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家里还有小麦吗?农民是否还有存粮食的习惯?

农村老俗话


我可以肯定的说,现在农民家没有小麦,也没有存粮食的习惯了。

我生活在农村,农村人现在米面油全是吃多少买多少,吃完了再买。都是成品的米面,根本不存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前家里存储粮食的瓮、缸、囤等物件现在已经没有了。现在人的生活质量好了,其他副食品也比较丰富,吃米面油也比较少。人的生活比以前简单多了,没有那么辛苦。

想起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种粮食,每当收获的季节,大家都忙忙碌碌的,还互相帮助收割庄稼。庄稼收割完后,大家见面谈论的主题,主要是看家里收了多少粮食,谁家粮食收得多都会受到大家的羡慕。那时候农村各家互相攀比的就是谁家粮食产的多,各家各户都有存放粮食的缸、瓮、囤等物件。

我记得小时候农村的土地进行了承包到户,我父亲承包了山顶上的十几亩地,那一年小麦产了4000多斤。家里的缸和瓮都存满了,那是家里第一次存储了那么多粮食,一下子打了一个翻身仗,解决了多年粮食不够吃的问题,父亲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查看一遍粮食。心里莫提有多么高兴了,走起路来都好像有精神了,和人说话底气也足了。

从那以后家里再也不缺粮食吃了,但粮食多了也是很麻烦的,家里的存放条件有限,堆得到处是粮食,而且粮食也要经常晒,不晒就会出虫的,那时候我经常为晒粮食而发愁。

遇上好天气,从家里将粮食一袋一袋扛到场里,晒好了又装起来一袋一袋扛回去。每年都要折腾那么好几次。

家里吃的米面全是自己种的,自己还要磨面,磨面也很麻烦,先用水将小麦淘一遍。淘掉小麦里边的尘土、小石子和不饱满秕粒,然后晾晒到半干,才拿到石磨上去磨面,又箩又揌好半天能磨上50斤面。后来用了电动的磨面机,农村人才磨面能快些,但也不能一次磨面太多,多了吃不完,时间长了就会变味。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农村种地、收割、磨面、吃饭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现在物质丰富了,农民不种粮食也照样能吃饱饭,地里大多都从经济作物,农村人主要任务就是挣钱。有钱什么事都好说,生活比以前简单多了,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这都是国家政策好,我们要感谢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为什么会觉得家里没有小麦呢?为什么何必还要去存粮食呢?”

农村家庭只要还在种植小麦的,肯定或多或少的储备着一些小麦。



就拿我爷爷奶奶为例吧!

他(她)俩老人家,在老家每年就守着那一亩田,每次到了播种的季节就准时叫来了播种机,收获的季节呢!也是同样的。

每年能收获八九百斤左右的小麦,这里呢?就要留下几麻袋的小麦。



农村嘛,难免要养一些鸡呀!鸭呀!鹅呀!一般都要留下一些作为它们的口粮,所以考虑到这方面,难免的要在家里储备一些。

完全没必要,储备粮食。

外边县城买的小米它不香吗?

想必,大家都知道,每到收获的季节,随即迎来的是,各个地方收购“果实”的米贩,只要价钱合理,一般的人都会卖给的。



因为往往一堆成熟的农作物,没有一叠一叠的钱来的实惠。

钱可以买到你日常的衣食住行,而储备的粮食仅仅只能填饱你的肚子。



虽然买到的小米贵是贵了点,但它方便省事呀!不需要你出去进行加工筛选。如果离米厂近的话,还可以买到刚刚加工出来的小米,价格方面也普遍容易接受。



还有再说了,国家实行机械化的今天,各个大平原成千上万亩的农作物,完全可以保障全国人民一年的需求。

相信,大家应该没听过,大米被哄抢一空的新闻吧。

再说了如果国家保证不了国民的温饱问题,还怎么大力发展经济呢?

至此

以上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白种植农业解答专区


现在年轻人存粮的一个也没有,很多都是地头直接卖了,存粮的都是我们的父辈、爷爷辈,他们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大饥荒,所以在他们眼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即使大丰收他们必须存粮,很多老人一点也舍不得卖,一般都是第二年收获的时候卖上一年的粮食,只有看到新粮食他们心里才踏实。

存粮也是我们的传统,以前家家户户都存,很早以前家里有两囤粮食都可以找个媳妇,那时候粮食就是尚方宝剑,那个年代粮食就是财富,谁家有粮食谁家就是富裕户,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粮食就是宝贝。

现在吃不愁,穿不愁,没有谁在意粮食了,大家都是花钱买,打面的一个也没有,粮食收下来就买,很多都是根本不进家直接地头卖掉,年轻人存粮食的一个也没有,存粮的都是老人,他们饿怕了。

现在存粮的都是一些老人,我爸爸每年都存,一般都是第二年收获的时候卖掉前年的,他说这样心里踏实,万一减产怎么办,我说现在根本不会出现绝收,现在水利设施这么齐全,怎么会绝收呢?爸爸说还是存起来安心,这就是老人的观点。

现在年轻人一个存粮的也没有,他们是怎么省事怎么来,只要不出力就行,现在的人都懒,会享受,恐怕以后存粮的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时代的发展。


大海传媒


我们村里大多数农户都存有小麦,多则三四千斤,少则一两千斤。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作为农民,特别是像我们五六十岁的农民,都是从艰难困苦的年代过来的,深知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深深懂得

锄头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

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民摆脱了贫穷的苦日子,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但是我们依然把粮食做为重中之重,依然保持着年年存粮食的习惯,尤其是小麦,那是南山顶上滚碌碡一一石打石的口粮!等今年收了新的,才将去年的陈粮卖掉,如果家里的粮囤空着,我们的心里也觉得空荡荡的。

特是在当前严防武汉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做为农民我感觉心里不慌张,最起不用去超市买米买面。


落英乡间


当然有存粮的习惯了,我们现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经历过以前缺粮的年代,有粮心里就安稳,有后盾。

我身边的每户家庭都有存粮,包括我家也是。自己种的小麦去打面,这是纯天然的原味面粉,最安全的食品。打面剩余的麸皮用来喂小鸡小鸭,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喂养的小鸡小鸭就是农村的土鸡,比饲养场的鸡好吃多了,当然价格也贵多了。

所以民以食为天,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社会,存粮是农民的本能,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乡村小二黑


刚分田到户那会儿,人都缺粮挨饿害怕了,家家打了粮食都存下来,存几年以后,大部分家庭存的粮食能吃十多年,这几年粮食产量高了,不值钱了,光种粮食也不挣钱,日子没法过,所以,年轻人都出门挣钱,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病残,种一点点地,自己够吃也就行了,慢慢的,家家户户也就没存粮了。


手机用户51503142924


记得二十年前小时候家里弄个铁盾存一整盾的小麦放点药防止虫子,那时候拿小麦换烧饼,换冰棍等等,现在虽然自己家不存了相信很多农村家庭种小麦的也不存了,因为现在比以前挣钱更容易了,渠道多了农民不单单看种地带收入了


奋斗小柳


谁说农民不存粮。我们哪里农民家家户户都存粮的,但是存的都是口粮。比如我家,每年也就千把斤稻谷,刚刚够吃到新粮上市。今年存的多点,新旧加起来也不过二千斤。因为我发现家里的粮食比买的好吃些。所以现在没有在外面买粮食,都是一两个月回家一趟带点粮食出来。随便也回家看看父母。


鼠狸醉狠


我的故乡在黄淮大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最适合种植农作物。春天遍地的小麦,小麦绿油油的,一望无际,风吹麦浪甚是好看。到了夏天,天气热了、麦子熟了,又换上金黄色的衣服,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得小时候,割麦、打麦情景在脑海中浮现,是多么的快乐啊!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都机械化了,种地也变得简单。现在人们都买面粉,不去磨面了,除了一些搞养殖的,麦子收完大都卖掉了……


豫一阿冬


现在农村家里基本不存粮,不管怎么说都不是好现象。在过去的年代,农村家庭都存稂,存粮不仅存小麦,还有糜子和谷子。其中存糜子最实惠,存量也比较大,数量仅次于小麦。因为糜子这种粮食作物,在遇到灾荒的时候最能养活人,只用很少的量就能维持一个家庭的一日生活。在大集体的时代,虽然各农民家庭从生产队分粮,分得的不太多,但家家都不会把每年的分粮吃光,尽量省俭着都要贮存一些,为的是防灾荒。因为这种习惯,存的年时多了也能存比较多的粮食,大多数人家有三五年的粮食贮备。那时候每家每户存粮,集体生产队也存粮,公社粮站也存粮,所以在那个时代虽然农村农民生活水平在表象上不高,但农民生活基础很牢固,可以应付几年的灾荒或者出现战争等灾难性艰难岁月。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生活水平也高了,但农村家庭基本不存粮了。究其原因首要的是现在的小麦存不住,糜子谷子又被淘汰不种。过去的小麦是人工镰刀收割,因为“田黄七成收十成,田黄十成收七成”,所以小麦收割是在小麦刚转色禾株还成活的时候就收割,收割后码垛捂一段时间,发热或不发热,都能把麦杆中的养份最终转输于麦粒中。经过码垛后再打碾的小麦,颜色鲜亮红紫,籽粒饱满。这样的小麦不仅口感好筋骨大,而且极耐贮存。在土仓中贮存可以几年几十年不霉变不生虫。在我们这里有农民家庭在包产到户后还有解放前的贮存小麦拿出来种。解放前我们这里种的小麦也说不出具体品种,只是老年人认识说是“火麦子”。而在近些年来,小麦收割都是联合收割机收割,机械收割必须要到麦完全黄了再收割,而且是直接脱粒,这样收获的小麦存放不住,存不到两年就生虫发霉,因此农户存粮有困难,所以小麦存不住是现在农村很多家庭不存粮的一个原因。

现在农村家庭不存粮的另一个原因是现代农民的存粮意识差。现在在农村家庭主事的这部分农民,都是六O七0后,是饥荒严重的六O大饥荒后出生的人,这些人正好避过了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在之后的许多年里,我国粮食基本满足,未出现过饿死人的灾荒年景,未体会食物匮乏饿死人的悲惨境地,所以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居安思危的观念。因为不耽心挨饿,所以不重视存粮。

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现代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设施比较完善,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增强,粮食生产比较有保障,所以农民家庭不注重存粮。

之所以说农民家庭不存粮不是好现象,是因为象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所在。农民家庭存粮,虽然每个农村家庭存粮的量不是很大,但千千万万数以亿计的农民家庭都存粮,整个国家的存粮的量极其巨大,可以防范很大的粮食风险。而现代,农村家庭不存粮,只有国家粮库存粮,国家粮库规模再大,比起上亿家庭存粮都无法比拟。存粮于国库怎么说也不如存粮于民间,农民家庭不存粮,若遇灾荒,遍布农村的种地农民也得有国家库存粮救济,国家粮库要有多大规模,存贮多少粮食才能防灾防荒?所以农民家庭存粮不论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农民家庭自身,都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事情。如果农民重视存粮,有些具体存贮技术问题是容易解决的,真正的难度在于农民的思想观念的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