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社區幹部的三重角色:炊事員、心理疏導員、信息員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王松

“我們要成為最後走出觀察點的人。”2月4日,駐仙桃明大酒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社區幹部杜雄偉,安排好入住觀察人員,得空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聊起來。

杜雄偉是仙桃沙嘴街道光胡管理區黨總支副書記、主任。從1月30日起,他就蹲守在醫學觀察點,充當炊事員、心理疏導員、信息員。

擅調眾口的“炊事員”

截至2月4日,明大酒店醫學觀察點內,59人正在集中隔離觀察。

從測量體溫、登記入住、清洗消毒床單,到每日三餐、生活垃圾處理,甚至代買、代收、代送生活用品,杜雄偉安排得妥妥帖帖。

“每天隔離在小小一間房裡,實屬不易。”杜雄偉善於換位思考,也擅長調眾口。每個人飲食習慣不同,為了讓大家吃好,杜雄偉煞費苦心,常常開車去買菜。

“今天我買了萵筍、韭菜,還有大蒜、香菇、肉、魚七八種呢!”杜雄偉很高興,“市場供應很充足。”

菜買回來,杜雄偉請朋友的餐館廚師幫忙炒菜做飯,有時炒菜師傅來不了,杜雄偉就自己上陣。觀察點裡有7名兒童,他還想方設法開設專門的“兒童餐”,都是孩子們愛吃的雞蛋羹、雞翅等。期間,有名兒童出現過敏症狀,杜雄偉專門讓妻子在家煮兒童麵條,騎電瓶車送來,一送就是一週。

衡情酌理的“心理疏導員”

與密切接觸者在一起,好多人都很擔心。可杜雄偉顯得很淡定:“我幹過20多年的衛生工作,知道深淺!何況我是黨員,必須帶頭上!”

杜雄偉回憶,這些被隔離人員剛來時,一會兒嫌棄這裡不乾淨,一會兒擔心那裡不安全,情緒比較激動。經過多次溝通和社區幹部、醫護人員等的精心照顧,如今情緒基本穩定。

“我告訴他們,雖然不能自由進出,但對自己、對家人是一種最好的保護。”杜雄偉說,59名被隔離人員,他均加了微信,“他們有什麼需求就提,我儘量想辦法滿足!”

“情況都還好,生活也習慣。”一位入住的被隔離人員稱,“杜主任人好,心也細,很照顧我們。”

上傳下達的“信息員”

進駐當日,該醫學觀察點就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共7名成員。

“讓黨旗在觀察點屹立不倒!”杜雄偉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醫學觀察點,他主動參與臨時黨支部大小事務,當起繁瑣的信息員——每天召開支部專題會議梳理防疫情況,彙總、報各項數據。同時,他提醒支部成員定時量體溫,自己一一記錄下來。

外界的真假消息滿天飛,杜雄偉便在微信裡發佈省市指揮部等權威機構的消息,勸被隔離人員科學防疫,不信謠傳謠。

自從該觀察點組建以來,杜雄偉就沒有回過家。每次換下來的衣服,像垃圾一樣密封,他借出去買菜之機,扔在家門口,電話通知妻子取走,再把乾淨衣服密封后帶下來。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一群像杜雄偉這樣負重前行的人。

“丁零零……”電話響起,又有新增觀察人員要送來了。杜雄偉和同事們又忙碌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