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全程爬过泰山?从红门走着到南天门,然后走着下来,谈谈你的感受?

海之绿


晚上八点从红门出发,经过中天门、南天门直达玉皇顶,第二天早上七点再走回来,九点多到中天门坐公交车,十点返回山脚。夜爬泰山,一次艰险而奇妙的经历。

红日跳出山巅喷薄而出,霞光笼罩天地,润泽万物。泰山日出之壮美名震天下。泰山观日出无非两种方式:住在山顶和徒步夜爬。而我选择了后者。

生理上的折磨和煎熬是始料不及的。

恐惧感前所未有。

夜爬泰山观日出的,大多会选择半夜出发,凌晨到山顶。我也许因为过于期待,晚上八点就出发了。尽管夜爬泰山的人很多,但这个时间段极难遇到同行者。整座大山笼罩在漆黑的暮色中,可依靠的只有脚下的石阶和天空的明月。恐惧感伴着山风时时袭来。不时要路过昏黄灯光掩映的寺庙,不时要有过摆放莲花烛灯的石阶。狰狞猛虎、獠牙厉鬼、阴森地宫……丰富的想象又放大了恐惧。可慰藉和释放恐惧的只有每隔一段路边生意人的灯火。深夜里生意摊边的谈话声竟如美妙的音乐令人踏实舒畅。到了中天门,摊边买了一壶热茶慢慢坐喝,上山的人陆续多起来。中天门往上的路,时见路边休息者和快速从身后超越者。恐惧感也就云散烟消了。

寒凉感冷彻入骨。

起初,汗透衣襟尚能敞怀消散。暮色微风入怀拂面,竟还有三分“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诗意。可越往上气温越低,风也变得越来越硬朗。走起来一身汗,可一旦停下来,立刻寒风入骨,无处躲藏。抱紧自己是唯一取暖方式。腿脚稍事休息立刻前行。一会功夫,热得汗透衣襟难耐,再在寒风中瑟缩会。冷冷热热,如同冷水澡热水澡反复交替。特别是寒凉感,冷彻得让人悔不当初。过了十八盘挨到南天门时,是夜里两三点钟。玉皇顶切近了但观日出尚早。南天门脚下租了个军大衣,把自己严严裹住坐在石阶旁小憩。石阶旁坐满身披军大衣了打盹的人,如同一群风雪夜聚集的企鹅。寒风中小睡一小时,继续向玉皇顶行进。唯有行进中的汗水能消除身外的寒凉。可是到停下来,汗水又成了寒凉的帮凶。

至于攀爬的疲劳,相比于此,已经是弱爆的感受了。一夜的拾级而上,腿脚早已变得麻木不堪。

可是,当在人群的欢呼声中置身于万丈霞光笼罩的绝顶时,所有疲劳疲惫感受瞬时乌有,即刻化为心灵的震撼和升华。接旭日初升于云海,承大光普照于眦前。瞬间的美妙是值得称道一生的获得。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信夫!因为险远,彰显非常!






龙江诗意光影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六日下午一点钟,起步孔子登临处。第一次登泰山,兴奋之余不忘潇洒,背负三瓶罐头六瓶啤酒。于一个小时五十分钟左右到达玉皇顶。本想在各景点留影,但因同行者无人跟上,故放弃。在探海神针处吃喝完后,将剩余酒菜写条留言给后来同伴。下山,于五点钟返回原点。为证明自己不累,又步行六公里到达入宿酒店。下图右一是本人。那时很年轻!很逞强!很牛逼!



好山好水好心情3


一览众山小,唯我独尊!回忆当年,我们四个同事,住在泰山脚下的一个亲戚家中,半夜3点从红门爬起,刚爬了不久,他们三个就己经气喘吁吁,看到这些,我便把他们三人的水壶,挂在自己腰上,冒着漆黑一团的夜色,往山上爬起,在路上听别人说,泰山上的十八盘,最令人生惧!怀着坚定的信念,又有着在山里劳动的根底,不知不觉己到了十八盘下,谁知道,真正的十八盘,是左十八,右十八,不紧不慢还有十八,迈着沉重的步伐,天微微亮,终于爬到了玉皇顶,非常幸运,看到了太阳从云海中微微的升起,站在高山上,一览众山小,才发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如此的美丽!


戏如人生4928


84年8月份,本人29岁,第一次携夫人从上午十时开始爬山(那时也没有揽车),大汗淋漓,背心湿透。夫人体弱,基本上是半挎半拽的于下午4点多登上了南天门。晚上住宿山上简易旅馆(上下铺)。第二天早上因阴天没看到日出。当即下山,赶下午一点多的火车去青岛。当年年轻,没有感觉累。2001年开个面包车,领儿子爬泰山时年纪已有46岁,此次爬山就不行了,为了跟上十五岁儿子的步伐,速度偏快了,结果是双膝关节损伤了,膝盖针扎般疼,也留下了后遗症!



说起这个我点背,半夜12点到的开始爬,快三点到山顶,MD 下雪了,也没怎么看一口气就走到山下,中途还要拎着十岁的孩子,客车因为下雪不接送,又跑了三十里山路回到停车场!我一家人的腿疼了两天,微信计步器显示我跑了40000多步[流泪][流泪][流泪]




光头1121


我全程爬上爬下三次,第一次是1998年那年13岁和爸妈还有小两岁妹妹一起爬的,爬上去在上面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看了日出下山,好像没记得腿多疼。第二次是大概2007年大学期间和朋友一起爬的,我们晚上十点左右爬山,夜景很美,身边还有萤火虫非常漂亮,和白天不一样的感受,到了山顶也快天亮了,然后下山,记得好几天腿疼[捂脸][捂脸][捂脸],第三次是爬完山好像没有腿疼,可能平时锻炼了!


ybk0419


我目前爬过三次泰山。

第一次非典那一年的4月份半夜从红门上去的。夜里凉风习习,道路两旁石刻显得特别阴森(当时黑漆漆的也不知道是石刻还是墓碑)。23岁的我和朋友们一口气(大约4个小时)登顶。走到十八盘的时候简直是手脚并用,闺蜜拉着,推着爬到了山顶。5块钱租个潮几几的绿大衣。日出🌄时,只想到了梁启超的“日出东方,其道大光”。同行的朋友却在最关键的时候睡着了(-_-) zzz。索道下山时,累死了,估计这辈子是不会再从红门爬泰山了。

第二次36岁时和儿子一起。小家伙刚好要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了,心想带他看一次日出,以后学习的时候会深有体会。同行的闺密说,怎么都不会带孩子从底下爬,一是我们平时没怎么锻炼,二是怕孩子小上不去。坐车到中天门,走走停停四个小时。把能吃的,能喝的都造完了。一路上孩子们说说笑笑,拉拉扯扯的登顶了。原想着他们会是拖油瓶呢,谁知道一个二个跑的那个快啊。没有看成日出,当天下午就下山了。但站在天街往下看时,孩子们感慨着“一览众山小”。下山时心劲用完了才感觉腿不是自己的,胯扭的特别夸张,路上捡了游客扔掉的竹竿,一瘸一拐的下山。闺蜜说,打死再也不来了。

前年第三次又和闺蜜带着娃娃来爬泰山。这次必须看日出。坐车上中天门(如果不是带着娃,我们都想再坐索道上去)。明显感到自己老了,上山时走一步歇一步,看见凳子就想坐下来;下山时更夸张,索道下山,然后走到红门。累的不想说话。可见平时的身体素质有多差。在天街住了一晚,凌晨四点叫醒。虽然是暑假,但山顶依然很冷。我家臭小子挤着眼睛(困)被我拉到山顶。这下子可看到日出了🌄。好像自己的心一下子敞亮了。有趣的是,臭小子这之后的作文,怎么都能写到爬泰山。儿子说,学了《挑山工》,向往着再次爬泰山遇到他们。但真正看到挑山工挑的担子时,才知道实属不易。


布丁52161782


早上走上去,下午六点下来的。当时我二十二岁。走下到中天门以下,下台阶耳朵有冬冬响声,第二天,腿酸疼。呵呵😊,年轻真好。今年我五十八了。我自己一路上去的,中午饭也没吃,下来后,到泰安战友家吃的晚饭。走了一天,基本没停脚。真正难走的,是返回下山到达中天门以后,腿酸疼弹性变差,耳朵冬冬响声,这就是上山容易下山难。特别是上山下山连续走,绝对考验身体素质。


柳下风3


2014年五一节前夕去的,早上七点到达红门山脚下,当爬到南天门时就累坏了,有些打退堂鼓了,在儿子老公的鼓励下,坚持登山,当爬到山顶的时候已上下午1:30左右了,但非常有成就感,走下来的时候相对轻松,下到登山处时约下午五时。


左氏春秋余墨香


在方特玩了一天,晚上十点开始登山,爬到半山腰突然下雨,要死的心都有呀,只能往上爬,爬到山顶租帐篷,大衣,几个人窝在帐篷里一夜差点没冻死,什么风景也没看,第二天下山,所有缆车都停,只能步行!下山真是下到崩溃!到家发烧,睡了一天一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