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之花董欣年院士談中美科研環境的差異,饒毅和施一公的堅持


武大之花董欣年院士談中美科研環境的差異,饒毅和施一公的堅持

不再參評院士的饒毅和政協發言的施一公

2017年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副校長職位,出任民辦高等學府西湖大學校長,在2018年的政協會議上批評中國科研的假象繁榮,國內產生大量為發文而發文的“垃圾論文”和專利技術,其中單項專利技術利用價值只有5年前的60%。

武大之花董欣年院士談中美科研環境的差異,饒毅和施一公的堅持

而北京大學的饒毅則宣佈不再參評中國科學院院士,並創辦了《知識分子》期刊,主動承擔中國社會科普的義務,對於中國不端的學術問題進行揭露。很多網友紛紛開始質疑這兩位本來在國外已經功成名就,放棄優越條件回國發展的學者,認為他們這些舉止不符合學者的身份,不專心做學問而靠語出驚人做網紅。但是小編只想說,他們只是想為改變中國科研環境被迫發聲而已。就拿最近燃爆網絡,用5億元一條龍服務人才招募計劃的武漢大學為例,武漢大學畢業的科研之花美國科學院院士董欣年院士,用親身經歷給大家介紹中美科研環境巨大的差異性。

武大之花董欣年院士談中美科研環境的差異,饒毅和施一公的堅持


中國科研環境的性別歧視

1982年董欣年獲武漢大學微生物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美國西北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1988至1991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起,歷任美國杜克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1年當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同年入選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2012年獲選美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當選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董欣年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植物分子生物學和生理學,特別是水楊酸和茉莉酸介導的信號轉導途徑及其相互作用機制,以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Cell等國際頂尖學術刊物發表大量研究論文。就拿性別歧視來說,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希望招聘女性工作者,而在美國科學院的華裔院士中,女性的比例要高於男性。中國科學類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誰?是屠呦呦,對吧?那麼屠呦呦被評選到院士了沒?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女性院士佔比多少?用數理統計學科學的分析,難道中國女性只有去了美國才會變得優秀?那麼世界女性富豪數量中國第一又怎麼解釋?

武大之花董欣年院士談中美科研環境的差異,饒毅和施一公的堅持

不知道被提名當選的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時間2012年5月1日,美國科學院的會議室裡,評審組的院士們把電話傳了一圈,每人都要跟她講幾句祝賀的話。美國科學院每年增選院士70多名,由他人提名推薦。董欣年事先都不知道自己進了候選名單。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那天,董欣年的書桌上都是講課材料。幾小時後,她要飛到法國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手機突然響起。後來她見到評審委員,問他們怎麼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碼。院士們笑:“我們是美國科學院,還能找不到你的電話嗎?”而中國科學院院士需要自己申報,申報單位和被評選人各種維護關係,拉選票,中國的很多院士甚至花錢大量造假,甚至還有菸草院士帽子的出現,在中國的院士評選中已經失去了科研為本的目的,很多院士帽子成為科研領域官員的大帽子,中國針對出現的院士科研造假和院士評選腐敗問題,已經廢除了中科院院士的終身制,這裡面饒毅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武大之花董欣年院士談中美科研環境的差異,饒毅和施一公的堅持


饒毅教授在自己永遠不再參評中科院院士的文章中寫到:“鑑於推崇中國科學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方面代表性科學家林可勝等,敬佩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如神經生理學家馮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來在國內艱苦環境中堅持做好科學研究的院士,感謝其學部委員(特別是馮德培、鄒崗等)在80年代對我的支持和現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國工作後多方面的支持,我於2011年初接受推薦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饒毅說,“在表達了尊重和感謝後,從2011年8月17日後將不再成為候選人。”其實早在2010年,饒毅的一篇《減少中國科學界浮躁的一個必要步驟》的博客文章似乎透露了蛛絲馬跡。“對於行內來說,都清楚中國生命科學這二十年的基本情況:國外做過博士、博士後,回國立即做正教授,再做一兩篇Nature、Science、Cell,或者幾篇同領域最好雜誌的論文,就可以做院士。”“中國科學界浮躁是自然的,不浮躁倒奇怪:因為職稱高,沒有‘後顧之憂’,不怕評審,就熱衷通過搞關係奔經費、而不是靠學術。中國生命科學界,90%以上的教授在90%以上時間不聽學術報告。有些人(國內所謂做得好的人)不聽國際重要科學家的報告,而為了當選院士的投票只聽國內院士的報告,給現在的學生樹立不良榜樣。”,饒毅給出自己不再參評院士的理由。

中國優越的科研環境是假象


武大之花董欣年院士談中美科研環境的差異,饒毅和施一公的堅持

中國科研傳統頑固勢力的存在,中國現在的科技繁榮和中國科技海外人才引進的力度增加有很大的關係,以前很多海外青年專家不願意回國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存在嚴重的拜山頭文化,如果在國內缺少大牛的支持,缺少科研平臺和資金支持,這些回國想報效祖國的科研人員有心無力,中國拒絕科研大鍋飯,直接把款項撥給優秀的引進人才,很多吃慣科研大鍋飯的人對這部分人現在都存在敵視,前一陣中國量子學科有大的突破,居然有人借題發揮,認為國家海外人才待遇太偏重了,殊不知,這些人都是優中選優的優秀人才,他們帶來的不光是新的科技技術,更主要的是施一公和饒毅這些海歸身上具有嚴謹純科研的學者作風。減少為發文而發文的“垃圾論文”,甚至科研造假,在歐美教授們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名譽,任何的科研造假都會受到鄙視,只要存在科研造假就意味著自己科研生涯的結束,所以海外教授給自己學生上的第一課就是:寧願不出成果,也不能存在科研造假!一名已經入選國家青年千人的優秀青年學者本來要回國做科研說出自己最後放棄回國的原因:1、自己師兄的吐槽,國內科研機構把人才引進作為政績,大量許諾的條件都會變相的縮水,缺乏科研硬件條件,造成科研計劃無法有效的實施。2、校長給予他的官位承諾,他本想自己年輕多泡實驗室出成果,但是校長卻給予他副院長的承諾,喜歡做科研的人非常排斥行政職務,行政職務對於真心想做科研的人來說就是負擔,年輕人更多的是在科研崗位出成果,做管理的人更適合年齡大經驗足的學者。

科研不以出生論英雄


武大之花董欣年院士談中美科研環境的差異,饒毅和施一公的堅持

董欣年的成功離不開丈夫王小凡的大力支持,王小凡比董欣年大4歲,提起丈夫王小凡,她首先想到的是他“很有知識,很淵博”,這種吸引力從大學時一直持續到今天,丈夫給了她很多科研的建議。受文革影響,他小學沒畢業就進入工廠,做了8年工人,後來靠自學考上武漢大學。丈夫雖然科研經驗很足,但是在國內科研機構招聘985本科畢業的硬槓桿下,不論學術成績多優秀,都是一票否決,這也是他們當初放棄回國的主要原因。

而在美國科研英雄不問出處,只論成果。尤其是目前中國社會城鄉教育不均等的情況,寒門想要考入985高校難上加難,這些以出生定門檻的招聘,致使很多努力的優秀青年學者直接放棄回國效力的機會,甚至造成中國科研人才的變相浪費,讓很多有科研天賦寒門子弟直接放棄了從事科研的道路,而數據顯示,現有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很多都出自寒門,他們懂得努力和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

中國科研還在路上,也希望施一公和饒毅這樣的網紅大牛專家學者多一些,他們本身的科研成就已經不需要別人去肯定,他們有被迫作為網紅的底蘊,施一公回國有青年的夢想,饒毅回國前就向國家提了大量改善中國科研環境的建議,復旦大學海歸鍾揚教授孺子牛的精神讓人們落淚,只有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氣節和科研底線的科學家們,他們才是中華真正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