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一苑花开


谢大妹子(小妹子)多次邀请我回答历史问题,具体说是三国历史问题,我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展开长篇回答了,孔明先生之过人之处是具有非凡的慧眼,他躬耕南阳,卧龙不出,是他随时在观看、考察天下头领,哪个值得他前去辅助,他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又闻窗外事,孔明认为曹操手下谋士如云,他前去投奔,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充分施展才华,孔明说过自己要等天下雄主、英主主动上门求贤若渴,与其专门去投奔哪位主子,不如坐等哪位主子上门来求他去辅佐,这就是孔明,天下英才的独特找工作方法,他认为自己才华足可蔑视天下,何愁没人上门,用刘皇叔的话来讲,就是孔明这话直说的石破天惊、空前绝后,闻所未闻,这不,刘皇叔不就是三顾茅庐了吗?孔明真是先声夺人,他也做到、达到了他的目的、计划。


纳兰自强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指出过,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诸葛亮的毕生志向是匡扶汉室,效法管乐。

所以,诸葛亮宁可隐居一辈子,也不会去投奔曹操,这是当时有气节的知识分子的一致想法。

荀彧,荀攸叔侄为曹魏出力,也只是借曹操之手匡扶汉室,而且,初始的曹操与荀彧叔侄也是志同道合的,荀彧力劝曹操迎天子到许都就是存了这方面的意思。可惜,后来曹操背离了初心,荀彧叔侄也只能以死抗争,先后凋零。

除曹操外,还有何人可令诸葛施展抱负?

袁氏兄弟,吕布,孙吴与曹操无异。

最该投奔的汉献帝只是曹操手中的傀儡,无兵,无钱,无粮,无权,无法让诸葛实现抱负。

刘氏宗族中,最该投奔的是刘表,毕竟地盘够大,有实力,还有亲戚关系。不过诸葛看人很准,刘表号称江表八俊,却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为人优柔寡断,疑心病重,而荆州内部势力纷杂,根本无法拧成一股绳。果然,刘表死后,荆州集团立刻土崩瓦解。

至于刘璋,偏居益州,暗弱昏聩,就更不必考虑了。

如此看来,正处于低谷,寄人篱下的刘备反而成了最优选项。通过考察,刘备胸怀大志,却正在为缺少地盘,缺少兵将,缺少人才而苦恼,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开创了君臣鱼水情的千古佳话。


风神翼龙12


首先,曹操在徐州屠城。

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自幼丧失双亲,随叔父投奔荆州。公元194年,曹操进攻陶谦,《后汉书》记载:

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也记载: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

诸葛亮不可能投奔一个双手沾满父老鲜血的人,而刘备此时扮演的是保卫徐州的角色,形象自然比曹操要高大。

其次,刘备的求贤态度。

诸葛亮在隆中种地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也就是说,没有人认可诸葛亮的才能。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听了徐庶的推荐以后,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可见态度之诚恳。也由此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最后,笑谈君想说的是,诸葛亮投靠刘备其实是好事,他的选择没有错。如果诸葛亮投奔了曹操,他的结局估计和荀彧一样。


历史都付笑谈中


要回答三国时期诸葛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这个问题。

就必须提到诸葛亮的身世,诸葛亮出生在今天的山东省沂南县,其祖先诸葛丰曾担任过东汉的司隶校尉,但是诸葛亮的父母很早就逝世了,留下诸葛亮一人,由于诸葛亮当时很小,也无力维持自己的生计,只有跟随着自己的叔父诸葛玄去投靠了荆州老大刘表。但诸葛亮并未在刘表集团做官,而是隐居南阳,静观天下之事。

△ 诸葛亮

为什么诸葛亮不去投奔曹操呢,有以下原因。

一、诸葛亮的拥有远大的抱负。诸葛亮从小饱读诗书,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像管仲和乐毅哪样能够帮助明君成就一番霸业的贤相。他需要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曹操和刘备当时所具有的条件。当时曹操的势力远远大于刘备,手下能人辈出,二十多岁的诸葛亮真的能在能臣如云的曹操身边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吗,这恐怕比较困难。而反观刘备集团当时智谋之士比较缺乏,这就成为刘备集团招揽诸葛亮的一大优势。事实也证明,之后诸葛亮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

△ 曹操

二、曹操生性残暴。193年,曹操为了给自己父亲报仇,带兵前往徐州,对徐州进行屠城。而且在官渡之战胜利之后,还把数千士兵的鼻子割下,可见其残暴程度,而这些诸葛亮也都看在眼里。

△ 刘备

三、曹操生性多疑。以下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荀彧是曹操最为看重的谋士之一,但就是因为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赐死。

因此,如果在曹操和刘备之间选择,诸葛亮无疑会选择刘备,而不选择曹操。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争霸时期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如果有喜欢的小伙伴,感谢大家点赞、关注、评论。


小毅说历史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躬耕于陇亩兮,非主不依。”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诸葛亮何许人也?曹操又是什么货色?

一、诸葛亮何许人也?

诸葛亮在隆重躬耕时,自彼于管仲、乐毅。有着匡扶天下的志向。

《三国志》里记载他,身长八尺,好为《梁父吟》,和崔州平、徐庶的是朋友。很显然,他既有才气,又有帅气,而且还有人气!

《出师表》中,诸葛亮曾经向后主深切地表达了恢复汉业的理想,事实上,这个理想并不是后来形成的。早在诸葛亮于隆中时,他就和刘备表达了兴汉的理念。《三国志》记载了他当时的言论: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段文字后来成为有名的《隆中对》中的一部分,其中反映出诸葛亮对刘备人品的认可。可以说,在价值理念上,他和刘备是相通的。这也是他最终选择刘备的主要原因。

二、曹操是什么货色?

而曹操是有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他曾经时汉朝的能臣,但在他挟天子以后,他就暴露出了贪婪的一面。

而在持续的战争中,曹操也确实犯下了一些不可以被饶恕的事情。最有名的是:徐州屠城,以及官方盗墓。

关于徐州屠城内容,参见《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相关记载:

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这一次曹操攻占徐州,大量的人死于曹军的刀下,以至于泗水断流。而《三国志注》透露,死的人中间很多都是平民:

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

事实上,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谴责这种针对平民战争暴行,而关于曹操盗墓的记载,见于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其中揭发曹操的劣行: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看起来曹操盗墓,大军出动,老百姓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遭殃!

三、价值观不符是根本

也许,曹操在程昱、荀攸们眼中,确实是可以成就大事的雄才之主,但曹操不择手段的价值观,却并不是诸葛亮所认可的。

所以,因为这个原因,诸葛亮不会去给曹操当马仔。事实证明,诸葛亮很英明,他后来成为了刘禅的相父,而投靠曹操的荀彧,被曹操赐死,就是最鲜明的对比。

事实上,如果不是曹操相逼,司马懿也是不准备投靠他的。更何况诸葛亮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诸葛亮不简单,司马懿也不简单,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看透了曹操。


历史迷猴神通


三国,群雄逐鹿,大争之世。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事。

我相信诸葛亮在出山前,早就想过,应该是多方考虑过,全面考虑过,横向纵向都对比过,到底要去哪家,入住那个阵营。

在诸葛亮大谈三分天下之前,东吴的鲁肃早就有过三分天下的构想,只是这个时候,刘备还没有崭露头角,此时的三足鼎立分别是:背面的曹操、东面的东吴以及荆州刘表。

在诸葛出山之前,他的兄长诸葛瑾已经入仕东吴,在东吴的谋士中排行二十三。并不差。

但是,东吴一直是被几大势力控制着,而且任人唯亲现象太过严重。

诸葛亮其实和刘表是亲戚关系,我们来捋一捋:

诸葛亮的岳母是当时荆州最大豪族蔡讽的女儿,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刘表都是蔡讽的女婿,而蔡讽的儿子是蔡瑁也是刘表的属下,也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

所以,在荆州,诸葛亮还是有后台,有实力的,别被电视剧躬耕南阳的戏码毁了。

最后说说,最有实力的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一般来说,实力最强的还要数关陇集团,而这个集团就在曹操手里。曹操手里猛将如云,谋士更是很多,譬如郭嘉、许攸、荀彧、程昱等等,武将方面哟两大家族,曹家已经夏侯家。

好,回归问题本身,为甚么不去曹操阵营:

第一,诸葛亮自视甚高,“自比管仲、乐毅”,这些都是独挡一方的人,说明诸葛亮不甘人下。

第二,这就好比有这样几个公司要你去选曹操,一个是大公司,公司制度、企业氛围都很好,能人牛人也很多,此时你去,可能只能从小兵当起,给不了你经理ceo的职位。

东吴,也算是大公司,但是是家族企业,都是跟着大领导创业过来的元老,任人唯亲严重,搞不过,还受夹板气,也是给不了你该职位,高薪水。

荆州,虽说是自己亲戚的公司,但是总裁能力不行,还老了,没有长远打算,几个儿子也不是什么雄主,公司的几个高管比如蔡瑁等人,不但能力不行,人品还差,自己去也救不活,干脆别打着注意。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最后刘备呢,虽说是个创业公司,人才稀少,但是刘关张赵云,个个都是得力干将,老板也是雄才伟略,老板和员工有共同的理想抱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看就是很有前景的公司,而且去了就能给ceo,总经理的职位,凭自己的能力,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那就刘备吧。


娱乐和倩倩


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地方世家大族的合作秩序,在东汉末年的纷乱后遭到扰坏。琅琊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堂兄弟)分仕于三家,便因乱世而宗族子弟流离。还有一例,颍川荀氏避乱冀州,仕于袁绍。 荀彧、孔融这样的名士投靠一方诸侯时 ,从不是形单影只,而是携家带口,与宗族、部曲相伴而行。像李典、许褚投奔曹操时,部曲皆有几千人。论及当时的谋士、将领们,不可忽视其身后的宗族背景。 然则,其时世家豪强与军阀的合作纽带,却也因乱世而愈加坚固,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如袁绍与河北豪族(逢纪、田丰、沮授)、刘表与荆州豪族(蔡瑁、张允)、孙氏与淮泗、江左豪族等。

曹操起兵,同族的曹仁、夏侯惇等人相随,纠集沛国谯县乡里少年几千人。初时无多少地盘势力,靠镇压黑山起义军,封东郡,以东郡程昱、陈宫为幕僚;191年,荀彧转投曹操。后曹操又靠镇压青州黄巾,升为兖州牧,掌控黄巾三十万众。此为后来曹统一北方的奠定基石。曹的崛起因素中,与荀彧为代表的颍川郡望合流至为关键。荀彧先后为曹举荐了荀攸、钟繇、郭嘉、陈群、杜袭、戏志才等颍川名士,后始称雄一方。

曹与世家大族的合作,因其个性与具体政策,其间也有波折。曹因杀边让,而引同为兖州名士的陈宫、张邈怨恨,二人趁曹征讨陶谦,引吕布入主兖州。

刘备一世枭雄,早期各处辗转流离,虽称汉室宗亲,但几无世家大族青睐,追随者如关羽、张飞、糜竺、孙乾等人,都没有显赫背景。后刘占据荆益,始与地方豪强靠拢。其中,以马超分量最重,刘备陈表献帝封汉中王时,马超位列举荐者第一位。马超,扶风人士,马援之后。东汉末与曹操相争于潼关,割据一方,投奔刘备之时,也是撼动时局。

诸葛亮、庞统人称“卧龙”、“凤雏”,事实上也仅是限于南阳、襄阳名士圈子(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徐庶等人)中的雅号。刘备寄居荆州,往南阳三顾茅庐或许是顺道求贤,若刘不奔荆州,两人几无交集的可能。

诸葛氏是琅琊望族,然诸葛亮父母早逝,幼时与弟均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后诸葛玄过世,失去依靠,便隐居于隆中,已是没落士族。

曹操选才方面虽“不拘一格”,但仍依赖与世家大族的合作。人杰如郭嘉者,也难以企望得到荀彧、司马懿那般政治地位。况且其时,曹操已统一北方,在曹阵营中,几无多少没落士族的政治上升空间。也因此,诸葛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但若要有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以施展才能,仕于刘备这样的新兴军阀当是更好的选择。


Victordou


诸葛亮为什么在刘备与曹操之间,选择了能力不及曹操的刘备,这样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产生过疑问,但其实翻阅历史资料,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不妥办曹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诸葛亮与曹操的性格差不多,都特别的好胜,控制欲比较强。如果两个人合作,肯定会发生不可避免的争执。会出现谁都不服谁的场面。

二是,翻阅资料可见,诸葛亮的父亲便是被曹操所伤害,诸葛亮对曹操有着很大的杀父之恨,杀父的原因是因为,曹操的性格横冲猛撞,因为他派他的手下张凯去徐州办事,可是张凯却见利忘义,成了山上的土匪。于是曹操大怒,大肆屠杀徐州的百姓,其中就有诸葛亮的父亲惨遭杀害。这种杀父之仇便成了诸葛亮不投奔曹操的主要原因。

三是,诸葛亮认为曹操的人品不行,跟着曹操办事,自己不会有很大的前途与发展。因为曹操是个好色之人,与刘备比起来,没有那种成熟稳定的心态。毕竟曹操旗下的人才济济,加入他一个,评价曹操的性格,也不会对曹操的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曹操虽然让诸葛亮加入他的旗下,但是也并没有专门上门请诸葛亮相助,所以论人品论诚心,都不值得诸葛亮放弃他的归隐生活,而投奔曹操。

以上三点,便是诸葛亮不投奔曹操的原因,选择在哪发展,跟谁发展,都需要慎重考虑。这都是翻阅历史资料可见的事实。


叽唧咭


诸葛亮不投奔曹操,奕天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诸葛亮要做大臣之首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亮“每自比於管仲、乐毅”,管仲是齐桓公时的相国,文官之首;乐毅是燕国上将军,武将之首。

诸葛亮如果去了曹操那里,由于曹操人才众多,武不能第一,文也不会居第一,更不要说文武都居第一了,所以,诸葛亮不会去的。

到了刘备那里,给了诸葛亮什么官职呢?打完赤壁之战,就给了“军师将军”一职。当时刘备的文官没有丞相呀,军师就是最高职位了。诸葛亮的将军还是“署左将军府事”,也是刘备手下当时最高职位的将军了。关羽等人都要等刘备称汉中王之后了才加封了。


二、荀彧不认为诸葛亮很厉害

<strong>

荀彧向曹操推荐了诸如郭嘉、荀攸、陈群等一大批人给曹操,并没有将诸葛亮推荐给曹操。

《三国志·诸葛亮传》有一句,“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没几个认可的。诸葛亮当时的才能,也就只有崔州平、徐庶、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人比较了解。

诸葛亮如果自荐,去了曹操那里,一开始估计很有可能会跟庞统刚投刘备一样不被重用,最惨的话,被曹操给赶走也说不定。

诸葛亮没必要自取其辱,不如找个一开始就比较重视自己的人,所以,诸葛亮隐居了起来,等人来请。

三、诸葛亮认为汉室将倾

这点应该是最重要的,诸葛亮要一个汉室的合适继承人。

诸葛亮如果主动去投奔了曹操,即使开始不被重用,但是,只要给诸葛亮一个表现的机会,诸葛亮很快就会取得曹操的信任。

按照《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见解,“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於余哉!”司马懿就不用说了,陈长文即陈群,司空、录尚书事,还是曹丕留下的托孤重臣。

诸葛亮如果投奔了曹操,虽然曹操手下已经人才济济,但是诸葛亮凭借自己的实力,超过陈群、司马懿做到丞相(录尚书事)的位置,应该不难。

但是,诸葛亮应该早已经看出来东汉一定会被曹操或者他的子孙取代的,诸葛亮是非常忠贞的一个人,不愿意做簒逆之事,这个跟荀彧类似。诸葛亮的忠贞已经用他的行动证明过了,不用多说了。

诸葛亮应该也是基于此点,才让徐庶先去探查刘备这个汉室宗亲,发现刘备还可以辅佐,才又让徐庶推荐自己,并且要求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发现刘备又是礼贤下士之人,应该可以帮刘备大展宏图,这才最终决定辅佐了刘备。


奕天读历史


在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三国的最强王者。按常理说,良禽择木而栖,作为谋士要选择就要最强的曹操,建功立业。那么,诸葛亮为何不选择投奔曹操,而是选择了一无所有的刘备呢?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这是诸葛家的一个惊天大布局,不得不佩服诸葛家的大智慧,但最终因为他的存在,而出现了变数。

关于诸葛亮选择屌丝刘备,而不是大佬曹操,主要以下四点原因:一是地理优势,近水瑶台先得月。诸葛亮本是山东临沂人,他父母早亡,随着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随后在南阳耕读。在他长大成才后,最近的选择就是投靠荆州牧刘表,并且因为诸葛亮妻子黄月英娘家的关系,他还与刘表有着一定的亲戚关系。如果诸葛亮选择投靠刘表,定会得到重用。但是诸葛亮早就看出刘表成不了大事,不愿意跟着刘表混。后来,刘备投靠刘表,在徐庶等人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近水瑶台先得月,抢到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二是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在三国中,曹操的势力最大,拥有众多的人才,在谋士中就有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等著名的大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了大功。而此时的诸葛亮在他们面前,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之辈,如果诸葛亮选择投奔曹操,无非就是锦上添花,并不会得到重视。骄傲的诸葛亮宁为鸡首不为凤尾,选择刘备这个屌丝无疑是雪中送炭,必定得到重视,可以大展拳脚。

三是曹操多疑,不好忽悠。曹操生性多疑,本就是一个人精,诸葛亮不愿意为曹操这样一个生性多疑的人服务,伴君如伴虎,弄不好,就小命不保。而刘备就大不一样了,他以“仁义”标榜,虽然脸皮比较厚,即使是一个伪君子,但总比曹操这个心狠手辣的人要好相处。并且刘备三顾茅庐,放低了身段,给了诸葛亮足够的尊敬,肯定是要选择了刘备了。

三是诸葛家的布局,龙虎狗使诸葛家立于不败之地。在乱世,世家大族为了立于不败之地,常常会在众多的势力中广泛投资,诸葛家也不例外。诸葛家三人虽同出一氏,却分投三国: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投奔了东吴,做了孙权谋士,是虎;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将军,是狗;而诸葛亮选择了刘备,成为蜀国的丞相,是龙。



虽然诸葛家三人分投三国,按理说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人算不如,最后万万没有想到司马懿异军突起,司马家成为三国最后的大赢家,诸葛家的布局,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总之,诸葛亮不选择投奔曹操,而是选择了刘备,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历史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是明智的,他不仅成就了刘备的蜀汉霸业,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