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咕嚕咕嚕"除了吐泡泡,魚類的交流方式還有哪些

有人問:魚是怎麼交流的,魚與魚會進行交流嗎?

"咕嚕咕嚕咕嚕"魚A

"咕嚕咕嚕咕嚕咕"魚B

我想它們大概是這樣通過吐泡泡交流的。

多數人覺得這僅僅是有趣,便一笑而過。但是卻不知道魚類確實會通過咕嚕聲進行交流,這是它們聲音交流的一種,除此之外,它們還會用咯咯聲噗噗聲進行交流,並且除了用吐泡泡、發出聲音,它們還和人類一樣擁有著多種多樣的交流方式,甚至一些交流方式超過人類。

聲音交流

聲音是交流最簡單直接並且能夠表達正確含義的方式,在人類社會初期,人們利用吼叫來交流,後來語言出現了,而語言的不斷完善則成為了之後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溝通交流方式。那麼在魚類的世界裡,它們發出的聲音是否就是它們的語言呢?

開頭說到魚會"咕嚕咕嚕咕嚕"的吐泡泡,這正是它們在水下用嘴巴發出聲音,聲音在水下的傳播比空氣中更遠更沒有噪音損失,所以魚類用聲音在水下交流也是它們較好的一種方式。在水中,魚類發出的聲音可以幫助它們導航以及探尋獵物或食物的存在,可以幫助它們找到配偶,還可以用聲音警告那些可以侵犯領地的入侵者。


並且這些聲音不僅是嘴巴發出,魚類還會通過身體發出別樣的聲音,比如它們可以通過控制魚鰾上的肌肉收縮和放鬆從而是魚鰾振動發出咯咯聲,或者他們還會通過牙齒或骨骼發出其他聲音,而這些都是魚類相互交流的聲音。

動作交流

並非所有的魚類都會發出聲音,那麼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魚類又會怎麼交流。在人類的社會,那些被上帝多咬了一口導致聾啞的人,他們雖然聽不見這世界的聲音,但是他們卻擁有了最美麗的肢體語言也就是"手語",而在魚類的世界,它們發不出聲音,它們同樣可以用美麗的軀體來展示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所以魚類可以用動作來交流。


在水中的世界,魚類可以根據水流做出各種動作,它們相互跟隨、同遊,有時候又在水裡翩翩起舞,我們只看到魚兒美妙的身型,但是魚與魚之間確在進行緊密的交流。現如今人們還只能通過模型來推測魚類動作的含義,但是,我確定它們在相互交流。以彈塗魚跳上岸爭奪配偶為例就可以知道,它們用比舞的方式交流,它們用跳躍的方式來求偶。

顏色交流

聲音與動作的交流是大部分動物都能擁有的交流技能所以不足為奇,那麼顏色交流就不一樣了,顏色交流是魚類交流中的獨特的一大交流方式。許多魚類都擁有著一項特殊的技能那就是使自己全身的表皮換色,它們會控制自己的表皮顏色變暗或者變亮。當一些魚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的表皮變得鮮豔亮麗,營造出一種危險的感覺來警告別的魚類或者對它有危險的動物不要靠近。

有時候魚類還會模仿其它魚,通過改變顏色混入魚群,更有一些魚類在改變顏色的基礎上還應用了生物發光技術。這是一些生活在深海的深海魚類,由於太陽光已經無法滲透到這個深度的海里,這裡沒有了光便是漆黑一片,於是這些魚通過化學反應讓自己的身體產生了光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燈籠魚,燈籠魚在漆黑的海里發出亮光來尋找和它一樣的同類。

氣味交流

若是顏色交流還不能讓你感受到魚類之間交流的奇特和多樣,那麼就說說魚類還擁有的氣味交流法,其實氣味交流就是"噓噓"交流。很多動物都會用自己的排洩物來標識自己的領地,經常遛狗的同學就會知道狗狗出門總是這裡聞聞那裡聞聞,然後這裡尿一點那裡尿一點,它們用自己排洩物的氣味來宣告領地,而魚類則是用尿液來交流。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魚類會通過自己的尿液來輸送信息,他們用麗魚做過一個實驗:將大魚小魚用透明分隔物分開,其中一半的分隔物包含小洞,能讓水來回流動。之後,科學家為魚注入紫色顏料,以便將其尿液染成藍色。當這些魚看到彼此時,便會揚起鰭匆匆遊向分隔物,它們還會改變排尿方式。而被固體障礙物隔開的魚則無法探測到對手的尿液。為了將信息傳遞出去,這些魚開始更頻繁地"噓噓"。由於沒有獲得尿液中的化學線索,體型更小的魚開始試圖攻擊體型更大的對手。

電脈衝交流

既然尿液都能作為傳遞信息的因素,那用電脈衝也不足為奇了吧,魚類是一種神奇的物種,能發光還能發電。有一些魚擁有發電器官,這些器官就使得他們可以傳遞電脈衝,電脈衝通常用於抵抗危險用來警告敵人。

世界上已知的發電魚類達數十種,它們釋放的電脈衝不僅有抵抗危險的作用還有交流作用,用於交流時,通常使用的是短脈衝產生的低放電,這些魚類可以感受到水下的這種信號從而進行電信號交流和傳遞信息。

由此看來魚類交流的方式確實多種多樣,其中好幾項還是人類無法應用的交流方式。通過交流,魚類更好的在水中避免危險,更好的找對方向以及能夠更好的找到配偶,所以交流很重要,大多數動物也都有自己交流的方式和方法,想知道更多請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