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夺嫡后深夜就返回潜底见邬先生,那一刻他有没有动杀心?

蓝色的夜晚47


刚好我为了写个活动的征文,在重温这部剧,所以回答一下。历史上的确充满了阴谋,但是不能因此就用阴谋论来解释历史,《雍正王朝》虽然只是一部历史剧,但是也不能简单的用阴谋论来解释。雍正回潜底,目的只是沟通消息,说是想弄死邬先生,是想多了,而且还安排了具体的人,就更没有道理。

首先,雍正根本没有弄死邬先生的必要。按戏中的说法,邬先生辅佐了雍正很多年,中间出谋划策,尽心竭力。而且邬先生还是乾隆帝的师傅。雍正只是刚刚被宣布当了皇帝,根基未稳,变数多多,他哪里有那么急切要杀邬先生呢?


若说是因为邬先生知道事情太多,那么应该是雍正亲自动手,安排十七王爷,不是多此一举吗?又多了个知情人?那杀了邬先生之后呢?是不是接下去就该杀十七王爷了,不然不是更不安生。邬先生只是知道内幕,但是无权无职。这么一个残疾之人都要赶紧杀掉,那如果真是安排十七王爷杀邬先生,那十七王爷岂不是更该杀?


其二,十三王爷放出来之后,拿着康熙的令牌,已经掌握了京畿周边的部队,一切正是按邬先生的谋划进行的,难道邬先生谋划了半天,单单没有为自己谋划,如果他知道雍正夺嫡之日就是他死之时,他能不早做谋划?


其三,按电视剧的发展,雍正根本就不是夺嫡,而是康熙传位,调动兵马,不是为了夺嫡,而是为了防止其他王子不服作乱,根本就没有什么阴谋,雍正有什么可怕的?

那么雍正为什么要回去一趟呢?简单说就俩个原因,第一雍正在宫里,对外边发生的情况并不确切知道,所以急于要弄明白。第二刚刚接位,心里并不踏实,腥风血雨还没有过去,还是自己的家最安全。


所以他回家,首先找邬先生,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外面的进展情况。顺口说起对邬先生的安排以后再说,邬先生马上接话,说出自己的想法---“半隐”,这个是为了让雍正放心,他帮助雍正登基,任务算完成了,功成身退,但是又活在雍正的眼皮子地下,目的就是让他放心。表示自己既不会背叛雍正,也不会为雍正的政敌所用。


邬先生是个一切都看的很透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在剧中为秋月做媒。让秋月嫁给雍正。

雍正就算真要杀邬先生,也是要做几件事,第一确保自己皇位已经稳固,而不需要急于一时。第二总要找个理由,而且要确保邬先生没有转移证据,邬先生不是一般替雍正干脏事的人,说杀就杀了,没有人知道,邬先生是参与核心机密的人,对朝廷争位的各派了如指掌,雍正当晚如果贸然把他杀掉,不怕他留有后手,留下证据个他的政敌吗?雍正那么多疑的人,你没有想到的,他会想到的。

从之后十三爷和邬先生的对话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事情。十三爷说我们对不起先生,是十三爷有情有义,不过十三爷并不是邬先生的知音。

邬先生帮雍正,第一是报恩,把他从监狱弄出来,第二是中国读书人的一个梦想,就是做帝王师,帮助一个人登基,是一生最大的成就。非说第三,就是说他觉得雍正登基,对天下百姓有利,所以他要那么做。


如今事已经完成了,功成身退,在雍正眼皮子底下逍遥去了,挺好,他没有发财,更没想当官。所以十三爷说对不起先生这话根本无所说起。


《雍正王朝》这部戏,是把雍正当正面人物,好的帝王来塑造的,所以就剧论剧的话,就算邬先生不说半隐,雍正也不会杀他,那样于雍正的形象是有损的。


非要说历史的话,隆科多,年羹尧,都是夺嫡出力最多之人,也不是上来就想办法杀掉,只有在感觉他们威胁了王权的时候才杀。


电视剧雍正和邬先生对谈那段真正的用意是下边几点,第一,雍正开始说我,马上改口说朕,是为了强调他没有想到康熙真会传位给他,所以一时转不过弯来。第二,说十七王爷是我们自己兄弟,目的只是说雍正一直就把他的兄弟当兄弟,之后对付八王他们,改名字什么的,都是因为他那些兄弟要和他过不去,而不是他有什么不好。


所以,聊电视剧的话,按电视剧的说法,雍正当皇帝是康熙传的,根本没有阴谋,所以雍正根本不是也没必要杀邬先生,聊历史的话,根本没邬先生这个人,而且电视剧的描写和历史真实并不一样,那怎么聊,真聊历史也就不能依托着电视剧聊了。


暖历史


雍正登基当夜,就回到了潜邸(雍亲王府),雍正回来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安全,毕竟刚刚登基,紫禁城不安全; 二是为了斩草除根。把以前给他办秘密差事的人都除掉。

其他人都好杀,就是邬思道这个人鬼精鬼精的,怎么样才能又把邬思道杀了,又不损害自己的名声呢?雍正与邬思道的整个对话过程,至少动了三次杀心。而邬思道这个人精,求生欲非常强,都被他轻松化解。



我们来看看这三次杀机:

第一次杀机:我顺便过来看看你。邬思道靠着跪,躲过去了。

雍正一进门就问:“邬先生呢?”,那个时候全府的人可都在雪里跪着呢。他就急匆匆的搞到邬思道屋里了。

邬思道一见到雍正马上跪下来说:参见皇上。

雍正说:我顺便过来看看你。

看到没,从一进门就特意问邬思道的位置,到大言不惭的说:我顺便过来看看你。

这当中的细节如果不是邬思道一见面就跪下,估计他们两个人连对话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跪下预示着君臣名分已定。


第二次杀机:你的名分容我慢慢安排。邬思道靠着三不可用躲过去了。

雍正: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你的名分容我慢慢安排。

邬思道:万万不可!皇上,臣有三不可用。

第一:自己是受过刑的人,不可能立于庙堂之上。(这也是清朝法律明确规定的)

第二:自己在康熙朝是罪人,那在雍正朝不适合启用。(否则对雍正的孝顺名声有损)

第三:雍正是皇帝,治国讲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为主,而自己只会阴谋诡计,同时已经江郎才尽。



这三条:前两条表达了自己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也没有争权夺利的资本。一个罪人,一个前朝罪人,就算稍有才能,也无法立于庙堂。这是硬件条件规定的。

第三条正是表明了雍正是个堂堂正正的君王,肯定不会用他这些阴谋诡计。况且自己这么经过这么多年的煎熬,已经江郎才尽,没有什么实在用处了。

一个残疾人翻不了多大的浪,对雍正也没有威胁。自己这几十年就像熬干了的药渣,精力都已经损耗完了。

也是侧面的对雍正说,为了你的皇位我已经竭尽全力了,现在没什么用了,饶我一条命吧。



第三次杀机:想隐居也是要讲策略的,邬思道自创了半隐,才最终躲过了雍正的杀机。

雍正:大隐居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先生想怎么隐?

如果当时邬思道说全隐,到一个雍正找不到的地方。估计还没到,就被杀了,毕竟他知道雍正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当时邬思道说到哪个闹市隐居,估计还是被杀,因为雍正不确定在邬思道闹市隐居,会不会被雍正的政敌抓住并利用。也还是要杀了邬思道。



所以邬思道自创了一个词:半隐。

邬思道:臣想半隐。找一个既能不参与政事,又能吃饭不至于饿死,又能让皇帝随时找得到的地方。 最终雍正把邬思道安排到了自己的心腹——李卫那里,既是监视,又是养老。这才全了这段君臣情意。

所以说宫廷政治斗争是最残忍,最无情的东西,普通老百姓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千万别参与。


少校柳下惠


以我愚見,雍正得位后(不用夺嫡),因隆科多在张相爷指挥下,到正殿正大光明匾额上,拿来传位诏书,大声宣读,谁敢不服?而十三爷己拿皇帝金牌令箭,顺利接管山西锐健大营,外有十三爷,内有九门提督隆科多,稳住江山阵脚。这者回潜邸一看!但这时是否杀乌先生,雍正也在两可间,只能見面再看!从内心深处,雍正对乌先生感念不尽,真不想杀,只能临机处置。

也是乌先生行道之深,早己算到,和雍正的最后一面,充满杀机,步步惊心!乌先生见招,拆招,婉拒做官,活了半条命,又提出半隐于市的主张,保全自已一命!让皇上放心,有求于我,我自显身,无求于我,我自走人,不问皇上要银两,但也得给我话命钱。临走十三爷送行,知十三爷拼命劝谏推掉铁帽子王,保几世平安!报达十三爷。十三爷奉命送女眷,乌先生笑纳彼此心照不宣!

此后,乌先生献计揭穿山西第一大案,在李卫处指点迷津,李卫大长进,帮田文镜送公粮,解河南缺粮之困,又帮年大将军,找到罗布藏丹增!乃有西北大捷!都是帮皇上!其实雍正也想见乌先生,但毕竟是一代圣君,忍住不见两相安!罢了!我结论雍正真没想杀乌先生!就此吧!


行至水穷处67288616


在雍正成功夺嫡的过程中,邬思道出谋划策可谓功不可没,对于这样一个“鬼才”,雍正对他也是又爱又怕。

一方面,雍正很欣赏邬思道的才能,无论是政治、军事问题,邬思道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处理的游刃有余,是位不可多得的智囊。另外一方面,邬思道这个人太过于聪明,而且知道了太多的内部信息,还善于揣摩帝王心思,又让雍正非常但心这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对邬思道的处置也成为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在雍正夺嫡成功后,回到府中的雍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皇帝,我想是不会有杀邬思道的念头。

要知道雍正会不会杀掉邬思道,首先要知道邬思道对雍正有无威胁性。在夺嫡过程中,雍正知道邬思道是个人才,所以没坐上皇位之前,不排除邬思道有见风使舵叛变自己,或者转投八爷党的可能,这是雍正唯一担心的。换言之,如果雍正坐稳了皇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邬思道再也没有了可投奔的对象,对雍正来讲威胁就为零。

这时候杀掉邬思道反而很可惜,所以只要对其加官进爵,圈自己身边,不要给予他太多的实权,这个人即无威胁,反而能人尽其才,何乐而不为呢?


邬思道也猜到了雍正的心思,也明白当了皇帝后的雍正会性情大变,呆在他身边反而很危险,所以提出了半隐的想法,要去地方上辅佐雍正的心腹大臣田文镜,这样既在雍正的视线之内让他放心,又能为大清江山社稷出力,还能和雍正保持点距离令己安全,一举三得。

雍正也知道新政的执行,在地方上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新政肯定是在心腹田文镜的河南率先试点,邬思道能够助他一臂之力也是不错的,所以雍正就同意了邬思道的半隐想法。
因此,雍正杀邬思道的可能性并不大,新皇登基正是用人之际,理应对近臣大加封赏,稳固新统治阶级内部人心,雍正真正能用的心腹近臣并不多,这样滥杀功臣,也会令亲近之臣离心离德,并且邬思道对自己并无直接威胁关系,而且跟了自己多年,一直出谋划策,于情于理都不应杀他。


纳兰谈史


不论任何人,他要起杀心都要有原因。

这个原因可能是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可能与个人的恩怨有关。可能与别人的事情有关!

雍正有对邬先生起杀心的原因吗?

原因是有的,因为邬先生知道太多雍正的秘密事了!雍正一向是以光明正大,公正无私的形象来展示给世人的。但邬先生却知道太多雍正见不得人的事,甚至有些事请还是他为雍正谋划的,这些事一旦泄露出去,那么这对于即将登基的雍正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因为他一向是以正人先正己的姿态来做事对人的,一旦,这些秘密突然公布,这会让雍正无法开展工作和管理朝政!

雍正会对邬先生起杀心吗?

从雍正为人来看是会的。雍正做事一向雷厉风行,不论是对外人,对自己人,他都不会心慈手软的!从他之前对待仆人坎儿,之后对待年羹尧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不管跟雍正是多么亲密的关系,只要有对雍正不利的因素,他都会毫不手软的将之除掉!显然,邬先生这个不稳定因素已经有威胁到他的可能了!

最后,回答雍正对邬先生起了杀心吗?起了!为什么?从雍正的行为中可以看出,雍正真的想过杀邬先生!

首先从雍正从紫禁城接过皇位之后,就马不停蹄的回去找邬先生来看,雍正一定是有事要做,而邬先生除了商量事情就没别的了,但雍正显然并不是来找邬先生商量事情的,那他是干什么的?答案很明显!

之后雍正有对邬先生说会给邬先生一个好的安排,也就是名分的事!试想,一个君王会如此直接的对人说“嗯,放心,我会给你官的,别担心!”显然,这对于雍正这样一个严厉的君王来说是基本不可能的,那就可能是雍正对邬先生起了杀心,想要试探他是否有功名之念!

最后,从邬先生那番非常熟练的应对之语来看,邬先生早已经知道雍正会对他起杀心,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啊!皇帝是很难有真感情的!所以,邬先生显然早已经想到了今天,想到了雍正会对自己起杀心,于是早已经想好了应对办法,甚至是说以后如何逃走都已经想到了!可谓料事如神!

所以,雍正对邬先生是起了杀心的,也许这可能不是他的意愿,但他必须这样做,因为他是帝王,他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拿个人私情与万里江山开玩笑啊!雍正可以说是清朝对国家,对朝廷最有责任感的君王了,所以他不敢冒险,所以他起了杀心,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邬先生打消他的顾虑之后,他也欣然接受,留了邬先生一命,这也看出,雍正也绝非是一个绝对没有感情的帝王!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大家有什么高见可以在下方评论出来,我会认真参考和拜读!谢谢大家了!


趣说古今事


我的观点是:没有动杀心。

邬思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邬思道是权谋大师,也是雍正上位的最得力谋士,说他“多智而近妖”一点也不过分,可以说,雍正每一次受到康熙赏识、每一次规避风险,几乎都是邬思道的策划。同时,邬思道又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以他的才华,本可以居庙堂之高、甚至位列宰相之位,但由于他年轻的时候的轻狂,被康熙革去功名,且永不启用,最终不得不到雍正潜邸去当谋士。最主要的是,邬思道还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关注苍生的人,也想为天下、为黎民做出贡献。

邬思道为什么会投靠雍正?

电视剧中,邬思道是被雍正从牢里救出的。但如果说邬思道因为雍正救了他,他就为雍正出谋划策,可就太小看他了。他投入雍正门下之时,雍正并不显赫。而且太子之位还比较稳定,八爷更有贤王美名,雍正呢?冷面王而已,在康熙心中并非第一接班人。但是,在这些皇子中,雍正确实最务实的,也最有魄力的,可以说,在邬思道的眼中,雍正是百姓期待的帝王。邬思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扶持雍正上位,让雍正去改革,然后造福天下。

邬思道不会背叛雍正的五个理由

一、雍正把他从牢里救出,对他又救命之恩。

二、雍正让他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对他又再造之福。

三、辅助雍正上位,才可以间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四、他在雍正潜邸十几年,和雍正一家,尤其是乾隆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五、雍正继位后,没有人可以撼动雍正的地位,其他皇子只有任人宰割的命。

综合以上五个理由,邬思道绝对不可能背叛雍正。

雍正为什么不会杀邬思道

一、雍正当然知道邬思道不会背叛自己,既然如此,为何要杀他。

二、十三爷和邬思道感情很深,而雍正必须依赖十三爷,杀了邬思道,十三爷这里不好交待。

三、雍正继位只是开始,不是结束,雍正还有很多事情要干,他要改革痹政,要缓和满汉关系,要对西北用兵,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邬思道为他参详,杀了邬思道,就少了一个帮手。

四、邬思道要走,雍正难道不想杀他?邬思道其实是半隐,半隐就是雍正能找到他,他也可以找到雍正。邬思道不在雍正身边,在民间一样可以为雍正出谋划策。比如,帮助年羹尧击败叛军,帮助田文静查诺敏,等等。这些事情,其实就是在帮雍正。对此,雍正心里清楚的很。所以,邬思道即便不在朝中,他一不会背叛自己,二可以为自己所用,当然不会杀他。


孤舟钓江雪


雍正不是见到邬先生那一刻起的杀心,而是当晚赶回去就是为了杀掉邬先生。已经控制住形势的雍正,决定着手清理掉邬先生了。君臣两人在邬先生的房间,上演了一场精彩大戏,最终邬先生以“半隐”的条件,换取雍正饶他一命。

雍正为什么返回潜邸

皇十三子胤祥控制了丰台大营,有了这张王牌,雍正的皇位才算坐稳了。但此时,雍正对手“八爷党”的势力依旧庞大。康熙驾崩的当晚,肯定有许多事需要雍正处理。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雍正依旧坚持回去“看望”邬先生。

雍正回到自己潜邸的第一句话便是:“邬先生呢?”由此可见,雍正的意图十分明显,箭头直指邬先生。此刻的雍正,就是一头吃人的猛虎,且露出了他尖锐的牙齿。

当见到邬先生的那一刻,雍正的话语,多多少少还是透露出他的心事。“今晚见你一面不容易”、“简单住一宿便要回宫”。既然如此不容易,为什么还要专门赶回来呢?而且回来直奔邬先生住处,只是“顺便”来看一下邬先生么?其实是雍正的杀意,已经到了快控制不住的地步。

对于邬先生安排五路人马(丰台大营、顺天府等),雍正颇有微词,因为这就使得雍正不好下手。因为五路人马互不统属,从外面到达邬先生的地方困难重重。而在回来之前,雍正显然已经安排了皇十七子胤礼,秘密处理掉邬先生。

但胤礼只能通过丰台大营这道关防,其他关防进不来,所以要张五哥前来禀告雍正。言下之意便是提醒雍正,下一步该怎么办。对此,雍正给邬先生的解释是:“老十七是我……”话到这里戛然而止,其完整的话应该是:“老十七是我早安排好的(处理邬先生你的)。”

只不过雍正反应很快,立马换成“老十七是朕的兄弟,岂能让他吃闭门羹?”这样一来,便把刚才的那句话遮掩过去。而邬先生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则是尽全力拒绝两人见面,甚至直接替雍正回绝了胤礼的要求。

邬先生的对策

邬先生在高福被处理掉的那一刻,便认清了雍正的真面目,自然也要替自己谋划后路。对雍正说的那一番话,肯定在邬先生心里翻滚了无数遍。而且,能肯定的是,邬先生肯定谋划了好几条逃生之路,关键时刻选取最优的方法。大体有“感情牌”、“圣德牌”、“半隐牌”。

感情牌。雍正那句“今晚进一面不容易”,其实大有深意。既是指当前形势下见一面不容易,也暗指从今后邬先生你要和我阴阳两隔,再也难见面之意。

邬先生多聪明的人,两层意思他肯定都听懂了,但是他却直接装傻充愣,大谈和雍正十几年的感情,邬先生的求生欲满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邬先生的这份感情牌,打中了雍正心内柔软的那部分,但还不足以让雍正放过邬先生,因为邬先生知道雍正太多见不得人的秘密。

圣德牌。除了感情牌,邬先生还话里话外指出雍正现在已经是皇帝,要行光明正大之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搞暗杀那套了,这是有损“圣德”的。当然,邬先生还借此指出自己身有残疾,还是康熙朝的有罪之人,进一步加强雍正的同情之人。

半隐牌。只是打动雍正还不够,还要给雍正解决方法,要让雍正对邬先生完全放心。对此,邬先生胸有成竹,显然是在心中谋划了千万遍。“微臣和皇上十几年的感情,皇上一定会想念臣,臣也一定会想念皇上。”所以,邬先生提出了“半隐”的想法,即在雍正的监视之下,给邬先生一碗饭吃。

而邬先生提前准备的五路人马,防护雍正潜邸,不过是预案中的一种。假如雍正不讲究,直接趁乱让人要了邬先生的命,邬先生就是有再多的牌也没用。但上面我们也看到,这五路人马的安排果然起了大作用。

再深入想一下,邬先生是否还有其他伏棋呢?答案显然是有的,雍正也忌惮这一点,所以在邬先生“影帝级”的演技下,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他“半隐”的要求。

雍正要杀邬先生的延续

邬先生虽然逃过了一劫,但在十三爷胤祥追来的时候,邬先生的戒备心依旧很强,因为历史上这样的追杀太常见了。因此,在胤祥给邬先生斟酒之后,邬先生并没有立刻就喝,反而是等胤祥喝完之后,才把手中的那碗酒给喝掉。“智者多疑”,说的就是邬先生的这种行为。

反而是胤祥的那句:“邬先生,我们对不起您哪”打动了邬先生,开始替胤祥打算起来,让他拼命辞掉铁帽子王的封赏。虽然邬先生在雍正宠臣李卫的监视之下,但邬先生早已谋划好,完全逃离雍正魔掌的退路,以后完全消失在雍正的视野。

邬先生是以雍正心腹戴铎为原型。在雍正夺嫡的过程中,戴铎为雍正出了许多主意。只是戴铎的结局并不好,雍正登基之后,先是把戴铎发配,后又指证戴铎是贪官,被无情处死。雍正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杀人灭口。

而邬先生在这惊心动魄的一晚上,通过感情牌、圣德牌、半隐牌以及安排无数后手,才换得雍正熄了杀心,其实是对观众的一种安慰以及对雍正的美化。毕竟,历史上的戴铎,可是死在雍正刀下。


飞熊说历史


雍正即位后连夜赶回前邸,无疑是为了将之前府里那批帮他秘密做事的人处理掉,这里面就有邬思道。对于如何处理邬思道,雍正的心思是复杂。没有邬思道十几年的勤勤恳恳,雍正即便有机会上位,也将是困难重重。

可雍正刻薄寡恩,冷酷无情,不会顾及旧情,进府后第一件事就是问邬先生在哪里?可见雍正回来的重头戏就是处理邬思道。但如何处理,则要看邬思道的态度如何?假如邬思道有半句闪失,我想邬思道不会看到明天的太阳。

而邬思道是什么人?他早就知道雍正手段毒辣,只能共苦不能享福,“高福之死”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他们君臣最后一次见面中,邬思道将自己“半隐”的计划和盘托出,态度诚恳,言辞谦虚,没有半点居功自傲,这样反而让雍正没有借口处理邬思道。而邬思道即便“半隐”,也还是像风筝一样在雍正的掌握之中,自己却没有后顾之忧,这样邬思道就可以从容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了。

在邬思道第二天向老十三胤祥辞行时,胤祥带来一个丫头,这丫头不论长相还是性格都酷似年秋月。但我们要知道胤祥昨晚才刚刚从宗人府出来,根本没时间也不会想到找一个与年秋月相仿的丫头照顾邬思道,能想到这层的只有心思缜密的雍正。可见雍正对于处理邬思道是两手准备的,雍正也不像外界传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而是给了邬思道一个逃生的机会。

看到这里,你觉得雍正想杀邬思道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对于邬思道,雍正在潜邸夺嫡时期,还是非常敬重的,二人运筹帷幄之中,老四胤禛(雍正)虽有主见,却也做到了依计行事,把邬思道奉为智慧之师。尤其在康熙临终决断大事的关键时刻,邬思道力劝老四入畅春园听宣,他只身坐镇四王府调度人马解后顾之忧,全力扶持老四上位。然而,大功告成的同时,邬思道迎来的却是生死决断,在《雍正王朝》中,这一段描述可谓杀机四伏。


镜头切换,老四胤禛已然龙袍加身,成为雍正。彼时正值深夜,朔风呼啸大雪筛糠,雍正却并未留在畅春园守灵,而是十万火急赶回王府,“奴才们恭迎皇上驾返潜邸”,雍正环顾跪地的人,问道“邬先生呢”,高毋庸答“回皇上,邬先生在他的屋子里”。很显然,雍正深夜回府,找的就是邬思道。一场终极会面开始了:邬思道普通跪地,雍正连忙伸手拉起,说“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不要做这生分模样,今晚这一见十分难得啊···过了明天,就又是个忙法了”。

开场白看似寻常,但接下来却惊心动魄!雍正回来的路上,发现四王府被严密布防,而这他并不知情,故心内不悦,旁敲侧击的问“老十三也太费事了,有个丰台大营,还看不住这个院子吗?用得着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兵都给调来吗”,“皇上,是我叫十三爷这么办的,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共同护驾,十三爷居中指挥,才不至出意外,这个时候越小心越好啊”,邬思道说这一番话时,雍正脸色大变,他紧锁眉头,背过脸去,起身来回踱步,这是什么?很明显的“坐立不安”,他的斜视的眼神瞬间变得冷峻,是一种“肃杀”!

彼时的雍正,是存了杀心的,而邬思道也不甘示弱!雍正当初进宫面见康熙时,邬思道要走了关防大印,至于如何用这颗大印,邬思道说的是营救老十三,并且让老十三依此调兵。出乎意料的是,邬思道竟然留了后手,他命老十三调来了是四路人马包围了王府,这是自我保护的一反杀,破解来自雍正鸟尽弓藏的威胁!作为奴才,竟然敢将军,而且趁机调动五路人马,邬思道的错,就在于他让雍正感到了个威胁,起杀心太正常!精明如邬思道,摊牌之后,他又以“无私事”“半隐”来表明自己的忠心,权衡之下,他得到一条生路。


李一般般


绝对有杀心!

在《雍正王朝》康熙驾崩的那一处有这样一个细节,大家是否记得:雍正在张廷玉、隆科多、十三爷胤祥的帮助下夺嫡成功,但是他却连夜回到府中。先是表明了要给邬思道封官加爵的态度,随后在邬思道的力辞之下不了了之。随后,十七爷突然求见皇上。雍正让他进来,却被邬思道拦住。邬思道恳切的说了一堆,最后一句话最重要:“......如果十七爷是私事,那么就告诉他,天子无私事!”此语一出,邬思道目光炯切,而雍正则转过头来上下盯着邬思道,然后点了点头。

以上只是简要描述,并没有逐字照搬。

笔者在这里简要对雍正的杀心体现做一简要分析:

①:首先,通过雍正的言行举止。

不知各位看官可曾记得有这么一个片段:在前往畅春园之时,雍正被九门提督隆科多迎接,雍正忐忑不安,一来自己此时没有兵权,二来他怕隆科多早已被收买,半路杀人灭口。在原著中,八爷的确给力隆科多一张空头支票,许诺了兵部尚书之职,但是这个配角隆科多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简单。包括在后来取传位诏书,隆科多的心眼都暴漏无疑。

邬思道劝说雍正一定要去,并要来了钦差边防大印(原著中为雍正代天祭祖所用)。并说道雍正如果在申时还没有赶来,就用大印放十三爷出来,解救雍正。这已经是雍正最后的挣扎,此时的他犹豫再三,终于解下了钦差边防大印,交给邬思道。

可以说,钦差边防大印是雍正最后一丝兵权,交出去就真的成了孑然一身。雍正怕啊,他在怕什么?因为他对邬思道并不是绝对信任。

②:雍正不安心的手段。

我们在来到邬思道与雍正的交谈之中。邬思道不要官爵,主动提出要“半隐”,雍正的眼神从忧愁深思逐渐转向平稳,答应了邬思道。这时候十七爷突然出现,雍正这是拿起了一块表看时间。原著中,十七爷在帮助雍正夺位之中贡献巨大,十三爷掌管丰台大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十七爷拿出了全部家产三十万两,买通了诸多新将领。

雍正为什么突然看表?说好的回来住一晚,为什么还那么在乎时间?十七爷明明在畅春园守护遗体,为什么会突然赶来?按照雍正的话来讲,他回来是因为宫中不安全,有些忌惮,那十七爷求见是为了什么?也是宫中不安全?

最重要的是,邬思道的那一番拒绝十七爷觐见的话。“若是公事,交给张廷玉;若是急事,皇上马上起驾回宫;若是私事,那么天子无私事。”

雍正在听完这段话后缓缓起身,来到门前,激烈的思想斗争使他眼神飘渺。他在斗争什么?笔者想,应该是“杀,还是不杀!”

还有一点,本来是要在潜底过夜的雍正居然真的回宫了!不是说好的宫中不安全嘛?怎么在邬思道的一番言语之后,宫中又安全了?这已经很明显的说明,雍正此行的目的就是杀邬思道。

③:既然要杀邬思道,为什么最终没杀呢?

这就得说邬思道的言语艺术与智慧了。首先笔者来说一下“半隐”有什么微妙含义。

正如邬思道后来给为他送行的十三爷说道:“穷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同享福,富人可同享福却不能共患难。”对于邬思道与未继位的雍正,雍正是穷权,邬思道是穷钱,如今什么都有了,就到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半隐”有什么好处呢?如果全隐那必死无疑,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不隐你也难逃一死,不见得能活多久,用邬思道的话说就是“恐被人诬陷”。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想象很正常,首先邬思道是足智多谋,这样的人才自己不能用也绝对不会给别人,尤其是在政治斗争中。其次邬思道知道的太多,封口是帝王一惯的手段。原著中写道,雍正即位后,夺嫡之时办差的人,除了十三爷、十七爷、邬思道,其他奴仆、杂役、和尚全部被雍正杀。

邬思道再说“半隐”之时,那是高手过招。首先,他不能淡出雍正的视线,恐日后有祸,他说:“臣离开皇上必定会想念皇上,皇上也必定会想你念臣。”“我孑然一身,如果全隐,必然饿死。”这两句话用弦外之音表达了邬思道的想法:我不会给你成为你的祸害!

并且邬思道主动请缨去协助田文镜、李卫。这是什么原因?这就叫自愿被监视,让雍正放心。关于君臣呢的想念,笔者想内心独白应该是担忧。君担忧臣,臣担忧君。

如此一来,既能让雍正放心,又能保全性命、有口饭吃,这就是“半隐”的绝妙之处。在这样的回答之下,雍正也动了恻隐之心,同意了邬思道的要求。

结束语:邬思道这个人很容易让笔者联想到“黑衣宰相”姚广孝,他两人的性格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笔者又时甚至会觉得他俩是同一个人。不论如何,在邬思道的一番言语之中,雍正的杀心被解除,邬思道得以保命,雍正得以安心,这就是邬思道的智慧。

【文 / 楚南青史君】

【若有观点,欢迎评论。点赞关注,感激涕零!】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