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僱傭人生》: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短片《僱傭人生》: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靈魂不能像肉體那樣愚蠢的忍受痛苦,靈魂能支持肉體,但肉體卻不能支持靈魂,靈魂有辦法在思考中治癒自己的創傷,就像女裁縫的炭鬥可以燙平衣服一樣。----巴爾扎克

《僱傭人生》是豆瓣評分9.1的一部動畫短片,影片內容並不複雜,講述的是在這個神奇的世界,衣架、桌子、檯燈、出行工具等等都是由人來完成的。

想想也是不可思議,人怎麼可以當作衣架?又怎麼可以當作檯燈?這聽起來是個荒謬的故事,初看《僱傭人生》時,我們會看到主角心安理得的享受著被僱傭的人對他的"臣服",這個時候,我們不禁就會產生一個疑問,主角究竟是做什麼的?難道他就是這個荒謬世界的主宰者?

但當看到《僱傭人生》這個略顯戲劇化的結尾時,我才發現,原來在光鮮背後,隱藏的卻是被束縛的靈魂和被踐踏的尊嚴。

《僱傭人生》最引起我們共鳴的是主角被人當作地墊蹭來蹭去之後的那聲嘆息,托爾斯泰說:"文明建立的不是機器而是思想。"

但很多人已經沒有了思想,只能淪為文明社會的機器,或被現實生活壓垮,而嘆息也就成為了我們唯一批判自己的途徑。

那究竟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不會成為生活的機器,才能解放自己的靈魂呢?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應物質。那麼就以"自我意識"的角度,來解讀這部《僱傭人生》背後的意義: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短片《僱傭人生》: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靈魂的吶喊】人的本質在於自由,但在物質世界裡,我們都是單向度的人

《僱傭人生》裡雖然每個人都被僱傭著,但他們卻毫無怨言,無論是被當做桌子還是衣架,他們都面無表情的兢兢業業的做著自己的工作,所有人都機械化的活著,沒有人生目標。

灰暗的基調,無趣的人生,日復一日的機械般的活著,但也正是如此,才引起了人們靈魂的共鳴:我們究竟為何而活?

其實關於"活著"的話題,已有不少人談論過,有些人認為出賣自己的精神層面換得物質享受就是活著;也有些人認為捨去物質層面追求精神享受才是活著。但實際上追求精神高度的人其實很少,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物質世界裡活著的。

什麼是物質世界?物質世界在哲學裡的解釋為是不依賴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世界。而慣性維護平衡與作用造成變化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矛盾規律。

這其實不難理解,在物質世界中,每個事物都趨於平衡,而維持平衡的力稱為慣性。我們每天起床,吃早飯,然後去上班,下了班回家,吃了飯又睡覺,如此循環往復,其實就是慣性使然。

慣性驅使著我們要起床,慣性驅使著我們要去工作應酬。大部分人都被慣性這個"牢籠"困著,但凡生活有些變故,就失去了方向,沒有自由也沒了自我意識,剩下的只是不斷往復的軀殼。

這樣的生活,讓我不禁聯想到了赫伯特·馬爾庫塞提出的"單向度人",是指發達工業社會已蛻變成一種"單面的社會",活動在其中的只是具有"單面思維"的"單面人"。"單向度人"只知道物質享受而喪失了精神追求,只有物慾而沒有靈魂,只屈從現實而不能批判現實,即純然地接受現實,盲目地接受現實,將自身完全融入現實。

這樣其實是非常可怕的,曾聽過這麼一句話:"別人讓你去做你不喜歡的事情,很正常,但可怕的是,你安然的接受了。"就像影片中的每個人一樣,面對不平等的僱傭,沒有怨言,也沒有反抗,安然的接受命運給自己身份的設定。

短片《僱傭人生》: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還記得小時候嗎?那個時候我們嬉戲玩耍,可以為了"再來一瓶"開心一整天,也曾在班級給老師取著令人發笑的外號,甚至敢於質疑生活中的不平等。但反觀現在?除了物質上得到滿足時,你多久沒有真正的開心過了?面對不平等的事件,我們更多的選擇是躲避,每天盲目的生活著,完全沒有了小時候對未來的嚮往。或許我們在物質的社會中,早就失去了自我。

我們大多數都是按照編織好的框架來活著的,很少有人脫離框架去追尋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寫到這裡,我就不禁想起了父母一輩。大多數父母都是為子女而活的,每天為了給自己奮鬥房子和未來,上班工作;每天即使下班很累了,也要回家給孩子做飯;甚至他們的婚姻生活不幸福,準備離婚的時候也要問問孩子,這樣可不可以。

大多數父母似乎從來都沒有為自己而活,有人說為自己而活,是一件非常自私的一件事。但其實不然,愛別人首先就要愛自己,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了,又怎麼能把愛分給其他人呢?所以,人先要為自己活,才能為他人而活。人生來就是自由的,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的本質就是自由,但是在《僱傭人生》中,人們都已失去了自由,做著社會中的傀儡,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或許我們早該跳出既定的框架,讓不安的靈魂喘口氣了。畢竟我們是人類,而不是沒有情感的機器。

短片《僱傭人生》: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不拘泥於物質世界,正視尊嚴,追求精神享受

在《僱傭人生》中不難看出,主角雖然物質上豐富了,但精神上卻飽受著折磨。主角最後那一聲嘆息足以表明了他的不甘與無奈,但是他終究還是沒能為此做出改變,因為他根本無法逃離出這個物質的世界。

但其實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是相輔相成的,且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如果一個人只追求物質,也就是現實中的金錢,那麼就會失去精神層次的東西,比如說愛。在影視劇中,或者是現實生活當中,我們都見過一類人----工作狂。工作狂一般都會說,他之所以這麼拼命的工作都是為了這個家,但是我認為金錢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錢沒了可以再賺,但人的生命卻只有短短數年,愛沒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而如果一個人僅僅追求精神,也就是現在的人口中說的所謂的"詩和遠方",那麼就會失去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層次的東西,沒有物質,人類就無法生存。

所以物質和精神是缺一不可的,更不能像影片中的主角一樣,為了追求物質,而失掉自尊。

盧梭有這麼一句話令我印象很深刻:"根本不該為取悅別人而使自己失敬於人。"

但在《僱傭人生》中,所有人都在做取悅別人的事情,主角表面上看著光鮮亮麗,每天被人們像神一樣供奉著,穿著西服打著領帶去上班,但這一切都是出賣尊嚴換來的,他雖然享受著別人的服務,但卻又低三下四的服務著別人,充當著別人的腳墊。

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尊嚴,而獲取尊嚴的途徑不是取悅他人,而是取悅自己。

短片《僱傭人生》: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①什麼是取悅自己?

取悅自己在我看來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生活,為自己而活。

東施效顰就是一個取悅別人的例子。

西施因胸口痛,所以皺著眉頭走在村子中,村中的一個長得醜的人看見了(西施),覺得她這樣做很漂亮,回家後也捂著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見了她,牢牢地關著大門不出去;窮人見了東施,帶著妻兒躲開(她)。(東施)只知道皺著眉頭會很美,卻不知道皺眉頭為什麼會美。

為了取悅別人,而去模仿大家喜歡的樣子,結果卻適得其反。所以才會有了"女為悅己者容"這個說法,可見取悅自己的重要性。

②如何取悅自己?

取悅自己其中一個途徑就是獲得真正的自由。短片《僱傭人生》中的每個人都不是自由人,他們為別人活著,身體雖然在行動,但靈魂卻是被禁錮著的。這才是最可怕的,因為身體的束縛僅僅體現在表面,而靈魂的束縛卻是在內,如果能夠實現靈魂的自由,那麼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所以取悅自己,不讓別人來影響自己的選擇,才能保持自尊,才能做一個物質和精神雙追求的人,才能在取悅自己後,戰勝自己。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戰勝自己呢?

短片《僱傭人生》: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覺醒,不是自我否定,而是戰勝自己,認清自己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是,在《僱傭人生》的結尾處,還隱藏著一個小彩蛋----有個做燈泡的小人,從頭頂上拿下燈罩,看了好一會兒之後,便狠狠的砸向了地面。這個小彩蛋不禁讓觀影的人心中一暖,同時也給了一些被禁錮的靈魂喘息的機會。

在所有人都在既定的框架裡生存的時候,只有做燈泡的小人戰勝了自己,而作為主角的男人,也只不過是嘆息一聲,繼續著日復一日的生活。

戰勝自己,聽起來很簡單,其實是最難的。我們總以為自己是最瞭解自己的,但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有時候太瞭解一個人之後,反而會適得其反。戰勝別人或許很容易,但戰勝自己時卻往往在自我否定中,選擇了退縮。其實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①自我否定:恰到好處的否定是動力,一味的否定是阻力

自我否定的思想起源於希臘神話,他們認為自我否定是動力的社會進步思想。但一切事物都不是必然的,如果不注意度,便會物極必反。

時事評論家左劉季一曾說:"不要總在否定自己的過去。若如此,你的一切今日,將成為永遠被明日否定的昨日。"

否定是一個名詞,同時也是個動詞,而自我否定往往都是先來自於他人的否定,最後才轉移到自我否定上面來的。

說到他人的否定,我就不得不提一下一些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他們總希望能用別人的成就來刺激自己家孩子,從而達到激勵的效果,但其實不然。

當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你自己,再看看隔壁鄰居張大媽家的孩子,他們家孩子都不用上輔導班,成績就在班級里名列前茅…"

孩子就會想,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得不到肯定,難道我是真的很差勁嗎?於是如此循環往復,孩子便會不停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最後成為了一種習慣。

他們認定自己就是錯誤的,雖然承認錯誤,是一種勇敢的行為,但盲目的承認錯誤,就愚蠢了。就像即使自己對了,他們也不相信一樣。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了,又如何去相信別人?

短片《僱傭人生》: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我看來鼓勵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所面臨的未來都是未知的,如果你一味的告訴自己"我不行",那麼遇到困難你就真不行了,因為你已經給了自己一個心理暗示,就像《僱傭人生》裡的主角一樣,面對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依舊去做,因為他們戰勝不了自己。

但如果面對困難,你告訴自己"我可以"的話,即使在去往未來的路上跌倒了,也是會有動力爬起來的,這個時候你就已經有能力去戰勝自己了。

所幸的是,《僱傭人生》這部影片還是留有溫情的,那個做燈泡的小人,雖然有過短時間的失敗,但他們終究還是戰勝了自己,摘下了命運的頭箍。

②自我意識的覺醒:是戰勝自己的勇氣和認清自我的動力

《僱傭人生》是我最喜歡的短片之一,每個人寫影評的角度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從攝影角度和色彩角度來寫,有些人喜歡從人物性格角度來寫,而我卻喜歡從社會及人性角度來寫,或許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

其實不難看出,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是面無表情的,甚至沒有自己的思維,也沒有任何情緒存在。靈魂已死,軀殼卻在,但這在真正意義上已經不存在了,更確切的說是沒有存在感,。

人之所以稱之為人,是因為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有意識,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

就像康德說的一樣:"人就是人,而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一個人如果沒有了人情,就不能稱之為人,沒有人情的人就是工具。

成為工具的人,其實就是自我意識的缺失。什麼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也稱自我,指個體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

沒有自我意識的人,往往都是沒有勇氣戰勝自己的人。就像《僱傭人生》中的主角一樣面對命運的不公,也只能垂頭嘆息,卻沒有勇氣站起來反抗,這其實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沒有自我意識,戰勝不了自己,也就戰勝不了命運。

但人不是隻有一條路可以走的軌道,而是擁有無數條路的曠野,但願生活在現世的人們都能戰勝自己,像片尾摔碎燈罩的小人一樣,覺醒自己的意識。

短片《僱傭人生》:不甘被束縛的靈魂,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