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背水一戰……盤點楚漢爭霸衍生的成語典故

楚漢爭霸(又名楚漢戰爭、楚漢之爭、楚漢相爭、楚漢之戰等),是指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這場戰爭歷時五年,其戰場範圍之遼闊,規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古今中外少有。除此之外,楚漢爭霸期間及其前後還衍生出許多的成語典故,一直沿用至今,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成語典故。

四面楚歌、背水一戰……盤點楚漢爭霸衍生的成語典故

楚漢戰爭形勢圖

話說秦滅六國後,制度上建立中央集權,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文化上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軍事上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秦朝結束了春秋以來五百年多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儘管對中國歷史有著如此影響深遠的影響,秦國的暴政卻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以至於始皇帝死後沒多久天下人便斬木為兵,揭竿而起。

力能扛鼎 才氣過人

當時在下相(今江蘇宿遷市),有一對叔侄,項梁和項羽,他們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人。項家世代為楚將,項燕曾率楚軍大敗秦將李信,不過隨後為秦國名將王翦所敗,兵敗自殺。項燕的長子也就是項羽的父親項渠(一說項榮,一說項超)早逝,次子項梁,項羽一直跟隨著叔父項梁。項羽身高八尺多,力量能舉起大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盛產豪傑的吳中子弟也全都懼怕他。項梁早期因殺人,與侄子項羽避仇至吳中。項梁在吳中威信頗高,賢士大夫皆出其下,當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辦。項梁利用這種條件暗中招兵買馬,訓練子弟。

四面楚歌、背水一戰……盤點楚漢爭霸衍生的成語典故

項羽畫像

大丈夫當如是

劉邦,沛郡豐邑人(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長得額頭高高隆起,鬢角和鬍鬚很漂亮。為人寬厚仁愛,性格十分開朗,平時不拘小節。曾經在咸陽服徭役時,看到秦始皇出行時的霸氣場面,不由感嘆地島:大丈夫就應該這樣!

四面楚歌、背水一戰……盤點楚漢爭霸衍生的成語典故

劉邦畫像

取而代之

秦始皇巡遊會稽,渡過浙江,項梁與項籍一起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亂說話!這是要滅族的!"項梁因為這件事認為項羽很不一般。

一飯千金

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人韓信,出身貧寒,母親死後,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閒飯,人們大多厭惡他。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給韓信飯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會有重重地報答您的時候。"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四面楚歌、背水一戰……盤點楚漢爭霸衍生的成語典故

韓信畫像

胯下之辱

淮陰有個年輕屠戶欺侮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能殺死我,就拿劍刺我;如果殺不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用眼睛盯著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兩腿之間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指鹿為馬

秦二世即位後不久,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藉故問各位大臣。不敢反對趙高的大臣都說是馬,而一些正直的大臣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殘酷迫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舉徵兵去戍守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陳勝和其他九百多名窮苦農民在兩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趕往漁陽。當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時,遇到連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斷,無法通行。按照秦律規定,凡所征戍邊兵丁,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一律處斬。

陳勝把九百多名戍卒召集在一起,大聲說道:"我們在這裡遇上大雨,已經不能按期抵達漁陽了,誤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殺,即便僥倖不被砍頭,戍守邊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要送命。再說大丈夫不死就罷了,死就要死得轟轟烈烈,難道那些做王侯將相的,都是天生的貴種嗎?(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鏗鏘有力的一番話,說出了大夥的心聲,戍卒們齊聲高呼:"我們願聽從您的號令! "於是大夥在陳勝、吳廣帶領下,袒露右臂作為標誌,築壇盟誓,詐以公子扶蘇、楚將項燕之名,宣佈起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四面楚歌、背水一戰……盤點楚漢爭霸衍生的成語典故

陳勝吳廣起義

先發制人

會稽郡守殷通,素來敬重項梁。為商討時勢和出路,派人找來了項梁。 項梁說:"現在江西一帶都已經起義反對秦朝的暴政,這是老天爺要滅亡秦朝。先發動的可以制服人,後發動的就要被別人所制服。" 殷通聽了,嘆口氣說:"聽說您是楚國大將的後代,是能幹大事的。我想發兵響應起義軍,請您和桓楚一起來率領軍隊,只是不知道桓楚現在什麼地方?"項梁不願做殷通的部下,於是靈機一動,說道:"桓楚流亡在外,只有我的侄子項羽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我去叫項羽進來問問。"說完,項梁走到門外,輕聲地叫項羽準備好寶劍,伺機殺死殷通。叔侄倆一前一後走進廳堂,殷通見項羽進來,剛站起身準備接見項羽便被項羽拔出寶劍斬殺。隨後項羽提著殷通的人頭和郡守的大印,走到門外高聲宣佈起義。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不久便因秦軍的圍擊和起義軍的內訌而失敗,陳勝吳廣也被自己人殺害。

居鄛(今安徽巢湖市東北)人范增,去拜見項梁說:"陳勝失敗,本來就應該。秦滅六國,楚國是最無罪的。當初楚懷王被騙入秦國囚禁沒能返回,楚國人至今還在懷念他。所以楚南公說'楚國即使只剩下三個氏族,亡秦的也一定是楚國'。如今陳勝起義,不立楚國的後代卻自立為王,勢運一定不會長久。現在您在江東起事,楚國有那麼多將士爭著歸附您,就是因為項氏世代為楚將,一定能重立楚國後代為王。"項梁認為范增的話有道理,就到民間尋找楚懷王的嫡孫熊心,這時熊心正在給人家放羊,項梁找到他以後,為順應楚國民眾的願望就襲用他祖父的諡號立他為楚懷王,項梁自己號稱武信君。

破釜沉舟 作壁上觀

項梁起事後數次擊敗秦軍,逐漸顯露出驕傲的心態。不久秦朝發動全部兵力由章邯率領攻擊楚軍,並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章邯打敗項梁軍隊以後,認為楚軍已不足為慮,於是渡過黃河向北攻趙,大敗趙軍,將趙王與張耳圍困於鉅鹿。趙王遣使向楚國求救,楚懷王與屬下商議後決定救趙,但為了分散秦軍力量,決定另派一支部隊西向直接攻秦。楚懷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西路軍以劉邦為主將,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

救趙部隊抵達安陽後,在宋義的命令下停留四十六天沒有向前進發。項羽認為應該儘快渡過黃河,和趙軍裡外夾擊秦軍。宋義卻想待秦趙互相消耗之後攻擊疲憊的秦軍。項羽於是趁參見宋義的時候殺了他,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代上將軍。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楚懷王報告,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將軍。項羽首先派遣當陽君(即英布)、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獲得小勝。此時趙國又派人來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並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燬,只帶上三天的乾糧,以此激勵士卒決一死戰。部隊抵達前線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交戰多次,阻斷了秦軍所築甬道,大敗秦軍。一開始,前來援救鉅鹿的各路諸侯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到楚軍攻擊秦軍時,他們都只在營壘中觀望。只見楚軍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慄膽寒。項羽在打敗秦軍以後,召見諸侯將領,將領們進入軍門時都跪著向前走,沒有誰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秋毫無犯

劉邦奉命向西進攻秦國,聽取張良等人的計策連戰連捷,攻入關中。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在軹道(今陝西西安城區)旁,向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璽。秦朝至此滅亡,立國僅15年零47天。劉邦進入咸陽城,以"關中王"自居。樊噲和張良勸他天下還沒有平定,不要忘了秦朝的前車之鑑,於是劉邦封印府庫,於百姓秋毫無所犯,率軍退到了霸上。

約法三章

劉邦到達霸上之後,召集各縣的父老豪傑們,說:"百姓們忍受秦朝嚴刑峻法之苦已經很久,誹謗朝政的人要被誅滅九族,相互私語的要被殺頭示眾。我與諸侯們訂立過盟約,先進入關中的人在關中稱王,因此我應當做關中王。我與秦地的父老們訂約,只有如下三條:殺人者處以死刑,傷人和偷搶別人財物者都要按各自所犯的罪行判罪。其餘的秦朝法律條文一律廢除掉。

鴻門宴

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後,即率諸侯軍向關中挺進,行至函谷關,發現關門緊閉,又聽說劉邦已經攻破咸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攻破函谷關,四十萬大軍駐紮於新豐鴻門,劉邦軍十萬駐紮霸上。劉邦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並且用子嬰為相,珍寶美女佔為己有。范增也告訴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財好色,入關後卻不取財物女人,志向不小,應該趁早殺了他。

項羽叔父項伯與劉邦手下的張良私交很好,連夜前往劉邦軍見張良,想要勸張良逃走,卻反被張良拉攏。項伯回來後告訴項羽,劉邦攻破咸陽有大功,如果進攻他是不義之舉,項羽表示贊同。

劉邦第二天率領一百多騎兵到鴻門來見項羽,項羽設宴。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宴席間范增多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羽為人不忍,默然不應。於是,范增讓項莊於席間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而項伯也拔劍起舞,擋住項莊。張良見狀,到軍門找樊噲前來。

樊噲強行進帳,對項羽說:"那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無數,唯恐殺不完;給人加刑,唯恐用不盡,天下人都叛離他。懷王曾經和諸將約定說'先擊敗秦軍進入咸陽,讓他在關中為王。'如今沛公先擊敗秦軍進入咸陽,秋毫無犯,封閉秦王宮室,把軍隊撤回到霸上,等待大王您的到來。派軍把守函谷關,為的是防備其他盜賊和意外的變故。沛公如此勞苦功高,沒有得到賞賜,您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要殺害有功之人。這是走秦朝滅亡的老路,我私下認為大王您不會採取這種做法!",項羽無言以對,於是劉邦伺機逃脫。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劉邦出來對樊噲說:"現在我出來,沒有來得及告辭,怎麼辦?"樊噲說:"幹大事不必顧及小節,講大節無須躲避小的責備,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們好比是魚是肉,還告辭幹什麼!"於是一行人離開那裡,讓張良留下來向項王致歉並獻上白璧玉斗給項羽和范增,項羽接受了白璧放在桌上,而范增卻將玉斗摔在地上拔劍砍破,嘆道:"奪項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 沛公回到軍中,立即殺了曹無傷。

衣錦還鄉 沐猴而冠

項羽進入咸陽後,引兵屠戮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秦宮,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滅。項羽蒐集寶物美女準備回江東,有人勸他說關中富饒,可以成王霸之業。但項羽鄉土觀念很濃厚,說:"人要是富貴了,就應該回到故鄉去,讓父老鄉親知道你現在是什麼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錦繡衣服在黑夜裡行走,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

那人聽了這話,說道:"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果真如此啊!"這句話傳到了項羽的耳朵裡,他非常生氣,把那人抓來投入鍋裡煮了。

三秦

項羽又分封各路諸侯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今陝西南鄭)。並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翟王,領關中地,以扼制劉邦(三王分封了秦國舊地,這便是三秦的由來)。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 漢元年(公元206年)二月,諸侯罷戲下,各回國。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燬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以示再也無意東出,以麻痺項羽。

蕭何月下追韓信

話說韓信在項梁起義後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執戟郎中(相當於警衛)。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犯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後,認為他有大才,於是向劉邦推薦。劉邦只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蕭何逃跑了。"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國士無雙

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劉邦,劉邦又是氣又喜,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麼?"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劉邦問道:"你去追回來的是誰?" 蕭何說:"韓信啊。"劉邦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易得,而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在蕭何的勸諫下,劉邦重用韓信,並設壇拜他為大將軍。

婦人之仁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他有何奪取天下的良策。韓信認為項羽雖萬夫莫敵卻只是匹夫之勇,嫉賢妒能,不能任用賢能。項羽待人慈愛,人有疾病,他同情落淚還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論功行賞時卻不捨得封賞大家,這是婦人之仁。背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封為王,諸侯對此都忿忿不平。項羽殘暴,所經之地無不遭蹂躪殘害,天下人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子弟投降了項羽,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只有這三人逃脫,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而劉邦入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劉邦在關中為王 。如今漢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準備出擊。韓信的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漢元年五、六月份,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十一月,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田榮之機,決計出南鄭(漢都,今陝西漢中市東)派樊噲、灌嬰等人率兵從祁山道佯攻隴西地區,韓信部從故道(又名陳倉道)奇襲陳倉,從而奪取了關中之地,東向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率漢軍出關,收服韓魏等王,聯合齊趙共同擊楚。四月,雙方大戰於彭城,漢軍大敗而還。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劉邦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背水一戰 拔旗易幟

劉邦彭城戰敗後,諸侯多叛漢降楚,韓信平定魏地之後向劉邦獻策"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劉邦深以為然,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三萬,命其率軍東進,開闢北方戰場。

韓信、張耳率兵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井陘為為西出太行的關隘之一,兩邊石壁峭狹,車騎不能並行。漢軍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在確定趙軍沒有在此設兵之後,韓信半夜選二千輕騎兵,每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出動,你們就乘機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傳令全軍:"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太相信。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沒有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敗退,退向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軍丟下的旗鼓。漢軍背水迎戰趙軍,各個拼死作戰,趙軍一時無法取勝。這時漢軍事先埋伏好的二千輕騎兵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戰鬥結束後,諸將向韓信祝賀之餘,趁機問韓信:"兵法上說:'行軍佈陣應該右邊和背後靠山,前邊和左邊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列陣竟取得了勝利,這是為什麼啊?"韓信回答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不瞭解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手下多為新兵,這種形勢下不把他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難道還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嗎?"眾將無不佩服。

一決雌雄

楚、漢長久相持,勝負未決。兩軍對陣,項王對漢王說:"天下紛亂多年,只是因為我們兩人的緣故。我希望跟漢王挑戰,決一雌雄。不要再讓百姓白白受苦。"漢王笑著回絕:"我寧願鬥智,不能鬥力。"項王讓勇士出營挑戰,漢軍有善於騎射的樓煩,每次都把挑戰的勇士射死。項王大怒,親自披甲持戟出營挑戰。樓煩搭箭正要射,項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聲,樓煩嚇得不敢正視,轉身逃回營壘。之後的對陣中,漢王列舉了項王的數條罪狀,項王很生氣,要和漢王決一死戰。漢王不聽,項王埋伏下弓箭手射中了漢王。漢王受了傷,跑進成皋。

楚河漢界 鴻溝

項王聽說韓信已經攻克河北,打敗了齊、趙兩國,而且正準備向楚軍進攻,就派龍且前去迎擊,被韓信打敗,龍且戰死。項王聽到消息後,心裡害怕了,派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勸他聯楚背漢,與楚漢三分天下,韓信不聽。此時彭越又返回梁地,多次斷絕楚軍的糧草。項王留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留守成皋,自己帶兵攻打彭越。 漢軍進攻成皋,打敗大司馬曹咎,曹咎等人自殺。此項王在睢陽,聽說海春侯的軍隊被打敗了,就帶兵往回趕。漢軍當時正把楚將鍾離昧包圍在滎陽東邊,項王趕到,漢軍害怕楚軍,全部逃入附近的山地。 此時,漢軍士卒氣盛,糧草充足,項王士卒疲憊,糧食告絕。漢王派陸賈去勸說項王,要求放回太公,項王不答應。漢王又派侯公去勸說項王,項王才跟漢王定約,平分天下,鴻溝以西的地方劃歸漢,鴻溝以東的地方劃歸楚。據說象棋裡的楚河漢界就是這樣來的,另外象棋"紅先黑後"的規則也是因為楚漢戰爭中漢軍先發起攻擊。

四面楚歌、背水一戰……盤點楚漢爭霸衍生的成語典故

象棋“楚河漢界”

養虎為患

與項羽約定平分天下之後,劉邦感到非常滿足,也準備撤軍了。他的謀士張良、陳平進諫:"如今大王已得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而各地諸侯又都服從您;而項羽的軍隊既疲勞又無糧食,正是衰弱的時候。現在如果不趁機會消滅他,就好比養了一隻老虎,長大了自己要被害的,劉邦聽後,覺得有道理。

十面埋伏

劉邦採用張良、陳平的計策,趁楚軍兵疲糧盡,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駐紮下來,和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定日期共擊楚軍。漢軍抵達固陵,韓信、彭越卻沒有來回合。楚軍迎擊漢軍,把漢軍打的大敗。漢王又逃回營壘,深挖壕塹固守。又採用張良的計策派使者封給韓信、彭越土地,果然韓信、彭越如期而至。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高祖和諸侯軍共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韓信率領三十萬大軍與楚軍正面對陣,他的部將孔將軍在左邊,費將軍在右邊,漢王領兵隨後,絳侯周勃、柴將軍跟在漢王的後面,項羽的軍隊大約有十萬。韓信首先跟楚軍交鋒,不利,向後退卻。孔將軍、費將軍從左右兩邊縱兵攻上去,楚軍不利,淮陰侯乘勢再次攻上去,大敗楚軍於垓下。

四面楚歌、背水一戰……盤點楚漢爭霸衍生的成語典故

四面楚歌 霸王別姬

為了進一步動搖和瓦解楚軍,一天夜裡,劉邦要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聽了,愈發懷念自己的家鄉。項羽大驚說:"難道漢軍已經完全取得了楚地?怎麼這麼多楚人呢?"項羽惶惶然不能入睡,深夜在軍帳裡喝酒。他一面喝酒、一邊激昂慷慨地作詩吟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據說他的愛妾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項羽見大勢已去,帶了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南逃。第二天天亮,劉邦發覺項羽突圍而去,便派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連趕。追到東成,項羽力戰殺漢軍百十人,最後自刎於烏江邊。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劉邦奪取天下後,有一次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他問群臣自己得天下,項羽失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傲慢而且好別人;項羽仁厚而且愛護別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劉邦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運糧道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項羽雖然有一位范增卻不信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漢六年,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要謀反,劉邦假借巡遊雲夢澤韓信來朝見之際逮捕了他。韓信說:"果真像人們說的'狡兔死了,獵狗就被烹殺;飛鳥盡了,良弓就被收藏起來;敵國破滅,謀臣就被殺掉'。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我本來應當遭烹殺!"劉邦說:"有人告發你謀反。"就給韓信帶上了刑具。到了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為淮陰侯。

羞於噲伍

韓信知道劉邦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託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從此,韓信日夜怨恨卻又希望被重用,在家悶悶不樂,和絳侯、灌嬰處於同等地位感到羞恥。韓信曾經拜訪樊噲,樊噲跪拜送迎,自稱臣子。說:"大王怎麼竟肯光臨。"韓信出門笑著說:"我這輩子竟然和樊噲這般人為伍了。"

多多益善

劉邦常和韓信談論將軍們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劉邦問韓信:"像我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皇上說:"你怎麼樣?"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你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我俘虜了?"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俘虜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最初一直沒有被重用,後來由於蕭何的力薦,劉邦才終於同意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拜將之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卻對韓信越來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韓信的兵權,由"齊王"改封為"楚王";不久又將韓信逮捕,赦免後,只封了個"淮陰侯"。韓信閒住長安,鬱郁不得志,被人陷害謀反,向劉邦的妻子呂后告發。呂后想把韓信召來除掉,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設計把韓信騙到宮中,呂后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殺害在長樂宮鍾室。後人根據這段歷史,引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來,比喻事情的成敗或好壞都由於同一個人。

《大風歌》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劉邦親自出徵。後他擊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即興唱起:“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這首詩創作的前幾年,新建的漢帝國相繼經歷了燕王臧荼、韓王信、陳豨的叛亂,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視眈眈,國內反叛實力伺機而動。劉邦在這時返回到了故鄉,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換來了如今的榮華,而各方勢力又正欲把這個他親手打造的帝國推向深淵,想必劉邦在吟唱這首詩歌時必是懷著一股被悲涼掩蓋的豪氣。

本文儘量以歷史先後順序盤點,如有遺誤,歡迎大家補充糾正。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