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有哪些共同點?

史話常侃


每天分享一點兒歷史上有趣的人事物,先【關注】不迷路!——史海撲通

這三個戰役是三國時期發生的規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三次戰役,三場戰役後都對當時形勢產生了很大的轉變與影響。

  • 官渡之戰:袁紹 vs 曹操 曹操勝
  • 赤壁之戰:曹操 vs 孫劉聯軍 孫劉聯軍勝
  • 夷陵之戰:蜀漢 vs 東吳 東吳勝

細細比較會發現,這三場戰役有諸多的共同點。

一、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官渡之戰時,袁紹實力十倍於曹操,袁紹佔據河北四州之地,可動員的兵力達十萬以上,而曹操只有兩萬左右的兵力,除了要面對袁紹這一勁敵之外,周圍還有孫策、張繡、劉備這些不穩定因素。

赤壁之戰時,孫劉聯軍才五萬,曹操的軍隊有二十萬,號稱八十萬。在東吳眾人都主張投降的情況下,只有魯肅和周瑜支持孫權堅持作戰。夷陵之戰雖不像前兩場戰役兵力相差懸殊,但劉備方面氣勢如虹,從劉備主觀判斷上是強於東吳的,尤其是東吳的主帥陸遜是一個年輕書生的情況下,在劉備眼裡更是不值一提。

二、誰發動誰失敗。

官渡之戰,是袁紹主動發起與曹操兩大北方勢力集團一決雌雄的戰役。曹操發動赤壁之戰是繼統一北方之後,繼續南下征討的野心。夷陵之戰是劉備痛失關羽和荊州之後,想找東吳算賬而發起的。

三、都用到了火攻。

官渡之戰,曹操通從許攸的建議,燒了袁紹的糧庫烏巢。赤壁之戰時,曹操中連環計,將戰船用鐵索相連,被周瑜一把火全燒光了。夷陵之戰時,劉備犯了非常低級的錯誤。無重點處處結營,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幾乎全軍覆沒。

四、對當時的形式產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官渡之戰後,曹操徹底成為北方唯一的霸主,使當時的北方由分裂走向統一。赤壁之戰,曹操北歸修生養息,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根據地,與孫權開始慢慢壯大實力,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夷陵之戰後,蜀國元氣大傷,變成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三國的地盤已成,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


史海撲通


官渡之戰確立了北方的霸權,赤壁之戰阻止了曹操的統一,夷陵之戰奠定了天下三分。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作為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三場戰役,影響了東漢末年政治勢力的分佈,確實了當時天下的局勢。

那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有哪些共同點呢?



共同點一:持續時間長,三大戰役持續時間都超過一年。

官渡之戰從199年6月開始對峙算起,到200年11月結束,持續時間一年多。

赤壁之戰嚴格算起來有兩場戰役,一是發生在赤壁和烏林的水戰,二是發生在南郡的攻防戰,兩場戰役中間沒有停留,曹操從赤壁敗退後,孫劉聯軍一直追到南郡,所以算在一起。從208年12月曹軍順江東下算起,到209年曹仁退出江陵為止,持續時間將近一年。

夷陵之戰從221年7月劉備出巫山算起,到222年8月劉備退回白帝城為止,持續時間一年有餘。

持續時間一長,交戰雙方就變成一場消耗戰,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當時天下的老百姓是一種極大的負擔,都希望儘快結束戰爭。



共同點二:誰發動戰爭,誰失敗。

官渡之戰是袁紹發動的,因為不聽從田豐和沮授的建立,袁紹想速戰速決,當很多人認為袁紹會勝利的時候,袁紹卻失敗了,丟失了北方的霸權,在此戰後7年內,曹操平定了整個北方。

赤壁之戰是曹操發動的,因為不聽從賈詡先穩定荊州的建議,在佔領荊州兩個月後就發動赤壁之戰,結果曹操失敗了,此戰阻止了曹操一統天下的步伐,讓曹操在有生之年,無法南下。

夷陵之戰是劉備發動的,因為不聽從趙雲的建議,趙動勸諫劉備:曹魏才是最大的敵人,劉備除了為關羽報仇,此戰是帶著奪回荊州的政治目的,結果劉備失敗了,蜀漢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對外動戰爭。



共同點三:都是以弱勝強,或者看起來是以弱勝強。

官渡之戰袁紹軍隊有11萬人,而曹操軍隊有5萬人左右,曹操是以弱勝強。

赤壁之戰曹操本部沿長江順江東下的軍隊有7萬人左右,而另一路沿漢水南下的軍隊,由章陵太守趙儼監領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也有7萬人左右,孫劉聯盟總兵力只有5萬人,以周瑜為首的孫劉聯軍擊敗了曹操的長江水軍,漢水曹軍不戰而退。

夷陵之戰劉備總兵力約有5萬多人,加上後來參戰的五溪蠻夷約有1萬人,合計有近7萬人。而陸遜的吳軍約有5萬人,算起來劉備也只比陸遜多了2萬人左右,最後劉備戰敗,全軍覆沒,僅少數人逃回白帝城。



共同點四:三大戰役都是爭奪霸權的戰爭。

官渡之戰是袁紹與曹操爭奪北方霸權的戰爭。

赤壁之戰是曹操與劉備、孫權爭奪南方霸權的戰爭。

夷陵之戰是劉備與孫權爭奪荊州霸權的戰爭。

三大戰役中,劉備是唯一一個參與三場戰役的人,而曹操集團與孫權集團都只參與了其中的兩場戰役。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發生了三場戰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三次大戰深刻的改變了歷史走向還有共同特點。一,這三次戰役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公元200年,袁紹率十萬大軍討伐曹操,曹操率一萬多年隊相迎。兵力比是十比一。公元208年曹操率十五萬青州兵南征,加上劉琮的七八萬荊州水軍約二十三萬人。詐稱八十三萬。東吳大都督同瑜率三萬軍隊出征,關羽江夏水軍萬餘人,劉備手下萬餘人。孫劉聯軍約五萬人,雙方兵力比約五比一。公元221年劉備率十萬軍隊伐東吳,東吳長將陸孫率三萬吳軍相迎。雙方兵力比為三比一。二,三場戰役都使用火攻戰術。官渡之戰,曹操採用許悠之計親率五千精兵燒掉烏巢袁紹糧草,使袁紹軍心混亂,曹操率軍掩殺袁紹只有八百人逃回河北從此一蹶不振。赤壁之戰,周瑜和黃蓋定下苦肉計詐降,利用當地刮東南風的特殊天下火燒曹操戰艦,曹操從華容道逃回北方。夷陵之戰劉備夏天出兵,搬到林中避署被陸遜火燒七寫。三,嬌兵必敗。袁紹依靠兵多將廣,四世三公門庭高貴輕視曹操,因此失敗。赤壁之戰時,曹操幾乎功德圓滿,未開戰先慶功結果功虧一窺。夷陵之戰,劉備求戰心切自視打了一輩子仗,沒有瞧上陸遜這個無名小卒結果一敗塗地。四,這三場戰役對歷史產生重要影響。官渡之戰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赤壁之戰後正式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夷陵之戰,劉備失去荊州丟掉北伐資本。





關東俠客


以少勝多

官渡之戰曹操以7萬人勝了袁紹70萬;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六萬人勝了曹操的80萬大軍,夷陵之戰陸遜以5萬人勝了劉備的70餘萬大軍。

計謀當先

官渡之戰是有許攸出謀劃策,赤壁之戰有諸葛周瑜,夷陵之戰有陸遜。

驕兵必敗

袁紹仗著自己人多,不把曹操放在眼裡,更是不聽下屬勸告,一戰敗北;曹操收服荊州,統御軍隊八十餘萬,連戰連勝,太過驕傲;劉備更是自以為聰明,兵營連綿犯了兵家大忌。

時代轉折點

官渡之戰袁紹敗北,意味著曹操開始了統一北方的步伐,勢不可擋;赤壁之戰毀滅了曹操一統三國的夢想,標誌著三國鼎立時代的開啟,諸葛取了荊州,開始按計劃三分天下;夷陵之戰標誌著蜀國的衰亡,陸遜一把火幾乎燒光了蜀國的所有家當。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喜歡的朋友多多關注啦!


Hardy


官渡之戰,火燒赤壁,夷陵戰役,三大戰役至少能找出五個共同特點:以少勝多,火攻,藉助環境,計謀當先,驕兵必敗,前三個屬於物質層面的因素,後兩個屬於精神層面上的因素。這三個在三國曆史進程中起了形勢轉化作用的大戰,勝敗因素是錯綜複雜的。但是,能否總結出一個最主要的共同特點?本人覺得,主帥麻痺輕敵,是此三大戰役決戰雙方強弱轉換的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在曹操身上,最能體現這個輕敵因素所起的作用。官渡之戰他是勝方,同一個曹操,赤壁大戰他變成了敗方。他知道有火攻,也知道用計謀,更知道用環境,開戰雙方,數量上誰多誰少一目瞭然。可就是主帥‘’麻痺輕敵‘’,必然敗北的鐵律,雖然他比誰都清楚,但是在暗流湧動,殺機臨近之時,卻被歌舞昇平,大軍威武,勝利在握的現象深度麻痺了聰明的頭腦。以至於程昱等多次誠懇提醒,樂師師祭酒以天象提醒都不能自拔。曹操輕敵失敗的歷史事實揭示了又一個鐵律:人性裡的傲慢從來就不是個好東西。在處於劣勢時,傲慢之心得不到表現,一旦處於優勢,傲慢之心油然而生,並逐漸充滿大腦神經的大街小巷,最後一道防線‘’謹慎‘’被突破後,就取代了理智。

三大戰役,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有一個導火索事件。官渡之戰,許攸倒戈並獻計派精兵立即燒掉袁紹的烏巢糧草基地,是導火索事件;夷陵戰役,關羽被殺是導火索事件;火燒赤壁,黃蓋假投降是表面上的導火索,內裡的導火索我還沒確定。


讀史元宵月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東漢政權卻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大大小小的地方豪強趁機搶佔地盤,形成了地方割據局面。他們之間互相兼併,長期戰爭。在北方二大勢力是佔據河北的袁紹,和兗豫的曹操。建安五年,曹軍與袁軍相持於官渡,展開了戰略決戰,當時袁軍兵強馬壯,兵力數倍於曹軍。曹操奇襲了袁紹烏巢的糧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曹操經過幾年的養精精蓄銳,勢力大振,於建安十三年親率八十多萬大軍南下,想統一南方。孫權,劉備勢力相對非常弱小,他們聯合起來,組成聯軍,在湖北赤壁一代,也採用火攻,燒了曹操的戰船,大破曹軍,曹操落敗而逃,孫劉聯軍取得了勝利。此戰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戰後孫劉各自瓜分了荊州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夷陵之戰,在今湖北宜都北,是蜀漢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蜀漢兵力也是數倍於東吳。戰爭的根本還是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南部五郡。也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役,劉備先勝後敗,由勝轉弱,次戰是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成功的戰例。

三場戰爭都是由發動挑起戰爭方失敗,都是以少勝多。二場採用火攻,一場積極防禦。可見好戰者不一定會勝利。














fanfan果園


第一,都是以少勝多。

官渡之戰,曹操以一萬之兵勝袁紹十萬之兵。

赤壁之戰,周劉聯軍以五萬之兵勝曹操二十萬之兵。

夷陵之戰,陸遜以五萬之兵勝劉備八萬之兵。

第二,都是以火取勝。

官渡之戰,曹操火燒袁紹囤糧之所烏巢以致袁軍大亂,降的降,逃的逃,大敗而歸。

赤壁之戰,周劉聯軍火燒曹軍鐵鎖連環船以致曹軍或被燒死或被淹死,慘敗收場。

夷陵之戰,陸遜火燒蜀軍聯營七百里以致蜀軍全軍覆滅,敗逃白帝。

第三,都是棋高一著。

官渡之戰,曹操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兼聽則明,用兵果決。袁紹心胸狹窄,疑神疑鬼,嫉賢妒能,猶豫不決。故有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其實勝負早分。

赤壁之戰,周瑜孔明利用曹操過分愛才惜才之心,先讓龐統獻上鐵鎖連環計,再利用蔣幹使出借刀殺人計,最後讓黃蓋上演苦肉詐降計,才得實現火燒計。

夷陵之戰,劉備不聽孔明勸阻,一意孤行,深入吳地,陸遜沉著冷靜,以逸待勞,靜觀其變。待到蜀軍酷暑難耐而聯營駐紮在山林中時,陸遜果斷出擊,一舉功成。

第四,都是藉助了或人和或天時或地利。

官渡之戰,曹操幸得袁紹謀士許攸相助才能順利燒烏巢。

赤壁之戰,周劉聯軍幸得東風相助才能順利燒曹軍。

夷陵之戰,陸遜幸得蜀軍聯營山林之地利才能順利燒蜀軍。

第五,都是天命所歸。

官渡之戰,是袁紹志得意滿發動戰爭。

赤壁之戰,是曹操狼子野心發動戰爭。

夷陵之戰,是劉備報仇心切發動戰爭。

故不義之師天不助也。





風山笑2018


這是三國時期最大的三個戰役。共同點就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官渡之戰:曹操七萬兵馬勝袁紹七十萬大軍,採取許攸之計偷襲烏巢火燒袁紹糧倉,勝在用人。

赤壁大戰:周瑜幾萬兵馬勝曹操八十萬大軍,火攻,勝在用謀。

夷陵之戰:陸遜十萬兵馬勝劉備七十萬大軍,火攻,勝在用策。


隨遇而安SSQ


三國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是幾十萬人以上決定交戰雙方命運前途的大戰役。三場戰役都是以弱勢一方取勝而告終。三場戰役的發起者都敗了。三場戰役都有以火攻為其最重要的致勝方式。三場戰役的敗者都沒能夠捲土重來,而其中劉備,袁紹因此喪命。三場戰役成就了三個有名的謀士,許攸,周瑜,陸遜。





正能量znlyyyyyyyyyy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是敵對雙方的戰略決戰,幾十萬人以上決定交戰雙方命運前途的大戰役。三場戰役都是攻強守弱,強勢發起進攻的都失敗了,弱方逆襲取勝,發起者都敗了。三場戰役弱方在戰略上都採取守勢和相持,戰術上都採取火攻作為最重要的致勝方式。三場戰役強弱易位,其中袁紹、劉備,袁紹因此喪命。三場戰役成就許攸,周瑜,陸遜三個謀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