乎是白菜价,价格是便宜了,很多书更像是快速消费品,这些书买回来放在书架上,实在是没有必要。

我以前很相信自己读书的眼光和品味,觉得书非藏也不买也,实际上,买到那种相见恨晚、读完之后觉得无书可读的书还是比较少的。当然,对于重度书迷来说,买的每一本书都值得收藏,家里最好有一整排的书柜甚至时小型图书馆,摆放着从小读到大的书。

三、一次只买一本书

以前,每次网店促销,为了凑优惠,我恨不得买一箱书,想囤着慢慢读。实际上,囤着囤着就不想读了,这种为了优惠而买书,其实没有必要。书本身很便宜,读书却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所收获,实在是犯不着为了凑优惠而买一些可读可不读的书。虽然省了钱,但这个囤书而不读的习惯一旦形成,不是件好事,生活还是需要一些断舍离的。

想起上学的时候,经济拮据,买书每次只买一本。常常读完这本书,就知道下一本要读的书是什么,也许是这本书里提到的,也许是这个作家其他的作品,也许是其他作家相关的作品。一本接着一本,每一本都读得很投入,很有收获,买书根本不用参考网上的推荐,更不用参考畅销书排行榜。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决定每次只买一本书。同时,把我之前买的书整理一下,值得收藏的留下,一般的捐赠出去,还没读的书列个计划,读不下去的也一并捐赠出去。毕竟,读书人的书架,还是能反映一个人读书的品味的。

虎子的理想之路:做最理想的自己,写最想写的文章,希望你也能够喜欢。


虎子的理想之路


我经常买书,从以前小时候自己偷偷的去买小人被父母揍,到后来工作了每周省下钱去跳蚤市场的旧书摊上淘小说,再到现在陪女儿去书店买书,可以说,我对买书是乐此不疲的,对看书的热爱也是不言而喻的。买书久了,我也从中得出了一些经验。

1,都说买书的人不一定是爱书的人,如果是为了学习,为了进步,那么花钱买书也值得,如果是为了装饰门面,买回书来放办公室家里积攒灰尘,个人觉得没必要去花那个冤枉钱,知识不是靠几本书就可以装的出来的。

2,书有工具书类娱乐类等等,工具类的书大多比较贵,专业知识类的也比较择人,而且很多用了以后就闲置起来了,个人认为这类书可以找旧书摊上去淘,或者相互借来学习。那样也算资源共享,不浪费。娱乐类比如的小说,这种完全没必要去买了,正版太贵,盗版质量太差。现在网络发达,各种免费小说也多,付费的小说也不贵,网上看书也可以算是为绿色环保做贡献了。



3,现在每个城市都有大型的公益性图书馆,里面的书籍繁杂多样,环境也不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得不说咱们国家这点做的很好。真的爱学习的话,我想,这个地方不错,好多的书借阅就可以了,不用去买。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爱盆景的风哥


在我的印象里,买得最多的不是吃的,不是穿的,也不是玩的,而是书。每次在街上闲逛,逛着逛着就不知不觉来到书店,而且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到网上逛也是这样,看得最多的还是书,每次总会淘一两本,甚至更多。

读书是我最大的兴趣,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罗仲良


我看过《享福十法》,有两句话给我的影响特别深刻,其中一句是“满架诗书任你读”,还有一句是“家有闲地种花竹”。读书是我的惟一嗜好,我除了去书店买,还跑废品收购站,家里的 书架放满了,又买了两间地下室,地下室也堆了许多书,天天读书,奇乐无穷!


好人好报hrhb0982


第13个问题,我的孩子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听故事,天天黏着我让我给她他讲,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我就带她他去书店看,因为她他不愿意走,我的时间又有限,没办法,我就给她他买回家看,假如我家一天的收入是二十元钱,我就给她他买十元钱的输,直至现在,在买书的方面我从不跟他她去计较。


自然与和谐


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我去一个地方,首先就是查书店,然后是博物馆,文化馆等地方。我书架上收藏有很多地方买来的书,就像唐僧的通关文牒,每一本书就是我到过什么地方的印记。

说一次我难忘的买书经历,几年前,有事去从化医科大第五附属医院,我第二天闲着无事,就背了瓶水出了酒店,那条路叫什么忘了,书店名也忘了。店铺很老旧,藏在街边树影里,不容易被看到。

我走进去,店铺实在太狭小,而且堆放十分凌乱,老板娘正在做菜,就在柜台那块炒菜,我看见油烟熏烤着靠墙的那个书架,架上的书都是带塑料膜的新书,外皮已是一层油腻的黑灰。我前脚还没进去,后脚就想开溜,但是老板娘看到我了。她问,要买什么书,我站定门外说,文学类的书有吗?

没有。老板娘继续炒菜,语气有点不耐烦。

我这时看到柜台旁边有一个小孩子,坐在水泥地面,大眼睛正打量着我,那双眼睛真的好像两颗宝石。我犹豫了下就走进店里了,真不敢相信天下有这么一间书店。如果说一本书从作者笔端诞生,经过排版,印刷,装订,包装,最后走上各个书店柜台,等待它的将是神圣光荣的一生,那么到了这间暗无天日的书屋,怕是一种灾难。我看到接近地面的那排架子上有几本世界名著,我抽出一本给老板娘看,我问:这不是呼啸山庄吗?老板娘扫了一眼:那是小说不是文学书!好吧,我在心里苦笑。

我很快看到一本我找了很久的书《日光流年》,这书很多大书店都没有,我有些惊喜,价格很便宜,我把它抽出来往柜台上放,老板娘大喊:桌面脏,放地上吧!我这时才看到柜台上有横七竖八的刀印,上面粘满了肉沫和青菜叶,我看了下地面,索性就把书拿在手上,很快的给钱,转身就走了,那里面气氛真的有点压抑,到现在我仍记得这次经历!!也不知道那间书店命运如何了


l月l日


我买书的五点经验心得




买书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考验判断力、自律能力的活动,不在买书上花点心思,损失的可不是那几十元钱,而是我们的大脑,就像肠胃不能受毒害一样,大脑更加不能什么都往里面塞。结合我多年来的经验,分享几点买书的心得如下。



一、什么样的书需要买纸质的?


具有反复阅读价值的书籍,比如工具书,专业书,效能书,认知书,凡事不是看一遍就能理解的就需要买纸质的,除非看不看得懂你都无所谓。有特殊情感价值收藏价值的纸质书不在讨论之列。





二、如何避免冲动买书?


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为了避免买下并不真正需要的书,请在当你想买一本书的时候,先把书名添加到你的购物清单里面,等到三天后你再清理购物清单的时候,如果还有购买的欲望,那就去买吧。




三、买书贵不贵?


读书是人生大幸福之一,因为你可以花几十元钱,再花几个小时,就可以感受别人花一辈子的生活和心血,这个是再便宜不过了。看书,就像多活了几辈子。





四、如何买书最划算?


网上买书打折幅度比较大,最好定期比如每个月集中清理购物清单,多本书凑单既可以免运费也可以达到满减的优惠,如果再抢下京东等网站的优惠券,那就常常可以半价或者更低的价格买到这些书籍。





五、如何掌握已购书籍情况?


能够掌握的书籍才是真正拥有的,而不是丢在箱子底下,新建一个EXCEL表,把自己有的书给录入进去,还可以添加类别,简介,评价,读书笔记、阅读时间等内容,再借助EXCEL强大的筛选排列功能,方便的回顾同类书籍进行主题阅读,可以从容安排复读时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