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周星驰?

高天乐


周星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名字而已,他已经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象征。犹然记得小时候,看星爷的“喜剧电影”可以笑得无可忌惮,而如今再看,却在笑过后得到些许感悟,一部伟大的电影,就是百看不厌,而星爷的电影几乎都做到了,未来30年可能都无法有人能在喜剧电影上超过他。王晶说:“他一直是最好的喜剧大师”;陈思诚说:“他和卓别林都属于天才式的,我和徐峥都是方法派的”……

提起无厘头,我们就无法逃脱看周星驰这三个字,很奇怪的是那样的风格别人学来却那样的生硬甚至令人反感,他的电影在笑过后得到的思考,不是在观影的同时强加给你的,而是观影之后自发而来,他的电影能真实看到小人物的悲喜,亦或是说能看到自己。当年香港电影“双周一成”是票房保证,论演技得到专业奖项认可,周润发和周星驰更加突出,而论对导演身份的认可,成龙和周星驰更佳,而作品能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其中深意能每每解读的唯周星驰一人而。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陇上陌客


正如星爷自己所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周星驰的经典影片很多,其中《喜剧之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星爷在里面的角色尹天仇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影子。他出身单亲家庭,从小就和母亲和姐妹相依为命,却有着执着倔强的心和对电影的向往和痴迷。他痴迷李小龙,这一点我们在他的其他作品比如精武门,功夫中都有体会。

周星驰在跑了多年的龙套后才终于迎来成功。

其实成名前的他才更令人尊敬,想想星爷在看《演员的自我修养》时候的眼神,那是对自己理想的虔诚信仰,跑龙套的怎么了,跑龙套的不是人吗?所以不要小看小人物,小人物其实隐藏着巨大的能量。

正是对小人物的关怀,使我们对星爷的那份细腻的温情很是受用,给我们极大的感动和无尽的回味,这就是周星驰电影的独特魅力,为什么他的电影可以让我们反复去看呢 ,这大概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了,星爷的经典角色很多了,比如凌凌漆,总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还有至尊宝,多少人为他们的爱情哭的稀里哗啦,我还特别喜欢星爷的唐伯虎,

有人说星爷的唐伯虎太夸张了,其实我想说,我心目中的唐才子就是星爷的样子,有奇才,又不被世俗接受,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句话不对,再过两百年,也不会有第二个周星驰了。


春日可乐


对周星驰的第一印象是“喜剧之王周星驰”。其无厘头的喜剧风格独具一格,可以说是90年代的香港喜剧代表。他出演的优秀作品不计其数,喜剧天分有目共睹。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件趣事是《千王之王》这部电影,周星驰出演的是一个配角,却轻而易举的盖过了主角的风头。这部电影也传出了周星驰几天时间就拿走两千万天价片酬的爆炸性新闻。事实上周星驰从跑龙套起步,完全依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和艺术创新获得演艺事业的成功,《喜剧之王》这部电影是他的真实写照。

除了做演员,周星驰做导演的天分同样高人一等,他自导自演的《少林足球》和《功夫》使其名声更上一层楼。但是之后的《长江七号》显得后劲不足,虽然也是周星驰自导自演,个人认为主要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周式幽默,可能周星驰想做一个转型,又或者做一个新的尝试,事实上表明“喜剧之王”导演的电影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之后的周星驰便淡出了演员界。不过其接下来导演的《西游降魔》,《美人鱼》都取得很好的票房,虽然今年春节的《新喜剧之王》票房差强人意,但这并不能说明就是不成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电影大好时代,昔日辉煌的香港电影却完全跟不上节奏,其主要问题就是格局太小,但周星驰的眼光却长远,他所导演的所有电影都不存在被格局限制这一说。个人认为周星驰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导演都是非常成功的,做演员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奉献给了观众,做导演把自己最好的创作奉献给了电影。




抓个篮板


我们知道周星驰是一位极具才华的演员和导演,他的性格极其棱角分明,因此得罪了娱乐圈很多明星,因为他的办事很较真拍电影搞笑,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积累了很人气,这些性格都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要知道在娱乐圈不会做人是非常难混的,但是周星驰是一个例外,因为人非常聪明非常有生意头脑,就是一股股的想要追逐梦想的心让他走向了成功,周星驰在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传奇。

周星驰的电影拍的很好看,但是新闻上却屡屡爆出与谁不和的新闻,久而久之,大家都以为周星驰的人品有问题,其实不是的,是因为周星驰的认真与负责损害了别人的利益或者说是在做事方面不太近人情所以得罪了娱乐圈很多大咖,导致很多明星队周星驰不满。到底周星驰如何我觉得和他接触过的明星最有发言权。

周星驰在做电影方面真是没话说,在做人方面,让我们看看曾经叱咤风云的四大天王怎么说?刘德华曾和周星驰合作过多部电影,他说:“我跟他的关系,就比电影上合作的伙伴一样,跟他沟通的时间不多,我只可以说现在,以前,未来我都是他影迷”,后来,刘德华再次接受访问被问到了周星驰。对于周星驰的作品,刘德华表示:“都看过,几乎每一部都超过二三十遍。”

问到张学友当年和周星驰的合作愉不愉快,张学友就表示当年合作拍电影,没有觉得难相处,拍完戏更有一起出去玩,只是合作过后就很少联络。记者问到有没有周星驰对演员态度相当恶劣,张学友就表示自己未有如此经历,张学友表示:“当时我们还年轻,未有那把火。但我们这行吵吵闹闹经常有”。


郭富城是唯一一位没有和星爷拍过戏的天王,2013年,郭富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己在写剧,准备当导演,他强调:“周星驰的电影里)有很多很警世的东西、很开心的东西,这个是对我来说,是可以作为参考跟学习的”。


笑搞


有人对香港电影做了一个评价:香港电影分为两种喜剧,一种是周星驰无厘头的模式,另一种是其他。

周星驰作为一个时代的电影的搞笑风格,他更像是一个类型的电影开拓者,或者说是一个模子。他的电影表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喜怒哀乐,特有的对新鲜事物的看法。而如果他的电影模式放到今天的电影创作,未必会引起共鸣,反而会被评为烂片。

对于星爷无厘头电影模式的最早雏形是来自喜剧电影《空前绝后满天飞》,可以归结为早期恶搞类型的电影,而正是星爷把这种类型搬到了香港的电影市场,进而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了解星爷的人都知道,星爷拍电影的真正想法是拍功夫类型的电影。但是,刚开始出道的星爷也需要一步一步来走,而他的喜剧天赋被很多的观众认可,所以为了满足大众口味,星爷才拍出了N部喜剧类型的电影,这也是最早星爷给大家的印象。当星爷真正的自己拍电影之后,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这就诞生了那部非常牛掰的电影《功夫》。其实仔细琢磨,不难看出,星爷真正喜欢的是李小龙和李小龙的功夫,他真实的内心也是通过这部电影表现了出来,而他擅长的喜剧模式或许只是电影魅力中的一点佐料而已。如果了解《西游降魔篇》电影的都知道,星爷并未参演,背后可能是星爷对喜剧搞笑兴趣的淡然。

如今的星爷经过了N年内心洗礼和磨炼,已经对电影和生活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更加注重的是内心的表达和提炼。从星爷演过的角色来看,有乞丐,文人,警察,平民,甚至是神仙,武林高手等等;古代角色和现代角色又都能拿捏的那么准确。可以说星爷在角色的塑造和表达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也是众多粉丝对他不离不弃,一直追捧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喜剧的核心是悲剧。这是演员的一种境界,星爷正是用无厘头的搞笑风格让这种喜剧模式经久不衰。在无厘头喜剧的道路上星爷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明星。但传承再有,无人企及。

***文中的五张图片出自星爷的哪些电影,你知道吗?欢迎评论***


今天有什么好笑嘚


喜剧演员很多,周星驰却只有一个,世间始终他好。电影中的周星驰,不是一味迎合大众需求来搞笑,而是有着自己对理想,以及这个世界的思索。 有些人曾说,周星驰的电影和以前相比,没有那么好笑了。是不是因为他变了的原因。其实周星驰并没有变,变的只是你。


周星驰的电影里边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想法和感悟,有很多我们的人生的心酸、无奈、奋斗、人和人之间的感觉,勾心斗角。等等,他的电影不只只是电影,是人生。是我们的人生,是星爷的人生!星爷是在用自己真正的艺术来制作电影,来告诉我们一些东西。

关于他的性格,曾被人非议,黄秋生曾经评价过周星驰:『周星驰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演员和导演,也非常聪明,我不知道那些人在公开场合说那些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周星驰从来没有说过别人的坏话』。潜台词就是:你听说过这么多人说周星驰的不好,但你可听说过他说别人的一句坏话?唐伯虎曾经有言: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也许很多人与周星驰交恶,也是因为看不穿这个孤独的天才。


不喜欢响应,默默拍自己的电影。怕不拍大家就把我忘了。可惜这些年我的电影越来越少,只想跟大家说一句:对不起,我老了!”

——————周星驰


风流史学家


周星驰有一点是我很佩服的,那就是他不世故,很真实,有一种孩子气的天真,当然了,也有那种小孩子的自我中心和自私。相比起来,许多明星或名人,都会在公众面前不自觉甚至刻意地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取悦观众,因此言行难免就有表演的成分。

周星驰是一个演员,而作为导演,他也至少是合格的。他可能对于整体情节的编织不太擅长,需要一些编剧来配合他,将他想到的一些创意、桥段融入到整个故事中。但他很擅于表现,比如场面怎么演、对白怎么讲、镜头怎么安排、节奏怎么把控等等。

他最好的电影是《国产凌凌漆》和《喜剧之王》。后者是以喜剧形式拍的悲剧,颇有文艺气息。前者是周星驰的导演处女作,拍得才华横溢,一上来就达到很高的高度。这部电影有点像是对007的恶搞,但无论艺术性或娱乐性,都比007电影高出许多;虽然情节简单,但是非常好玩,且不失讽刺的深度,里面的搞笑与其说是无厘头的,不如说是黑色幽默。


读者风明


使得一些香港电影人受益

受益最多的,是许多小伙伴们都知道的龙套或者配角。他们有的是在金钱(演艺事业的发展)上直接受益,有的是在周星驰电影中绽放了演艺生涯中最夺目的光彩,虽然这些光彩他们可能并不重视。但是确实如杜琪峰所说,少有电影人因周星驰而进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周星驰合作的许多演员,只是因为周星驰知道怎样将他们在自己的影片模式中以其特有的方式用到“最佳状态”,但大多数出了名的周星驰龙套演员出了他的片场,很可能都难混口饭吃。但这不代表没有人因其进步,比如张柏芝。无论是现在的影迷小伙伴,还是一些电影分析人士,都认为张柏芝在与周星驰的合作中有了实质性的进步。谈到张柏芝,也不得不说周星驰令到一些其他香港星女郎受益,虽然后期的周星驰很少再用港女。

其他因周星驰的原因而输出的香港演员人才不再细谈。

其他幕后创作人员,比如剪辑、配乐人员等等,却很可能在与周星驰的合作中在“进步”这一方面受到较多益处,尤其是在周星驰可以掌控大局之后。这样去推测,一方面源于周星驰认真到苛刻的态度,正像他自己的说法“好那么一点点,再好那么点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周星驰也继承和发扬了香港电影人的优良品质之一——“全能手”,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艺术品位和造诣。比如《喜剧之王》和《功夫》等影片的剪辑和配乐等等,很多信息都将这些职务的掌控者指向周星驰,这样登峰造极的技艺以及工作中的态度难免不会对这些团队成员产生教益。

一个事实是,在这一点上去评价周星驰的贡献,确实需要更为保守些。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较为有意思的比较。今年有纪念杨德昌的人物访谈纪录片,主人公是杨德昌生前的合作伙伴们。有魏德圣、张震、杜笃之、陈以文、詹宏志、小野等十几个人。这些人物的访谈中,可以知道这些之前以至如今台湾影视界的中坚扛鼎人物,都受到杨德昌极大的影响和助益,产生很好的进步。在这单单一点上与杨德昌对台湾电影人的贡献相比较,周星驰对香港电影人的贡献很可能无法相提并论。其实令人沮丧的是,我们很难知道有多少创作人员收到周星驰多大的影响,这样的口述资料相比较杨德昌的来说少的可怜。

或者再与香港的杜琪峰和成龙作下比较,跟着他们开工吃饭出来的电影人才,据影迷小伙伴们所知,也是要比周星驰多得多的。

当然了,没必要因此指责周星驰,就像没必要因为大款不捐钱而进行指责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我们仍是可以泛泛的说,周星驰对香港电影人的贡献有之,但多大,不好估量。至少杜琪峰认为不大。


香港电影


一个在事业上用尽成熟,但是在生活中却各种小孩的人。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在电影上达到的高度是没法衡量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标准之一。从一个小小的配角到现在靠着自己的名气,就能拿下票房的人,就知道他的号召力到底多强悍。但是在生活上,很多人认为他是孤寂的,其实这种孤寂是孩子气的代表。他实在没办法迎合所有人,甚至有点独立性去做事。所以得到了一个不好相处的标签,这个人的极端成就了一个周星驰。

先说他的成熟,他对自己的电影事业非常严厉。在他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设定,即使你爱美丽但是不按我的标准来也不行。例如在《功夫足球》中,两个嘻哈范的女足球队员大家都有印象吧,这就是他的设计,不想这么装扮也不行。而赵薇当时非常抗拒自己的形象,但是没办法你不能反抗。

他的真也是如此,他生活中是可爱并且有点真实的。比如在采访中被问道,为什么会用一个流量的新人来当主角,他认真的回答因为帅气啊。虽然让人尴尬,但这就是他的想法,所谓的给面子真的别想了。甚至在活动中,面对年轻演员抽到当众表演,他的表情也是不可描述的难看。

靠着自己的真与严厉,他可以不靠着宣传片,只看着一句要有电影,就能得到很夺人的支持。这就是魅力,也是相信,你的作品从来没能从我们生活中消失,所以我们相信。




影音综合


天才演员,喜剧之王!

有人叫周星驰为天才,有的干脆说他是神。

周星驰是一个喜剧方面的天才,不管是演技,编剧能力,还是导演功力。

先说演技,影视圈的都知道喜剧演员是最稀缺的,也时最难演的,电影中的喜剧部分对于导演来说往往是自己也没法把控,很多时候干脆交给演员去发挥,好的喜剧演员就越显得弥足珍贵。

星爷演技可以称得上精湛,王晶自己都承认周星驰是他见过演技最好的演员,以星爷的演技如果去演悲剧也一样没有问题的。

再说说星爷令人称道的喜剧天赋,他经常发挥他的奇思妙想,鬼斧神工,脑洞大开的能力想出来一些经典的喜剧桥段和台词。我觉得星爷的无厘头还得力于他的那份童真,活泼,用儿童的眼光看这个成人世界,有的前段现实中不合理,但是以童话的视觉去看,又那么融洽,这个时候我们宁愿选择相信。比方说快50岁的星爷坚信美人鱼是存在的,大家愿意跟着他做一场梦,交出了30多亿的票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