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岁业余剪纸30年,中国十大神剪之一,我要把剪纸精髓永传承


#自拍我的故事#“小剪刀,咔嚓嚓,奶奶在家剪窗花。剪朵梅花五个瓣,剪只喜鹊叫喳喳。剪出雪花漫天撒,剪个“福”字头朝下......奶奶问他乐个啥?恭喜恭喜过年啦!”大家好,马上就要过年了,我给大家说说我和民间剪纸的故事。我叫王兆刚今年35岁,内蒙古一机集团一名技术工人。我四、五岁时开始与外祖母学习民间剪纸,30年坚守从未间断。先后获国家级金、银、铜奖60余项。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包头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说起我的剪纸故事真是话长,这还得从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说起。我的外祖父母,祖籍苏北萧县,此地为夏朝萧国的都城,又是苏、豫、皖、鲁,四省交会处,文化交融。外祖母出生于书画世家,其父亲毕业于徐州美术专科学校。外祖母剪纸,刺绣,更是拿手绝活。外祖父从小念私塾,熟读四书五经,毛笔字写得也漂亮。50年代他们逃荒到包头。在那个年代,外祖父的文化和外祖母女红,在他们居住的一带名气很大。图为我外祖父过年在写对联。

我父母均为双职工,我从小就和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外祖母经常在家剪纸、刺绣等,我就在一边看她做这些东西。外祖母也会给我准备一份同样的东西让我做,经常是她做大的我做小的。所以我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所见到的东西,都是民间手工艺品,我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长大,家庭的熏陶对我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四、五岁时剪剪纸,六、七岁时拿针拿线跟着外祖母做女红。图为我姥姥当年留下的刺绣纹样。


随着我的剪纸技艺的提高,就开始到处寻找剪纸样子,看到谁家门窗上有剪纸,我就用纸描摹下来回家学着剪,尽管这样,搜集到的可以用来学习的剪纸式样还是很少。外祖母的一个邻居老太太,山西人,居住在一孔窑洞里,大家叫她赵娘娘,当时80多岁,她手很巧,窑门上经常贴着窗花,闲下来的时候她也经常剪一些小作品,图为我以前进行剪纸创作的情景。

为了讨好她,我想了很多办法,她喜欢抽土烟,把烟丝用纸筒装起来抽。我就给她用纸卷烟筒,经常是一袋一袋子的送给她。后来赵娘娘认为我这个娃娃不错,就送我一些剪好的窗花,但是她从来不当着我的面来剪,她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一个艺不外传的“守艺人”。我就把她每次给我的窗花拿给外祖母看,外祖母慢慢教我如何剪。就这样,我渐渐地收集了许多剪纸图样,也学会了许多剪纸式样。图为赵娘娘当时的窗花剪纸作品。

当时家里人、同学们看我喜欢剪纸,就把报纸上,杂志上,以及过年门窗上贴的剪纸送给我。那个时候我的剪纸大多都是复制,按照人家的样子剪,一次次地剪,一次次地失败,手上磨出了血泡,但是自己却从来不觉得辛苦。上小学的时候过每逢六一,国庆我都会剪些作品参加展览,还经常获奖。记得最早的一次获奖是1994年,参加市里的一次比赛获奖。图为我1998年、1999年参加包头市和昆都仑区,六一书画比赛获奖的两张奖状。


2001年我16岁,上学的路上看到一张剪纸培训的海报,后来我报了名进入剪纸班学习,成为了在全国都非常有名的剪纸大师要红霞老师的学生。培训班每周一次授课,总共3个月12节课。我非常珍惜这一周一次的授课机会,每次中午我都会留下来,仿照老师的作品学着剪。进了培训班后才发现,剪纸不仅仅是窗花,还可以剪大幅作品,还可以创作。通过那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剪纸技艺,也开阔了视野。

培训班结束后,我对这门民间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工作之余,我更加刻苦勤奋学习剪纸技艺。我外祖母大部分运用“一刀剪”技法剪制刺绣纹样,剪出的作品实用性强,非常传统,更为质朴。在此基础上,我在创作时吸取了当地的民俗、风俗,文化元素,艺术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剪纸技法和表现形式上有了创新,无论什么体裁什么内容我都会运用我的技法来表现。这种技法有别于他人。

为了使自己在剪纸道路上走得更远,我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搜集了许多当地以及全国各地的老剪纸,细细品读。我常想这些剪纸的图案和造型为什么这么独特。创作手法如此高超,令我敬佩不已。我也时常审视我的造型是否符合民间审美和符合民间造型手法,是否运用了现代美术的方法。关于创作能否有所突破有所变化我是下了很多的功夫,也是在慢慢尝试。所以,我的作品有我自己对民间剪纸的理解和表达。图为我各个阶段使用的剪刀。


由于长期的执着坚守,我的民间剪纸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欢。2004年作品《美猴献寿》获国际剪纸艺术展铜奖,《和和美美》获第二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铜奖,2007年套色剪纸《十全十美》获国际剪纸优秀奖,2010年剪纸作品《鱼莲娃娃》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收藏,2018年9月第六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邀请赛上我的巨幅拼色剪纸作品《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获金奖,并荣获“十大神剪”称号。图为我创作的《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

印象最深创作最难的一次是2011年去贵州参加中国第十届民间文艺山花奖现场展示比赛。当时内蒙古民协向中国民协报了2个项目,最后我唯一入选。比赛题目是蒙眼撕纸。当时我蒙眼手撕了一幅8米长的作品《吉祥草原》,用时五分钟。作品完成后震撼评委与现场观众,最终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绝技绝艺)银奖。山花奖是国家级民间艺术类七大奖项之一,也是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图为我当时获奖的证书和奖杯。

我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委会会员,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11年,“包头剪纸”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同年7月,我被包头市委宣传部授予包头市“十大剪纸艺术家”称号。


我从2009年开始教授民间剪纸,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们义务讲课,传授民间剪纸技艺。2014年包头市非遗中心开展“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我面对面给学生们讲课,手把手教学生们进行剪纸,辅导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还获得国家级奖项。青山区文化馆为此举办了“王兆刚师生剪纸作品展”。每年八一等,还和其他剪纸艺术家一起到部队进行慰问,教战士们进行剪纸。图为我在军营进行剪纸传承的情景。

我还有一段现场收徒的佳话。2016年自治区文化厅在内蒙古展览馆举办了“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月月传”活动,我正在剪纸,一位六七岁的蒙古族小男孩在一旁看得入了迷,跃跃欲试。我把孩子叫过来,手把手地教他叠纸、下剪,一会儿,一幅剪纸作品便在他的剪刀下诞生了。小男孩非常高兴,最后在他妈妈的鼓励下,当场向我拜师,我当即把他收为小徒弟。现场观众一片喝彩。图为我在教学生们剪纸。

10年来,我不仅在包头当地传授民间剪纸。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等数10个学校,文化馆进行剪纸讲座。传承民间剪纸,传播民间剪纸。我30年的努力坚守,原原本本的继承了民间剪纸最美最纯净最精髓的内容,同时揉合了我对艺术的思考和当地的独特文化,使我在民间剪纸的创作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图为我获得的“全国十大神剪”和“全国天工金剪”奖杯。


接下来,我会把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审美方式,以及民间哲学思想,人文情感,承传好,守护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她、认识她、学习她、研究她。大家都说我是一个年轻的剪纸“老艺人”,我相信我有时间有能力让民间剪纸这门母亲艺术走得更远更长。春节将至鼠年即来,用“吉鼠送福”这幅剪纸向大家提前拜年,祝大家鼠年吉祥安康事业红红火火。如果您有故事,也想上头条,请关注鸽子视角提供线索。欢迎转发评论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