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社区里的最忙碌的“迷彩服”——记一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抗疫”记录

西安社区里的最忙碌的“迷彩服”——记一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抗疫”记录

西安社区里的最忙碌的“迷彩服”——记一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抗疫”记录

2月13日,零点时分,夜深人静,寒气袭人。碑林区太乙路街道建东街社区,“疫情防控”办公室内却灯火通明。一身迷彩戎装的常铭刚刚搜集汇总完疫情防控资料,舒展一下腰姿,又戴上口罩,扎紧腰带,手持手电筒,消失在夜幕中,他心里惦记着辖区内40个小区出入口值勤点情况。

常铭今年39岁,体魅健壮,虎气生威,一看就是经过部队锻炼的汉子。他1997年入伍,在西藏高原服役四年,复员后成为自由职业者。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常铭心急如焚,但他没有工作单位,有劲使不上。关键时刻,集结号吹响。2月1日,他居住的西安市碑林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向社会发出志愿者招募令,号召广大退役军人在抗疫防控斗争中当先锋,打头阵。常铭毫不迟疑第一个报名,并和其他三名战友一起编在第二小分队,派到建东街社区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执行小区人员管控任务。

西安社区里的最忙碌的“迷彩服”——记一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抗疫”记录

建东街社区0.5平方公里,下辖38个小区院落,4816户,12687人。社区内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差,多数没有正规的物业,有的连门卫也没有,防控难度很大,任务艰巨。社区党委书记陈晓军提起常铭和他的退役军人志愿者战友们赞不绝口:“常铭哪里任务重,就坚决要求去哪里。刚开始常铭担任副组长,和社区的其他同志一起负责11个防控点,1979户住户、4930人的排查防控任务,后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任务的变化,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对来陕返陕人员进行隔离,对每个小区进出人员进行24小时人员严控,工作人员需要三班倒,常铭就主动要求担负夜班巡查和值守。特别让我们感动是值完夜班后,常铭还不休息,每天都继续坚持到参加完社区例行的工作部署会,还要给他联系的5户居家隔离的群众逐家视频了解情况,这样他每天连续工作至少在12个小时以上。”

“常铭他们军人素质好,一个个精神饱满,很威武,往小区门口一站,群众感到亲切放心,心里踏实,有个别不理解的,也被这气势给镇住了,都愿意积极配合。”

西安社区里的最忙碌的“迷彩服”——记一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抗疫”记录

和平门小区一号院住户张师傅从外省返回西安,居家隔离期间,从网上购买的生活用品,几天送不到。又加上他居家隔离,心情烦躁,频频给社区的同志发牢骚。

常铭提出替他上街采购。张师傅试探似的一口气列出包括米面油菜在内的十多种生活必需品,有的甚至还标明品牌产地。为了尽量买齐张师傅心仪的物品,常铭拿着清单一连跑了五六家售卖点,有的实在找不到同一品牌,就现场用视频和张师傅征询意见,直到他满意。就这样,当常铭为张师傅细致体贴服务所感动,在朋友圈里不停给常铭点赞,也积极主动汇报家人的身体状况,配合社区信息采集工作。

除了当好志愿者完成好防控工作外,常铭还发动他的战友们募集消毒液、酒精、口罩等防护物品捐赠给社区居民。

西安社区里的最忙碌的“迷彩服”——记一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抗疫”记录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常铭还向社区临时常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他这样写到,“通过本次志愿者服务,我将全程参加这次疫情阻击战。请党组织在这次疫情防控和今后的工作中考验我。”

其实,常铭家中还有包括他和他爱人父母在内四个老人,年龄都在70上下,4人分别患有脑梗、肾病、糖尿病、脑出血等不同病症。但他的爱人张茜一直承担着所有家务。“关键时刻家人们的深明大义给了我鼓励和信心”。说到这,常铭不无自豪和欣慰。

西安社区里的最忙碌的“迷彩服”——记一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抗疫”记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