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世間情難訴,夢迴牡丹亭

蔣勳:世間情難訴,夢迴牡丹亭

生命中的溫暖與知己

在明代戲劇史上,甚至在整個中國戲劇史上,湯顯祖都被比作莎士比亞一樣的人物。湯顯祖的《牡丹亭》裡其實隱藏了比較多情的部分,情甚至可以使人死而復生。


杜麗娘曾經夢到柳夢梅,並在夢裡和他發生了情感,有了肉體上的接觸,醒來後悵然若失。

她面對的現實生活是什麼樣的呢?一個十六歲的女孩子,每天被教導著去讀關於“后妃之德”的書,然後準備由父親給她找一個不知是誰的人嫁掉。


但她覺得自己要找的是夢裡的那個人,要追求夢裡的愛情,以致抑鬱而終。

當時的女性對自己的愛情生活幾乎是沒有希望的,《牡丹亭》的影響和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在德國“狂飆突進運動”中的影響可堪一比。


蔣勳:世間情難訴,夢迴牡丹亭

十六歲的青春,遊園之中做的一場夢,她要把那個夢找回來,用死亡去找回這個夢,所以變得感人至深。


對於這些女性來講,她渴望的其實既不是性,也不是道德,而是愛;當愛不見了,她就會藉著這樣的戲劇、小說試圖找回一種生命裡的溫暖和知己之情。

我想這大概是明代文學,尤其是民間傳唱文學非常重要的一點。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在過去的戲曲裡面,主角不一定都是小姐,譬如《西廂記》的主角常常是紅娘,而不是崔鶯鶯。崔鶯鶯受到太多禮教的壓抑,紅娘發現了她想要的東西。

紅娘就像是鶯鶯內心世界的“我”,沒有受過“文化汙染”,很直率,有一種人性解放的可能。


她又批評老夫人,又批評崔鶯鶯,也罵張生,是個很可愛、很浪漫、追求自我的女孩子。


蔣勳:世間情難訴,夢迴牡丹亭

春香是陪杜麗娘讀書的,可是頑皮得不得了,一下說要出恭,一下又跑回來,對小姐說外面有一個花園好漂亮,可是小姐卻沒有反應。因為她實在太鬧,老師教訓了她,然後生氣地走了。

春香正在哭的時候,杜麗娘突然問剛剛她說的花園在哪裡,拜託她帶自己去看一看。《遊園驚夢》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杜麗娘從來不知道自己長了十六年的家裡還有這樣一個花園,這也體現出她家教很嚴,父母根本不讓她到許可範圍以外的地方去。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杜麗娘感嘆不到花園怎麼知道春天已經這麼爛漫,這裡其實在講她被荒廢的青春。

十六歲的青春其實是一座花園,但是沒有人照顧,完全是荒涼的。“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菸絲醉軟”,她其實是在講自己生命之花的綻放,她突然發現了自己的青春。


蔣勳:世間情難訴,夢迴牡丹亭

春香到老夫人那兒去了,此時舞臺上只剩杜麗娘一個人。她感到非常疲倦,便“隱几而眠”。這時,秀才柳夢梅持著柳枝出現了——這是杜麗娘的夢境。

兩人一見面,都嚇一跳,覺得似曾相識。隨後,“專掌惜玉憐香”的花神上場,來保護杜麗娘夢中的柳秀才,“要他雲雨十分歡幸也”。

這其實是一個少女的春夢,湯顯祖用這樣一部戲去展示在禮教極其嚴格的時代裡少女渴望愛情的心理狀態,將充滿象徵主義色彩的文句用到最細膩。

杜麗娘過去是一個被封閉在閨房中的女孩子,每天都跟著老學究陳最良讀古書,沒有機會去認識自己的身體,也沒有機會去認識春天。


這是她第一次遊園,是她十六年來第一次感受到春天,感受到陽光,感受到美好——

一個被封閉的,或者說被禁錮的肉體,開始感受自己了。


蔣勳:世間情難訴,夢迴牡丹亭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這個花園很多年沒有人照顧,已經荒廢了,可是花還在開。


兩個景象疊加在一起,繁華與幻滅同時存在,就像杜麗娘的生命正逢青春盛世,但又是孤獨寂寞的。


青春的渴望與閒愁


我想真的是時過境遷,社會制度、社會中女性的地位都改變了,所以大家不太能夠理解杜麗娘為何那麼幽怨。


我在學校裡播放《遊園驚夢》錄影帶的時候,就有學生問:“她為什麼不走出去呢?”

今天的孩子通常很自由,不能想象從前的大家閨秀受到的禁錮。我一再強調,杜麗娘遊覽的花園,絕對不僅僅是現實中的,更是她的內心世界。

對於正在成長的、正當青春的男孩子、女孩子來說,這個時刻是非常重要的。童年是懵懂時期,還沒有得到啟蒙,但此時人開始領悟了,首先領悟的就是自己的身體。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裡有對青春非常美的歌頌,主人公都是十四五歲;杜麗娘十六歲;林黛玉、賈寶玉,十三四歲,我將這些統稱為文學中的青春描述,這其實是文學非常重要的主題。


蔣勳:世間情難訴,夢迴牡丹亭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青春,當時卻未必覺悟,未必體會到青春的來臨及其重要性,進而與自己的青春有一番對話。


青春這麼短,當你意識到青春的時候,已經到青春的尾巴了。


青春有一個最大的特徵是感受到美的同時也體會到感傷,青春的美好、青春的自由,都夾雜在華麗和感傷之間。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感覺到華麗,感覺到美,可是同時會感覺到這一切終會過去。


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一個小孩子在初初發育的時刻會顯得很孤獨,好像有心事,女孩特別明顯,但我覺得青春其實就是這樣的。


蔣勳:世間情難訴,夢迴牡丹亭

在那個年齡,人會對自己的身體有感覺,感到自己好像成熟了,生命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需要和另外一個生命結合,會有渴望。這些情緒構成了青春當中非常特殊的現象。


如果你還留著十五六歲時的日記,再打開來看,你會嚇一跳。


那個年齡真是有很多很多閒愁,在考試升學這種世俗的壓力以外,還有一些沒來由的會讓你有很多牽掛的情緒。

就像《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家庭富有,不愁吃,也不愁穿,還有老師教你讀文學,不是應該很高興嗎?可是她真正的嚮往沒有得到滿足,藉著遊園的那一剎那,她突然感覺到了心靈上巨大的空虛。


蔣勳:世間情難訴,夢迴牡丹亭


生命最大的哀傷是自我的不清楚,“我是誰”永遠是文學中最關心的事情。

杜麗娘從頭到尾都在問“我究竟是誰”“我到底要什麼”,這些問題在孩提時代是沒有的,一定得到發育以後,在青春的時刻,才會迸發出來。


她照鏡子的時候,就是在尋找自我,在思考自己的定位。也許今天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去體會《牡丹亭》的價值。


(END)



奼紫嫣紅開遍,願大家不負流年

歡迎來評論區和我分享你的看法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