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 保險業的關鍵在於負債端和資產端,在本公眾號之前的文章曾詳細分析了全球保險業的資產配置趨勢和情況,本文主要探討美英德日國家保險產品的發展趨勢,分析保險負債端的可能發展規律和變化,也為探尋國內保險業後續產品發展方向提供借鑑。

一、全球保險業保費增長趨勢

根據sigma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末,全球保費收入為5.19萬億美元,其中壽險保費佔比為54%,而非壽險保費佔比為46%,從近年發展趨勢看,非壽險保險貢獻度有持續提升趨勢。從全球保費增速看,近年處於低速增長狀態,1999年至2008年的增速均值為6.8%,2009年至2018年的增速均值為2.2%,有下降趨勢,這其中非人壽保費的增速要快於人壽保費收入增長,這可能與經濟增速下滑、居民收入增速放緩等因素有一定關係。

圖1:全球保費收入增速呈現下降趨勢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從全球保險發展水平看,近年來維持平穩,保持在6%左右,然而從全球內部看,整體呈現收斂狀態,發達國家的保險深度有一定下滑趨勢,而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深度有明顯上升態勢,而且這種收斂有可能持續下去,這也反映了保險業務的未來發展重心可能發生轉移的態勢。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2:全球保險深度的收斂

為了進一步研究保險業發展先進國家的情況,本文主要以美英德日四個發達國家為樣本,研究其人壽保險以及非壽險的發展業務結構及變遷。從最近十年情況看,美國是保險業發展相對非常穩健的國家,壽險和非壽險保費增速均實現了正增長,日本也是正增長,但是增速相對較低;而德國和英國非壽險保費實現了一定增長,而壽險均有一定下滑,這一點值得關注。從壽險和非壽險結構也可以看到,德國和美國非壽險佔比穩定在60%左右,而英國和日本非壽險佔比僅為30%左右,不過近年有一定上升趨勢。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3:美英德日四個保費增速趨勢

二、美英德日四國壽險業務發展趨勢

本部分主要以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的壽險業發展,探究壽險服務的發展趨勢以及可能熱點領域,追尋壽險產品跟隨經濟社會、人口、市場發展等方面的變化趨勢。

(一)美國壽險業業務結構演變

美國是全球保險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行業發展成熟,市場競爭激烈,壽險產品一般保費低、保額高。美國壽險產品主要包括定期壽險、終身壽險、萬能險、年金保險等品種。

根據美國壽險協會的統計數據,2018年末,美國壽險、年金保險、健康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501億美元、2793億美元和1854億美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9%、-5.3%和8.8%,這其中團險對於美國壽險保險的貢獻較高為尤其是健康險的團體渠道佔比約為68%,這與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有一定關係,美國主要由員工所在企業為員工購買健康險,保障其基本醫療需求。

從歷史變化趨勢看,自1985年以來,美國壽險佔比呈現持續下降態勢,由1985年的39%下降至2018年的24%,降幅為15個百分點;年金保險呈現較顯著的上升態勢由1985年的35%上升至2018年的45%,升幅為10個百分點,美國老齡化趨勢加快、健全的養老保障體系以及居民對於自身養老保障的意識較高將在很大程度推動年金保險的發展;健康險近年得到較快發展,佔比由1985年的26%上升至2018年的31%,升高了5個百分點,而且近年增速要快於其他壽險產品,有望繼續提升佔比。

總體來看,美國傳統保險產品結構有較明顯分化,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年金保險、健康保險等產品服務需求明顯增大,對於傳統壽險產品有一定擠壓。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4:美國壽險保費結構變化趨勢

(二)英國壽險業務結構演變

英國是保險業發展較為悠久,距今有近300年的時間,英國人壽市場發展深度是歐洲最高的,英國人壽保險收入要遠高於非壽險收入,這也體現了英國人壽保險市場的發達。英國對於人壽行業的監管較為嚴格,通過加強償付能力、銷售規範性等監管,促進行業發展的規範性。

英國一般壽險產品包括人壽險、養老金、長期健康保險等,截至2018年末,壽險保費為103億英鎊,增速為-12%;年金保險保費為495億英鎊,增速為-17.3%;職業年金規模為1106億英鎊,增速為21%;健康險保費為25億英鎊,增速為-0.9%。英國實施全民醫療體制,居民覆蓋面較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英國健康險的發展,所以英國健康險的總體規模要小於美國很多,目前英國健康險主要包括普通健康保險、重大疾病保險和長期醫療保險。

從長期趨勢看,英國壽險結構也存在一定分化,主要體現為傳統壽險佔比的下降,而年金保險佔比的上升,健康險基本保持不變。具體看,壽險保費佔比從2005年的30%下降至2018年的6%,而且保費呈現較快下滑態勢;個人年金佔比由2005年的19%上升至29%,升幅達到10個百分點;職業年金佔比由2005年的49%升至2018年的64%,上升了15個百分點;健康險佔比基本維持不變。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5:英國壽險結構變化趨勢

(三)德國壽險業務結構演變

德國是歐洲較為發達的壽險市場,德國壽險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其發展趨向、產品結構受到政策變遷、養老制度改革和利率變化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德國壽險業主要的產品類型是兩全類的儲蓄型保險,這一時期壽險業發展迅猛,10年內保費收入翻番,但隨著兩全類壽險產品的稅優政策取消以及李斯特和呂庫普個人儲蓄型養老金計劃的引入,養老金/年金類產品得到長足發展。

德國有壽險公司近百家,壽險產品覆蓋面相對較多,品種較為豐富。根據德國監管部門統計,德國壽險包括儲蓄型壽險、單位基金連結兩全險、年金及養老金、團體險和補充保險等構成。截至2017年,德國儲蓄型壽險保費為253億歐元,增速為-0.04%;單位基金連結兩全險保費收入為179億歐元,增速為3.5%;年金和養老金保險保費收入為301億歐元,增速為-5.3%;傷殘類健康險保費收入為43億歐元,增速為7.5%;團體險保費收入為153億歐元,增速為5.5%;其他保險保費為72億歐元,增速為1.4%。

從歷史變化趨勢看,德國兩全險發展逐步式微,而年金險、投連險、團體險重要度持續上升,而且也可以關注重疾險的上升態勢。具體看,兩全險的佔比由1980年的84%下降至2017年的25%,降幅為59個百分點,下降非常明顯;投連險佔比由1980年的4%升至2019年的18%,升高14個百分點;年金保險佔比由1980年的4%升高至30%,攀升了26個百分點;團體險佔比由1980年的8%升高至15%,上升了7個百分點。德國這種壽險結構變化既與人口老齡化等因素有關,也與政策導向等因素有關。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6:德國壽險結構變化趨勢

(四)日本壽險業務結構演變

日本壽險業從19 世紀70年代開始經過100多年的迅猛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成為世界上壽險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20 世紀90年代市場規模一度居於世界首位。然而,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以1997—2003年期間七家人壽保險公司先後破產為標誌,日本壽險業的發展呈現頹勢。從 2007 年此後幾年年總保費和新增契約數的相關數據來看,日本壽險業有了平緩復甦的跡象。日本壽險業集中度相對較高,日本生命保險等壽險機構保險收入佔比超過了60%。

日本壽險市場的主要險種從普通養老保險(即兩全保險)到多倍型付定期養老保險(即普通養老保險加多倍的定期死亡保險),再發展成終身保險、終身保險附加定期死亡保險、年金保險,從而適應被保險人少交保費,同時又能得到更多保障的市場需求。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日本終生險保費收入為345萬億日元,同比增速為-5%;定期壽險保費收入為277萬億日元,增速為3%;兩全險保費收入為44萬億日元,同比增速為-2%。

從日本壽險產品趨勢看,終生壽險佔比呈現一定下滑,而定期壽險保費佔比有一定上升,其他基本保持不變。終生壽險保費佔比從2013年的50%下降至2017年的41%,下降了9個百分點;定期壽險從2013年的26%上升至2017年的33%,上升7個百分點。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7:日本壽險結構變化趨勢

三、美英德日四國財險業務發展趨勢

財險是最早起源和發展起來的保險業務。財險是與壽險完全不同的保險業務,體現為保險對象、期限、定價等方面的差異,同時財險發展因素更多與經濟發達水平、居民收入、社會保險文化等具有很大關係。本文以OECD數據庫為準,梳理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四國的財險服務發展趨勢,由於採用統一的數據和劃分,更能體現出各國的發展特色和趨勢。

(一)美國財險結構演變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保險市場,其財產保險承保的風險涵蓋了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加上相對完善的巨災保險制度,充分發揮了保險的保障和風險管理職能(參考材料:魏平:國際財產保險業務結構研究及啟示)。

美國財產保險涵蓋了機動車輛保險、運輸工具保險、貨物運輸保險、財產損失保險、經濟損失保險、責任險等。截至2017年,美國機動車輛險保費收入為2674億美元,增速為8%;運輸工具險保費為16億美元,增速為-49%;貨物運輸險保費收入為260億美元,增速為5%;財產損失險保費收入為1417億美元,增速為2%;責任險保費收入為1187億美元,同比增速為3%。可以看出,在美國財險市場機動車輛險、財產損失險、責任險保費規模拍賣前三位,是最重要的財產險業務。

從歷史比較看,機動車輛險保費在經歷一個下降過程中,佔比有進一步回升;財產損失險保費佔比呈現持續上升態勢,而責任險保費佔比有一定下降。具體看,機動車輛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47%下降至2017年的45%,降幅為2個百分點;責任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23%下降至2017年的20%,降幅為3個百分點;財產損失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18%上升至2017年的24%,升幅為6個百分點。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8:美國財險結構變化趨勢

(二)英國財險結構演變

英國是最早開展海上保險的國家,確立了海上保險的標準保單和條款;17世紀倫敦遭受大火,損失慘重,產生了對於火災保險的需求;18世紀英國創立了第一家以責任保險為主業的保險公司。這些奠定了英國財產市場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截至2017年底,英國財產保險保費總額為839億美元,其中機動車輛險保費為179億美元,同比增速為-4%;運輸工具險保費為96億美元,增速為14%;財產損失險保費為278億美元,同比增速為-1%;經濟損失險保費規模為65億美元,增速為11%;責任險保費規模為192億美元,增速為2%。可以看出,目前英國財險保費排名前三位的是責任險、財產損失險和機動車輛險。

從英國財險結構趨勢看,責任險、財產損失險保費收入佔比持續上升,而機動車輛險、經濟損失險保費收入佔比有下降趨勢。具體而言,機動車輛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35%下降至2017年的21%;財產損失險保費收入佔比由2002年的27%上升至2017年的33%,升高6個百分點;經濟損失險佔比由2002年的11%下降至2017年的8%,降幅為3個百分點;責任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15%上升至2017年的23%,上升8個百分點。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9:英國財險結構變化趨勢

(三)德國財險結構演變

1591 年,德國釀造業發生大火,為籌集災後重建資金而成立了“火災保險合作社”,這是火災保險的雛形。1676 年,德國漢堡( Hamburg) 火災保險局成立,這是第一家公營保險公司。德國的財產保險費收入總規模多年來位居歐洲第一名,德國財產保費收入佔全部保費收入的一半以上,凸顯了財產保險的重要社會地位。

德國2017年財險保費收入規模為827億美元,其中機動車輛險保費為316億美元,增速為12%;運輸工具險保費為25億美元,增速為15%;財產損失險保費規模為284億美元,增速為17%;經濟損失險保費規模為21億美元,增速為300%;責任險保費規模為121億美元,增速為16%;目前來看,機動車輛險、財產損失險、責任險保費規模排名前三位,佔據重要地位。

從財險保費構成趨勢看,機動車輛保費佔比有下行趨勢,而財產損失險保費規模佔比有進一步提升態勢。具體看,機動車輛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44%下降至2017年的38%,降幅為5個百分點;財產損失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30%上升至2017年的34%;責任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14%上升至2017年的15%,上升1個百分點。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10:德國財險結構變化趨勢

(四)日本財險結構演變

日本不僅是亞洲保險市場最發達的國家,也是全球保險市場上的佼佼者,財產保險費收入規模僅次於美國。2017年,日本機動車輛險保費收入為455億美元,財產損失險保費收入為139億美元,經濟損失險保費收入為37億美元,責任險保費收入為54億美元,保費收入排名前三位的險種為機動車輛險、財產損失險、責任險。

從財險服務結構看,日本財險結構整體變化,不過收到統計數據不連貫的問題,部分年份保費收入結構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總體而言,責任險、經濟損失險保費佔比有所擴大,其他險種基本能保持不變。具體看,機動車輛險保費收入佔比由2002年的66%下降至2017年的63%,降幅為3個百分點;財產損失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22%下降至2017年的19%,降幅為3個百分點;經濟損失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1%上升至2017年的5%,上升4個百分點;責任險保費佔比由2002年的5%上升至2017年的7%。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11:日本財險結構變化趨勢

四、啟示!

相比較國際,我國保險深度和密度都有一定差距,保險業發展仍較較大空間,不過從發達國家經驗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保險產品的發展趨勢會有一定變化,這為保險產品開發提供了一定思路。

從壽險保費佔比看,我國壽險收入仍較單一,主要以傳統壽險為主,佔比達到近80%,近年健康險發展較快,佔比有明顯提升。從發達國家壽險保費構成看,一是保費來源結構多元化,能夠形成2-3個主要來源,產品豐富多樣。二是從發展趨勢看,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強,傳統壽險,尤其是儲蓄型壽險受到一定挑戰,而年金、養老保險、健康險,在各國都有較快發展,在壽險保費收入中的構成中也持續提升,顯示了其市場需求的突出地位。我國養老體系不健全,養老金替代率較低,未來需要大力發展第三支柱,年金保險會有較大提升空間,此外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對於滿足個人醫療需求仍不足夠,商業健康險也相對市場廣闊。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12:我國壽險結構變化趨勢

從財險看,我國機動車輛保費收入佔比獨大,達到近70%,這是上述四個發達國家所沒有的,近年保證保險、責任保險保費佔比有所擴大,而保證保費具有很多不完善和不合規的地方,後續有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快速發展的可持續性存疑。從發達國家看,機動車輛險保費是重要的財險險種,但是均呈現了逐年下降的態勢,日本相對高,佔比為60%左右,其他國家都不足一半;而財產損失險、責任險則是重要的潛力保險業務,都在四個發達國家中呈現了支撐保費上漲的重要動力,值得我國財險公司重視。總體而言,我國非機動車輛險需求仍有挖掘潛力,在產品創設過程中需要得到重視。

「非銀研究」從美英德日四國看未來我國保險業務的風口在哪裡?

圖13:我國財險結構變化趨勢

特別推薦:

1、【資產管理】保險資管新規點評:資管新規實施再下一城!

2、【資產配置】海外保險資金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3、【非銀研究】週期視角下的保險股走勢與投資研究!


《袁吉偉的大資管觀察》系工作交流平臺,歡迎同業交流,聯繫人微信:76028730,請註明單位+姓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