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村九觉


我们先看数据了解一下,老龄化增长幅度有多大?

2018年60岁以上2.4949万比例为17.9%

2018年65岁以上1.6658万比例为11.9%

2019年60岁以上2.5388万比例为18.1%

2019年65岁以上1.7603万比例为12.6%

2019年60岁以上比2018年增长0.2%

2019年65岁以上比2018年增长0.7%

以此数据可以说明,老龄化往高龄化发展速度加快。我现在为大家说说我们这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安排都有哪些方面。

随着时过境迁,现在村里老人小孩越来越多50岁往下人们都在外面工作,也有些偶尔年轻或者40来岁在家搞创业也有这种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在50岁往上走,一般以60至70岁最多

在农村的话,这些老人一般经济来源基本都是种些农作物或者打些零散工。

在农村,如果老人子女孝顺好的话,其实也是可以的,如果不孝顺的话日子也是很难熬的,尤其是以前那个时代,没有做计划生育生的儿子特别多;那么儿子多了麻烦也就来了,有的儿子好说话儿媳就不好说话,今天你家两天明天他家两天,这样你推一下我推一下,最后老人只有独居过日子了,这种现象在农村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他们一般都是以政府补贴经济来源维持生活。到时无能为力,又无人服侍,只能去养老院了。

好像从去年得知在我们这边凡是满了60年就可以去养老院了,但在那里吃饭是200块钱一个月一个人,像一些独居老人啊或是不想给子女带来麻烦的老人啊,或是一些很平时很懒散的老人可以去那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其实很多选择都是取决于老人的一念之间,现在很多政策也比较到位,相聚于环境也是比较稍微好点。

不管是留守老人,还是城市的老人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说常与亲人的互动,儿女的陪伴与慰问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关怀!老人不管在哪?心中有你们才家!喜欢可以评论留言加关注点赞谢谢!(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谢谢!)





乡南阿生


前几天,又回了一次老家,看到昔日年轻力壮的中年人,都已头发花白,腰背弓驼。上百年的木板老屋,历经风雨,即使左右歪斜而不倒,依然矗立。从房屋大门前的设计,柱子檩条的放立,依然可以看出昔日的辉煌,心中思绪万千。看到老屋场旁边,昔日肥沃的土地,今日的杂木从生,难免伤感。是啊!这里曾经是我几代人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是大集体时,生产队(组),几百人吃饭的食堂(当时是借用)。

我在房前屋后转,组里七八十岁的伯伯,叔叔,老大哥老大嫂,老孙儿媳相邀来玩。都是一个姓氏,按辈分只能这么称呼他们,我们都是一个祖先的子孙。他们问我,什么时候退休,什么时候回老家住,大家谈的非常高兴。我是城镇户口,回老家恐怕有点难啊!老人更加热闹起来,上次铁路补偿款(太少)分的时候,大家都提到你,只不过只有几百元,不好意思才没给,谁都没有把你当外人。

父母早故,外出三十年了,家乡的老人依然是那么的亲,听说他们的儿女有的在外打工,买房,手中缺的不完全是钱,但缺人照顾,缺一种亲情。本人有一个梦,有一个理想,卖掉城中小屋,回到曾经生我养我的家乡,修几间房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看电视,下棋,玩纸牌,陪伴空巢的老人,陪着他们一天天的交老,让他们高兴,幸福,有尊严的度过人生。感谢有善心,有爱心的人看完此文,再见!


手机用户好大一颗树


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怎么办?

在农村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冷清,就算是过春节有些年轻人也不回来,平时就更不用说了。村里的老人,两老身体硬朗的还好,孤寡老人或体弱的都很幸苦没人照顾很可怜。



我老公家的姑丈,今年70岁,有脑梗、高血压,身体不好常年一人在家,要靠的是邻居们的照应,去年突发脑梗还好送医及时捡回一条命,老人进医院也是靠邻居送医的,孩子的工作在外地回来也得几个钟,若老人真有事是救不了急的。



现在人囗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村老人特多,如果农村里也有养老院就好了,子女在外工作也能放心些。在养老院老人们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也没那么独单。



其实,谁也不想在外漂泊,只是生活无奈,像我们80后上有老下有小。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更好的看法,可以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农人伯伯


空巢老人怎么办。

这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说,这是一个家庭问题。因为中国有着家庭养老的传统。城市和乡村都是这样。国家只是负责按规定发放养老金。虽然近些年建了一些养老机构,但是太少,不能满足需要,而且,也有一部分老人不接受去养老机构养老,愿意守着自己的祖屋。这就需要当子女的,在打拼的同时,多关心一下家里的老人。生活上给予保障,心理上也要给予安慰,这也是我们的孝道。

虽说是家庭问题,但是,如果很多家庭都存在这个问题,就成了社会问题,国家层面已经在着手解决。当前与之配套的政策有两个,一是开展新农村建设,把空心村的人集中到一起,这样就方便了对老年人的关照,这一点今年的一号文件已经明确了。二是放开养老机构的设立,而且国家会按养老床位给予补贴。原来办养老院审批很难,现在不用审批了,备案一下就行。这个文件前几天刚刚下发。有意向的可以在农村开办养老院了。

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是梦。

老农观点,欢迎点评。



老农说事168


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中,各行业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是社会发展,政策体制中产生出的漏点,我国是一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处劣事,农民与其从事它行业的人从社会制度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政府出台合理的政策,首先要解决务农的收入问题,如果种地一年和务工一年收入持平,相信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办几个养老院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象我们这里,一个生活能基本自理的老人,入养老院,每月交一千五,六百元,如果一对夫妇,二个老人,每月就是三仟多元,如果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四个老人,六,七千元……’一般的务工者,人均月收四至五千元,想想可行吗?如果在家务农与务工收入相等,老人们不做养老院,帮儿女们照看孩子,做做家务,不进养老院,共同生活月开支生活费也就一千多元,真的这个问题,只有靠政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用户9283544595333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是尊老爱老的具体体现。人到老年,总是希望生活有着落,身边有陪伴,儿孙绕膝,一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幸福度过剩下的美好时光。普通人的这种追求,之前囿于经济发展水平,团聚实现离幸福还远。现在农村人基本上温饱不愁,家庭生活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农业产业化在很多地方没有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不高,传统种植模式无法满足农村发展需求;因而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或单独留下老人在家。这就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现象。是他们的子女嫌弃老人累赘狠心撂下老人不管吗?非也!是外面高昂的生活成本迫使子女不得已如此选择。前些年空巢老人现象愈演愈烈,以至于农村有些地方春节之外的时间办丧事,没有实行火葬的时候,找一批青壮年人抬送棺椁入土下葬都是难事。空巢老人是严峻的社会问题。他影响社会安定,拖累经济发展。这个难题怎样破解?只有釜底抽薪,不能扬汤止沸。根本之道就是让外出的农民不再外出,留在家乡也能挣到钱。这一目标的现实,就是要靠国家正在实施的农业种养殖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的路线,农、旅、搬结合,大力发展经济,保证农民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可喜的是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正蔚然成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空巢老人会变成历史的记忆。


2557445168无影无痕


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怎么办?农村里再也看不见,以前热闹的景象了。

记得小时候农村是特别热闹的。还没,等过年呢,小孩子到处跑。拿着摔炮。炮仗到处去放特别的热闹。嘻嘻哈哈的,现在的农村景象根本没有以前热闹了,过年了,村子的路上都没有人在外边玩。很冷清。不免让人有些唏嘘。农村现在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村子里边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到目前那也没有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青年劳动力进城打工而老人和孩子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呢,只能留守在农村。等到现在,这一批老人都已经离世之后呢,留守的老人会越来越少。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往城里边去。所以呢,农村的老人没了之后呢?这些城里的年轻人基本上也不会回农村了。

我觉得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人可以回农村,从事三农自媒体以及农村电商这一块的行业。现在自媒体这一块比较火。而且呢,也是目前的机会。像我们穷人翻身只能来靠自媒体这一块,因为我们有先天的优势,我们就是农村人,我们就是农村的场景,农村的鸡鸭鹅狗,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可以依靠这些真实的素材来打造个人IP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如果。每年有10万块钱的收入。那就已经不错了,比在外面打工要强多了,而且农村自己家种地种菜有吃的有喝的也没有很多额外的消费。而且离家近,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所以如果在农村三农自媒体能够做起来的话,那是真的非常不错。


乡村老崔


在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局势。像北方农村自然条件差,气候不好,十年九旱,种地只能解决人们的口粮问题。年轻一代要买房,买车,结婚彩礼都需要大笔的钱。近年来教育投入是农村人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年轻一代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人们无法扭转这种局势。

目前农村常住人口总数中,六十岁以上者已超过一半。这些人种不了地不说,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人身体状况不佳,各方面需要人照顾。面对现实,几乎束手无策。

我们地方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大部分已关闭,教室宿舍空置,如果维修改建成养老院,可以把这些资源重新利用起来。但是生活费和其它经费开支是个大问题。要解决这样的民生问题,得当地政府牵头。


陇中戏曲爱好者


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怎么办?

这个现象在短期内只会越来越突出。一者,随着教育的普及,农民的儿女都会通过教育,而进入到城市,并能够在城市留下来,转化为市民。这是新一代打工者不同以往的命运。

二者,随着城乡差距的继续拉大,城市的吸引力只会更强,不少青壮农民都会想方设法在城市落脚,除非实在留不下来的。

三者,一些农村老人又不愿意住在城市,他们已经习惯了农村的风俗、生活方式、人情关系、田间劳作与安逸,不太适应城市的喧嚣、忙碌,以及与儿女们生活上可能的“磕碰”。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将会渐渐减少,因为至少70后以后的农民,恐怕大多数都已经能够在城市生活,不一定再独守农村。

但是,眼下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还得认真对待,毕竟他们的安全、孤独、生病等等,都需要有人照料,有人关心。可是儿女又有儿女的事业,儿女又还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这的确是个矛盾,怎么办?

一者,最好的办法,还是城里的儿女将父母接到城里。当然,这需要儿女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及父母心甘情愿,否则也是没有用的。

二者,农村需要考虑建立养老中心,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医疗、文化、日常生活照料等服务,让老人晚年生活得更快乐。这一方面,恐怕需要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不能完全走市场的路子。


碧翰烽


中国随着老龄化居多。在农村和城市里老成人居住第一。第二在20至35以上人仕都外出务工。第三现在人生育居少了所以难以农业兴发!现在物价飞涨就算你今年做到三万元也不踏实使用!空巢老人在家的事无非是看家看小孩子!大多留守儿童都是爷爷奶奶家里带孩孑!即使他在家务农也是维持生活!至于刚看到这位人仕说有人慰问的事是行不通的中国老齡化人口居多你看得多少现在体念到老人有补助老人钱国家出台这一行也实现了这么多年还是可以得到老人的喜欢和国家支持他们!所以现在农业永远跟不上了只有承包到有能力的人去大幅度管里很多地方是荒废的土地没人在家种地!老人也无能力种了!所以希望有这么一天能实现包土地的农业大户承包以免土地荒废了谢谢大家参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