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献帝熬死曹操以后提拔夏侯惇,曹仁做秦王,汉王,能翻盘么?

京东李达康


笔者认为,汉献帝不能翻盘,还可能身首异处。

公元220年3月,曹操病重去世,留下遗嘱。

曹丕继位为魏王,享受曹操生前一切待遇。

令曹真,曹休,司马懿和张郃等辅佐曹丕顺利上位。

而曹仁和许褚都属于曹操的心腹旧臣,被裂土封侯。

在曹丕称帝后,曹仁一度成为大将军,权倾朝野。

而许褚被封为武卫将军,主要负责曹丕的个人安全。

假如曹操去世后,汉献帝刘协通过天子的余威,册封曹仁和许褚为王,与曹丕地位一样。

他们有可能和曹丕发生矛盾,并且让汉献帝渔翁得利吗?

首先我们来看曹仁,他是曹操的族弟,自起兵以来就跟随曹操,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

在赤壁之战后,镇守襄樊,和关羽对峙,守住了曹操的南大门。

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功勋卓著的大将,你们认为他会背叛曹操,或者和曹丕作对吗?

再来看许褚,他本来是曹操的贴身护卫,由于武艺高强,数次救曹操于危难时刻,所以倍受曹氏家族的信任。

他在曹操执政时就被封为虎侯,是一个性格耿直,喜欢直来直去的人物。

如果汉献帝封他为王,他大概率是不接受的,因为他效忠的曹操是魏王,他不会和自己的主子地位一样。

再者,像曹仁和许褚这样的大将,虽然战功赫赫,但却没有掌握自己的兵权,说白了没有自立山头的资本。

这一点是不得不佩服曹操的,他在每一次大战时,都会亲自领兵出征,手下的大将们只有配合他的资格,根本没有机会拥兵自重。

所以,即使汉献帝册封再多的王,也改变不了曹丕废汉自立的决心。

—End—



冷月钩沉


我认为同样不能翻盘。原因如下:

一、曹操虽然死了,但临死之前已为曹丕接班铺好了路,把和曹家有异心的人都给清除了,剩下的都是忠于曹氏(曹操、曹丕)的,包括夏侯惇、曹仁。所以虽然曹操死了,夏侯惇和曹仁也是支持曹丕的。

二、曹操本姓夏侯,夏侯惇、曹仁都是曹操的族弟。从亲缘上说,夏侯惇、曹仁也不可能背叛曹家。

三、夏侯惇、曹仁很早就跟随曹操起兵,东征西战,立了很多战功。曹操对他俩也非常信任,他们仨可以说是“战友”。这可不是一般的关系,这种“战友”情有时比亲缘关系更铁。

四、如果汉献帝把夏侯惇、曹仁封为秦王、汉王,尽管名义上和魏王(曹丕)相同,但也绝不会和魏王平起平坐。因为朝中大臣,包括文臣武将都是支持曹丕的,夏侯惇、曹仁最多也是名义上的“王”,不会有任何实权,也不可能真的去封地赴任。所以他俩是不能对曹丕造成危胁的。

五、曹丕并不是无能之辈,准确地说他很会搞权谋之术。曹操当初考虑立世子的时候就考察曹丕和曹植,最终结果是文采方面曹植略胜曹丕外,其它方面(比如搞政治、权谋)曹丕完胜曹植,正因为这样,曹操才放心地把世子之位传给曹丕。凭借曹丕的才智,完全能搞定他的两位叔叔夏侯惇和曹仁,还包括汉献帝。

综上所述,如果汉献帝耍个计谋,封夏侯惇、曹仁为秦王、汉王,也不可能改变汉被魏取代的命运,因为这已是大势所趋,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改变的。汉献帝,认命吧!


博超讲堂


题主没搞明白权力这玩意是个什么东西。

权力说白了就是组织结构的领导权。某人占据高位不代表什么,下面有多少可用的人才是重要指标。

拿汉朝的丞相和后世的三省六部举个例子。

汉初的丞相可以不拜皇帝,甚至丞相觐见皇帝,皇帝需起身。丞相的权力为何这么大?因为他才是百官之首。这个“百官之首”指百官归丞相管,不归皇帝。

丞相和大臣处理国政,结束后让皇帝看下就行,只有大事皇帝才参与。

皇帝一直再拆解丞相,将丞相大权一点点分出去,演变成后世的三省六部。以前三省六部的顶头上司是丞相,现在是皇帝,三省六部的各个头头加起来才是早期的丞相大权。

霍光权力是大,皇帝都敢废立,可昭宣二帝并非傀儡,更类似另类合作关系。霍光掌控朝堂的大权,可地方大权他不一定能下手,霍光的威望权力没到那一步,地方长官大多还是认皇帝的。

曹操死得时候,大局已定,刘协根本没翻盘的机会,要不是曹操突然死了,最后会不会自己上位还真说不准呢。

另外不可能封别人汉王的。

刘协不是没干过拉拢曹操部下的事情,忘了衣带诏了?王子服是曹操留守许昌的大将,虽说名声不显,但董承打算事后靠王子服镇压许昌曹操留守军队的,可见王子服的地位低不了。

好比董卓要杀丁原,他找的是二把手吕布,而不是其他人,其他人收不了并州军团。


卧牛说历史


痴心妄想,一廂情愿。汉献帝就是熬死曹操。还有世子曹丕,也不是等闲之辈。曹操活着时侯就曾讲过,朕位级人臣,富贵已到极点。如果天命归朕,朕愿做周文王。这话曹丕及文武大臣都在现场,听得清清楚楚,汉献帝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况且他与曹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汉帝的三个媳妇,都是曹操的三个姑娘。曹操是国丈,曹丕是国舅。汉帝如果敢动:无异于找死。汉帝刘协才不干这傻事呢。


用户7250116464786高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在曹操去世之时,曹丕早已长大成人,并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班底!自从被确立为世子之后,曹丕已经是曹氏集团当仁不让的第二核心人物,那些忠于曹操的文臣武将,也都已经视曹丕为新主人。因此曹氏集团内部是稳定的,绝对不会给汉献帝提供分化瓦解的机会!况且经过了曹操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早已在北方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统治手段,汉朝的影响力已经衰微到可以忽略不计了,汉献帝自然也就没有了话语权。

(被曹氏父子操纵的傀儡——汉献帝)

第二,让汉献帝以天子之礼葬曹操?这也是不可能的!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汉献帝之所以还能维系其名义上的汉朝统治,原因就在于曹氏集团尚畏惧礼法约束,不想留下篡逆之名!如果汉献帝真的以天子之礼对待曹操,又将置自己于何地?这样做岂不等于自己拆自己的台吗?那还不如不待曹丕要求其“禅位”,就主动退位让贤!

第三,让汉献帝用分封曹氏子弟及夏侯氏为王侯,借此挑动曹氏集团为争权夺利而内讧,从而达到架空曹丕的目的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曹丕不是不谙世事们三岁顽童,他能够击败曹植取得世子之位,自然有其过人的才谋智略!汉献帝敢在他面前耍这套把戏,难道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北方战乱的平定者——曹操)

且不说汉献帝敢不敢这样做,就是假设中被封王的曹氏子弟,又有谁人敢冒着风险接受汉献帝的分封呢?不要忘了曹操虽然去世了,但是整个曹氏集团的兵权、政权,可全部掌控在曹丕及其党羽之手!在这种情况下,试图让曹氏子弟去接受汉献帝开出的空头支票,简直是异想天开!

总结起来一句话:汉朝早已名存实亡,汉献帝也只是受曹操、曹丕父子操纵的傀儡。当所有权力全部集中在曹丕之手时,汉献帝最该做的不是痴心妄想,而应该是千方百计的谋求保全自己的性命!正是因为汉献帝看清了局势,没有去涉险玩火,他才能够在曹丕夺位后,以山阳公的爵位而善终啊!


北疆同心


汉献帝原本就熬死了曹操,这是历史事实,没有什么好假设的。

问题就在于,曹操是死了,但是汉献帝并没有因此就有了提拔谁的权力。天下还是曹操家的,他的儿子曹丕已经顺利接掌了汉室江山的所有权力,对朝政的把持更胜于曹操。

汉献帝不是不想通过任命夏侯淳、曹仁来分裂曹氏集团,问题是他得有这个机会。曹丕无疑是没有打算、也根本不会让他有丝毫的机会来干这类事情。

因为曹丕不但牢牢的把持着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没有过很久,就腻歪了这种假模假式的玩法,而直接废除汉献帝自立了。

只不过,他还是做的仁仁义义的,逼迫汉献帝主动逊位禅让,然后再在献帝赴封地的路上,让汉献帝见了阎王。


谢金澎


肯定不能翻盘,且不说他这样做能不能成功,你把曹丕想得太简单,虎父无犬子,曹丕的政治能力不比曹操差多少,所以汉献帝根本没有翻盘的可能。

唯一可能就是刘备灭了魏,然后病逝,诸葛亮接手,灭吴,拥护汉献帝。



祗嗳钱



汤岐


夏侯惇,一个种地的,搞搞后勤就可以了。

曹仁,一个徐庶都能打得他惨败,他的能力也就是守一座城而已。

樊城守住了,不是曹仁的能力有多强,是曹操的救兵来得快而已。

汉献帝的一生,也不亏,活得逍遥自在,什么心都可以不操,一切有瞒瞒顶着呢!

每天和曹操的几个女儿,打打情,骂骂俏,好吃好喝的贡着。

我们中国十四亿人口,至少有十亿人愿意过汉献帝这样的生活。

与其让曹丕杀了,还不如把帝位给他。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历史上汉献帝已经熬死曹操了啊,然后曹丕窜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