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斯拉也在中國賣23萬,你還會選擇a4l、3系、c200嗎?

路易喬伊


現在檔次差不多的小區都可以裝充電樁,普通版本續航足夠一天的駕駛里程,普通人兩百公里還不夠嗎?長途的話可以跟親戚朋友換臺車開,經常長途的不會選電動。

沒車位的繞行。


A王超空杯


假如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只賣20多萬的話,大家還會選擇BBA嗎?

看起來不可能的問題,實際上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在幾年之前,我們從來不敢幻想用20多萬就能買到一臺特斯拉,但是如今這個夢想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隨著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即將落成以及投入生產,我們在不久之後就可以直接買到國產版的特斯拉Model 3,而且就算你對合資車型的質量有所質疑,對這臺國產版的特斯拉Model 3也無需質疑,因為特斯拉在中國是獨資設廠。

隨著國產車型的上市,未來特斯拉Model 3在中國的售價勢必經歷一次大跳水,即便不一定真的能到23萬這個價格,但是最終的售價相比這個數字也並不會高出太多,一臺30萬以內的特斯拉其實很快就要來了。

特斯拉Model 3的競爭力非常強勁

相比BBA等品牌主流豪華品牌中型車,Model 3的產品力非常強勁,即便是標準續航版的NEDC續航里程也能達到460公里,這一數據已經基本能夠追平大多數同級別燃油車型一箱油的續航里程,而續航里程最長的長續航後驅版的NEDC續航里程更是達到了誇張的664公里,可以說已經完全可以適應絕大多數人的用車需求。

此外,Model 3取消了傳統的儀表板,一塊巨大的中控液晶屏可以同時實現傳統儀表與傳統中控屏幕的功能,這也符合特斯拉極簡的設計風格,而無框車門還有巨大的一體式玻璃後車頂也讓它看起來極為酷炫。

同時,特斯拉最為人稱道的還有其操控性能,極佳的加速性能以及人車溝通感讓這臺Model 3的駕駛感受甚至趕超3系,在這樣的情況下,Model 3其實已經實現了對於傳統豪華中級車產品力上的全面超越了。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購買一臺Model 3

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當然會選擇購買一臺Model 3,而且實不相瞞,我確實是在等待著國產版的特斯拉Model 3,對於國內消費者而言,阻礙你買特斯拉的唯一理由就是充電樁了,如果你家有車位的話,那麼充電就不成問題,而我恰好有一個車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用同樣價格來選擇,我當然會選一臺更好更酷炫的特斯拉Model 3。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特斯拉區別於國產電動車的根本是它完善的產業鏈,250KW超級充電樁會在今年第四季度在亞洲投入,5分鐘就可以獲得120KM的續航,現在Model3已經有不少團體在測試了,綜合結果比國產電動車好的不只一丁半點,入門級的後驅長續航版上海到北京只經過了三次補電就到達了,大家都知道高速是電動車的噩夢,特斯拉也不例外,但確實比國產電動車要好得多,不過24W的售價確實不可能,這價格在美國都是鈣中鈣版本,輔助駕駛系統和全景攝像頭是沒有的,續航也僅僅只有不到400KM,也僅僅是假設罷了,真要這樣,讓那些國企怎麼活?還不得跑到爹那裡一哭二鬧三上吊……



用戶6015758907


那些開口就是要充電1000公里,15分鐘就能充滿,一碰就起火等謬論!

我個人每年基本要開5到6萬公里,上下班130公里,回家就充上電,方便德很,偶爾長途,現在服務區裡面都是120千瓦德快充!有何不可?

一直要求充電15分鐘的人你省了汽油票又想一點時間都不耽誤,那就當沒說,

碰撞起火特斯拉也就那麼點,按照概率算比油車少!

扯淡德都是沒開過電車特斯拉,開過的沒有說不好的,什麼機械感,那頓挫感還差不多,怕個坡嗷嗷叫有啥好的!


A就是我的12354231


也許很多人說,滿大街的BBA實在是讓人有些審美疲勞,如果買輛特斯拉上街,一定會是別人矚目的焦點。那這個說法其實也沒錯。但我選BBA而不選特斯拉的理由很簡單,特斯拉實在是不靠譜。

自特斯拉這個品牌誕生以來,我已經記不清它出過多少次事故了,有自動駕駛失靈的,有撞死人的,前段時間還有接連不斷的車輛自燃。這樣的車,說句不好聽的,真的是送給我我都不敢開,畢竟我要為我自身安全負責嘛。

另外一個,BBA三大品牌既然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豪華品牌,其技術儲備肯定是相當雄厚的,造車的工藝也是達到了世界頂尖的水平。但反觀特斯拉呢?做工粗糙等一系列問題層出不窮。因此這也是我還會選擇BBA的原因(Hold)


DearAuto


首先,我要得罪一下部分答主了。人家題主問的是假設Model 3在中國賣23萬後,A4L、3系還有C200是否還有競爭力。有些人在這兒說什麼Model 3比國產車電動車好多少,電車是否容易著火之類有的沒的,純屬審題不認真。

如果說要預測特斯拉Model 3如期在年內國產,並且價格下探到23萬後的市場表現,不如就讓我們到美國市場,看看在那兒“國產的”特斯拉是如何吊打奧迪、寶馬、奔馳的。

在北美,Model 3的標準續航版在美起售價為31850美元,加速成績在3.2秒的性能版起售價為51850美元。要知道,寶馬3系標軸產品330i當地指導價為40250美元,奔馳C級指導價為41400美元,奧迪A4起售價為42000美元。這麼算下來,只要你不追求最極致的性能,特斯拉相比較這三款競爭對手還是有價格優勢的。當然了,由於奧迪、寶馬和奔馳在當地銷售都是走的經銷商體系,因此這4款車的終端售價可能不會差太多。

但是,特斯拉的銷量對這三者實現了碾壓。在去年4月,Model 3的銷量便已經超過了奧迪A4和寶馬3系。而在今年4月,Model 3直接殺入了全美轎車銷量TOP10,跟伊蘭特、起亞秀爾這樣的平民街車平起平坐。要知道,後者即使在中國的售價也不到15萬。

這麼一看,Model 3在國內只要能把價格做到25萬上下的水平,就能吊打BBA了?畢竟Model 3肯定還會被免掉購置稅,最終價格極有可能會更便宜。

不過,事情的發展不會這麼簡單。我認為,阻礙Model 3與BBA競爭的因素好多個,最重要的主要是2點:充電設施和內飾。

在美國,美劇裡紐約那種公寓樓絕對是少數,大別墅才是主流。如果擁有這種條件,在家充電絕對不是問題。私以為,美國家庭這種能夠提供慢充的普遍充電場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電池壽命和安全。這也就是為啥在特斯拉的大本營美國,反而很少聽說車輛自燃的消息。相比之下,大多數中國特斯拉車主——不,應該說是純電動車主,過得都要慘得多,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句話概括:有樁的車主都是幸福的,沒樁的車主,各有各的不幸。

對於中國市場更重要的一點,便是特斯拉的內飾。長期以來,特斯拉的內飾風格便遵循著“沒有設計就是好設計”的宗旨,除了中控大屏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鮮明風格。放到Model 3上,乾脆連儀表盤都取消了。加上塑料感嚴重的中控臺,Model 3就算跟寶馬3系比起來,內飾風格都算得上簡陋。因此對於看重內飾的亞洲消費者來說,如果不是因為指標限購問題必須買電動車的話,要接受Model 3是一項挑戰。

相比比之下,要擔心的不是奧迪、寶馬、奔馳,而是比亞迪、蔚來這樣的公司吧?


首席出行官


好久沒寫問答了,大週五的,必須來寫一個。

關於選車的問題,基本上是每個即將買車的人的痛點,而且是非常關心的話題;我之前也一樣,在買車之前,基本上翻遍了各個App,各種網站,查閱各種信息,看看各個老司機的建議,以及用車體驗,再結合我自己的情況決定買不買。

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特斯拉在國內只賣23萬的話,會不會買a4l、3系的車;首先這個和地區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再北京,電動車牌和汽油車牌是嚴格分開的,如果你搖到了電動車牌,那沒辦法,你沒有選擇的餘地。

拋開車牌這些限制,我就想問“電動車,你值那個錢嗎?”,我是一個極度追求機械感的人,我不喜歡這種電子產生,不是排斥電子產品,而且不喜歡這種電動車,還賣那麼貴。就好比我不會花2K+的人民幣去買Apple Watch 一樣,因為我看不到它哪裡能值那麼多錢;

拋開個人喜好不談,就談用車體驗;目前的電動車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續航能力了;安全這一塊,電動車絕對趕不上汽油車,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撞擊問題,電動車撞擊到電池部位,產生的危險應該比汽油車嚴重很多。

其次就是續航的問題,雖然現在的特斯拉續航號稱續航500公里,如果你想去郊遊,基本上白扯,遠點的地方時刻得擔心有沒有充電樁;

最後想聊聊駕駛體驗,我最喜歡的就是踩在油門上,聽到發動機轟隆隆的那種聲音,電動車,你給不了呀。為什麼V12的發動機,油門踩到低的那種轟鳴聲,讓人激動,那是每個男人都夢想的;我想很多人都夢想有一輛R8、有一輛GTR吧。電動車踩到低基本上聽不見啥轟鳴聲,太確實刺激了,沒意思。


總之, 特斯拉,你就算降到1萬我也不會買的,寧願買個奧拓,泥濘路上的你肯定跑不過高速路上的我,就是這麼高冷。


波波桑


這個答案不需要回答了。BBA在國外比特斯拉便宜很多。國外的市場已經給出答案。在國外BBA在下降,而比BBA貴很多的特斯拉在上漲。


豆125877486


國六來了,國七還會遠嗎。為了城市的一片藍天,排放標準會越來越嚴,燃油發動機的複雜度和故障率只能隨著上揚,買車和養車的價錢會越來越貴。同時為了降低對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石油的依賴,實現我國的能源安全,國家必然會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多年的補貼沒能讓國內電動車廠家成器,讓特斯拉進來就是為了引入競爭,讓國內廠家能夠在競爭環境下推出更好的產品。因此特斯拉不會比國內電動車更便宜,

但是在國內趕超BBA 就是個時間問題。


user1002588512426


當然是特斯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