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一个真理,还是一个悖论?为什么?

老孙遁世无闷


他说的那句话,真的是假的!

开始解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和答案这两个方面。

题目:这个世上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变化”。

一个是题目,一个是答案,没矛盾呀。


大业榕



历史逗你玩


如果理解得不错,本题目讨论的,不是“运动变化”是否绝对的问题,而是讨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属不属于悖论的问题。

有必要事先明确,悖论和真理,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悖论是逻辑问题;逻辑,只负责真假,不管对错——就是说,逻辑,只按照既定的逻辑规则,衡量一个判断或一个推理的外部形式上的真假,而不追究这个判断或推理的内容是对还是错。

那么,尽管所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绝对,这是真理,但仅就“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来说,是属于逻辑悖论范畴的。

所谓悖论,全世界有极其一致的共识——这就是“由肯定其真,就推出其假;由肯定其假,就推出其真的一类命题”。

就是说,这是一类特殊的自相矛盾的命题。

这类命题,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个命题A,A蕴涵‘非A’,‘非A’蕴涵A;即A与‘非A’等值”。

本话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这句话,是符合上述公式的。把“变”代换为“A”,即可得到——

“唯一‘非A’就是A“。

你看,这不就是悖论了吗?

当然,有人会说,“不变”是一个词组,其含义不完全与后面的 “变”是反相关否定关系。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不妨再带换一下,亦可得到——

“唯一‘不变化的事实’就是‘变化的事实’”。

是不是悖论呢,显然是。

前面说到,逻辑只负责形式真假,不管内容对错;而且,是由人们总结出来的逻辑规则来衡量的。这也就产生出两个问题——

第一,悖论一定和人们的语言表达有关。例如“唯一‘不变化的事实’”,这个概念有没有等价的概念呢?有,实际上,它与“毫无例外的所有事实”是等价的。就是说,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方式,悖论可以变为非悖论;反之亦然。

第二,悖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或者说逻辑现象,因而早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有了持续的研究。

举例来说,有一个悖论,与本题目所说很近似——

“所有事情都有例外”。

这个说法,从表达的内容来说,正确无疑。但是,这句话本身,包不包含在“所有事情”之内呢?在逻辑上,明显属于“由肯定其真,就推出其假”这样的命题。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说谎者”悖论。

转换成现代语言,其内容是——“这句话是谎话。”

即,如果它真,即“这句话是谎话”真——它是谎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假的;如果它假,即“这句话是谎话”——它就是真的,那么,这句话又成了假话。

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所以被称为悖论,英语里有一个专用名词,叫“paradox”。

古希腊-罗马时期,还有过其他悖论。中世纪,也要有人提出了几个可以属于悖论的命题。

现代,罗素说的“我只为不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也算一个悖论。

1926年,英国数学家拉姆齐把有史以来的著名悖论,划分为逻辑悖论(语法悖论)和语义悖论(认识论悖论)两大类。

按照他的划分,悖论问题只是逻辑问题和语义问题了。像流传很广的“费米悖论”,已经不属于悖论问题。

比较重要的悖论,属于逻辑悖论(语法悖论)的有——

1,布拉里福蒂悖论,即“最大的序数”或“包括一切序数的良序集”悖论。

2,康托尔悖论,即“最大基数”或“一切集合的集合”悖论。

3,罗素悖论,即“一切不是自身分子的集合所构成的集合”悖论——如把集合S定义为: S由一切不是自身分子的集合所组成,即任一集合A, A属于S当且仅当A不属于S。如果S属于S,则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据S的定义,S属于S。“S属于S当且仅当S不属于S",这是自相矛盾的。

其中最难解的,是罗素悖论。

属于语义悖论(认识论悖论)的有——

1,说谎者悖论。

2,理查德悖论,即“一切可以用有穷个字定义的实数”。

第二类,拉姆齐还列举了一些,这两个最著名。

本题目说的,应该属于第二类了。

古代,研究悖论的基本都是哲学家。后来,从里面分出了一些逻辑学家。再后来,加入研究的是数学家,如莱布尼兹、罗素等。然后,又有语言学家和语义学家加入。

现在,主要在研究的,是类型论学者和集合论学者。


一老沈一


变是绝对的,不变只是相对。应该肯定这是一个真理。并非悖论。客观世界的量变和质变是有内部的矛盾引起的一种运动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有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而又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过程。以物理现象来说,水的汽化和结冰,溶液的沸腾或凝固,金属的溶解或结晶,电磁波的变化,红外线紫外线等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以化学现象来说,上学时学的化学周期表,表明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整个周期表都是严格按照核电荷数的多少排列的。以生物现象来说,当前我们面对着冠状肺炎的疫情,就是野生动物的细菌感染到人类的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生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以人们思维现象来说,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开始总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逐渐的达到理性认识,回到了社会实践当中去检验。提高了我们辩证思维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形式思维的能力。这个过程贯穿一个变的飞跃达到质的转变。变,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发展原理。符合社会发展你客观规律。符合进化论的观点。


慈音1


世界上充满了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变与不变是一对矛盾,类似好和坏、黑与白、上与下等。

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首先是对立的,另外是统一的。

上和下首先是对立的,但是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下就没有上,这就是对立统一。同理,没有“变”就没有“不变”,没有“不变”就没有“变”,它们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

因此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是符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而不是悖论。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和物,没有变化和运动就没有世界。

另外,矛盾双方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例如,我们驾驶汽车,方向盘随时调整是绝对的,短暂不动是相对的、暂时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性还表现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会变成坏,坏会变成好。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可以把坏变成好。同理,我们可以不变中求变,也可以变中求不变,但是变是绝对的,我们只能是因势利导,努力争取事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云门磐石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深含哲理。世上什么事情都是在变化之中的,不变只是相对而言。关于变与不变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易经》就阐述得相当明俑,而在现代,科学的进步也印证了这句活的真实性。

说到变,肯定是绝对的。比如我们人类与动物,包含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今天与昨天定然不同,明天也不一样,这就是变化,怎么也不能逃脱生老病死的变化规律。反之,如果身体没有变化,新陈代谢也就停止了,生命体就会死亡,其实死亡也是种变化。



有人说,生命体有变化,那么没有生命的物体,如一张桌子,我将它放在地上,它怎么能变。这个问题就涉及到相对与绝对关系了,相对上说,桌子没有与周边的参照物产生位置移动,可以认为是沒有变化。但事实上这张桌子是在我们地球上的,地球在移动,桌子也随着地球变动,所以桌子在变动是从绝对性而言的。
再说一件物体,就算没有生命,它的内部结构也在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这又涉及到物理学上的知识了。


六妙长春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这是绝对的,而绝对静止、停滞、固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既便事物的外在形态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其内部是不断变化的。所谓事物的不变,只是在某一时空阶段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事物的全部本质。


文海墨韵


有你才幸福,与我共分享: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既不是真理,也非悖论。它是人们逻辑思维的最终定性,是较具有一种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论断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变”是有条件的。比方说,星球不分太小,既自转,也围绕其它星球公转。形成这种运动的条件是什么?不自转,失重掉下来,不公转,无轨乱动必相互碰撞。

为何不是真理呢?

真理是什么?是对物质世界中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变,是一种运动状态,包括成长、派生和毁灭的各个过程,不是客观事物,仅是相对于运动而言的抽象概念。它只存在主观认知,若是人为干涉或改变方式,也能产生质变和量变。

例如:患者汤某,男,41岁,农民。2月7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症状,2月8日就诊于某县医院,2月9日确诊。2月9日对汤某进行感染来源溯源调查,其配偶卢氏系某县开发区(中石化)加油站工人,曾接触大量武汉等地往返人员。经检测,系无症状感染者。

按理说,其配偶卢氏应先发热、咳嗽,然而生“”却在她老公身上。这就是“”存在着条件说。

由此推论,“唯一不变的是变”不属于真理范围,它没有特定的规律性,可异变,可裂生。

为何又不是“悖论”呢?

什么叫“悖论”?就是表面上同一命题在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它的抽象公式是:如果事件A发生,就推导出非A,非A发生也能推导出A。

照这个公式应用的话,那么“”了,就导致“不变”了,反过来,也一样。显然,“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不可能在“”与“不变”中间歇,因为“”始终是运动的。

成语典故:南桔北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就是某种事物因环境变化而产生“异化”或“质变”。你再也不能说“枳”是“桔”了。

故此,“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不是悸论。

综上所述,“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是由于“运动”的无休止存在,赋予了它的正确性和认知观。


杜象应


大家最好不用“真理”一词了,一旦用就很麻烦,要么加“相对”的定语,要么就要啰嗦一大堆废话解释。只需要改成“正确”,麻烦立刻迎刃而解。

之所以不用“真理”,改为“正确”,当然需要很复杂的论述。我已经多次重复过,就不再啰嗦了。“相对真理”和“正确”完全一个意思,但如果叫做“相对真理”,就必须同时说明与“绝对真理”的区别所在。不分清“相对绝对”的差异之处,就等于没说一样。

改成“正确”则不然,正确是有条件的,条件不满足时,正确就变成错误了。这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时可以认定“正确”变“错误”,只是因为条件变了而已。这种方式,不会搞乱大家的思维,让人们糊涂“相对真理”不再是“真理”又为了什么?

本题就是如此。“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很显然,这是归纳统计的结果,因为人类找到的所有研究素材,都是变化的,于是得出“变化是不变”的正确认定。

它的条件是什么?就是没有反例出现。我们研究时,必须提取素材,而提取素材的样本量一定是有限的,也就是特例,然而我们总结的规则必须是普遍性的,针对所有同类都适用的,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比如直到今天人类才刚刚走出太阳系,银河系里还有千亿个恒星系,更不要说整个宇宙了。再加上,事物是流变的,加上时间维度,就绝不可能穷尽任何研究的对象。

说“变化是不变的”,这是现阶段的正确,因为人类还没有发现反例,一旦出现反例了,也就是这个判断错误之时了。


何处是家乡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话有点拗口,但拗口的话不一定就一定不是真理,我从语义角度条分缕析一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里的“唯一”它凸显了真理的作为形态的独特性,“不变”是两个否定词的叠合,所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式的,而我认为一切肯定句式的回答其实质都只是对所述客体的某种功能或性状的局部表述,并不是本质性的揭示,所以作为定义,“不变”是句空话,并没有实质性意义。“变”很好理解,任何一个事物都处于因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下,所以其呈现给周遭的外部形式始终是变化的;与此同时,任何一个事物都因自身所存在的矛盾而不断地分裂,因而其自身内容也不断发生发生变化。综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它不是哲理意义上的科学真理,它是市井层面上的一句必要而正确的废话。可谓悖论?在我看来,就是主观罗列的原因和依照逻辑规则所产生的结论出现了对立,这就是悖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