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失敗,是內亂,瘟疫,對手強大,其他?

鵬舉張說天下


為何?強龍壓不過地頭蛇

翻過秦嶺淮河一線,曹操這條強龍將面對“兩大敵人”:一是外在的孫劉聯軍;二就是內在的地緣水土。

對於曹操這樣的北方大軍來說,揮師南下進入水網交織、暑熱難當的長江流域同常年居住於此的孫吳勢力進行作戰,是完全不佔地利優勢的。

北方人不習水戰,而曹操的水軍主力則是投降不足三個月的荊州水師,軍心士氣方面實為堪憂,難以形成有效的戰鬥力(更心驚的是曹操自己的水軍從編制到訓練,滿打滿算也不足一年)。表面上曹操水軍規模龐大可布江千里,實則是花架子上下難齊心,同東吳少而精的水軍相比,只要戰局稍變曹軍水師難保不潰。曹操水軍人和也未佔半點優勢。

至於天時方面,赤壁之戰發生在冬天,而恰巧曹軍南下並整編訓練軍隊是在秋天,這是吸血蟲病、瘧疾、傷寒等傳染病高爆發季節。曹軍中實屬發生了規模不小的傳染疫病,軍士戰鬥力大打折扣。

生子當如孫仲謀

當年曹操對孫權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可在面對逆江而來的東吳水師時卻低估了這個孫仲謀。

建安十三年春(208年),曹操初定北方後緊鑼密鼓地就要組織軍士南下。七月開始進軍,八月荊州劉表去世,九月底荊州劉琮不戰而降,把7萬水師原封不動交接給曹軍。

荊州水師戰力如何?十二月雙方第一次在赤壁接觸,曹軍敗北。

曹操深知收編的水師和自己的軍隊尚未磨合,不能發揮有效戰力,因此決定將水陸兩軍交匯江北一處,以待時機。(鐵索連船其實是想把陸軍優勢在水面上發揮出來)

初戰告捷的東吳水軍此時發生內訌,大將黃蓋居然暗表降意。

生性多疑的曹操應該深知黃蓋是效忠東吳孫家三代的老臣了,忠心可表。就算不服年輕的大都督周瑜,也應該向孫權上諫呀,不能上來就“毀人設”做降將呀。而曹操唯一能想通的一點就是:孫權小兒難齊眾心。曹操之所以會如此反常得放下戒備之心,很大的原因是受荊州不戰而降所至。

插入腰眼的尖刀——瘟病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對赤壁之戰的疫疾做了描述:曹操與劉備初戰不利,軍中爆發大疫,士卒傷病大半,遂撤軍退兵,劉備得荊州江南各郡。

關於曹軍內部爆發疫病的解釋是:曹操水軍被周瑜軍大火殲滅後同時將大量糧草船焚燬,此時正值冬季,無糧無草的曹軍飢寒難耐,遂爆發瘟疫。

關於疫病為何沒有在孫劉聯軍中傳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水土不服。孫權的部隊是世代居於此地,對長江流域的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即使染病也多是慢性症狀,不會短期內影響到士氣與作戰能力。而對曹軍來說,水土不服是一大難題,加之糧草供應不足,食不果腹,抵抗力下降,雪上加霜,疫病再所難免。

學者猜測,當時曹軍爆發的是急性吸血蟲病。

依據是:西漢馬王堆墓發現的女屍體內有吸血蟲卵。如此貴族家室既有感染,說明此病在長江流域十分普遍,赤壁戰場更是嚴重的流行區。同時這種病在秋季極易傳播,冬季是發病期,這和曹軍在冬季作戰爆發疾病非常吻合。

還有人根據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推測:在荊襄一帶區域,自建安元年到建安十年,此地得傷寒死亡者要佔到三分之二之多,病死率極高。曹軍有極有可能感染此疫。

因赤壁大戰中對曹軍發病的症狀在史書中並無記載,所以人們也只能進行猜測。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赤壁之戰中曹軍確實爆發了可怕兇猛的傳染病,而且直接導致了戰爭的失利。


少荃經史屋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赤壁之戰”描寫的極為精彩,受此影響,漢末三國“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其餘兩戰為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可以說是最為著名的一戰。那麼,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的過程到底如何,曹操又為何會慘遭失敗呢?

戰爭簡述:曹操平定北方揮軍南下,孫劉聯盟赤壁大敗曹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之後,開始將戰略重心轉向南方,一方面在鄴城開鑿玄武池訓練水軍,另一方面則調張遼、于禁、樂進等人率軍向南移動,積極準備南征。同時,令馬騰及其家屬遷居鄴城充作人質,以減輕西北方面的壓力。

△赤壁之戰前形勢

同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逝,劉琮繼任徐州牧。九月,曹操率軍抵達新野,面對曹操大軍,劉琮選擇了投降。駐軍於樊城的劉備得知劉琮投降,無奈之下只得棄城南逃。曹操率軍抵達襄陽後得知劉備逃走,遂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雙方在長坂坡展開激戰,劉備不敵丟妻棄子慌忙逃竄,曹操追至當陽橋,因張飛拆毀橋樑,這才停止追擊。之後,曹操抵達江陵,大肆封賞功臣。

江東方面,得知曹軍南下的孫權派魯肅前去探查虛實,在得知劉琮投降、劉備南逃之後,魯肅找到劉備,勸說其與孫吳聯盟共同抗曹,劉備同意後進駐樊口。而諸葛亮則與魯肅返回江東勸說孫權,雖然東吳官員大多主降,但在魯肅、諸葛亮和被召回的周瑜勸說之下,孫權最終決心與曹操一戰。

下定決心後,孫權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各自率領萬餘人與劉備合力迎戰曹操,同時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謀劃戰略。同年十二月,孫劉兩軍合兵一處,逆水而上、抵達赤壁。曹操方面因主力多為北軍不識水性,水師主要以投降的荊州水軍為主,於是將軍隊分為水陸兩軍,中央水軍順流而下,陸軍則兵分南北兩岸,與水軍一同前進。

雙方軍隊在赤壁相遇交戰,初戰曹操水軍戰敗,曹操只得將軍隊“引次江北”,與北岸陸軍會合,而將戰船停靠在北岸烏林一側,一邊操練水軍,一邊等待良機。周瑜也知道曹操主力乃是陸軍,因而擊敗曹軍水師後並未追擊,而是將戰船停靠於南岸,於曹操隔江對峙。

曹操為了解決北地將士不習水戰的問題,將戰艦首尾相接,以便於人馬行於船上(《資治通鑑》),吳軍得知後黃蓋獻“火攻之策”,之後便發生了黃蓋詐降、火燒烏林之事,曹操戰船被焚燬一空(另說曹操撤軍前自己燒掉戰船)。

曹軍戰敗之後,經華容道撤至江陵,而孫劉聯軍則率軍水陸並進、緊追不捨。曹操因戰船被焚,軍中又遭受瘟疫,不得不放棄南征,擔心後院起火的他不得不返回北方坐鎮,但為了將來再度南下,他還是命令曹仁、徐晃留守南郡,文聘駐守江夏,後又令樂進駐守襄陽,滿寵駐守當陽。

曹操實力佔優卻慘遭戰敗,其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後果

毫無疑問,赤壁之戰前的曹操,實力遠在孫劉聯軍之上,尤其是荊州劉琮投降之後,更是大大降低了曹操南下的阻力,那麼曹操為何最終還是慘遭戰敗呢?個人認為其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後果。

1、雙方兵力對比。雖然《三國演義》中寫道曹操揮軍八十萬南下,且《江表傳》中曹操給孫權的信中也的確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但之後周瑜便對曹軍的兵力進行了分析,並說道“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兩組數據對比,顯然周瑜的分析更為可信。要知道,官渡之戰時曹操東拼西湊才拿出了三萬兵力,而根據《三國志》和《後漢紀》的記載,曹操擊敗袁紹之後對於七八萬降軍不僅沒有收編,反而是全部坑殺。因此,平定北方後曹操雖然實力大漲,但軍隊顯然不至於迅速擴充至數十萬之眾,況且當時西涼威脅仍在,曹操也要留兵駐守各地,因而十五六萬軍隊已經是極限了。此外,荊州劉琮雖然投降,但荊南四郡只是名義上歸屬於曹操,因此荊州降軍雖然有七八萬之多,但實際上跟隨曹操出戰的,其實也就是襄陽一帶的兩三萬人馬。此外,曹操又留徐晃駐紮樊城,令曹仁鎮守江陵等等,因此曹操實際抵達前線的軍隊也就十萬上下。而孫劉聯軍方面,史料明確記載了周瑜率領三萬兵馬,而劉備和劉琦方面雖然擁軍兩萬,但劉備只率領了兩千餘人跟隨周瑜出戰,也就是說孫劉聯軍其實只有3.2萬人左右。

2、曹軍境況不佳。《三國志·曹操傳》有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而《三國志·孫權傳》同樣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曹操在兵力方面雖然處於優勢,但軍隊的情況卻極為糟糕,不僅出現了糧草不足,士兵忍飢挨餓的情況,而且還遭遇了水土不服和瘟疫襲擊,這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可以說極為嚴重。此外,曹操主力多為北軍,根本不習水戰,劉琮投降之後雖然曹操寄希望於以荊州水軍對抗東吳水軍,但兩軍在赤壁相遇後的初戰證明,荊州水軍根本不是東吳的對手,因而才有了之後曹操用鐵索連船的情況。

3、曹操敗於大意。初戰失敗之後,曹操未必便沒有取勝的機會,畢竟他的主力陸軍並未遭受損失,之所以最終戰敗,應該還是源於他的大意。歷史上雖然沒有發生“周瑜打黃蓋”事件,但黃蓋的詐降和火攻卻是發生了。對於曹操來說,水戰失利之後他的南下之計便已經等於宣告了失敗,因此東吳大將黃蓋的投降應該是令其極為高興的,至於曹操有沒有考慮到詐降之事,那就不知道了。不過,由於曹操麾下將領不習水戰,或許沒有考慮到火攻之事,最終導致了戰船被焚燬。戰船被毀之後,曹操再想要南下攻吳顯然已經不太可能了。

不過,赤壁之戰雖然最終以曹操戰敗告終,但曹操方面損失的更多隻是荊州降軍,而曹軍主力的損失應當並不大,這應該也是東吳後續進攻遭遇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赤壁之戰後,孫權親自率軍北攻合肥,卻因中計退兵。周瑜則率軍與駐守江陵的曹仁對戰,另遣甘寧攻向夷陵,曹仁則同時分兵圍攻,甘寧求救於周瑜。周瑜於是和呂蒙前往營救,以淩統斷後。甘寧之圍被解後,東吳軍隊圍攻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卻反被曹仁兩次突入包圍圈救出。之後,雙方交戰多次,東吳方面最終因周瑜中箭而不得不退兵。

△赤壁之戰後荊州形勢

而劉備則趁東吳與曹操交戰之際,南下謀取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上表請封劉琦為荊州刺史,並以諸葛亮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


香茗史館


今日頭條,歷史領域創作者,文曉雜談回答:

“ 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失敗,是內亂,溫疫,對手強大,其他?

答:曹操,

字孟德(155一220年)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微毫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赤壁之戰為什麼會失敗

自起義以來, 仰仗天意,及 雄臣輔佐,為國家除殘去穢。成果卓越,北方早以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的景象。

唯一使我不安的就是江南大地依然四分五裂,諸侯割劇,今天,我擁有百萬雄師,只要大家同心協力,收復江南指日可待。

劉備、諸葛亮與我百萬雄師抗衡,蚍蜉撼樹(蚍蜉,一種人螞蟻,撼即搖動,螞蟻搖動大樹,比喻自不量力),何其難哉。

有了這種狂傲的自大心裡,就看不清問題了。

孫、劉聯盟。

賈詡獻計離孫、劉失敗,被周瑜識破,周瑜將計就計。

黃蓋苦肉計通過闞澤的詐降演說,成功矇蔽了曹操的雙眼,麻痺了神經。知已知彼,他只知道自實力,而低估了孫劉聯手。

鏈鎖戰船,周瑜的乾柴、膏油、蘆葦、芒硝在猛烈的東南風中燃燒鏈鎖戰船,其場景是多麼的慘烈啊。

所以,筆者認為,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統一北方,被勝利洗腦,驕傲自狂。

離間失敗,黃蓋詐降。鏈鎖戰船,佈局失利。

所以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不是瘟疫。史獻計載。

曹操慘敗逃至襄陽。失敗、撤退、逃跑

恥辱在曹操心中燃燒。然而,煮熟的鴨子嘴硬。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寫下了一封公開信給孫權。“赤壁之戰,我方有嚴重疾病,缺乏作戰能力,孤只好燒燬戰船撤退,才使周瑜獲得了大勝的虛名"。

所以不顯瘟疫造成的。也不是內亂,也不是對手強大。


文曉雜談


赤壁之戰,曹軍是怎麼敗的,書上寫得很明白了。個人認為曹公之所以有赤壁之敗,之所以沒有一筐天下,主要是他個人的原因,造成的:

1,曹公為人狡詐外露,且生性多疑,造成很多有識之士,敬而遠之。

2,曹公德行有失,造成很多世家大族、社會名流,心中對其不屑。

①年少時頑皮,戲弄親舅舅。

②少年時與袁紹、許攸之流,胡作非為,屬頑劣兒童。

③成年後,逃亡之時,誤殺呂公全家。事後非但不悔過,還趁呂公不備而殺之。

④身為漢臣,身受漢恩。曹公為籌軍餉,而盜伐大漢梁王墓。此等惡行,古往今來,都有違道德。

⑤過河拆橋,背信棄義。為曹公立了功後,只要失去了價值,或是讓曹公有所疑慮。曹公輕則棄之、重則殺之。

⑥曹公由於祖父為宦官,因而也不是名門望族的子孫。曹公對此有心結。曹公蔑視名門望族,喜歡刻意欺辱世家大族,喜歡霸佔豪門有夫之婦,還謂之為“豪門妙婦”。因而世家大族,對曹公十分反感。

諸葛武候能巧改“銅雀臺賦”成功,也就是緣於此。

3,曹公鄙視平民階層,不體恤百姓,不關心士卒,只看重將才。因此曹軍殺戮百姓,不顧士卒死活的事情,時有發生。

人心都是肉長的,人心都有一杆秤,曹公個人的德行,註定了曹公平不了天下,奪不下關鍵戰局的勝利。

為帝王者,再怎麼腹黑,都得有個度,曹公的行為有些過了,有些失度了。


鬼影147951010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乃至三國時期的一場重大戰役。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的基本框架,所以這場戰役對整個三國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這場戰役曹操的失敗,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孫劉聯盟實力不可小覷

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戰是袁紹以討伐之名對曹操所展開的。袁紹此人,好謀無斷,任人唯親。以十倍於敵人的兵力,竟能落得大敗而歸。在戰爭過程中,他先是多次放棄進攻的最佳時機,導致將帥不和、最後又不聽謀士許攸的勸告,致使曹操劫了烏巢的糧草,直接導致了官渡之戰的失敗。可以說,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在袁紹自己身上的。

而孫劉聯盟就與袁紹截然不同了。先說孫權,雖然年少掌權,但自幼聰明,承襲父兄基業,又有一大批像周瑜、張昭等這樣的老臣輔佐。除了年齡,其他的可比袁紹強多了。再說劉備,雖然赤壁之戰前劉備的勢力還不強,甚至都沒有一片根據地,但他可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了,更兼諸葛亮這位當世人才的輔佐,非袁紹此人可比。所以,孫權與劉備加起來,兩個人、兩方勢力的融合所形成的戰鬥力是非同小可的,至少是要比袁紹強很多的。

曹操軍隊戰鬥力下降

大家都聽說過曹操的“虎豹騎”吧,在當時那可是號稱“天下第一”。曹操的軍隊,個個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他們長年累月的在北方打仗,能活下來的那些,戰鬥力都非同小可。但他們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他們僅僅是在北方打仗而已,從沒去過南方,更別說什麼水戰,船艦了,他們有的可能連見都沒見過。即使他曹操的虎豹騎再厲害,總不能讓馬在水裡跑吧。所以,曹操的軍隊在南方水戰時,戰鬥力是大大下降的。

可能有人會說,曹操不是在玄武池練過水戰嗎?這其實也是一個導致曹操的軍隊戰鬥力下降的原因。因為當時他所練的那些水軍,大多都是荊州的降兵。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曾放言有八十萬軍隊,且不論這人數是真是假,能肯定的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荊州的降兵。這些人,未打一仗就成了俘虜,本身心裡就不服氣,在加上又要為別人賣命打仗,戰鬥力肯定也搶不到哪兒去。所以總的來說,赤壁之戰中,曹操軍隊的戰鬥力是大不如官渡之戰那時的。

曹操過於輕敵

赤壁之戰前的曹操可謂是躊躇滿志,因為他自從起兵以來還未曾大敗。尤其是自官渡之戰以來,百戰百勝,基本上統一了整個北方。所以,他才會放言與孫權會獵於江夏。在曹操看來,劉備只不過是一個家都沒有的小人物,被自己一路趕到了江東。而孫權也不過是一個繼承父兄產業的紈絝,自保尚且不易。在曹操看來,自己一統天下的道路上,他們兩個都顯得微不足道。

但是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劉備這是雖然慌忙出逃,但實力未損,軍隊尚在。況且,孫權在江東也經營了數十年,基業是非常雄厚的。而曹操的軍隊已是連年打仗,已成強弩之末。所以,赤壁之戰的失敗,從主觀原因上來說,是由於曹操的輕敵和驕傲得來的。

總結一下,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場戰役結果的不同是由許多原因共同造成的。以上這些,都是我的個人觀點。這兩場戰役雖然已過去很遠,但對它們勝負雙方的原因分析在如今依然有重要意義。所以,還請大家要以史為鑑,不能再犯那些錯誤了。


小曉書童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在佔據荊州以後,以號稱百萬的大軍順流東下,但是被孫權、劉備聯手,以火攻擊破,鎩羽而歸。此戰過後,曹操失掉了荊州,劉備開始崛起,天下格局邁向鼎足之勢。

從實力上講,曹操此戰應該有壓倒性的優勢,在開戰前夕,以張昭為首的大部分江東謀士都主張投降,孫權的態度也是搖擺不定。但是,為何曹操最終會失敗呢?下面,我將從曹操的自身原因、對手原因、外部原因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自身原因:驕傲自滿,急功近利

曹操在群雄混戰的前期,吃過不少苦頭。被呂布襲擊過兗州,差點無家可歸;被張繡偷襲過大營,自己差點喪命;與袁紹相持在官渡,幾乎油盡燈枯。

不過,這些困難都被曹操一一克服,憑藉著超凡的用兵手段,曹操一統北方大地,後來又幾乎兵不血刃拿下荊州,連續的勝利,已經讓曹軍上下驕傲自滿了。

此時,曹軍上下唯一一個清醒著的,就是賈詡了,赤壁之戰前,賈詡曾經勸諫曹操,不要著急發兵,先穩住荊州,時間長了,江東可以不戰自定,但是曹操不聽。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士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

所有人都認為,當初袁紹比我們強大那麼多,不照樣被咱們幹趴下了?江東那麼點地方,還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情?古語云:驕兵必敗。這種驕敵思想,已經為失敗埋下了禍根。

二、對手原因:情報不對稱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關於自己的對手,曹操瞭解多少呢?曹操面對的是孫權、劉備的聯軍,劉備自然是老對手了,對劉備的情報曹操肯定了解;但是孫權是一個全新的對手,群雄混戰期間,江東一直採取觀望的態度,雙方在此之前,根本沒有交過手,所以,曹操對孫權一方的情報知之甚少。周瑜率領的江東水師的戰鬥力,估計曹操根本沒有概念。

反過來,由於孫劉聯盟,孫權可以和劉備共享情報,曹操的真實兵力有多少、戰鬥力如何、部下有哪些名將、乃至曹操的用兵思路……這些劉備都會告訴孫權一方,所以情報方面,曹操吃了大虧。

三、外部原因:瘟疫

外部原因就是瘟疫了,赤壁之戰時,由於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疫病流行,部隊減員嚴重,大大影響了部隊的戰鬥力,再加上北方士卒不擅長水戰,江面上風浪顛簸,站都站不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曹操只得將戰場用鐵索鎖在一起,抵抗風浪。在真正歷史上,鐵索連環是曹操自己想的辦法,而不是龐統的計策,曹操把戰船鎖起來以後,讓黃蓋看出了破綻,於是採用火攻之計,風助火威,水火無情,曹操損失慘重,赤壁之戰終於以曹操失敗而告終。

所以說,赤壁之戰曹操的失敗是多方面的,驕兵、情報、瘟疫都是關鍵點。我們經常說盛極而衰,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實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頂點,赤壁受挫,也符合常理。赤壁之戰導致曹操失掉了荊州,失掉荊州的後果是以後再進攻江東就很困難,所以此戰的結果決定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歷史都付笑談中


1、驕兵

在曹操兵敗赤壁中,傳統史學家強調曹操其思想輕敵而且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衝昏頭腦”,曹操沒有乘勝徹底擊潰劉備,錯過了戰機。

曹操戰敗後所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指慨嘆沒有采用攻袁氏兄弟時郭嘉“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之策略,所以曹操應等待孫劉聯盟生變。

2、時機

《三國志》的裴松之認為曹操進攻時機正確,勝負是天為之運數。當時關西有韓遂、馬超,曹操不得久留荊州。“但是曹操有劉表戰船,天時地利極佳,是攻打的大好時機,這時候不侵吳國,還有等到什麼時候”後來曹操擊破漢中張魯,曹操不用劉曄,未有把握時機突襲蜀地,後更在漢中之戰失利。

3、疫病

而傳統評論一般沒有探究是何疫病流行。曹操將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陳壽亦多次提及曹軍有疫病。

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係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

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免疫力。

但是這個觀點也有缺陷,曹操水軍主要來自荊州水軍,陸軍主力來自北方,荊州士兵對血吸蟲的免疫力應跟孫劉聯軍應該差別不大,所以該是其他疫病。

4、氣候

在遠流出版,陳文德撰寫的《曹操爭霸經營史》一書中,分析了曹操戰敗的原因,主要歸咎於東南風。曹操用兵如神,俗語說:“說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疾如風與侵略如火,劉備在徐州就因準備不及而棄軍逃亡,至荊州赤壁開戰前,又遇到類似狀況。曹操既然用兵謹慎,在赤壁兵敗如山倒的原因,周瑜可能還隱瞞一個氣候學的事實。

赤壁東南有幕阜山脈,烏林西北有云夢大澤,當天氣放晴後之夜晚,因山地散熱快,湖澤散熱慢,溫差對流可能會逆吹東南水陸風與下降風。冬天逆吹東南地形風此一點是北方長大之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為長江水邊長大者之地利。

5、戰線

曹軍另一個戰略失策是戰線太集中。曹操將大軍兵力集中用在於烏林一個方向上與東吳決戰,如此便可被東吳利用地利與水軍優勢一舉擊退,一旦曹軍被火攻,則全軍潰敗。此後曹魏亦曾數次南擊均無法取勝,直到西晉針對東吳弱點採取兵分多路進攻之策略,令東吳首尾不能相顧,徹底發揮兵力優勢壓倒對手,而取勝滅吳。


時尚古董


赤壁之戰曹操戰敗主要三大因素,天時,地利,人和。第一;隆冬臘月,北方將士很難適應南方潮溼低溫天氣,導致很多士兵病倒甚至死亡,因為沒有合理處理好遺體導致瘟疫橫行,在兵力上減員嚴重,還有就是瘟疫導致士兵在心理上打擊很大,還怕自己也染病。每天擔驚受怕會對戰鬥力影響非常之大,2;曹操在北岸與周瑜隔江對峙。北方士兵沒有水戰經驗,在船上搖搖晃晃就已經吐的一踏糊塗,更別說作戰了,長江天塹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也正事如此,周瑜才有底氣和曹操對抗。3;曹操號稱自己有八十萬大軍,至少一半都是降兵降將,這些人並不會全力而戰只是為了保命投降到曹營,可想而知一群貪生怕死之輩有多少戰鬥力。4;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臨陣殺了有豐富水戰經驗的水軍大將蔡瑁張允,用於禁毛階為水軍都督這兩個二貨根本不懂水戰,哪有不輸的道理。







80影院在線


總結了一下,一是曹操驕傲自滿,過於輕敵,二是曹操軍隊不習水戰,三是曹超軍隊中感染了傳染病。

其實主要關鍵在於曹操的戰略佈局不對,首先說一下龐統,龐統是東吳方面去曹操那獻計的,當時曹操部下多為北方人,水性不好,多有暈船而煩惱。加之誤中了周瑜離間計,錯殺了水軍大將張允,蔡瑁。 所以龐統一來獻上的連環計,就成為曹操不得以採用的方法。 連環計就是把戰船都用鐵索連起來,然後就可以使船不隨浪搖動,使北方軍人部下在船上也能如履平地,這樣做法就是使得戰船失去了機動性,成為活靶子。 一遇火攻,便全部殃及。所以曹操也加強了戒備。針對曹操防範,周瑜部下黃蓋又獻上苦肉計,以詐降為手段贏得了曹操信任,從而成功將火船帶到離曹操艦隊不遠的地方,一舉引燃了曹操水軍以及水寨,進而又引燃了路寨。

所謂行軍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曹操赤壁之戰之時,是一樣也沒贊上。 結果以慘敗告終。








帶你走進中國歷史長河


曹操自擁兵討伐董卓開始,幾乎逢戰必勝,所向披靡。強如呂布、劉備、袁術、袁紹父子,荊州劉表父子,均敗於他手;又北征烏桓,統一北方,南入江南。其中與最為強大的袁家集團的官渡之戰,更是以少勝多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為何在征戰江東地區時,實力更強的曹操卻以多敗少,鎩羽而歸呢?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作為曹操親自帶隊的兩場戰役,一勝一負,具有非常典型的對比意義。從兩者的比較中,我們或許可以一窺究竟。

兩戰對手硬實力之對比

  • 官渡之戰,曹軍VS袁紹軍

曹軍滿打滿算不過兩萬餘兵力,糧草供應沒有保障;袁紹則率領十餘萬大軍,糧草充足。對比之下,曹操處於完全劣勢。

  • 赤壁之戰,曹軍VS孫劉聯軍

曹軍擁兵二十餘萬,糧草充足;孫氏集團出兵3萬,劉備兵力僅兩千有餘,加起來不過3萬多點。曹操處於完全優勢。

兩戰,曹操的用兵之道有何不同

  • 官渡之戰

在官渡之戰的白馬城首戰當中,曹操面對袁紹大軍壓境,開始也是焦頭爛額,不知所措,畢竟袁軍硬實力已成碾壓之勢,凶多吉少。但貴在曹操能聽諫言,非常耐心地聽取並執行了謀士荀攸的聲東擊西之計,成功解圍白馬城,而且袁紹的手下猛將顏良被當時“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一刀斬殺,文丑也被亂刀砍死,袁軍可謂損失慘重;反觀袁紹則自持兵多糧多,不僅將主張打消耗戰和持久戰的謀士田豐打入大牢,還將沮授踢出政務,調兵遣將上實在隨心所欲,剛愎自用。首戰曹操勝出。

到了官渡之戰後期,曹操雖然一路走來依靠作戰智慧和善納良言一直立於不敗之地,但終究擋不住糧草的匱乏。所謂兵馬未至,糧草先行,曹操急需解決糧草供應問題,否則不用袁軍攻打,自身也就崩潰敗北了。絕望的曹操此時再次發揮知人善用的能力,聽取謀士建議,委派大將徐晃劫取袁紹糧草佔為己用,更有火燒烏巢之計,讓袁紹糧草損失慘重;袁紹在這過程中依舊沒有吸取之前的失敗教訓,一意孤行導致手下謀士許攸叛變投靠曹操,更不聽取沮授提醒注意糧草的問題,再次損失大量糧草。這直接成了官渡之戰優劣勝負的轉折點,註定了袁紹命喪黃泉的悲慘結局。

  • 赤壁之戰

此時的曹操已今非昔比,統治了中國北方,實力也超越了當初的袁紹,親率二十餘萬水陸士卒進軍江東,其中自有士兵十五六萬,劉琮降卒七八萬。

首先,剛取勝的曹操並非靜下心來鞏固根基尚不穩定的荊州,而是打算率領疲憊之兵繼續征戰,更以必勝的極大口氣差人送去招降信。即使聽聞孫劉聯盟,依然蔑視,不以為意,自恃無人能敵。甚至連程昱和賈詡的極力勸誡也聽不進去了,實如當初的袁紹一般頭腦發熱,一意孤行。

在第一回合的較量中,曹操即告失敗,究其客觀原因主要有:

  1. 曹軍雖多,多為北方精兵,不擅長水戰,到了南方水鄉自然戰鬥力不足。

  2. 新訓練的水兵不能和劉琮的水兵團結作戰,畢竟作為降卒並未完全收攏人心為其盡心盡力。
  3. 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導致曹軍中瘟疫橫行,傷病無數,極大地影響了戰鬥力。

但以上客觀原因都是可以預測的,如果曹操聽取良言,從長計議而不一意孤行,又豈能出現以上情況。初戰失敗曹操也如袁紹一般沒有從失敗中找到自身問題,而是將原因歸為軍中蔓延的疾病,依然我行我素。其中不聽主簿楊修諫言,輕視劉璋使者張松,導致劉璋也遠離曹操就是

其高傲至極的明證。

曹操為了快速取勝,臨時訓練水兵,為了減少士卒暈船的現象更是將船隻首尾相接,為孫軍“火燒赤壁”埋下了隱患,可以說急迫取勝的慾望衝昏了他的頭腦。

但之所以火燒赤壁能夠成功,還是要“歸功於”曹操的輕敵之心。雄才大略如曹操,大敵當前竟然被敵方的苦肉計所迷惑,相信了黃蓋的詐降,甚至率領部下前去迎接,兵敗之勢已近在眼前。

綜上可見,實力已然強大,卻目空一切、恃兵而驕的曹操,也像袁紹一般企圖用武力上的優勢,乾淨利落地為他帶來勝利,這種無異於一介武夫只有蠻力沒有智謀的純粹做法,毫無意外地讓曹操自己步了袁紹的後塵,失去了統一南北的機會。得失之間,讓人感嘆。

看來縱使英雄如曹操,也逃脫不了“驕兵必敗”的千古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