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炒股的多還是年輕人更多?

東震木


在以前人們認為炒股主要是老年人,因為股市漲漲跌跌都會圍繞震盪,老年人大不了套一套就可以解套,近幾年股市就不一樣了,套一套可能就跟隨上市公司退市了,老年人,俗稱老“韭菜”已經慢慢的開始退出市場,留下的都是一批批新入市敢冒險的年輕人還在廝殺。

根據有關數據公佈,50歲以上的老年人目前在股市還有30%的比例,50歲以下30歲以上的還有42%的比例,30歲以下的有25%的比例,也就是說當下股市雖然新入進來一批批新入,中老年人的數量仍然佔據了七成,這麼說股市1.5億戶數,老人雖然在不斷減少,年輕人在加入,但是這些加入的年輕人群體基本是在30-40歲之間,是組建成了股市的最核心力量。

投資者10年以上投資經驗的股民目前還有23%,5年以下的目前有47%,2年以下的佔了29%,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有三分之一的投資者入市經驗在2年以下,10年以上的老股民數量正在不斷的減少。

從盈虧情況來觀察,虧損的群體數量有54%,今年盈利小於30%的有31%,盈利100%的有11%,預計這個統計很可能偏樂觀了,畢竟現在股市地雷不間斷,股民不踩雷就好了,盈利的數量還有那麼多不符合熊市的特徵。

總之,中老年人還是佔了大多數,但是年輕人也在不斷增加,如果把40歲以下都歸類到年輕人隊列,40歲以上的老股民減少數量正在不斷的增加。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我個人覺得在股市炒股的肯定是老年人比較多,年輕人炒股的比例相對比較低,相信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都差不多這樣。

因為在股市炒股是需要本金的,都是靠用錢來投資的,正因為炒股是有這個特點已經排除了很多年輕人沒有這個經濟條件來炒股。

現在的年輕人在20歲~30歲之間,這10年時間是人生當中最苦的10年,在10年時間壓力也是最大的;面對著成家立業,買房買車,這些終生大事都想用10年時間來拼搏出來的話,每一件終生大事都是需要錢。如果靠自己拼搏,白手起家的,能在30歲造成成家立業,有房有車的人都是屬於成功人士。

所以年輕人基本沒有積蓄的,有些連生活都顧不上,哪裡還有閒錢投資股票。大部分年輕人都是工作為主,即使小部分年輕人進來股市炒股,本金都不大的,都是進來股市小打小鬧,想賺點零用錢,所以經濟上已經約束了很多年輕人沒條件炒股。

但是老人不同,第一老人自己有閒錢,辛苦大半輩子,多少都是有積蓄的,其次就是子女又給些錢。很多老人家都是不捨的話,都是存起來,把這些錢用來投資。第二老人有時間,有這個精力;很多人每天沒啥事做,帶帶孫子孫女,打牌打麻將,而很多老人也學習炒股,股市成為老人的精神寄託。

所以老人有金錢能力,也有精力,很多老人都選擇投資股票。最典型的就是可以去證券營業部,營業大廳裡面大部分都是老人家,真正年輕人的比例非常低,這些就是足以說明股市炒股的肯定是老人比較多。


具體來看看A股市場,關於投資者年齡段的分佈情況,22歲以下炒股佔比最低2.65%;23歲~30歲的炒股比例佔比為23.74%;31歲~40歲炒股佔比為24.09%;41歲~50歲之間炒股比例為18.71%;50歲以上炒股的比例最高30.08%。

從A股市場股民投資者年齡段的分佈情況來看,50歲以上的股民佔比最高,佔比A股市場總人數的30.08%,從這個數據可以再次證明炒股的人當中肯定是老年人比較多,年輕人相對比較少。


老金財經


其實在我們的想象當中,認為40歲以上的投資者佔比大部分,其實隨著股票市場發展越來越成熟投資者也越來越多年輕化,最先入市的老股民基本上現在的年齡已經在50歲以上了。

對於股民的投資年齡深交所曾經做過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調查按照證券賬戶的地理分佈狀況,對調研地區年齡在18-60歲、過去12個月進行過滬深兩市股票交易的24074個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涵蓋全國331個大中小城市。

結果顯示,新入市投資者呈年輕化趨勢,30歲以下投資者佔比達56.2%,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31歲。

在投資佔家庭資產比重方面,受訪者去年投入到股票中的資產佔家庭總流動資產的25.6%,較2018年降低2.4個百分點。證券賬戶平均資產量為44.5萬元,較上年減少9.4萬元。

30歲以下年輕股民入市積極

就目前來看30歲以下的投資者入市比較積極,以工薪階層為主,而且入市投資的女性投資者也越來越多。

從整體年齡分佈來看,投資者的平均年齡為37.6歲,40歲以下佔比60.3%;學歷以大學本科及以上為主,佔比60.6%。

在風險偏好方面

新入市、年輕投資者風險偏好更高。新入市的投資者、25歲以下的年輕投資者中,風險追求型佔比較總體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6和5.2個百分點。

這或許與新入市投資者的知識水平偏低有一定關係。2019年新入市投資者得分較受訪者平均水平低5.0分。但從整體來看,投資者投資知識水平呈逐年上升態勢,2019年受訪者投資知識測試平均得分為71.1分,2014年這一數據僅為57.6分。

此外,資產淨值較高的客戶分線偏好則出現分化,500萬以上的大戶風險追求型與風險規避型佔比較總體平均水平分別高出8.2個百分點和2.0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隨著股票市場越來越成熟的年齡慢慢呈現出年輕化,而且投資資金比例也在下沉,前80後成為炒股大軍的重要力量,而女性投資者越來越多,女性股民在投資過程當中呈現出理性化的投資。


社長財經


老年人炒股的多還是年輕人更多?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回答,我們可以從2018年的一些數據中得到答案。

第一個數據:年齡分佈

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炒股人群裡佔比最高的就是80後,達到了32%;其次是70後,60後,90後,以及50後。

為什麼80後會成為主力軍呢?

因為現在的80後最年輕的都已經30歲了,最大的已經39歲。大部分的80後基本上已經成家立業,需要承擔起的責任非常大,所面臨的經濟壓力非常多,因此只能在工作之餘找一個投資進行擴充自己的財力。而股市毫無以問是最觸手可得的。

但是對於90後來說,現在最年輕的才20歲,最大的29歲,而且大部分的90後還處於單身,經濟壓力並不是太重,因此暫時還未出現一個明顯佔比的趨勢。可未來勢必會接替80,成為主力軍!

第二個數據:性別!

本來我一直認為,炒股是男人的專長,女人佔比非常少!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在2018年的數據統計裡,我們看到了男性炒股者佔比只有57.38%,而女性炒股者佔比有42.562%。

兩者並沒有出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情況,說明了,現在新時代的女性更加以財力體現自己的價值,時代在進步,女性的地位也在提高!

第三個數據:星座!

星座有影響嗎?不能說完全沒有影響,畢竟星座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你炒股的策略和習性。

就好比偉大的股神巴菲特就是處女座的。而在A股市場裡處女座的佔比高達了8.60%排位第三。

根據2018年收益率排名前20%的其他個人投資者中:

天秤座的投資能力最強,佔比為10.35%,排名第一;

隨後是天蠍座、處女座、射手座和摩羯座。

傳說中最擅長理財的金牛座,未能進入前五。

也就是說,A股市場裡賺錢最厲害的星座包含了以下這五個,不知道有沒有你呢?

第四個數據:入市的時間!

我們可以發現,進入股市想要獲得持續的盈利,必須是需要一個常年累月的過程,也就是說,你進入股市投資的世界越早,歷練的越多,那麼持續盈利的機會就越大。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大數據顯示,收益排名前20%和收益排名後20%的投資人中,投資年限大於10年的人佔比都是最高的。看來,投資經驗太豐富也未必是好事。

也就是說,當你投資股市的時間大於10年了,往往會出現兩極分化:

第一種人,在十年的週期裡領悟了投資的規律,達到了持續盈利的結果;

第二種人,雖然在股市裡投資了10年,但是最終只是漲了歲數,不長記性;

所以,投資不僅要長年累月的實踐和鍛鍊,更重要的還是在於悟道的過程!說白了,你得帶著腦子去學習,去投資!

第五個數據:散戶的交易頻率!

從交易的頻率來看:

市場上大部分的散戶年換手率可以高到7-10倍,平均每月都有6次左右的交易;

而一個基金經理人的年換手率則是3-5倍;

一個牛散的年換手率為1-3倍;

最後巴菲特的年換手率僅為0.3倍。

從2005-2019年的大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次進入熊市末期,牛市初期的時候,交易的頻率就會大幅增長,這裡往往都是散戶成為韭菜的週期。

而在每一次的牛市末期,交易頻率會逐步下降,維持在一個低位,這個時候的散戶往往是高位接盤,信心膨脹,心理唸叨著長線持有,獲得更大利潤的時候。

所以,市場甲乙頻率越密集的時候,往往代表著熊市下跌,機構割韭菜的週期。

而交易頻率越低的時候,往往代表著牛市的末期!

第六個數據:大部分的散戶是一種什麼樣的炒股狀態呢?!

官宣股民畫像:兩成打死不賣,三成快進快出,虧10%-50%最焦慮,賺10%-50%就變現!

把股票變現的盈利區間集中在10%-50%;

普遍通過換股和高拋低吸兩種方式處理虧損;

超九成年度稅後收入在50萬以下;

近七成屬於新手上路或具備基礎的投資知識;

超八成投資者不願承擔較大的風險。

散戶在市場裡主要參與的是概念炒作。概念炒作的標的交易層面的價值高於基本面,往往公司股價啟動時也超過基本面支撐的估值,這樣的股票往往沒有機構投資者參與,其股東也並非因為基本面而買入,上漲過程中不會因估值造成拋壓,遊資和散戶是主題投資的參與者。當然,風險也是非常大的。

最後,從資產的收益情況來看,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問題!

我們發現資產大於50萬,甚至100萬的投資者和機構獲利的概率較高;

而資金小於50萬的投資者獲利的比重相對較低;

對於那些小於10萬元散戶投資者收益率最低的。

說明中小散戶依然是股市生態結構中較為薄弱的環節,虧損比例高於其他投資者,投資收益率遠低於資產規模大的投資者和機構!

總結:散戶最大的毛病就是:急於求成!

股市裡大部分的散戶都無法接受慢慢變富的現實,可是不管做什麼都不要急於要求回報,播種更收穫本來就不是在同一個季節!你的格局才是你能否HOLD住牛股的本質!

如果散戶無法理解這一點,那麼終究只能在投機和炒作的錯誤循環裡不但虧損,永遠無法自拔。

所以,在股市裡,你會看到賺大錢的年輕人,也會看到虧大錢的老年人。說明了炒股的時間,炒股的年紀與股市的盈利沒有關係,關鍵還是在於個人的閱歷、修養、悟道、以及格局!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按理來說,炒股本來是年輕人的事情,腦子轉的快,對國內和國際大事反映也比較靈敏,但是在我們國家卻有個奇葩的現象,從股市開始的時候,你在交易大廳就能看見人頭攢動,而這些群體中老年人佔據了很大的比例,直到現在為止這個比例仍然沒有改變,炒股的10個人當中最起碼有5個是老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奇葩現象呢?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老年人有錢,現在的一些老年人退休的工資比年輕人在職的時候拿的還多,在一些國企退休的老人每個月拿退休金有很多達到了8000多元,而在職的恐怕沒這麼高吧,就這樣退休金年年還在上漲,對這些人來說老了消費能力下降了,也沒什麼經濟負擔,不像年輕人那樣有房貸、車貸以及子女教育,這些錢幾乎都是花費所用,而基本生活根本是花不完的,那麼這些錢總要找個樂子吧,於是就去炒股了。

2、與年輕人不同的是,老年人普遍有的是時間,反正不用上班,沒事的時候盯著就是了,在這一點上年輕人是做不到的。

3、上了年紀內心寂寞,而炒股相對比較刺激,一些老年人專門尋求這樣的生活模式,賺錢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能讓自己的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有些老年人早上盯盤,而到了下午就去鍛鍊,每天的日子都井井有條。

總結一下,這是社會財富結構導致的結果,年輕人的錢往往不夠花,怎麼可能給股市投入呢,老年人的錢是沒地花,才投入到股市的。


春意萌生


年輕人炒股比老年人多這是毋容置疑的,我們看到根據某基金髮布的2018中國股民圖鑑中可以看到,55歲以上的老年人炒股只佔比1.3%是相當少的,有一半的炒股人群幾種在25歲-35歲之間,超過45歲後炒股用戶的比例在逐漸降低。這說明在25歲-45歲的人群中,投資者佔相當大的不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1,現在年輕人理財觀念要比老年人強:

年輕人他們的理財掌握的理財知識也要遠比老年人豐富,那麼為什麼老年人炒股的少了:因為老年人理財都是偏保守為主,炒股來說相對激進,他們都轉為投資其他的理財產品了,另外也能說明:這些老年人在經歷過多次的牛熊股市環境的成長後,他們的投資行為越來越謹慎,進而減少了對股市的投資。

2.為什麼25歲到35歲年齡群居多:

因為這部分人都已經進入工作,有相當大一部分已經成為社會中堅力量,他們的收入會更高,而且收入來源更多,而且年富力強。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炒股的熱情逐漸升級,18歲-24歲基本上處於學生階段或者剛畢業階段沒有過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在股市上,所以他們佔比不高。

股市有風險,漲漲跌跌乃是常態。分散化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不管是價值投資還是技術投資都要掌握好投資技巧,學會放平心態,學會及時止盈止損,都是炒股者入市的基本要求。


經營觀察


熊市裡,肯定是老年人在股市,因為被深套了,不願意割肉出局,盼望有解放軍來解套。年輕人思維敏捷反應快,看看不能賺錢,還在股市泡著幹啥哩?不能坐以待斃,該幹嘛幹嘛去。到了牛市,年輕人會衝進股市衝鋒在前的,老年人瞻前顧後反應慢,跟不上節奏,肯定是幹不過年輕人的,牛市裡年輕人不一定比老年人多,但是他們運作的資金肯定比老年人的資金多得多。世界是青年人的,未來也是青年人的。


順其自然天命不可違9


據觀察總結身邊中老年人炒股比年輕人要多。年輕人還是好好工作賺錢是第一收入來源。股票短線投資風險大,心態會玩壞的,不建議沉迷其中。玩股票長線投資適合修身養性。真有大把時間還不如多培養些其他愛好,有益身心和家庭健康的。


海派諮詢策劃


老年人炒股,年輕人玩期貨。當你懂了規則之後,會發現投資還是做期貨最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