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獲好評的電影《小丑》,與《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你更喜歡哪個?

碟碟不休的Kevin


個人而言喜歡專項電影《小丑》裡小丑多一些,這部電影描述了小丑的人生以及他那種癲狂狀態形成的原因,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一些。我們能更清楚小丑的成長曆程,也就更加對他有認同感。

期間反映的社會現象也更加深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和見解。人們似乎只看中結果,其中的原由沒有用心感受和理解,結果之間的碰撞便使矛盾的產生。

《小丑》描述了人性,看完你會有更多觸動感,也會有更多沉思。是非對錯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你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怎樣做是個人生難題。





該怎麼剪呢


從角色人設和飽滿度來說更喜歡《小丑》,更有現實意義。但從戲劇性和道德啟示角度更喜歡《蝙蝠俠:黑暗騎士》裡的小丑。

首先兩位演員的表演不必多說,都是殿堂級的,值得載入史冊。

《小丑》雖然也是漫改,但比較正,沒有像傳統超英電影裡那樣把小丑定義為反面角色,而是用同情的筆觸在描繪社會底層人物弗蘭克的發瘋——小丑好,但遭遇的都是社會的壞;小丑壞,但壞得可憐和無奈。這更是一部揭露社會和人性的正劇。

《蝙蝠俠:暗黑騎士》雖然超脫了傳統超英電影的敘事,但小丑仍被置於黑白對立中的暗黑面——他是個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壞透了的bad guy,沒有任何道德底線,而且樂於用人命為賭注來測試人性。

片中小丑要推翻偉光正、踐踏正義的幾個計劃讓人打從心裡害怕——害怕的不是小丑,而是大多數人包括我們自己心裡那塊未知的黑暗:你可能會為了自己活命讓別人犧牲,在死100個還是50個裡選擇前者,即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壞。

當然這種道德選擇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一次都不會遇到,但《蝙蝠俠:暗黑騎士》給了我們一個預習的機會。就對人性之惡和人類道德的思考上這部電影絕對更勝一籌。





貝爾milk


我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傑克菲尼克斯與希斯萊傑誰是最偉大的“小丑”表演者,都會是一個讓影迷爭論不休的話題。他們塑造的只是共用同一角色的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物。 於我而言,菲尼克斯的表演已經非常了不起,但我依然覺得希斯萊傑的“小丑”難度更高。

整部“小丑”電影都是菲尼克斯的舞臺,它為演員提供了一條可以建立人物的清晰路徑。各種細節不斷豐富著他的性格和經歷,也不斷為菲尼克斯的表演借力加持。 希斯萊傑的“小丑”憑空而來,他一出場就在犯罪。沒有過去,沒有生活,沒有情感,沒有任何社會連接。他是抽象的、混沌的、不可捉摸的純粹“惡”的化身。但這個化身並不是空洞的,他有著非常鮮活的特性與活力,充滿了主動性。源源不絕的黑暗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動能,抽象但懷抱靈魂。 你很容易覺得菲尼克斯演得真好,各種極端的情緒都精準到位,肢體與表情像是被精確調教過的機器,情緒也很動人;希斯萊傑沒有那麼多細微地可供捕捉的細節,他的表演是沉浸式的,渾然一體的。 菲尼克斯是位演技出色的偉大演員,而有的時候,我會覺得,希斯萊傑就是“小丑”本身。

不可否認小丑2019,即便在高預期之下,它也沒讓人感到失望。 作為一個漫畫改編,“小丑”已經完全脫離了超級英雄電影的範疇,比諾蘭構建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系列與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都要走得更遠。

傑克菲尼克斯真正地重鑄了“小丑”亞瑟的靈魂,他們共同製造了這個具有史詩氣質的複雜人物,也開創了整個漫畫改編電影嚴肅創作的新境界。 所有戲劇性與感染力全都維繫在這個畸形、脆弱、敏感而又偏執的人物身上。

希斯萊傑不是在演小丑,他把自己變成了小丑。 所以你明白為啥這麼多人喜歡黑暗騎士裡面的小丑了吧。 一個完美的角色,碰到了能夠完美詮釋這個角色的演員,兩者結合在一起,產生了完美的化學反應。向觀眾展現了沒有邏輯的惡。

菲尼克斯和希斯萊傑為了演好小丑,都以非正常人的苦難方式進入角色的精神世界。菲尼克斯更多展現了亞瑟成為小丑之前的掙扎和壓抑,而希斯萊傑版本因為小丑已是完成時,所以更多展現了小丑對世界的宣洩和對抗。從觀賞性娛樂的角度來說,希斯萊傑版本的小丑,復仇之火已經在心中燃燒已久,所以希斯萊傑的表演會更直接和狂躁,帶來的衝擊力也會更強。






捕風說影


我比更喜歡《黑暗騎士》裡希斯•萊傑所扮演的小丑。他不在乎金錢,也不求名利,他製造爆炸和屠殺。仔細對比一下兩個小丑,就很容易發現他們的不同之處。

《黑暗騎士》裡的小丑,他不在乎金錢,也不求名利,他製造爆炸和屠殺。

在黑幫和毒販橫行的高譚市,蝙蝠俠不斷神出鬼沒地打擊罪犯,而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規則——不殺人。就在整個城市趨於平靜的時候,小丑出現了,他陰險狡詐,沒有任何底線,頭腦中也沒有任何教條,他以殺死蝙蝠俠為由而將黑幫團結在自己周圍,並帶領他們和他招募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們隨心所欲地殺人,以此向市民們施加壓力,讓他們迫使蝙蝠俠脫下面具公佈身份。

小丑不斷刺激哈維·鄧特和蝙蝠俠這兩個“正義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維·鄧特將自己擊斃,蝙蝠俠將自己殺死。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和他一樣了,他們所信奉的正義不過是一個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這個世界的,還是小丑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

而這部電影,給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不是正義化身的蝙蝠俠,而是那個不在乎金錢,也不求名利的變態殺人兇手小丑,在劇中,他運用超高的智商一次次把蝙蝠俠耍的團團轉,最後卻只是為了成全蝙蝠俠。很多人都說,蝙蝠俠和小丑,其實就像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

說們就不得不說一說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萊傑,1979年4月4日出生於澳大利亞珀斯市,為能夠更好地詮釋“小丑”,希斯·萊傑獨自一人在酒店的房間裡待了一個月的時間,分析這個角色的心理狀態、姿態和聲音--他發現聲音是最難模仿的。另外,萊傑還開始寫日記,記錄的都是他在這一個月體會到的“小丑”的想法和感覺,以方便他在拍攝的時候備用。

可以說希斯·萊傑所飾演的小丑被公認為巔峰,無人可超越!因為他賦予了小丑靈魂,使小丑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惡人。應該說希斯萊傑沒有扮演小丑這個角色。他把自己變成了小丑。希斯萊傑已經把小丑人格形成的原因摸得清清楚楚。然後在臆想裡把自己扔進同樣的地獄。

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被人發現死於紐約的公寓內,時年28歲。2月6日,驗屍官稱演員希斯·萊傑死於意外服藥過量,他服用了六種不同的止痛藥和鎮靜藥。也在2009年2月,希斯·萊傑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人雖然不在了,但是他用生命演繹的小丑則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這部電影呈現出壓抑到極致的瘋癲,大多講述的是心理活動以及情緒變化。

事情講述的是發生在1981年的哥譚市,遭遇了經濟危機。生活在哥譚市的亞瑟弗蘭克,在一家娛樂公司扮演小丑,他每一天過得都非常糟糕。

一天下午,他在一家樂器行表演時,被一群孩子搶走了廣告牌,並被按在地上一頓暴打。打他的那幫孩子,並沒有惡意,只是因為太無聊。那幫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在為生計奔波操勞,根本沒有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面臨著失去工作的危險。在這個社會背景下,沒有人去關心一個小丑。

亞瑟弗蘭克不僅患有嚴重的抑鬱症,需要服用七種不同的藥物,來對抗腦中的負面情緒。與此同時,他還患有面部神經失調症,症狀表現為亞瑟弗蘭克會不自主地爆發大笑。

這種奇怪的疾病給亞瑟弗蘭克帶來了許多麻煩。亞瑟弗蘭克不得不隨身攜帶一張字條,當自己發病時好向其他人解釋這種不適宜的笑容。

有一次亞瑟弗蘭克去醫院看了醫生,在他回家乘坐的一輛公交車上,他想逗一個小孩子開心,而那位小孩的母親卻對亞瑟弗蘭克說不要騷擾她的孩子。

被誣衊的亞瑟弗蘭克,他的病又犯了,忍不住大笑起來。雖然亞瑟弗蘭克和小孩的母親解釋了原因,但是車上的人還是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可能這就是當時社會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

亞瑟弗蘭克把當一名喜劇演員,作為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直到一連串的意外來臨。

如果他沒有遭到那群孩子的毆打,如果他沒有為了防身接受藍道遞來的手槍,如果社區心理醫生能夠盡職盡責為他舒緩心中的壓抑,如果他沒有被老闆誤會丟掉工作,如果他沒有遇到那群醉酒的華爾街精英,在激憤之下開槍還擊。亞瑟弗蘭克在連續殺掉3個嘲笑他的人之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他壓抑了幾十年的負面情緒,終於得到了釋放。

亞瑟弗蘭克的這起槍殺案,在失業人群中,這是對搶走他們工作的華爾街人渣的處刑。在托馬斯韋恩也就是蝙蝠俠的父親眼中,這是一起惡性殺人案件。

亞瑟弗蘭克在殺人時是帶著小丑的妝容,這一小丑的形象,上升成為哥譚人民心中的圖騰。在窮人眼裡,小丑是俠盜佐羅,而在托馬斯韋恩代表的富人階級中,小丑則是帶著面具的怯懦的暴徒。

在哥譚市特殊的時期,窮人們自顧不暇,而富人們不屑一顧。雖然亞瑟弗蘭克的一生過得很悲慘,但是他所殺的那些人也罪不過死。不管怎樣,亞瑟弗蘭克殺人的這種做法是不值得人們同情的。

這部故事有2種寓意,一種是故事線,大家已經很透徹了,第二種就是這一切都是小丑的幻想。

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呈現出壓抑到極致的瘋癲,讓人感同身受。

《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他陰險狡詐,沒有任何底線,頭腦中也沒有任何教條,是個瘋狂的人。希斯•萊傑演活了這個反派角色,這部電影裡的小丑也有了靈魂。

而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這部電影呈現出壓抑到極致的瘋癲,大多講述的是亞瑟如何黑化的過程




小豐說電影


個人更喜歡《黑暗騎士》中的小丑

2019年的電影《小丑》是蝙蝠俠中小丑的前傳。講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脫口秀喜劇演員漸漸走向精神的崩潰,在哥譚市開始了瘋狂的犯罪生活。主演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確實很驚豔,深刻演繹出了小丑的內心世界和病態的精神狀態。整部電影十分的壓抑,沉重,一步步的將原本破碎童年的亞瑟推向精神崩潰的深淵。

電影的劇情是極端的不現實,而導演正是用這種處理方式剖析現代人內心的孤寂,將其放大,給這個世界最沉重的警惕。

再說說蝙蝠俠中的小丑,由希斯萊傑近乎癲狂的演技成功的演繹了這一經典角色。我更喜歡這部電影中的小丑。

作為諾蘭導演的神作三部曲,蝙蝠俠2的成就和造詣首屈一指。這不僅在於蝙蝠俠這一角色的在塑造,更加得益於小丑的加盟。都說小丑的角色是為了稱託韋恩的正義,但我覺得蝙蝠俠2中小丑的角色光環可以與蝙蝠俠平分秋色。正義與邪惡是相互依存的,小丑成長於人間最卑劣,骯髒,昏暗的環境之中,他深刻體驗過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他知道人類的各種貪婪的慾望,所以在電影中他能夠領導所有的犯罪分子。他也深刻的知道韋恩的慾望,蝙蝠俠想要打擊犯罪,維護正義,那他就得深刻體驗犯罪,而小丑幫助韋恩實現這一壯舉,成為正真的黑暗騎士。

電影中導演沒有絕對的說明正義戰勝了邪惡,而是用了開放式的結尾,誰都不知道韋恩是否真的死了。而小丑根本不在乎生死,甚至沒有犯罪的動機,純粹是為了犯罪而犯罪。他更加享受犯罪的過程,而不在乎最終的結果。

電影的深刻立意在於沒有小丑就沒有蝙蝠俠,正義和邪惡是永遠存在的。





每天都要看電影


《小丑》這部電影我認為其實是對人們的一種批判。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丑為了生計,維持著一份微薄薪水的工作。

又因為一次意外工作的時候因為別人搶奪自己的工作牌,最終丟掉工作的事情。其實這部電影中,小丑的老闆不分青紅皂白就開除小丑,表現出人們的自私和無視。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事情一直都存在。而《小丑》與《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所飾演的小丑完全不一樣的另外一個新的小丑。這樣的小丑並不想讓整個哥譚市,甚至是整個世界燃燒起來,他成為小丑,成為一名反派並不是真正想發動革命,這名小丑最想做的,就是讓其他人崇拜自己,並且因為自己而真心地笑出聲來。


而《黑暗騎士》的小丑的身份對故事至關重要。他畫了戰妝,帶著面具。那是一塊白板“沒有 指紋DNA牙科記錄,衣服也是定製的,沒有商標。口袋裡除了小刀就是線頭。”,沒有人知道他是誰,警察和罪犯都不知道,連蝙蝠俠也不 知道,他就是混亂的代言人,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給英雄和城市制造麻煩。


我更喜歡《小丑》中的小丑,跟貼近生活,有一種莫名的認同感。


非易信


個人更喜歡《小丑》,整部《小丑》劇本的完整性 ,故事的娛樂性 製作的藝術性是讓我喜歡的原因。看著很過癮,加上 傑昆·菲尼克斯 極具藝術性的表演,讓你震撼的同時,也很享受。

DC新作《小丑》成為首部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超英電影,這是堪稱顛覆影史的一大記錄。

雖然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總體上而言也算是星光熠熠,波蘭斯基、索德伯格、羅伊·安德森等不多見的名宿都紛紛交出新作。

但說到真正引爆全場進入過節氣氛的,當屬兩天前在麗都島首映的DC電影《小丑》,不僅打破超英電影歷史首次競逐三大電影節,更是當場博得滿堂彩。

9月7日,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主席盧奎西亞·馬特爾在評審團解答環節時表示,“《小丑》對英雄和反英雄的思考很有意思,它的主角不是人,而是整個社會系統,不光是關於美國,也是關於全世界,攝影,音樂,表演都非常棒。”

儘管馬特爾的讚美之辭溢於言表,《小丑》的爭論卻又讓人們不得不思考藝術和社會的關係。面對社會,藝術往往被認為是無用的。藝術越是無用,就越會讓我們思考一個美好的世界應該是怎樣的,但藝術作品往往並不向我們提供答案。

故而,人們總是把一個觀點掛在嘴邊——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這種觀念到了黑格爾那裡達到極致。也因此,很多人看到《小丑》所引發的爭議後會覺得,藝術作品本身不該被社會、現實乃至“政治正確”過度干涉。

將《小丑》放在大眾向的超英電影維度來對比,的確更具有電影感,無論劇本解構、場景調度抑或鏡頭語言上,都看得出經過了細緻打磨,絕對不是普通的用來打發時間的爆米花超英電影。

《小丑》全片的整體色調都非常陰冷,陰冷得像是完全看不到任何一絲希望。有一個業內的共識“要讓一個角色最終走向悲劇,就要安排他一次又一次走向無法回頭的境地。”而片中為數不多的暖光,就出現在亞瑟一次又一次走向無法回頭的境地時。

在預告片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在亞瑟還只是亞瑟時,他走在長長的階梯上彷彿一個失去了生命的行屍走肉,此時的色調是非常陰冷壓抑的。

而在他成為小丑之後在臺階上盡情舞蹈,此時的色調卻顯得十分溫暖、生意盎然。

正常情況下,這種色彩的衝突一般出現在角色或劇情向更好的方向轉變之際。但明明影片中的主角亞瑟是離成為小丑這個深淵越來越近,導演卻選擇用這種色彩的反差去表達,正是這種矛盾讓全片顯得更加黑暗壓抑,在亞瑟變成小丑時更能讓觀眾感到“解脫”。

電影攝影師Lawrence Sher拍攝中營造了很酷的視覺效果,大量利用取景框、荷蘭角度和特寫鏡頭,讓觀眾沉浸其中。

亞瑟被老闆開除後,從辦公室走向樓道,將樓道中寫著“Don’t forget to smile”的牌子用馬克筆塗改成“Don’t smile”。

接著亞瑟走下樓梯之後一腳將門重重踹開,一束明亮的陽光就這樣傾洩而入。亞瑟從那束陽光中出畫,意味著他離小丑的階段更進一步。


小西剪輯


我更喜歡黑暗騎士裡的小丑

1.小丑是個智商型罪犯

這點在超級英雄漫畫中其實很罕見。面對一個能上天入地的非人類,或者擁有超級武器的人類,你很難用智謀去打敗他。但是小丑一直在做的就是這件事。小丑主要出現在《蝙蝠俠》裡,當然像正義聯盟、不義聯盟篇章裡也會出現。在裡面小丑算是一股清流,他用來犯罪的道具,大多都是現實中存在的,且多次證明小丑是一個精通化學的天才。他甚至發明過一種“笑氣”,擊潰了除了蝙蝠俠的其他正聯成員。

對於年齡稍大的漫迷來說,看超人這種純力量對抗的情節,總是會看膩了,對於不多見的智商型犯罪,才更讓人看得熱血沸騰。當看到正聯智商擔當的DC親兒子蝙蝠俠也被耍團團轉,在小丑面前也要吃癟,莫名的讓人有種很爽的感覺。

2.小丑是沒有規則的惡

小丑與其他反派不一樣,他不追求名利,沒有龐大的野心,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做壞事,好像犯罪就是他的天性。他的服裝、道具不拘一格,通通帶著誇張搞笑的色彩,十分符合“小丑”本身的設定。對他來說,地球好像就是一個巨大的遊樂場,他就是這個遊樂場裡的小丑,只不過他帶給遊客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他為了犯罪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不義聯盟中,小丑綁架了超人的已經懷孕的女友路易斯,設計讓超人吸入毒氣產生幻像,誤以為面前的路易斯是最懼怕的敵人——毀滅日,超人因此誤殺了路易斯,一屍兩命。憤怒至極的超人找到了小丑,殺死了他,之後超人便變得偏執,以暴力統治世界,在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被超人一拳穿胸的時候,小丑居然還在大笑,他的目的便是將正義聯盟的代表、人類最後最大的希望——超人拉下神壇,不可謂不瘋狂。

3.希斯·萊傑

小丑這一角色,真正被國內所熟知的原因,是諾蘭三部曲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的上映。影片中扮演小丑的希斯萊傑像大眾演示了什麼叫做演技的巔峰。他說話時不時抿嘴唇、吐舌頭,時不時翻眼白,走路像鴨子一樣一搖一擺,他把自己變成像小丑一樣癲狂,希斯萊傑在本片中的表現無疑是最接近完美的。被人稱作“把靈魂賣給魔鬼才換來的驚天演技”。這也是為什麼希斯·萊傑死後這麼多年,還被人懷念,你再看其他的小丑都索然無味。“他沒有飾演小丑,而是選擇把自己變成他。”





白螞蟻影視


在DC漫畫中,小丑這個角色是沒有任何超能力的,他的強大之處在於他超高的智商以及毫無底線的惡,他和蝙蝠俠代表的正義恰恰相反,小丑就是“純粹的惡”的代言人。

小丑的恐懼在於他有著近乎癲狂的惡的同時,還保持著縝密的思緒。他敢於隻身赴宴,上一秒還在說笑,下一秒就用鉛筆將人頭扎透,接著在眾人舉槍對著他的時候,又立馬露出渾身的炸藥要與眾人同歸於盡。

這種看似癲狂,又威懾力十足的恐懼感,才是小丑的象徵。

我們愛小丑,也是愛他這種“純粹的惡”。

但是《小丑》這部電影,我看到的是一個底層人物被壓迫最後反抗的故事。

這個故事很棒,華金的角色也非常出彩,他將亞瑟這個人物內心的善良與掙扎,完美的表現了出來。

不過如果這個故事中將哥譚市換成別的市,將韋恩家族換成另一個大財團,這個故事依舊成立,甚至更加自洽。受盡欺負和羞辱的亞瑟,一步步走向黑暗,最後復仇那些傷害過他的人,多麼棒的反烏托邦的故事啊。

但是這真的是“小丑”嗎?他的高智商反社會型人格呢?他的“純粹的惡”呢?在《小丑》最後的脫口秀上,我看到只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在控訴這個社會的不公和自己的委屈,彷彿自己變成這樣都是別人的責任。

這不是小丑,至少不是漫畫中的那個小丑。小丑善於爆炸,攻於心計,他是混亂的代言人,而不應該是苦大仇深的反派,用任何憐憫的目光來看待小丑對他而言都是一種侮辱。

導演也曾說過:“《小丑》會是一部獨立於DC電影宇宙之外的作品,也不會有下一部”。看來導演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將它獨立了出來,作為一部平行宇宙的作品,或許能夠更好的解釋這個問題。

兩個小丑在表演方向上是不一致的,沒法比較孰高孰低,但個人而言,我還是更喜歡希斯萊傑的“小丑”。




影視雜娛


喜歡黑暗騎士裡面的小丑,因為這個小丑向觀眾展現了沒有邏輯的惡。

一般的商業片免不了要出現反派 boss,而反派免不了要有動機.所謂動機,就是驅使反派幹壞事、和主角對著幹的動力。比如童年陰影,痛失所愛,被人欺負。

就拿最近上映的蜘蛛俠英雄歸來為例,片中的反派是個清理公司的老總,因為工作被搶,動歪腦筋成為反派,動機是為了自己的家庭掙錢。他這個想法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

而動機刻畫不佳的反派角色,往往給人一種蒼白無力的感覺,缺乏張力,看完就忘了。

而希斯萊傑演技的超神之處在於,他成功演繹了一個沒有動機的反派,沒了他,這部電影要失色一半不止。

這在影史上可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壯舉啊。

我想從小丑那句著名的"why so serious"說起。

這句臺詞有著三層含義。

1,第一次出現這句臺詞,是小丑說起自己的悲慘童年:

他有一個酗酒家暴的父親,一次酒後失性亂刀捅死自己的母親後,發現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的自己,最後他一邊給小丑劃下猙獰的刀疤,一邊說“幹嘛那麼嚴肅”?這都是小丑自己編的。

但是這段經歷應該是假的,因為在後面突襲籌款酒會時,一個正派的老頭阻止了他,小丑卻說這個老頭讓自己想起了父親,自己可不喜歡他老人家。

前面說自己父親是個打老婆的醉漢,後面又說自己不喜歡這種正派的父親,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所以這句話是編造出來的,目的,應該就是嚇唬自己的敵人。

2,小丑的職責是通過滑稽表演逗人發笑,讓大家不再嚴肅,露出輕鬆的笑容。

可這個小丑的表演,卻是利用詭謀讓一隊分工明確的搶劫團伙,你殺他、我殺你到最後一人

這種“滑稽”表演能讓人笑出聲來麼?恐怕觀眾感受到的只有毛骨悚然和不寒而慄吧。

這句“幹嘛那麼嚴肅”,暗示了小丑這個名字的身份,名字取的是喜劇演員、實際卻幹著血腥殘忍的勾當,用這種極端反差,襯托了他的可怕之處。不是一般的小丑。

3,第三層含義,也是核心含義,更是小丑這個角色的終極魅力所在。

這句“幹嘛那麼嚴肅”其實就是小丑的人生觀:

絕對的混亂,絕對的無序,還有絕對的虛無。

蝙蝠俠和阿福聊天時,說自己能夠理解黑幫的動機,只要有了慾望,就有了弱點,可他無法理解小丑。

阿福一針見血地指出小丑的特點:有些人不為了錢,不為了權,他們沒有動機,就是喜歡看著人間變地獄。

所有人都把規則當回事,一本正經,一臉嚴肅,遵守所謂的準則:警察這些執法者不必多說,就連黑幫都能做到盜亦有道。

只有小丑隨心所欲,規則說打破就打破,不把這些東西當回事,不以為然,一臉輕鬆。

“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

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金克絲的這句臺詞。你們看過這樣電視裡的小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