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衛青死後,漢武帝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瀚海說史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外戚、軍事家,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衛青去世後,漢武帝確實殺了他的兒子衛伉。但是,並沒有誅殺衛青的家族。因為衛青還有後代留世。他總共有三個兒子,漢武帝只是殺了衛青的長子。漢武帝之所以要殺衛青的兒子,是因為他捲入到了巫蠱之禍當中。不要說衛伉了,同時被捲入巫蠱之禍的漢武帝的太子劉據,還有漢武帝的女兒,都沒有幸免,他們都是一起被殺了頭的。這一場巫蠱之禍,涉及的人數多達幾萬之眾,所有的人在這場災難中,全部都被處死了。

漢武帝這個人疑心非常重,而且他是一個非常強勢的皇帝,容不下其他勢力過於龐大的家族,衛青家族幾乎掌控了朝廷的重要的職位,為啥漢武帝下狠心要滅了衛青家族呢?就是因為一個事情叫巫蠱事件,漢武帝人老了腦子不好使了,所以就想著長生不老,由於衛青和公孫賀的勸誡不中聽再加上別人的蠱惑,所以便將公孫賀父子二人重新下獄調查,最終公孫賀父子二人全在獄中被殺,公孫賀父子被殺後,衛氏一門開始被收拾了,衛子夫的女兒公主,衛青的長子也因為這件事被處死,這就是開端,而且衛家的實力太過強大,太過顯赫了,所以漢武帝就為就對衛家心生忌憚,他擔心他把衛青弄死之後衛家不受控制起兵造反, 所以漢武帝就把整個家族給滅了。



而且衛子夫已經年老色衰了,漢武帝已經不愛她了,衛子夫皇后之位也開始不穩定了,然後他兒子太子因為造反也被漢武帝滅了口,所以朝堂之上有一些官兒開始興風作浪,他們聯合一些妃子一起對整個衛家發難。漢武帝藉機就徹底滅了衛家的勢力,衛家的長子被殺了,衛青那兩個兒子被貶為平民,從此衛家不復存在了。

漢武帝殺衛氏家族成員,主要是為了限制外戚權力,加強皇權,漢代從建國時期開始,就有外戚干政的傳統,呂后、竇太后等大量的干預朝政,不亞於後來的武則天、慈禧。


漢武帝作為一個強權皇帝,容不下朝堂之中有勢力太過於龐大的家族,而衛氏一家幾乎掌控了半個朝堂。衛青和他三個兒子都位列侯爵,手握兵權,姐姐衛子夫是當朝皇后,衛子夫的兒子是當朝太子,可以說衛家家室太過顯赫,以至於讓漢武帝開始對衛家心生忌憚,他擔心自己百年之後,衛家會難以控制。而且漢朝外戚干政的先例太多了,呂后,薄太后,竇太后,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漢武帝不能不提前防備,此時皇后衛子夫已經失寵,太子劉據倍受小人攻擊,臨近暮年的漢武帝猜疑之心更重,後來在太子劉據被逼反失敗之後,衛家徹底被清算,朝堂上的衛氏一族勢力被連根拔起。

衛青去世後,衛家勢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武帝晚年暴戾多疑,被一些小人蠱惑利用,尤其太子劉據被多方勢力排擠、打壓,最終含冤而死。如果衛青健在,也許就不可能出現這麼混亂的局面,儘管如此,衛家並沒有被滅族,只不過是有點慘而已!


大老二爺


衛青死後15年,朝廷發生巫蠱之禍,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被殺,衛青長子受到株連。

題主的說法有三個錯誤,首先漢武帝並未想誅滅衛氏家族,只是衛氏家族收到了巫蠱之禍的牽連。其次漢武帝沒有“急著”動手,是在衛青死後15年才發生的。最後,衛青只是長子被牽連殺死,其餘兩個兒子應該沒事。

題主這個問題傾向性很明顯,大約想說衛青因為功勞太大引起漢武帝猜忌?可是衛青在世時候就有意識不養門客,縮小自己的權勢,讓漢武帝安心。

真正讓衛氏家族倒黴的,是發生在衛青死後10多年的巫蠱之禍。這件事最早是在公元前92年農曆冬天,當時一個被追捕的“俠客”朱安世,上書告發大臣公孫賀(衛青的另一個姐夫)之子公孫敬聲(衛青的外甥)與陽石公主私通,埋藏木偶人詛咒漢武帝。於是,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孫賀父子被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

在這以後,“巫術詛咒”成為宮廷鬥爭的大殺器,動不動就檢舉揭發。漢武帝有一天也做夢夢見自己被木頭人毆打,懷疑有人詛咒自己。酷吏江充和衛子夫、太子劉據有仇,趁機大肆搜捕,拷打致死數萬人。最後,他說在太子宮中發掘出了大批木頭人 。劉據害怕被父親殺死,先下手為強捕殺了江充。但這就構成了造反。漢武帝命丞相調兵鎮壓。一場大戰,長安血流成河。皇后衛子夫自殺,太子劉據兵敗逃亡後也自殺。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衛青的姐姐和外甥死於非命。

不過,漢武帝后來查明是江充汙衊太子,很是懊悔,懷念太子。到了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又得到皇帝的詔書,恢復了富貴。


巴山夜雨涮鍋


為什麼衛青立下赫赫戰功,漢武帝卻在他死後還要誅殺衛青家族?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衛青確實立下赫赫戰功,在衛青生前,漢武帝沒有對衛家下手。衛家出事,也是在衛青去世很多年以後的事了,所以和衛青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第二,衛子夫失寵。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給漢武帝生了一子三女: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隨著兒女們慢慢長大,衛子夫的容顏慢慢變老,漢武帝開始寵幸其他美人。

第三,漢武帝並沒有誅滅衛家九族,只是因為巫蠱之禍,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受牽連被誅,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巫蠱之罪處死,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衛子夫不願受辱,自殺而亡。但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

從以上事實分析,漢武帝並不是象劉邦、朱元璋一樣誅殺功臣之後,而是因為奸臣江充逼反了太子,假造巫蠱之禍。漢武帝是受矇蔽才釀成這場悲劇的。罪在江充。因為並沒有斬絕衛家之後,所以在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以皇帝詔復家。武帝之後,衛子夫的名譽也得到了恢復。

當然,從客觀上,衛家的勢力在衛青時代達到了高峰,大將軍姓衛,皇后姓衛,丞相也姓衛(衛倌)。衛青的後人,包括外甥霍去病在內五人封侯:三個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外甥霍去病及霍嬗(霍去病之子)。這麼強大的勢力,一是遭到漢武帝的防範,二是遭到其他大臣的妒嫉與加害。這也是衛青家族遭到陷害的原因。


生生遊戲解說


其實,在衛青還活著的時候,漢武帝就開始打擊衛青後人了。

一開始,衛青是得到漢武帝極大寵愛的。衛青打了大勝仗,還沒有班師回朝,漢武帝就高興地把衛青的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封為侯。

要知道,當年劉邦曾和大臣們立過“白馬之盟”,指出,如果一個人不是劉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個人沒有戰功,就不能封侯。衛青的三個兒子,不但沒有任何戰功,而且還沒有成年,漢武帝竟然就把他們封為侯,同時,每個人都是食邑1300戶。

(衛青劇照)

衛青是個明白人,知道漢武帝封他三個未成年的兒子為侯,對他的兒子們並不是一件好事。於是一回來,他就推辭。說他的兒子們無功,不能封侯。但是漢武帝不聽,一定要封。

不過,沒過多久,漢武帝都開始打擊衛青的兒子們了。

當然了,功臣的後代,很容易就養成紈絝子弟的作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官二代”。“官二代”行為不檢點,作風浮浪,受到皇帝的懲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衛青的兒子們所受到的處罰,似乎並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為。

在衛青的兒子們被封侯第八年的時候,漢武帝就以“矯制不害”的罪名。削奪了衛青大兒子衛伉的侯爵。

“矯制”就是假傳聖旨,“不害”就是沒有造成什麼危害。那麼,衛伉究竟假傳了什麼聖旨?假傳聖旨本來是大害,怎麼會沒有造成危害呢?因此,這個罪名實際上是非常可疑的。更為可疑的是,史書上並沒有給出理由。既然是“矯制”之罪,為什麼卻不給出個理由呢?因此這就很讓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這個罪不值一說,要是說出來的話,讓大家看明白了,對漢武帝的形象有損害

除了衛伉外,衛青的兩個兒子衛登和衛不疑在衛青活著的時候,也遭到了打擊。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奪了衛登和衛不疑的侯爵。

削奪衛登和衛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說,獻給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漢武帝劇照)

如果說漢武帝打擊衛伉,有些讓人不明所以的話,他打擊衛不疑和衛登,就明顯是一種故意找茬了。

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故意找茬打擊衛青的兒子們呢?

我們知道,皇帝如果忌憚某個大臣,一般是這個大臣居功自傲。但是衛青恰恰相反,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從不居功自傲。漢武帝封衛青的三個兒子為侯,而衛青加以拒絕,就是證明。

除此之外,衛青有一次得到了漢武帝一千的賜金,衛青當即把五百金贈送給了漢武帝最寵愛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這個行動,表明了衛青在討好王夫人,也以此討好漢武帝,這就是衛青不做大的證明。

另外,衛青也從來不“養士”。當時的“養士”之風很盛行,這是從戰國末期傳下來的一個傳統。但是,當社會發展到漢朝這樣一個大統一的朝代,依然還要“養士”的話,就很有嫌疑了。衛青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再加上他位高權重,因此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養士”。

可以說,一直到衛青去世,他都沒有犯過什麼錯誤,也沒遭到漢武帝的打擊。這在漢武帝的手下,是相當不容易的。

(霍去病劇照)

那麼,既然衛青那麼謹小慎微,為什麼漢武帝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親自把他封給衛青兒子們的爵位給奪去了呢?

這實際上就是漢武帝的一種“馭臣之術”。他要對大臣隨時保持一種高壓的態勢,讓大臣任何時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漢武帝任用過很多宰相,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無一善終,就是一個證明。

畢竟衛青對於漢武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打擊匈奴,還只能靠衛青,以及衛青的侄兒霍去病。漢武帝雖然忌憚衛青,卻不敢把他給拿下。所以只能採用這樣的辦法,不斷地對衛青進行敲打。

當衛青已經去世後,漢武帝對衛青家族就不客氣了。尤其是在後來“巫蠱事件”發生後,衛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擊。《漢書》上說,“衛氏悉滅”。對這句話,後人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在“巫蠱之禍”中,衛青家族被漢武帝悉數殺光。有人認為說的是“巫蠱之禍”後,衛青家族的勢力全沒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說明了漢武帝對衛青後人,給予了沉重的打擊。


張生全精彩歷史


衛青家族是漢武帝時代最有權勢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將軍、驃騎將軍、丞相都出自其家。但衛氏家族卻下場悽慘,大部分成員最終都被漢武帝殺死。這是為何呢?

因為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獨裁、最有權力慾的皇帝之一。他殺衛氏家族成員,主要是為了限制外戚權力、加強皇權。

漢代從建國起就有外戚干政的傳統。呂后、竇太后等都大量的干預朝政,不亞於後來的武則天、慈禧。漢代皇太后的權力不亞於皇帝。

呂后

漢武帝剛繼位時,有著兩個太后,一個是他的奶奶竇太后,另一個是他的母親王太后。竇氏外戚和王氏外戚在武帝時期都很有勢力,其代表人物是竇嬰(竇太后堂侄)和田蚡(王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兩代外戚對漢武帝的壓制都非常厲害。比如竇太后曾經罷免了漢武帝任命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任命自己的人做丞相、御史大夫。田蚡擔任丞相時,仗著姐姐王太后撐腰,也是專權跋扈,令漢武帝非常氣憤。剛繼位的漢武帝,對竇太后、田蚡都是無可奈何。

隨著竇太后、田蚡去世(王太后較少干政),漢武帝逐漸開始大權獨攬。漢武帝很瞭解外戚得勢後的囂張跋扈。所以,他不能容忍外戚勢力過於強大。

竇太后

漢武帝廢掉了出身高貴的皇后陳阿嬌(其母是武帝的姑姑、館陶長公主),立奴婢出身的衛子夫為皇后。之後又開始提拔衛青,這是在培植自身的親信勢力。衛氏出身低微,在漢武帝看來,是易於控制的。

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衛氏已經發展成僅次於皇家的豪門大族,皇后、大將軍、驃騎將軍、太子、丞相都出自其家(衛子夫的大姐衛君孺,嫁給了大將公孫賀,公孫賀後來官至丞相)。衛氏已經成為朝堂上最龐大的勢力,實力更勝過前代外戚。當然,衛青為人忠厚謹慎,並不貪權。但漢武帝不會因此就對衛氏放鬆警惕。

在衛青最受寵幸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全部都被封侯。但在衛青晚年,他的三個兒子都被剝奪了侯爵。衛青去世後,又發生了巫蠱之禍,衛子夫、劉據、衛伉(衛青長子)、公孫賀(衛青姐夫)等都死於此次事件。衛氏主要成員幾乎全部死亡。

漢武帝繼位之初,地位不穩,需要扶植衛氏作為羽翼。等到衛家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被漢武帝削弱、打擊是必然的。


國史拾遺


衛青從平陽公主的一介騎奴,最後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一方面是因為他是武帝皇后衛子夫同母異父的弟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憑自己的實力和戰功。漢武帝為什麼要誅殺衛氏家族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對衛氏家族的削弱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另外,衛氏家族並沒有被漢武帝徹底滅族,漢宣帝劉詢(衛子夫曾孫)招衛青孫子衛玄,讓其復家。



衛氏家族勢力大,擔心外戚專權

漢武帝誅殺衛氏家族,主要還是擔心外戚專權。西漢自高祖駕崩之後,先後經歷了呂后,竇太后家族的外戚專權,而竇太后(武帝的奶奶)更是廢除了漢武帝的推行的新政。所以漢武帝對外戚專權非常敏感,終其一生都在避免外戚後宮專權。

而反觀衛氏家族,當時確實已是枝繁葉茂,大權在握,已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其中比較著名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以下幾個:

衛青: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

衛青外甥: 太子劉據

衛青三姐:皇后衛子夫

衛青大姐夫:丞相公孫賀

衛青外甥: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

衛青三個兒子:宜春侯,陰安侯,發乾侯

為此隨後漢武帝開始一系列的操作,寵信霍去病,大有分化衛青二人的舅甥關係;同時開始冷落皇后衛子夫。

並逐步廢除了衛青三個兒子的候位,元鼎元年(前116年),因矯制廢除長子衛伉侯位,元鼎五年(前111年),衛不疑和衛登都因為“酎金”事件,侯位被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去世,長子衛伉繼承了長平侯,衛氏家族大受打擊。


“巫蠱之禍”,衛氏家族勢力徹底瓦解

衛青死後,他的姐夫公孫賀(當朝丞相)的兒子公孫敬聲被遊俠朱安世誣陷用巫蠱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和陽石公主通姦。

於是漢武帝在盛怒之下,將公孫賀父子下獄斬殺,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衛伉也連坐被殺。自此以皇后和太子漢廷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

隨後武帝命寵臣江充調查巫蠱案,因為江充和太子劉據有矛盾,他藉機聯合宦官蘇文,安道候韓說誣陷太子。

漢武帝晚年疑心較重,崇信方術,太子恐懼,被迫起兵誅殺江充。被鎮壓後,太子和皇后衛子夫相繼自殺。雖然武帝后來醒悟,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但衛氏一族勢力徹底瓦解。

後記:

漢武帝託孤於霍光(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和衛氏一族並無血緣關係),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劉弗陵。漢昭帝二十一歲駕崩,無子。幾經周折,霍光擁立戾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為漢宣帝。漢宣帝在元康四年,詔賜衛青孫子衛玄錢五十萬,使其復家。


多有疏漏,煩請指正


中外縱橫史


漢武帝晚年追求長生,聽信方士。據說有次方士獻上長生不死藥,東方朔看見了就跑過去把藥吞了,漢武帝大怒,要殺掉東方朔,東方朔說,如果這藥是真的,我已經長生不死,你殺不了我的。漢武帝細細一想才知道上當。漢武帝上了幾次當,還把一個女兒給搭進去。漢武帝疑心病很重,對此衛青是十分了解的,早早就交出兵權退下來,但是其他人就不好了,漢武帝又是一個熱血上湧,不考慮後果,動不動就滅人滿門的皇帝,比如李廣利,作為漢武帝時代最後一個帶兵大將,漢武帝竟然在他帶兵在外的時候屠他滿門,要知道五代十國的時候,郭威就是帶兵在外的時候被皇帝屠戮滿門,郭威立刻回軍滅了皇帝。如果當時李廣利也回軍打漢帝國,那會如何?估計漢武帝當時想起自己的錯誤也是會出一身冷汗吧。漢武帝和太子在京城大戰,禍及全城百姓,數萬人為此喪生。不得不感嘆漢帝國生命力之頑強,如此折騰竟然都沒有動搖國本,可見根基之深厚。


靜夜思160519196


衛青是漢武帝的姐夫,因為他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又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因為漢武帝的皇后就是他的姐姐衛子夫。如此說來,漢武帝怎麼可能殺了衛青整個家族,再說衛青又沒犯什麼錯誤,而且立有赫赫戰功,漢武帝也不能沒理由亂殺人。

衛青出生卑賤,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家的女奴,父親鄭季以縣吏給事身份給平陽侯曹壽辦事,與衛媼私通生下衛青。衛青長大後又做了平陽侯家的騎奴隸,後來經騎友公孫敖的引薦得以到章建起宮中當差。


公元前139年,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受寵入宮,皇后陳阿嬌擔心自己失寵,有意遷怒衛青,準備殺其洩憤,幸虧公孫敖出手相求,衛青逃過一劫。漢武帝知道後非常生氣,立即召見了衛青,出於保護封衛青為建章監,並隨侍左右。後來,衛子夫被漢武帝立為夫人,衛青也隨之升為太中大夫。

河南之戰,衛青開始嶄露頭角。

公元前132年,漢武帝繼馬邑之謀之後,第一次出兵匈奴。當時漢武帝派出了三路大軍,分別是:騎將軍公孫敖從代國出兵;輕車騎將軍公孫賀從雲中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衛青拜車騎將軍從上谷郡出兵。結果公孫賀一無所獲,公孫敖被匈奴斬殺7000多名騎兵,李廣被匈奴人俘虜,後裝死逃脫,只有衛青奇襲龍城,大獲全勝,斬首和俘虜匈奴兵士七百餘人,大大鼓舞了漢軍的士氣,武帝賜封其為關內侯。
(漢武帝劇照)


此後,衛青戰必勝、攻必克,先後率漢軍主力與匈奴主力展開了河西、漠北等十多場戰役,並且全部取勝。最終被漢武帝封為大司馬、大將軍,賜爵關內侯,並且娶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為妻,後育有三子。長子衛伉、次子衛不疑、三子衛登。公元前106年,衛青去逝,武帝特許其陪葬茂陵,追諡號為“忠”。

那麼,衛青死後,漢武帝有沒有誅殺其全族呢?

其實並沒有。衛青有一個哥哥,兩個兄弟,哥哥衛長平在衛青還沒有被武帝派往攻打匈奴之前,就已經去世。弟弟衛步史書沒有詳細記載,另一個兄弟衛廣被武帝派往雲南平定南越,立有功勳,但卒年不詳。衛青還有三個姐姐,分別是大姐衛孺(衛君孺)、二姐衛少兒、三姐衛子夫。


大姐嫁公孫賀為妻,後來兒子公孫敬聲挪用軍資獲罪下獄,公孫賀為救兒子贖罪,替武帝捉拿遊俠朱安世。後來朱安世在獄中上書漢武帝,揭發了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用巫蠱詛咒武帝的罪行。最終公孫賀一家被滅族,衛青的大姐衛孺也曹誅連。

二姐衛少兒也是平陽公主的奴婢,先與霍中孺私通生下霍去病,後來霍中孺將衛少兒拋棄,衛少兒又與陳掌(陳平的曾孫)私通,最終嫁於陳掌為妻。

三姐衛子夫就是漢武帝的皇后,巫蠱之亂後被逼自殺。
(衛青與平陽公主劇)

公孫賀被滅族的四個月後,漢武帝揭開了巫蠱之禍的序幕,最終被誅殺的有漢武帝的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太子劉據及其三子一女,還有一位就是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而衛青的其他兩個兒子並未受牽連。

另外衛青的外甥霍去病英年早逝,另一個外甥霍光被武帝拜為託孤大臣,先後輔佐了漢昭帝,廢立了昌邑王劉賀,擁立了漢宣帝劉詢(劉病已)。


總結:衛青去世後,衛家勢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武帝晚年暴戾多疑,被一些小人蠱惑利用,尤其太子劉據被多方勢力排擠、打壓,最終含冤而死。如果衛青健在,也許就不可能出現這麼混亂的局面,儘管如此,衛家並沒有被滅族,只不過是有點慘而已!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首先說明的一點是:衛青未死前,已開始受漢武帝冷落。而衛氏家族興衰與一個人的關係最密切,這個人就是衛子夫。

還要說明的是:漢武帝非昏君,雖有“巫蠱之禍”昏招,但也藉此改變了漢朝立國後“外戚干政”的傳統,對有汗馬功勞的衛氏家族沒有斬草除根,使衛氏家庭血脈得以延續。

1、衛青生前就開始受到冷落

為什麼會受冷落?這與霍去病崛起關係密切。二人原本為舅甥,衛青用兵持重穩健,霍去病用兵迅猛凌厲,漢武帝從內心來說更欣賞霍去病的用兵策略。

《漢書》對此有記載:“是歲元狩四年也。春,上令大將軍青、票騎將軍去病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去病……青之與單于會也,而前將軍廣、右將軍食其軍別從東道,或失道。大將軍引還,過幕南,乃相逢。青欲使使歸報,令長史簿責廣,廣自殺。食其贖為庶人。青軍入塞,凡斬首虜萬九千級……去病騎兵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出代、右北平二千餘里,直左方兵,所斬捕功已多於青。”

《漢書》記載的這次戰爭發生在漢元狩四年春,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步兵等總共10萬人征伐匈奴,渴望深入敵陣建功立業的“敢死隊”都跟隨了霍去病。這次戰爭衛青所部是主力,由李廣、孫賀、趙食其(yi ji)、曹襄等組成強大的“將軍級團隊”。結果自然是匈奴大敗,但單于逃脫,追擊200多里沒有追上,殺敵1.9萬多人並獲得匈奴積蓄的軍糧等。但這次戰役中前將軍李廣、右將軍趙食其獲罪,原因是他們從東面進軍卻迷路,戰役結束才與衛青匯合,李廣因此自殺,趙食其被貶為平民。霍去病帶著同樣多的軍馬,但手下沒有副將,只任用李敢等作副將。他率部追擊2000多里兵鋒直指匈奴左賢王軍隊,斬殺和俘虜敵人的功勞超過衛青。

此戰衛青雖勝,但折損大將李廣,趙食其被貶,追擊200裡就停步。霍去病在沒有副將情況下追擊匈奴2000多里,與匈奴左賢王軍隊兵鋒相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由此上演……兩相對比,可見衛青用兵的保守、指揮的失當等問題。對此漢武帝也有評價:“票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擊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訊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師率減什二,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是說,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出征,帶著俘獲的敵兵,深入大漠,活捉單于大臣章渠,誅殺北車耆王,轉攻左大將雙,繳獲軍旗戰鼓。越過難侯山,渡過弓盧水,抓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登山眺望翰海。抓獲俘虜70443人,漢軍傷亡僅十分之二(按領兵5萬計算傷亡1萬人)。而且奪取敵人的軍糧,行軍極遠而糧草供應不斷。

此戰後霍去病獲得極大封賞,史載“軍吏卒為官,賞賜甚多。而青不得益封,吏卒無封者。”所部官兵升官和受賞很多。衛青沒有加封,手下官兵也沒有受封。“自是後,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此後,衛青權勢曰益衰落而霍去病日益顯貴。衛青許多舊友和門客去投靠了霍去病,並得到官爵。

通過本次戰爭的記載,可以看出漢武帝面對橫空出世的天才將軍霍去病寵愛有加,而衛青顯然已受到冷落。那麼,僅是一場戰爭就可使對匈奴從無敗績、七戰七勝的衛青被冷落嗎?問題自然沒有這麼簡單!

2、衛子夫在衛青死的10多年前就開始失寵

衛氏一門的榮耀都跟衛子夫有關,她可謂漢武一朝中衛氏外戚的支柱。原本是漢武帝大姐平陽公主歌女的衛子夫 ,因絕色美貌得到寵愛,並且因皇后陳氏(成語金屋藏嬌中的女主角)無法生育,而衛子夫被“大幸”、“尊寵日隆”後生下三女一男,最終被冊封為皇后。

衛子夫得寵直接促使衛氏家族的興旺,衛青和長子衛伉、次子衛不疑、幼子衛登、霍去病、霍嬗等6人封侯,衛青還娶了漢武帝同胞姐姐平陽公主。衛氏因衛子夫名聞天下,時人唱道:“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生兒子的別高興太早,生女兒的不要生氣,你要看到衛家因為一個女人而“霸天下”!

衛子夫的兒子劉據被立為太子後。元朔六年(前123年),王夫人成為漢武帝新寵,被盛寵15年的衛子夫由此失寵。隨後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鉤弋夫人得到寵愛,衛子夫徹底被遺忘。當然,史書中曾記載雖然衛子夫失寵,衛青和霍去病又早亡,衛子夫也一直受到漢武帝的信任。不過,作為大漢皇帝,漢武帝並非不知道外戚的厲害。在冷落衛子夫的同時,是不是也有意同時冷落衛青?因此,我們不得不來說一說漢朝外戚的那些事。

3、漢武帝意圖改變“外戚干政”的傳統

漢朝的建國與外戚密不可分,呂后一家始終是劉邦平定天下坐江山的重要力量。正是因為忌憚外戚的勢頭,劉邦曾立誓言:“非劉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不是姓劉的不能稱王,誰要是以自己有功為藉口提出稱王侯,天下人共誅之!劉邦把劉氏子弟全部封王,分封到各地為劉家看守天下。

但等劉邦一嚥氣,呂后就開始“上位”,臨朝稱制,行皇帝職權,追封已故的大哥為悼武王,二哥為趙昭王,隨後封侄子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為魯王,封二哥的兒子為沛侯,封外甥為扶柳侯,封其妹呂嬃為臨光侯……呂氏大有取代劉氏的勢頭。

等到了呂后嚥氣,呂氏外戚被滅後後,眾臣議立新帝,都說外戚呂氏有野心、非忠良之輩,而劉邦嬪妃薄姬有仁心、良善,所以迎立代王劉恆為帝(漢文帝),尊劉恆生母薄姬為太后,史稱薄太后。雖然薄太后被後世稱“母德慈仁”,沒有太過干政,但仍封了自己的弟弟薄昭為侯,出任車騎( jì )將軍。在漢朝,車騎將軍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與三公同列。最重要的是,掌管著京師的衛軍。

史書有一個關於薄昭之死的記載,從中可看出外戚的權威。史載:漢文帝推行新政,受到以薄昭為首的皇親國戚阻撓。將軍鍾毓奉命外出平叛,在太原把薄昭的侄子薄貴斬殺。薄昭把凱旋的鐘毓抓捕起來,威逼對方認罪無果而斬於自家屋前。漢文帝於是下旨處斬薄昭。薄太后聞訊後找到兒子,痛斥皇帝無情無義……當然,最終薄昭沒有逃脫處罰,自殺了事。但由此看出,皇舅爺的威勢有多大,竟然可以把奉命外出平叛的將軍抓起來私下處斬。

外戚與漢朝的藕斷絲連沒有因呂后而消亡。薄太后死後又出現一個跨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的女人——竇皇后、竇太后、竇太皇太后。熟知漢武歷史的人們應該知道,這位喜好黃老之學的太皇太后,在漢武帝初登皇位時二人沒少發生衝突。史書曾記載如下:漢武帝推行新政,折騰了一年後,竇老太太找藉口把新政骨幹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獄(二人均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全被免職,新政也被廢除……這是多大的權威啊!以漢武帝的性格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因此,改變漢朝立國以來“外戚干政”傳統不是選擇題,是必答題,是漢武帝必然要解決的問題!

4、“巫蠱之禍”最終成為導火索。

專權近半世紀的衛氏外戚,最終因“巫蠱之禍”而被撥除。“巫蠱之禍”這根導火索的引火之人叫公孫敬聲。公孫一家同屬衛氏外戚集團,公孫敬聲的父親叫公孫賀、母親叫衛孺,而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敬聲被人誣告與陽石公主私通、行“巫蠱天子”。隨後,公孫賀被抓,父子倆死於獄中。史載,太子劉據在朝堂之上再無外家,再也沒有母親家的人在朝堂上為他撐腰了。

因為“巫蠱之禍”,涉案人員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被處死,衛青長子衛伉連坐被殺。衛不疑、衛登等被奪去王侯之位。漢武帝寵臣江充則構陷太子,逼迫太子劉據起兵誅殺了江充等人,漢武帝則“發兵討逆”,劉據兵敗自殺。在劉據“謀反”事件中,衛子夫曾把皇后璽綬給兒子助他起兵,此時漢武帝要衛子夫交回璽綬,衛子夫則自殺明志。至此,衛氏外戚最大一棵樹倒下,讓漢武帝耿耿於懷的“外戚干政”煙消雲散了。

漢武帝作為一代明君又遠非一般人想像的昏庸和無情,衛青長子衛伉雖然被殺,但衛伉的子孫、衛青次子衛不疑、幼子衛登沒有受牽連。從漢宣帝開始,衛青後人被“皇帝詔命復家”,衛氏一族得以延續。

後人猜測除了漢武帝手下留情外,也與同屬衛氏家族的霍氏有關。《漢書》記載,“武帝末,戾太子敗,燕王旦、廣陵王胥行驕,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歲。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省中。大將軍光秉政,領尚書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副焉。”

這就說明了:雖然衛氏淡出漢朝政壇,同屬衛氏一門的霍氏尚在,而且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漢武帝死前被指定為輔政大臣。由此看來,漢武帝對霍氏的忠誠沒有產生懷疑,是不是由此也念及衛氏,併為衛氏後人留下一條活路呢?這也是許多學界所熱衷研究的話題之一。

最後講個插曲:這個霍光輔政漢昭帝后,漢武帝的孫子劉賀即皇帝位,但是僅27天就被舉報1127件“荒淫之事”,霍光把劉賀貶為平民,史稱漢廢帝。隨後,他同群臣商議迎來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繼承皇位,史稱漢宣帝。霍光則效法殷商的伊尹,廢立天子攝政天下,儘管被後人尊稱為“伊霍”。但其死後一族被滿門抄斬,被牽連滅族的有千餘人家。


指動濟南


其原因,就是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衛青的家族,只有被扳倒,才能稱之為儒家(平民之家),如果第二代不能扳倒,第三代開始,就基本上形成了比較穩固的道家(貴族之家)。

就像衛子夫,地位也是十分尷尬的,如果她的兒子劉據要繼承皇位,漢武帝就必須拿她祭旗,殺了她,這就是有名的“殺母留子”制度,這是儒家平民皇后的必然命運。

結果,衛子夫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脅,調集自己為數不多的軍事力量進行了反抗,被漢武帝無情予以鎮壓,衛子夫也感到前路迷茫,選擇了自殺。

而在朝堂上,很多儒家大臣也是前赴後繼的為漢武帝走上末路,張湯,主父偃,江充,都是被無情誅殺了的。

所以,無論是針對文儒的張湯、主父偃、江充,還是針對武儒的衛青、霍去病、李廣利,抑或針對婦孺的衛子夫、李夫人,漢武帝的政策都是“一以貫之”的,不允許他們有蛻變為新型道家(新貴族)的可能。

所謂的“儒術”,實際上就是“平民術”,只要我們考察這些被提拔擢升的基礎身份一般是平民,基本都是身份低賤之人就可以知道,這些人的基本特點,就是“命賤”,可以隨時為帝王獻身,還是感恩戴德那種。

而“道家”,就是“領導之家”,具有社會貴族根底那種,比較難於誅滅,久而久之,就會損害天子的威信,成為權臣,把握朝政,或者奪取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