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蘇聯為何如此看重越南?


上個世紀,蘇聯為何如此看重越南?

我們知道,在上個世紀,蘇聯的對手是美國,兩個國家分別是各自陣營中的頭號強國,也同樣是華約和北約組織的領導者,當然,也是冷戰陣營的操盤手。

在一系列爭奪中,兩國基本上都無可避免地發動了一些戰爭,如美國入侵朝鮮的戰爭、入侵越南的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等。這些戰爭無一不是兩國交鋒的最直接的體現。

上個世紀,蘇聯為何如此看重越南?

在東南亞地區,表面上看這裡是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因為該地區的獨立國家,基本上在此前都是受歐洲國家殖民的,哪怕在二戰後相繼獲得了獨立,但是經過數百年的殖民統治,這些地區的民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影響,表現出了明顯的親西方傾向。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作為一個後發國家,在繼承沙俄遺產的基礎上,經過二戰,實現了崛起。但是,當時的蘇聯非常強大,卻離東南亞較遠,所以,在東南亞地區的爭奪上,蘇聯一直處於下風的。

上個世紀,蘇聯為何如此看重越南?

但是東南亞這個地區對與蘇聯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該地區的人口非常多,再者這個地區的資源也十分更鼓,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地區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匯處,而又向西連通著亞洲大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如果當時沒有其他意外發生的話,那麼,這一地區被英美勢力收入囊中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很明顯,美國並沒有實現其願望,隨著北越的崛起,美國支持的南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南越既然無力抵擋,那麼,美國只好操刀上陣,試圖挽救局勢。

不過,美國還是失敗了,因為美國面對的不僅是抗爭到底、抱著統一國家堅定信念的北越人民,而且還有在後面一直支持著北越的蘇聯和中國。

上個世紀,蘇聯為何如此看重越南?

其實,當時蘇聯之所以支持北越,一方面是想要幫助北越完成祖國的統一,將美帝國主義勢力徹底趕出中南半島,進而在東南亞大陸地區佔據優勢。

另一個隱藏的意圖卻並不那麼為人所知。在當時,其實東南亞各國內部也都相繼產生了革命組織,他們基本上是屬於蘇聯派系的,在當地的活動也非常的頻繁。

正是因為東南亞各國內部廣泛分佈著眾多的革命組織,因此,蘇聯也想要藉助扶持這些組織能夠奪取政權,建立一個親蘇政權,讓蘇聯在冷戰中能夠在東南亞地區佔據優勢。如果在東南亞地區佔據優勢,那麼,蘇聯就可以將東南亞地區打造成在在西太平洋地區抗衡美國關島、澳大利亞等美國勢力的前沿陣地。

上個世紀,蘇聯為何如此看重越南?

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很顯然,幫助北越奪取政權,完成統一是必須做的一件事。因為蘇聯離東南亞地區實在是太遠了,如果沒有地區夥伴國家的支持,蘇聯在東南亞很難單槍匹馬的進行活動。

而如果有了越南的支持,那麼,蘇聯就可以將物資、人員等運往越南,在越南成立一個扶持東南亞革命黨奪取政權的後方基地。一旦成功實施,那麼,蘇聯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了。

不過,事實證明,蘇聯雖然有著這種極具操作性的計劃和龐大的野心。但是,很顯然蘇聯還是低估了美國的在東南亞地區的勢力。在美國的支持下,東南亞各國親西方政府和勢力開始使用強硬手段對國內的革命勢力進行鎮壓。

上個世紀,蘇聯為何如此看重越南?

最終,這些國家的革命勢力被徹底壓制下去。我們看,美國在處理東南亞革命勢力時和處理西歐革命勢力時是採取不同的方式。

二戰結束後,面對西歐個國內的革命勢力,美英選擇的是勢力交換,即在蘇聯得到美英許諾的利益後,主動地放棄了西歐各國的革命力量,默許西方隨意剿滅。而在東南亞地區,因為處於冷戰,雙方互不相讓,即便蘇聯當時想挽救東南亞革命黨們,也難以越過已在此地早有佈局的美國的阻攔。

當然,後來蘇聯租借芬蘭灣,仍舊是懷著進軍東南亞,和美國在此地再次掰手腕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