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最大气磅礴的诗词是什么?

拆二代他媳妇


“大气磅薄”首先想到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句。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朝廷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是我最唱吟诵的一首词之一。


荒野散木


你心中最大气磅礴的诗词是什么?

我来回答

我心中最大气磅礴的诗词是:

毛泽东主席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的 《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视界行旅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雨夜听涛


古代诗人很多,但,都不及毛泽东主席一人!毛主席的诗尽显掌舵人的气势,真正有气吞山河之傲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邱心似火


我心中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词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和苏轼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并称"苏辛"。一生力主抗金,渴望恢复中原,但壮志难酬,把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悲凉、雄浑豪放的诗词!被誉为“词中飞将军”“词中之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的代表作品。我们一起来体会这首词的大气磅礴吧!

这首词是作者登临北固亭怀古之作。“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在现在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北固亭”,在镇江市北固山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依旧,再也难以找到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三国时期吴国国主,在京口建都,并称霸江东。“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英雄的流风余韵。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像孙权那样的英雄的流风余韵,最终总被无情的历史风雨吹打而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斜阳照着野草和树木,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都说,刘寄奴曾在这个地方住。"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南北朝时期宋朝建立者,曾迁居京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遥想当年,他披着铁甲骑着战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刘裕之子刘义隆年号。“封狼居胥”,汉武帝时期大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而还。“赢得”,落得。元嘉帝刘义隆草率出兵,想要建立当年霍去病封狼居山那样的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失措,北望敌军。作者借元嘉帝刘义隆失败的教训,提醒南宋统治者不要轻举妄动!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过去了,登上京口北固亭望江北,还记得扬州路金兵南侵战火连天的情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曾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即“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往事不堪回首,佛狸祠中香火正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金兵入侵,“佛狸祠”,异族入侵的见证,现在却受到百姓的祭祀,热闹非凡!作者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有谁会问,廉颇已经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虽已六十四岁仍想为国效力。虽有远大抱负,但不被朝廷重用

全词运用历史典故,借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等古代英雄和帝王的事迹,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中原、建功立业,但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悲凉豪放,大气磅礴。


三尺讲台两袖清风


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携水万金


最大气磅礴的诗词当属毛主席的


《七律二首·送瘟神》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在当下疫情肆蔓时候,让我们重温毛主席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来鼓舞我们必胜的决心!让我们共同迎接胜利的那一天!


华先生说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不畏牺牲豪迈气概!其中之一是;

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心有蓝天cwc


七律二首·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

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

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收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