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霍去病,本来生为私生子,究竟如何做到17岁就被封侯?

四十五度历史


霍去病是私生子。好在他母亲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上了,霍去病和舅舅卫青,因“裙带关系”进入汉武帝的“生活圈”。武帝一心欲击败匈奴,改变高祖“白登之围”以来屈辱的“和亲”。武帝十分宠爱霍去病,着意培养。而霍去病也确实给力,当武帝派卫青率大军出击匈奴,又令霍去病率他自己训练的“骁骑”八百单独一路。霍去病突入匈奴王庭,虏匈奴王族多人,大胜。并在燕然山勒石而归。成就千年以来军人“梦寐以求”的荣耀_“燕然铭勒”。武帝大喜,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而这时的霍去病才十七岁。


刘满嗲


在古代,私生子往往遭人歧视,若是再赶上生母身份低微,其命运的悲惨可想而知。

不过,这种命运在霍去病这里,却发生了大反转。他不仅年少得志,还在17岁的小小年纪,就被封为冠军侯,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霍去病剧照)

霍去病的生母卫少儿本是平阳侯府的女奴。

卫少儿生得秀美,这本来应该成为她改变命运的资本。

可惜, 在平阳侯府中,卫少儿没有能结交达官贵人的平台。

她的身边,除了和她身份相似的奴仆差役外,便很难看到合心意的男子。

就在这时,平阳县衙门的衙役霍仲儒,奉命到府中侍奉平阳侯。

霍仲儒仪表堂堂,身形高大,又是“公务员”,因此卫少儿对他颇为动心。

一来去二,卫少儿的热情打动了霍仲儒。

在霍仲儒的海誓山盟中,卫少儿半推半就,和他有了私情。

就在卫少儿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时,她发现自己怀上了身孕。

于是,她找到霍仲儒,想商量嫁娶的事情。

没想到,霍仲儒得知后,不仅一口否定他们之间的私情,还想办法调回了平阳县衙,并迅速成婚。自此后,卫少儿便和他断了音信。

被抛弃的滋味本不好受,但卫少儿腹中的胎儿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卫少儿剧照)

古代毕竟不同于现代,医学不发达,堕胎不容易。所以在公元前140年,卫少儿最终还是生下了霍去病。

可怜霍去病在年幼时,饱受嘲讽,不仅经常被人骂作野种,还受到种种欺凌。这种苦难又屈辱的生活,让霍去病的幼年陷入了黑暗之中。

不过,霍去病的命运很快发生了转变。

原来,卫少儿有个妹妹叫卫子夫,本来都在平阳侯府中做女奴,但是卫子夫幸运地被汉武帝看中,被平阳公主送入宫中。

卫子夫能歌善舞,性情温柔。尽管入宫后,先受到一段时间的冷落,不过最终还是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后来还生下了刘据。

要知道,当时汉武帝和陈皇后已经结婚十多年,一直没有子嗣,这已经让朝野不断发出各种质疑的声音。

所以,卫子夫生下刘据,在当时是极为重大的事情。后来,在陈皇后被废后,卫子夫因其贤德有子,被封为皇后。

(卫子夫剧照)

卫子夫得宠,卫家也跟着显贵。

年纪尚幼的霍去病,摆脱了奴隶的身份,轻松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霍去病不仅有能改变他命运的小姨卫子夫,还有能给他事业的舅舅卫青。

其实,卫青和霍去病一样,都是私生子,因此卫青对霍去病尤为疼爱。

卫子夫入宫后,脱离了奴籍的卫青,先在建章宫当差。

汉武帝见卫青是个不凡之人,于是任命他为侍中,跟随自己左右。在朝臣议政的时候,也让他随侍听政。

公元前129年,由于匈奴多次侵扰西汉边境,汉武帝任命卫青为骠骑将军,让他统军作战,痛击匈奴。

卫青首战告捷,得封关内侯。

此时,霍去病才11岁,他受卫青影响,对兵法很有兴趣。

卫青每逢出征归来,免不了被他追着问征战匈奴的事情,而卫青也刻意培养他,在兵法和骑射上对他都多有指点。

由于卫子夫得宠,再加上卫青又是常胜将军,汉武帝对卫家恩宠极厚。

霍去病的表现,让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在他16岁的时候,汉武帝也任命他为侍中,做了自己身边的近臣。

(卫青剧照)

公元前123年,匈奴再次南侵。

早就想出征匈奴的霍去病,迫不及待地主动请缨。汉武帝大为欣慰,任命他为骠骑校尉,让他追随卫青出征。

霍去病果然不负汉武帝重望,首战便告捷。不光斩获敌人2千多人,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等人。

捷报传到宫中后,汉武帝大喜过望。

待霍去病凯旋归来,汉武帝论功行赏,将立有首功的霍去病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有出息,卫少儿倍感欣慰,于是找机会告诉霍去病,他的生父叫霍仲儒,好让霍去病与霍仲儒相认。

公元前121年,已被封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在前往河西攻打匈奴时,曾在途中特意去和霍仲儒相认。

虽然霍仲儒并未尽到一日父亲的责任,但霍去病还是为他添房置地,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

后来,霍去病还把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回长安,引荐给卫子夫,从而让霍光在日后成为西汉一代权臣。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卫子夫和卫青,霍去病想要年少封侯,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说,想要成功,自身的努力是一方面,高于常人的起点也非常重要的。

(参考史料:《汉书》《史记》)


张生全精彩历史


霍去病,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西汉名将。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历经三个皇帝的,权倾朝野的大将军霍光。

霍去病,短暂的一生止步在24岁。在和匈奴战争中,霍去病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军事的天分,在和匈奴战争中取得巨大的胜利。

霍去病一个天然的军事家,打仗高手。

  •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17岁,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跟着就着一次两次出征匈奴。杀了匈奴很多的领导,包括匈奴单于的祖父,俘虏了很多匈奴人。这两次功劳都是在军中属第一。被封为“冠军候”。
  •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19岁,被封为骠骑将军。率兵攻打匈奴,杀敌近9000人。大获全胜,又俘虏了很多的匈奴人,包括匈奴的很多首领。和匈奴战争中,霍去病还带冰菇菌深入敌军之中,居然建低三万多人。且俘虏的匈奴首领都是在匈奴有很重要位置的人。匈奴的五王,匈奴的相国,将军等。可以说有了霍去病匈奴人,无论怎么和大汉打都打不赢。从此匈奴不敢再犯大汉。

公元前117年,由于匈奴人不肯臣服称臣。汉武帝派霍去病,准备再去打匈奴。在准备的过程中,霍去病去世。霍去病汉武帝用的非常趁手的将军。好战的汉武帝非常喜欢霍去病。所以在霍去病去世的时候,汉武帝非常悲伤。把霍去病的目的建成祁连山的样子,追封霍去病景桓侯。

霍去病出身

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是平阳县吏。在长安侍候平阳候的时候。和在平阳公主当侍女的卫少儿私通,后来生下了霍去病。但是霍仲孺正好任期满了,回到平阳县之后娶妻生子。卫少儿也没有告诉霍仲孺,霍去病是他的儿子。两人以后再也没有来往。这个私生子在古代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一个身份。霍去病就是卫少儿 和霍仲孺露水姻缘的留下的孩子。

《汉书·霍光传》: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霍去病这个是实打实的私生子出身。十双子,这个在古代是一个非常被人看不起的身份。只能说非常佩服霍去病母亲的勇气。当时霍仲孺根本就没想娶为少儿,只是和她逢场作戏。更愿意说,霍仲孺为了攀附平阳候利用了卫少儿。

在卫子夫没有被汉武帝看以前,不管是卫子夫还是她弟弟卫青,包括他外甥霍去病。都是普通人。卫子夫之前是平安公主家的歌女,他这个出身真的不高,汉书上也记载着卫子夫出身微寒。

背靠皇后姨母大树,加上自己过硬的本领,开启自己辉煌的人生

《汉书》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马票骑将军。青为大司马大将军。卫氏支属侯者五人。青还,尚平阳主。

从底层到上流生活,不管是卫家人,还是霍家人。都是靠着皇后卫子夫的提携。加上当时汉武帝刚登登基不久,手里还没有太多实权。处于和太皇太后窦氏争权夺利中。为了培植自己的亲信,提携了皇后卫子夫的娘家势力,还有汉武帝刘彻母亲王娡娘家的势力。

虽然刚开始霍去病是靠着裙带关系,被汉武帝看中。但是霍去病还有为情,并没有像别的依靠裙带关系那样。而是选择穿上戎装去打拼,属于自己的真实能力。

霍去病在以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也是在当了镖骑将军之后,路过平阳县才和他的父亲相认。而且对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大力的提携。霍光之所以有,后来这么大的成就,和霍去病的提携分不开。

霍去病之所以少年成名。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皇后以母为子夫,为他的成功搭上梯子。自己超越的军事才能,成就了少年将军。虽然出身不是太好,但是当他自己达到足够的巅峰之后,谁又能去再计较他的身份呢?


青史汇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17岁参军出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被葬于茂陵。

这是霍去病的简历。从简历可以看出,霍去病17岁即被封为“冠军侯”,是如何做到的?

出身是私生子,受到良好教育

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和平阳县的小吏霍仲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但卫少儿和霍仲孺很快便分开了,霍去病年少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霍去病出生后不久,他的小姨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幸。不久,卫子夫生下皇子,后又被封为皇后。卫子夫的母家亲属们也随着受到汉武帝的恩宠而权势益重。

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开始领兵打仗,屡立军功,成为大将军。

由此推断,霍去病的生活条件是非常优越,他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至少是良好的军事教育。

汉武帝的器重和支持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霍去病的记载非常简略。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汉武帝非常器重霍去病,让他做皇帝侍卫。还想亲自给霍去病讲授孙吴兵法。在霍去病初次出征时,下令让卫青给他挑选勇武善战的士卒。

霍去病是军事天才

霍去病十七岁时初次征战,是跟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

大将军卫青率军从定襄出发,攻打匈奴。此役杀敌一万余人。大汉军队损失了两位将军和他们所率领的军队,前将军赵信和右将军苏建带领的三千骑兵,遭遇匈奴大军,几乎被全歼,赵信带属下八百骑兵投降匈奴,苏建只身逃回。

霍去病率精心挑选的八百精骑,脱离大军单独行动,寻找战机,取得辉煌战果。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

大汉军队回朝后论功封赏,大将军赏千金不益封。张骞随从大将军出征,获封张骞为博望侯。霍去病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爱冬的文


引言:

西汉武帝元朔6年,今天的汉武帝非常高兴,看着台下准备受封的那位年轻将军,武帝的眼中泛着无法藏住的喜悦。继卫青之后,他慧眼识珠的再次发现了一枚将星,而这一年,是那位将星人生中第一次出征,只带领了八百骑兵立下了大功,随即,武帝一个眼色,内侍宣读圣旨:

“嫖姚校尉此次出征匈奴,以少胜多,斩杀敌军两千零二十八人,杀死了单于祖父若后产,俘虏了单于的叔叔罗姑,朕心甚慰,特嘉奖嫖姚校尉食邑一千六百户,赐爵冠军侯!”武帝忍不住的怜爱这个青年,说道:“小子,你年纪也不小了,该成家了啊!”青年看看汉武帝,又望了望遥远的北方,回答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武帝的嘴角泛起了微笑。

霍去病剧照

这个青年,就是西汉时期的名将霍去病,这一年,他第一次领兵出征匈奴取得大胜,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武帝一改平日封侯以封地名为侯爵命名的先例,以“勇冠三军”之意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希望他把这份勇气继续保持下去。从那之后,霍去病开始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而那时候,他才刚刚十七岁!那么,年纪轻轻的霍去病究竟为什么可以做到年仅十七岁就封侯呢?

一.出身高贵,性格张扬

题目说道,霍去病与卫青一样都是私生子,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儒原本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佣人,与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有私情,因而生下了霍去病。

虽然与舅舅一样都是私生子,可境遇就大不相同了,卫青从小受尽苦难,因而养成了坚毅隐忍的性格,而霍去病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他小时候正值姨母卫子夫受宠,卫氏一族一跃成为当时西汉王朝的又一大外戚家族,所以,霍去病自小就备受宠爱,从没有因为自己是私生子的身份而感到自卑。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皃子也。其父霍仲孺先与少皃通,生去病。及卫皇后尊,少皃更为詹事陈掌妻。

——《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卫子夫剧照

相反,蜜罐里长大的霍去病因为这样的生长环境,养成了非常张扬开放的性格,做人做事不拘一格,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后来行军作战和处理问题上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问题。

二.一战成名,冠军封侯

因为姨母卫子夫的受宠,霍去病也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在十七岁那年,霍去病被封为嫖姚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同时,汉武帝还特意拨给霍去病八百名汉朝最精锐的骑兵由他单独指挥,可以说,汉武帝对霍去病是寄予厚望的。

果然,霍去病没有让汉武帝失望,初次征战,霍去病就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军事才能,带领八百骑兵狂飙突进,打的匈奴部队猝不及防,霍去病一战成功,斩杀匈奴两千零二十八人,还杀死了单于的祖父若后产和叔叔罗姑,大大提高了汉朝的军民士气,汉武帝非常高兴,以“勇冠三军”之意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河西走廊示意图

随后的日子里,霍去病成为汉武帝对付匈奴的一张王牌,在霍去病的带领下,汉朝的骑兵第一次越过祁连山向西一千多里,经过罗布泊到达居延泽,一路追亡逐北,斩杀匈奴人马数以万计,河西地区的匈奴首领浑邪王和休屠王被迫投降汉朝,汉武帝在河西地区设置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四个郡,河西地区自此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开通丝绸之路的关键地带。

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号称十万。

——《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在霍去病的强有力打击下,匈奴屡战屡败,悲哀的唱道:“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衍!”汉与匈奴七十多年的攻守态势最终异形!

三.视若珍宝——汉武帝发现的状元秀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对于汉武帝这样一个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四年的帝王而言,人才的发掘是势在必行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有一批跟得上时代步伐的人才来帮助汉武帝进行国家的统治才可以,而霍去病,正是汉武帝发现的新型人才中的状元秀!

在军事上,汉武帝最开始使用的是以韩安国,李广等人为首的老派武将,他们战法老套,与汉武帝的军事思想经常意见相左,所以在马邑之战后这批将领的使用率就开始减少;随后,以卫青,公孙敖,公孙贺等人为首的少壮派开始成为汉武帝的主力,在这批将领的指挥下,汉朝成功收复了河套平原,但汉武帝并不满足于这一点点成绩,继续寻找新的人才,刚好,年轻的霍去病成为汉武帝发现的状元秀,在汉武帝的支持下,霍去病成为他打击匈奴最锋利的一把匕首,直插匈奴的心脏!


汉武帝刘彻剧照

对于霍去病,除了特别重用外,汉武帝内心是真的喜欢年轻的霍去病,在霍去病首次出征时,汉武帝就一再嘱托卫青要照顾霍去病,而当霍去病第一次出征成功后,汉武帝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四次命令霍去病出征匈奴,每一次都是大胜而归,而霍去病也因功接连被提拔为骠骑将军,大司马。一年之内连升四次,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对汉武帝而言,年轻的霍去病就是大汉王朝未来的希望,他是真的喜欢这个年轻人!

四.压卫扬霍,汉武帝的手腕

尽管汉武帝真的特别喜欢霍去病,尽管霍去病真的是个军事天才,但刚一出征得胜,汉武帝就给了17岁的霍去病如此高规格的赏赐,这实在是有些讲不通的。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汉武帝规划好的,提拔霍去病,只不过是汉武帝这盘大棋中的一部分而已!

1.扬霍压卫,新外戚取代旧外戚

卫青的得宠源于姐姐卫子夫的得宠,而当卫子夫年老色衰之际,卫青外戚的身份就显得有些尴尬了,而他又是个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平日里谨小慎微,汉武帝虽然对卫青开始冷淡,却也找不到卫青什么把柄。

大将军卫青剧照

可霍去病的出现给了汉武帝一个足够的借口,在军事上让霍去病去分担卫青的军权,往往卫青与霍去病一起出征时,分给霍去病的都是最精锐的士兵,而给卫青的只剩下那些老弱残兵;在进攻匈奴单于时,原本霍去病走的东边,因为单于在东边,但随后听说单于实际在西边时,汉武帝又强行命令卫青与霍去病更改攻击方向,实际上汉武帝就是怕卫青杀了单于拿下头功,自己反而不好控制。这一切,皆源自汉武帝的薄情寡义和政治手腕!

既皆还,上曰:“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以五千八百户益封票骑将军……而青不得益封,吏卒无封者。

——《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2.霍去病是个纯粹的军人,不懂政治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霍去病希望汉武帝在自己成功后给自己写一封只有一个字的圣旨,因为在霍去病看来,军队里都是些大老粗,他们不懂那些繁文缛节,简明扼要更适合军人的风格,同样,也更适合霍去病的风格。汉武帝提拔霍去病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霍去病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不懂政治。


霍去病射杀李敢

霍去病的想法很简单,简单到他可以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样的豪情壮语,他的一生只有君主和亲情,其他什么都可以不顾,所以在李敢对卫青不敬时霍去病敢于在皇家园林射杀李敢,一点不计较后果。同样的情况下卫青就圆滑的多,对于汉武帝封赏的一千金赏赐他分给了汉武帝的宠妃王夫人家族一半,这让汉武帝很惊讶,甚至把卫青见到身边一问究竟,因为在汉武帝看来,军人并不可怕,但懂政治的军人就很可怕,相比较而言,霍去病更纯粹,也更好控制,汉武帝当然更偏向于他了!

五.英年早逝,汉武帝的新计划

原本,所有的事情都向着汉武帝所想的那样进行,为了打击卫青,汉武帝在元狩四年设立大司马头衔,由卫青与霍去病同时担任。看上去这没什么,但霍去病是卫青的舅舅,于情于理霍去病也该比卫青低一个档次,这叫尊重,但汉武帝却把他俩摆在了同一个位置上,他要的就是给卫青一个信号,让卫青有自知之明,好达到他加强皇权的目的。

但人算不如天算,短短两年之后,年仅二十三岁的霍去病就因病去世,霍去病的离世打乱了汉武帝的全盘规划,年轻的霍去病原本是他手里最大的资本,可如今,这张牌没了,汉武帝的计划泡汤了,不得已,汉武帝开始了B方案。

1.提拔霍光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生前对这个年幼的弟弟非常疼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因为霍去病过早的去世,培养霍光成为汉武帝另一项计划的开始。


霍光剧照

而霍光的表现也让汉武帝非常满意,从小的宫廷生活让霍光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平日里霍光做事从不出错,连每天上朝所走的路线和步数也一字不差,正是霍光的这些表现让他成为汉武帝临终时的托孤大臣之一。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汉书.霍光传》

2.新的外戚势力培养

培养霍光固然重要,但彼时霍光年纪尚幼,培养他属于长期投资,所以,汉武帝在霍去病离开后还需要一股新的势力去平衡朝中的权力。

很快,随着李夫人的受宠,李氏家族成为汉武帝时期崛起的又一外戚家族,为了强化李氏家族的权威,汉武帝不惜让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因为一匹马而远征大宛,为的就是让李广利立功封侯,从而把李氏外戚培养成自己的势力,平衡朝政,无奈李广利并不争气,在武帝末年为了扶持昌邑王登基而密谋作乱,最终投降匈奴,汉武帝晚年新外戚培养计划宣布失败,好在霍光此时已经成才,他也成为汉武帝之后把持朝政二十年的又一代权臣!

是时其长兄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不及诛,还,而上既夷李氏,后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

——《史记.外戚世家》

结语:

霍去病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相辅相成的结局。霍去病长成之时正赶上汉匈交战之际,给了霍去病机会;而霍去病自己也非常争气,连续出其不意的打击匈奴让汉武帝看到了他的价值;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汉武帝,来自于他的薄情寡义,喜新厌旧,来自于他的权术手腕,平衡权力,霍去病,只不过是他手中一颗比较重要的棋子罢了!


相城历史小学生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的母亲卫少儿也是平阳公主家的奴婢,与平原县衙役霍仲如私通,生下霍去病。


霍去病自小生活在奴婢群体中,很艰苦。却十分好学,自小学习骑马射箭。后来,卫青的姐姐被汉武帝选入宫里,并于后来立为皇后,卫氏从此开始平步青云。

霍去病十六七岁时,因为身材魁伟,智勇过人,被选入宫中做了侍中官。这时匈奴屡次南侵,汉武帝改变了以往和亲政策,开始极力主张与匈奴开战。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已经按照汉武帝的安排,带领大军主动反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组织大军反击匈奴。这一年霍去病十八岁,他听到舅舅卫青又要出征,便跃跃欲试,主动向汉武帝请缨。汉武帝看霍去病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并任他为骠姚校尉,有卫青挑选八百名骁勇矫健的骑兵归其统领。


霍去病带领八百起兵便奔向了草原深处。走出几百里到了黄昏时,远远看到一处黑点,霍去病判断是匈奴人的营地。当即下令衔梅而行,迅速掩杀过去。匈奴兵没有想到草原深处会有汉军的到来,结果四处逃散。

这次战役,由于卫青带领的其他人马都无收获战功,只有霍去病这一队杀敌两千。卫青将战报报给汉武帝。汉武帝对霍去病十分赞赏,封其为冠军侯,并赐予丰厚的奖赏。

霍去病的一生如白驹过隙,很是短暂,却为西汉立下不朽的战功,他“封狼居胥”的丰功伟绩,成为后世武将追寻的理想。

当然,霍去病的封侯,以及后来的业绩,与其家族的升迁发达是分不开的,他自己努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汉武帝用人的大度与胸怀。


路遥lgy


西汉名将霍去病从私生子出身,到17岁获封“冠军侯”,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霍去病虽说是私生子出身,但作为皇后卫子夫的外甥,他的成长平台其实并不差,再加上霍去病自身的能力,漠南之战中一战成名,最终以17岁的年纪获封“冠军侯”。

霍去病虽是私生子出身,但他的成长平台并不差

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出身微寒,父亲史料不详,母亲卫媪曾为平阳侯家僮(另说为侯妾),也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卫子夫少年时期便被送往了平阳侯府学习歌舞,而卫少儿则在平阳侯府担任侍女。

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时为平阳县小吏,约在公元前141年前后被派到平阳侯府服役,负责侍奉平阳侯,也正是在此期间,与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不过,霍仲孺当差期满后便返回了平阳县,并另外娶妻生子(霍光),就此与卫少儿失去了联系。因此,霍光出生后便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

平阳侯府的女主人平阳公主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此前她的姑姑馆陶公主曾通过向汉景帝进献美女而深受宠信,她便也挑选了一些良家女子养在侯府,想要找机会献给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春,汉武帝去霸上祭祖归来,在平阳侯府小憩,平阳公主便趁机将早已准备好的女子精心打扮一番让汉武帝挑选,然而汉武帝却谁也没有看中。平阳公主无奈之下只好设宴款待汉武帝,并让府中的歌女舞姬表演助兴,谁知汉武帝竟然就此看中了卫子夫。

建元三年(前138年),卫子夫入宫一年多,却因皇后陈阿娇独宠后宫而难以接触到汉武帝,这年正好汉武帝释放宫人出宫,卫子夫便求汉武帝放自己离去,汉武帝怜爱卫子夫,便再一次临幸了她,谁知竟然就此怀上了龙种,日渐受宠。

卫子夫获宠之后,卫子夫全家开始水涨船高,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因曾与曲逆侯陈平的曾孙陈掌私通,也被嫁给了陈掌。到了元朔元年(前128年),皇后陈阿娇因巫蛊之术被废,极受汉武帝宠爱的卫子夫遂被立为皇后,而作为外戚的霍去病,也就此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根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记载,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要知道,古代习武可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的,由此可见霍去病虽然出身不好,但由于卫子夫的关系,其少年时期的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

跟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漠南之战一战成名

汉武帝亲政之后,一改前朝暮气沉沉朝野景象,在前朝“文景之治”的积淀之下,一方面积极推行改革,另一方面开始对北匈奴采取强硬措施,正因如此,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一众武将,开始迅速登上历史舞台。

霍去病因“善骑射”,再加上身为外戚经常接触汉武帝,因此极受汉武帝喜爱,不仅被提拔为近臣侍中,汉武帝甚至还曾想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兵法》。由此可见,汉武帝对于霍去病的培养应该是不遗余力的,而且是以名将的标准对其进行培养的,这应该对其之后的军事生涯产生了较大影响。

元朔六年(前123年),在卫青取得了前一年对匈奴的胜利后,为了寻歼匈奴、巩固边防,汉武帝再度命大将军卫青出兵,以公孙敖做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做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出征匈奴,而17岁的霍去病也被任命为票姚校尉,随从卫青出征。

这虽然是霍去病第一次参加对匈奴的作战,但作战极为勇猛的他,竟然率800骑兵追击长达数百里,斩获匈奴两千余人,并击杀伊稚斜单于大行父藉若侯产,俘单于叔父罗姑及匈奴相国、当户等高官,并且全身而反。

事实上,这次大规模的出征,汉军虽然取得了斩敌万余的战绩,但除了卫青一路获胜之外,其余各路兵马要么没能建功,要么惨遭战败,例如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所率的3000余骑,便因遭遇伊稚斜单于率领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而赵信更是率领800残军投降匈奴。

汉武帝以这次军功不多,赏主帅卫青千金,未再益封。但霍去病第一次出征便取得如此战绩,甚至比其他各路军队主帅的战绩还要耀眼,因此汉武帝以其功冠全军,封为冠军侯,赐食邑二千五百户。之后,霍去病更是屡立战功,可惜英年早逝,24岁便去世了。


香茗史馆


霍去病是私生子,他也是西汉中期名将、军事家、外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以及名将卫青的外甥,权臣霍光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出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在长安侍奉平阳侯的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儒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在长安平阳公主府的卫少儿失去联系。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霍去病的小姨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临幸。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卫子夫被立为皇后。 霍去病因此在年幼时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外戚家族的一员,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汉武帝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汉武帝还曾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兵法》。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随舅舅卫青往漠南抗击匈奴。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去世,年仅23岁,被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霍去病墓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追谥为“景桓侯”。





Z过客K


霍去病是卫氏家族中运气比较好的一代,他一岁的时候姨母卫子夫就入宫,很快就承宠,整个家族平步青云。其实,霍去病的身份最初是十分低贱的,他不仅是私生子,实际最初的身份就是奴隶。汉代的法则是按母亲的出身来确定孩子的身份,虽然他的生父是一名小官吏,但是也改变不了他母亲的女奴身份。所以,在霍去病一岁之前一直是奴隶的身份活着。直到卫子夫被封为夫人,身为国戚自然而然的脱离了奴籍。

事实上,霍去病的功劳有很大一部分是汉武帝赐予的。霍去病的军队和其他的军队不同,他的军队都是由他一个一个仔细挑选的军中精锐,百里挑一的健者。这一特权也是汉武帝额外赐予他的。至于其他的后援粮草,辎重补给更不必说。可以说整个汉朝的精锐都在他的手中,不胜都难。而其他的部队则很多都没有他这样的优厚待遇,比如李广的军队中连好一点的向导都没有,以至于多次迷路,错失了封侯的机会。所以,霍去病的封侯很大程度上都是汉武帝一路扶持的结果。包括他杀害李广的儿子李敢,汉武帝竟然也不顾体统地帮他遮掩,足见汉武帝对于他的宠信程度。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年少封侯自然也不成问题。

其实,从个人品格上看来,霍去病身上的纨绔子弟之风还是很重,他出身贵重,不体察士兵疾苦。这一点比照他的舅舅卫青差了很多,所以他如彗星一样迅速熄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经典守望者


导言:纵观历史,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但是像霍去病这般实在是少之又少,其一生可谓是功成名就,在别的孩子十七岁的时候或许才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军队,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已经勇冠三军并且获得汉武帝亲封的“冠军侯”,那么霍去病为何能在十七岁就可以封侯?

虽为私生子,却处于上层社会

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不过是一个县城小吏,母亲也不过是公主府一个丫环,霍仲孺在公主府待了一段时间就离开了,因为霍去病从小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是霍去病又是幸运的,因为霍去病的小姨被汉武帝宠幸当上妃子,并且最后当上了皇后,并且霍去病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舅舅,也就是卫青,所以在很小的时候霍去病就处于上流阶层。

汉武帝赏识

在霍去病的少年时代就非常的喜欢骑马和射箭,因为有卫子夫和当朝大将军卫青这两层关系,霍去病很早就跟汉武帝相识,汉武帝对霍去病也是颇为赏识,愿意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做个小侍卫,并且看中的霍去病领兵打仗的天赋,要亲自传授霍去病“孙子兵法”

但是霍去病直接拒绝了,可能有少年的不懂事,也可能有自己的自信,霍去病认为带兵打仗不能一味的学习古人的方式,只要有自己的作战方法就可以了,学习古人的作战方略有些浪费时间。汉武帝被顶撞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其中这个小孩子,认为其不仅有真性情还很有自己的想法,以后一定是为好的将领。

初次出征,立建奇功

公元前123年,此时的霍去病仅仅才17岁,但是已经跟随卫青前往前线对战匈奴,临行前霍去病还被汉武帝封为票姚校尉可带领八百人,不管是让霍去病证明自己也好,还是汉武帝存心要保护霍去病也好,从这中就能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的何其器重。

或许是年少轻狂,又或许是自信使然,在卫青去前线指挥的时候霍去病带着自己的800人马悄悄离开大本营,直接快速率军奔袭来到匈奴腹地,事实证明,有有些人是真的有天赋的,霍去病就好像为打仗而生,虽然只有八百人但是却擒获匈奴单于的叔父,也就是说生擒了匈奴国王的叔父,并且以少胜多杀敌两千多人,最终还能成功率军撤退,可见其神勇无双。

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最后霍去病取得的这个成果让天下震惊,实在不敢想象这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所为,并且凭此一战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汉武帝对于霍去病是真的赏识,为霍去病封的各种官职都是自己亲自找此,这次就是因为霍去病功冠全军所以特封为冠军侯,千万不要觉得封侯简单,著名“飞将军”李广,一生抗击匈奴,立功无数,最终却也并没有封侯,并且这还是汉高祖有言在先“非刘姓不可封王”,不然我想霍去病会有更高的历史成就。

英年早逝

公元前117年,此时的霍去病年仅23岁,但是却永远停留在了这个年纪,成为了后世的一个传说,为了表达霍去病所取得的功劳,汉武帝特命人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数次攻克匈奴的功劳,并且让士兵一路排阵直到霍去病墓前,可见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尊重。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关注、点赞,这些您的随手之举,就是对文青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并且还能第一时间获取文青发布的精品内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