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減值、信披違規、債務逾期,ST銀億還有什麼壞消息?

ST銀億(銀億股份),從去年開始負面消息不斷,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提出破產重整申請,隱瞞43億關聯交易被證監會調查,計提鉅額商譽減值...

ST銀億的實際控制人熊續強一度為“寧波首富”,旗下銀億集團成立於1994年,以房地產業務起家,曾位列中國民企500強。

2016-2017年,熊續強狂砸120億元收購三大外資零部件公司,高調進入汽車產業後,熊續強旗下的銀億集團和銀億控股財務狀況迅速惡化,最終於今年6月14日,向法院提出破產重整申請。

業績持續惡化 連續兩年計提鉅額商譽減值

2018年,ST銀億業績出現大幅虧損,當年實現營收89.7億元,同比下滑29.39%;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5.73億元,扣分淨利潤虧損

15.2億元。

商誉减值、信披违规、债务逾期,ST银亿还有什么坏消息?

進入2019年,公司業績繼續惡化。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6.57億元。

1月31日,ST銀億發佈2019年業績預告,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48.5億元-59.5億元,同比下降745.80%-937.64%,每股收益虧損約1.2041元/股-1.4772元/股。產生鉅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其對汽車零配件業務的商譽和其他主要資產、房地產業務的相關資產計提了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ST銀億完成一系列資產重組後,2017年商譽高達69.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8年就已計提商譽減值10.27億元本次將計提商譽減值準備35億元至43億元

聯繫到公司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ST銀億此時計提鉅額的商譽減值,

有進行“財務洗澡”的嫌疑,為來年釋放一定的業績操作空間。

對於ST銀億連續兩年計提鉅額商譽減值的行為,深交所發關注函,要求說明2018年和2019你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的原因以及合理性,並說明目前有息債務情況等4個問題。

隱瞞43億關聯交易被處罰155萬元

2019年9月12日,ST銀億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證監會編號為甘調查字022號的《調查通知書》。

2020年1月15日、16日,公司及相關人員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甘肅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2020]1號)和《行政處罰決定書》([2020]1號),以及兩起債券交易糾紛案件的《民事判決書》。

ST銀億違法事實查明,2018年,銀億股份與關聯方發生7筆關聯交易,合計發生額43.12億元,每筆交易均達到信息披露標準,銀億股份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關聯的6家公司包括:寧波盈日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寧波卓越聖龍工業技術有限公司、寧波港通凱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寧波東方甬恆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杭州聖峰貿易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均受熊續強實際控制,銀億集團為銀億股份控股股東寧波銀億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

甘肅證監局對銀億股份、實控人熊續強以及4其餘四位高管共罰款155萬元,實控人熊續被罰款60萬元,具體處罰如下:

1)對銀億股份給予警告,並處以40萬元罰款。

2)對熊續強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其中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以20萬元罰款,作為實際控制人處以40萬元罰款。

3)對方宇、張明海、王德銀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

4)對李春兒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罰款。

同時,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兩份《民事判決書》要求銀億股份10日內至少需向中建投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和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付5.3億元。

流動性危機申請破產重整

ST銀億母公司銀億集團快速擴張後又遇到行業下滑,陷入流動性危機,並波及到旗下3家上市公司:ST銀億、ST河化和康強電子

為擺脫流動性危機銀億集團、銀億控股2019年6月14日向寧波中院提交了重整申請。

在重整申請受理前,銀億集團為償還對銀億股份的資金佔用,於今年9月宣佈將實控人熊續強持有的山西凱能股權轉讓給銀億股份,用以抵償銀億控股及其關聯方對公司的佔款。資料顯示,山西凱能核心業務為煤炭採掘業,在山西擁有多處採礦權。

但因山西凱能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及現金流量均為負值,深交所曾對銀億股份下發問詢函,要求其說明置入大額虧損資產是否有利於中小股東的利益。

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銀億集團、銀億控股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後,或可靈活運用程序允許的多種措施,達到恢復經營能力、清償債務、重組再生的目的。在此之前,多家企業曾通過破產重組重新回到了正常發展軌道。

12月22日,ST銀億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母公司銀億集團有限公司、控股股東寧波銀億控股有限公司在12月20日已分別收到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受理二者的重整申請,該裁定自即日起生效。

12月22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銀億控股及銀億控股母公司銀億集團重整申請已獲寧波中院受理。控股股東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請進入重整程序,可能會對公司控制權產生一定影響。

ST銀億的一連串“操作”也是不得已為之,連續三年虧損就會觸發退市風險,此次能否拜託危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