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写过一本《天龙八部》,那“天龙八部”是什么意思?

通视界


《天龙八部》的“八部”,指的是哪8个人?金庸为何以此为名?

众所周知,《天龙八部》是金庸老先生的著名武侠小说,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了宋哲宗时期,描述了乱世时期众多武侠人物的爱恨情仇,全篇小说以“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为核心,描述了众多武侠人物的爱恨情仇。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金庸老先生为什么要以“天龙八部”作为这本小说的名字呢?难道说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吗?

这就要从“天龙八部”本身这个词的含义说起了。实际上“天龙八部”是佛教神明体系的一种体系划分,是指佛教的8位护法神,它们分别是诸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实际上,他们在佛教之中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比如阿修罗是护法神之中的战神,男性相貌都十分丑陋,而女性却显得异常端庄美观。

而金庸老先生使用“天龙八部”作为小说名字,其实一开始是想描写8位具有鲜明特色的性格人物,比如段誉、乔峰、虚竹、慕容复、鸠摩智、游坦之、丁春秋、段正淳这8个人,但是后来发现越写人物越多,因此实际上在“天龙八部”之中有名有姓的武侠人物远远超过了8个人。

而另一方面,金庸老先生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受到佛教的影响十分深厚,不仅“天龙八部”这个书名来自于佛教,并且全文本身也处处透漏着佛教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有的故事情节甚至直接就是从佛理之中推衍出来的。而全书之中的各种“怨”和“仇”都是佛教三毒“贪嗔痴”的外在表现方式,它们最终成为了全书之中各种人物悲剧的外在根源。

因此实际上,“天龙八部”本身并不仅仅是暗中指书中个性最为鲜明的8个人物,实际上它还暗示着金庸老先生将佛教悲天悯人的思想贯穿到了整部小说的各处环节之中,通过对段誉、乔峰、虚竹三大主角人物悲剧命运的描述,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命运悲剧”的内在因素。


送历史个救生圈


首先要和题主说一下

可能楼上的朋友也理解错了!

先回答下,”天龙八部”是指佛教八部天龙,

一天众民间常称天王为神

二龙众一种多头,头型酷似眼镜蛇,水属精怪

三夜叉护法善神

四乾达婆“香神”,不吃酒肉、只寻香气的神

五阿修罗可谓天界”战神”

六迦楼罗“大鹏金翅鸟”

七紧那罗 歌神

八摩睺罗伽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当然这些只是佛教中的意思.当年金庸先生为把江湖比作这八位天神,地位高,长相性格各有千秋,象征芸芸众生大千世界,鱼龙混杂的情况

可能金庸先生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

如果想看天龙八部后的作品,可以去看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天龙是北宋,射雕与神雕在南宋,倚天在元末.


大古影像厅


天龙八部是佛教概念,指佛教护法神队伍中以天、龙为首的八种神话种族,包含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因八部以“天众”和“龙众”为首,故称“天龙八部”,又称龙神八部、八部鬼神、八部众、八部神将、天龙八将等。

其实也就是众生众像,天龙八部我觉得是金庸先生最好的作品,里面人物刻画的非常好,人物众多,而且每个人物都是个性分明。也是应和了众生众像的天龙八部。


荡小山


你们只是说对了一部分,借指是芸芸众生,人生百态。


不许人间见白头52


世人皆苦,有情皆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