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直播精华摘编」外资加速流入,是“挑战”还是“机会”?

去年11月,A股纳入 MSCI(明晟)指数经过三步走实现20%的阶段目标后,暂时按下“暂停键”。市场有疑问,北上资金流入是否同时暂停?尤其是疫情当下,外资会不会跑路?

数据给出了答案:截至2月14日,北上资金已经累计净流入728.22亿左右,春节后更是按了“快进键”:

节后首个交易日(2.3),市场大跌近8%,北上资金却大幅净买入182亿元,创历史第二大单日净买入;

截至昨天(2.14),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达344.30亿元,占今年以来近五成。

此后市场展开了快速反弹,创业板重回2000点,近9个工作日沪指录得七连阳,涨幅超过6%,外资再次展现“聪明资金”之魅力。

疫情冲击不改外资长期流入态势,根本原因有三:

外资是长期性的资金,此次疫情对于市场更多是一次性冲击,所以不改外资长期流入的态势;而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外资认可中国的投资环境。

首先是因为中国近几年的监管政策越来越稳定,使得外资投资A固定信心大大增强。比如开通陆港通,并不断提高陆港通的额度;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取消资金汇出限制与本金锁定期要求,同时允许QFII与RQFII开展外汇套期保值;逐步放开外资对中国金融机构(券商、银行、基金等)股比限制。

尤其是本次疫情期间,监管层不顾延缓开市的争议,坚持按时在2月3日开市,表明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市场的决心与自信,也说明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成熟。

其次,中国经济体健康,风险可控,优质的企业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高杠杆问题也大为缓解,目前已经涌现出不少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在A股上市了。

第三,与美股、港股比,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的估值底,投资性价比高。与美股、港股主要指数相比,A股主要指数除创业板指市盈率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上,其他指数市盈率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远低于美股的历史分位,与港股历史分位相近。

外资入局影响之一:中国资本市场更加成熟完善

近些年,随着外资的加速流入,外资已经成为当下市场不可忽视的主力资金,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的股票资产(即外资持有A股市值)为2.10万亿元,同期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2.43万亿元,两者相差仅3300亿元。

那么外资的持续流入对于A股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呢?

首先是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如今,外资在A股占比正在不断提升 ,随着未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地进一步提升,外资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参考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对外开放的经验,我国台湾地区从1996年开始放开海外直接投资,从1999年-2008年间海外机构成交量占全市场的比重从3%左右上升到最高26%;而韩国从1992年开始放开外资直接投资,外资占韩国估值总市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4.1%上升至目前的16%左右。

其次是带来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随着外资占比进一步提升,这一理念会更加深入人心,比如以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为例,2003年外资占比快速提升以后,台湾地区股市换手率进一步缓慢下降,换手率从2003年的月均15%逐步下降至2019年以来的月均6%。1993年韩国股票市场月度换手率为15.6%,而随着外资占比的持续上升,月度换手率也逐步下降至1996年的8.1%。

第三,外资可能会使得中国股市的机制更加完善,比如进一步完善做空机制

国外做空机制比较完善,可以直接做空个股,也可以借助期权、股指期货、信用违约互换等产品;而A股目前没有明确的做空机制,股指期货和融券业务这两种做空机制的门槛较高,品种也不丰富,因此外资的持续流入未来有望使得中国股市的做空机制更加完善。

外资入局影响之二:金融机构VS外来“入局者”

外资入局除了对资本市场带来诸多变化外,与资本市场密不可分的各类金融机构,也在面临着对外开放带来的“外来者”。作为基金行业近20年的“老兵”,我们深刻感受到外资入局带来的变化,因此和大家谈谈外资进入对于各类金融机构的影响。

先说下银行。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受到保护,缺乏来自境外同行的业务竞争。可以回想下,10年前外资银行在国内是十分“高冷”和受追捧的,10年过去了,目前国内几大银行已经牢牢地占据了银行业务的主要阵地,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缺乏了外来竞争。

如今,政策上放开了外资进入银行业的条件,取消银行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等,我们有望看到将来国内银行与国际银行展开竞争,从而刺激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进而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效率。

证券:原来的政策限制了外资证券在华发展的积极性,如今,2020年12月1日起,中国证监会将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2019年3月和12月,已先后有两家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获批成立;野村、大摩已经批了,还有12家在排队审批。

保险:几乎每一次大疫情过后,都会出现投保率增加的现象。2003年“非典”推动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5至8月健康险单月保费同比增速高达309%、265%、158%、131%。

同时,也要看到,内地的保险费用相对而言并不便宜,在相同条件下,内地保险的保费比香港要贵2-3成,这与外资保险进入内地难度大、进入后生存不易有一定关系。内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和监管环境是阻碍外资保险企业实现增长的原因,而且监管机构对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审批速度过慢,合资寿险公司每年发放不到 2个新执照。

不过这一格局也在发生改变。2019年11月,银保监会批准首家外资独资保险——德国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开业。随着外资保险的入局,内地保险行业也将迎来改变。

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这一领域的对外开放也在积极推进,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以及资管公司的政策不断出台,如今,首家外资绝对控股基金公司已经产生,首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已获批成立,3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已经获批开业。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的,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