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枪打不穿德国坦克,为什么二战苏联还大量装备,数量高达40万支?

穷极一生追寻的大伊万


坦克最早出现在一战时期,索姆河战役是坦克最早参与的战事,当时为了打破阵地战的胶着,英国人往战场中派遣了49辆坦克,虽然效果不佳但这是坦克第一次参与实战意义重大。俗话说“有矛必有盾”,坦克诞生了,用于对付坦克的武器也随之诞生了。

(早期的坦克)

反坦克枪的历史

反坦克枪,又叫战防枪,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针对装甲目标的步枪。在一战时期诞生的坦克,当时的火炮、迫击炮、手榴弹和机枪对其杀伤力有限,很多时候并不能有效的击杀目标,由此反坦克枪诞生了!

在那个时候,反坦克枪可用于针对装甲目标以及普通车辆或是机枪碉堡,在经过进一步发展后,配备特制穿甲弹头的反坦克枪甚至可以击穿13mm左右厚的的坦克装甲。反坦克枪的优势是轻便易于携带,单兵即可携带与操作,步兵遇到坦克的时候也能有反制手段,缺点是这种大口径步枪后坐力太大,经常容易弄伤使用的步兵。当时德国还有个笑话:“左肩开一枪右肩开一枪,铁十字勋章,送你回后方养伤。”很直观的反应反坦克枪这个缺陷。

反坦克枪大放异彩的是一战时期以及二战早期,这之后随着发展坦克装甲越来越厚实,反坦克枪越来越难击穿坦克,于是人们纷纷转而研发其他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枪开始渐渐退出舞台。

苏联的反坦克枪

起初苏联不是很重视反坦克枪的研发, 但是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的装甲洪流让苏联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了!

苏联著名的武器设计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设计出了PTRD-41型号反坦克步枪,这款反坦克步枪是单发武器,但是有着较高的精度,简单易生产的结构和使用可靠性。另一位苏联武器设计师谢尔盖·西蒙诺夫几乎在同一时间设计了出了PTRS-41型号的反坦克枪,这款步枪是可装填5发143.5X11.4mm弹药,由于使用的弹药和PTRD-41一样,所以这两款步枪有着几乎相近的穿甲性能。顺带一提,西蒙诺夫设计的PTSR-41步枪的衍生版本就是我们现在因为吃鸡游戏所熟知的SKS步枪,SKS步枪曾经被引进过我国仿制,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56式半自动步枪。

苏联大量的生产该武器并投入战场中,这两款反坦克枪起初对于德国的坦克有着不错的击杀效果,但随着德国装甲更为厚实的新式坦克投入战争,这两款反坦克枪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对于轻型坦克、步兵战车这类的轻装甲车辆以及机枪碉堡、迫击炮阵地这类的轻型目标还是有着不错的杀伤效果,所以依旧在战争中得到很大规模的应用。


铲史官老李


在二战苏联军队的装备当中,没有一款武器像反坦克步枪一样受到极多的好评和差评。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时期共装备了超过40万支反坦克枪,是世界上反坦克枪产量最高的国家。支持这款武器的人认为,如果没有反坦克步枪的大规模装备,苏联步兵在1942年之前的反坦克能力简直是聊胜于无,甚至有说法声称如果不是反坦克枪的存在,德国坦克可能在莫斯科战役中真的能够攻进莫斯科。但是很多人也指出反坦克步枪的另外一个弱点,那就是由于体积和口径的限制,其威力必然是有限的,在1943年之后,苏联装备的反坦克步枪在面对坦克时绝无取胜机会。
拿苏联装备最广泛的ptrs-41反坦克步枪为例,这种步枪采用14.5毫米口径子弹,在500米的距离上,这种反坦克步枪可以打穿足足25毫米厚的均质钢板,如果距离压到100米之内的话,它甚至可以打穿40毫米的垂直钢板。改进型的14.5毫米曳光穿甲弹,采用碳化钢弹芯,在500米距离上能击穿32毫米厚度的垂直装甲。这样的威力对比任何步兵枪械而言,都是顶级的,但是和反坦克火炮动辄几十上百毫米的穿甲深度一比就不值一提了。在1941年时,德国军队主要装备的2号和3号坦克装甲厚度普遍不高,薄弱的部位装甲厚度经常在10毫米以下使用,使用反坦克步枪的苏联士兵确实可以击穿装甲,杀死坦克成员。
但是42年之后,德军4号坦克以及虎式豹式坦克,装甲厚度最薄弱处都在40毫米以上,这就令苏军装备的反坦克步枪,失去了对德军坦克的威胁能力。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苏军反坦克步枪的装备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在继续推进。一直到1945年,苏军才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情况下停止了反坦克步枪的生产。那么为何反坦克步枪打不穿坦克,苏联还要继续装备呢?
在1942年之前,苏联军队装备的反坦克步枪确实是专门为反坦克任务而生的。但是在42年之后,反坦克步枪的主要任务就不再是反坦克了,而是用于打击敌军轻装甲目标。苏联军队面对的是一只机动化的德军部队,部分机动性较好的德军装甲师和摩托化师中,都有大量的装甲车,例如Sd.kfz250半履带车,这些装甲车可以在车顶加装机枪甚至火焰发射器,拥有极强的反步兵能力。苏联步兵和开着这种装甲车的德军遭遇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在有坦克或者反坦克炮的情况下,用重型武器对付装甲车是很好的选择,但是苏军步兵难免要处于孤身面临敌军装甲车的情况,这时反坦克步枪就能派上用场了。
以Sd.kfz250/251为首的德军装甲车火力凶猛,苏宁步兵很难靠近在近距离用手榴弹这类武器进行攻击。而这种装甲车的装甲厚度,最厚也不过20毫米,使用反坦克步枪,可以在远距离打穿车辆的装甲,直接击杀内部驾驶员和士兵。毫不夸张的说,反坦克步枪一直到战争结束之前,都是德军轻型装甲车的天敌之一,苏联步兵依靠这款武器可以有效的威胁德军机动部队的车辆。即使是为了反制德军的轻装甲部队,继续生产反坦克步枪,也是合乎苏联军队情况的选择。
此外,虽然反坦克步枪在1942年之后就实质上失去了击穿德国坦克的能力,但并不能说他对德国坦克的威胁降到了零。要知道坦克并不是浑身都是铁板一块,也有一些地方是坦克的薄弱处。14.5毫米反坦克枪虽然不能击穿坦克的正面装甲,但是打烂坦克的脆弱部位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在侧翼射击时,能打穿坦克的侧装甲,例如坦克观察窗。德军坦克的硬化玻璃观察窗,虽然可以防御普通步枪子弹的射击,但是一旦反坦克步枪手瞄准这个地方射击的话,就能轻松击穿玻璃杀死驾驶员。埋伏起来的反坦克士兵,仍然有机会用这种看似过时的反坦克步枪,对德国重型坦克造成致命打击。

科罗廖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也不复杂,因为反坦克枪是当时苏军唯一的单兵反坦克武器。

苏军没有发明出后来美军的反坦克火箭筒,当然也没有反坦克无坐力炮。

苏军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各种反坦克炮。

但反坦克炮不能装备一线步兵,一般至少是团一级的武器。

一个步兵团装备1个反坦克连而已,装备几门反坦克炮。

所以,一线步兵其实是没有及时反坦克火力支持的,必须依靠团的反坦克力量。就战术上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

一旦一线步兵哪怕是步兵连甚至步兵营,遭遇德军坦克岂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反坦克枪的存在也是有很大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苏军先进的标志。

因为反坦克枪虽然重量高达18公斤,单兵仍然是可以带着到处跑的。只要一线步兵能够去的地方,就有反坦克枪,也就让苏军步兵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以PTRD-41反坦克枪为例,到1942年底产量已经高达18.4万支,普遍装备部队。

说起来,PTRD-41性能还是可以的:在有效射程350米内,可以轻松击穿各种德军的半履带装甲车,击毁1型和2型坦克,甚至也能击毁三号四号坦克的早期型(要攻击核心位置)。

虽然PTRD-41在苏德战争中期就显得过时,只能在100米内击穿三号四号坦克后期型号,仍然还是有一定作用。

毕竟,苏军步兵不至于没有任何反坦克能力。

甚至德国人也很喜欢这种武器,将缴获的PTRD-41编入部队,并分别将它命名为PzB-783。

其实,依靠单兵反坦克武器摧毁敌人主力坦克,在当时的军人来看还是比较愚蠢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存在的意义,只是能够对付战场上大多数的装甲目标:装甲车、装甲汽车、轻型坦克、性能较差的中型坦克而已。

而反坦克枪已经能够胜任这个工作,所以自然会大量生产了。


萨沙


什么是反坦克枪?

一、反坦克枪顾名思义是专门攻击坦克的,它的使用者是步兵。

二、反坦克枪形状跟步枪相似长两米左右,射程700到1000米左右。

三、反坦克枪是单发。

四、反坦克枪口径较大,口径最小的在6.5毫米,最大的在20毫米左右。

五、由于反坦克枪弹头质量大、初速高、后坐力大,一般都配置了效率非常高的枪口制退器。所以通常来说,该枪枪托托上都配备保护枪手的的缓冲垫。

六、反坦克步枪在一战前后就诞生了,不过它的前身不叫反坦克枪,叫巨枪。

反坦克枪不是苏联的专利。

反坦克枪并非是苏联的专利,当坦克诞生后,世界各国军工技术领先的国家,都先后研制出规格不同的反坦克枪。

芬兰捷足先登最先研制的莱特L-39反坦克枪, 长度在1.5米左右,半自动,弹匣装弹,十发弹匣。

日本也不甘落后,研发出九七式反坦克步枪,该枪长度和芬兰的莱特相近,也是半自动的,弹匣供弹,不过是七发弹匣。(九七式自动炮),20x124毫米,半自动、七发弹匣。

纳粹德国和波兰也先后研制出反坦克步枪,不过波兰的反坦克步枪是手动的,比较落后。

相比之下,苏联的反坦克步枪有点姗姗来迟,而且苏联开始并不是太重视这种枪的研制;苏联人生产反坦克步枪。完全是被德国逼出来的。

苏联的反坦克步枪。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闪击苏联。众所周知,德国军队的最大优势就是装甲和坦克,装甲集群机动性非常高,纳粹的钢铁洪流让苏军吃尽苦头。

在此背景下,苏军亟需一种武器能遏制德军坦克的进攻。苏联军方在7月召见了颇有名望的武器设计师捷格加廖夫和西蒙诺夫,这项光荣任务就落在了他俩肩上。

一个月后,V.A.捷格加廖夫设计局和S.G.西蒙诺夫设计局分别向军方交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原型枪,口径都是14.5mm,使用弹头14.5X114mm,初速1000m/s。

军方对两种枪进行了测试,结果都很满意,不分高低,难以取舍。最后两种枪全部中标,并于同年8月投入批量生产。

1941年生产了600支,1942年生产了18万支。直到1945年1月停产为止,一共生产出40多万支反坦克枪。

苏军反坦克步枪表现如何?  

 

苏联的反坦克步枪能在300米距离能够穿透40毫米的坦克装甲,战争初期德军装备的大多是装甲在39毫米的轻型坦克;因此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曾大量装备使用,给德军装甲集群以沉重打击。

因此在卫国战争初期和中期,苏军中大量配备反坦克枪,通常一个排(24人)都要有9支反坦克步枪,专门还配备一辆马车担任运载任务。

在战场上,比较开阔的地带,每五十米左右就会有一支反坦克步枪,而且是交叉设置,形成立体火力。常常把德军坦克打得找不着北,像蜗牛一样无法向前推进。

后来随着反坦克枪的大量装备,苏军甚至专门组建了反坦克连,负责阻击德军装甲部队。

二战后期即1942年开始,德国大量装备了以虎式坦克为主的重型坦克,该坦克车体车头厚度 102毫米 车身上侧面为83毫米,车后部82毫米,全部材料为高强度的镍铬锰轧制钢。

在此情况下,苏军的反坦克枪基本失去了其价值,基本上只用于打击德国半履带装甲车这类轻型装甲车辆。

不过对于重型坦克,反坦克枪也并非一无是处,德军装备重型坦克后,苏军也随机应变,改变攻击方向,专找坦克的命门和软肋。

比如坦克观察窗,火炮的炮管,车轮和履带暴露的坦克等,照样能给德军坦克有限的杀伤。

而且也没有人规定反坦克枪只能打坦克,打其它目标就犯军法了。

所以,聪明的苏军战士就用反坦克枪攻击德军的碉堡、机枪掩体和其它防御工事。

在巷战的时候,攻击德军防卫的临时工事和房屋也非常给力,把德军士兵打得叫苦不迭。

到了1944年,德军在战场上慢慢失去主动权,装甲集群没有燃油数量也逐渐减少;而且苏军大量的反坦克炮开始装备军队,反坦克枪的装备和使用越来越少,兵工厂也渐渐停止了生产。


小约翰


打不穿坦克,还打不穿行军纵列里的半履带/轮式装甲车么?普通汽车更不用说了。正面硬刚或许用不上,但阻击伏击行军纵队里的各种车辆,作为反器材步枪用,应该还是可以的。


荠菜糰子


鬼扯啥呢。打不穿?虎和虎王倒确实打不穿,其他哪个型号敢说免疫了?斐迪南的88炮管被反坦克枪打出对穿孔的照片我都有。一开始先随便鬼扯几句,然后叫人给你圆,你以为你谁呀。


老枪与战线


提到二战德国坦克很多人会去想德国的豹式坦克、虎式坦克、虎王坦克,这些几十吨的大家伙肯定用反坦克步枪打不穿,但是在那些年世界各国也流行着轻型的快速坦克,像苏联的BT系列坦克、T26,美国的斯图亚特等等,那种十吨零点的小坦克还是比较多的,它可能装甲薄弱的地方是可以打穿的。



还有,那时候还有很多吨位不大的装甲车,看纪录片的时候我们肯定都看过,几个大轮子,上面最显眼的武器就是一挺机枪,有的叫装甲侦查车,有的叫装甲通讯车,有的叫装甲运兵车,这些装甲车的重量无非就是几吨重,不可能像有些坦克那样达到几十吨,所以反坦克步枪也是有市场的。



还有就是反坦克步枪未必一定是用来反坦克,就像RPG火箭筒是用来反坦克的,但是很多人还是把它当作一个轻型火炮用,很多人不也拿高炮当大口径重机枪用吗,难道反坦克步枪对准的就一定是坦克吗?在一些作战环境下,对方目标坚固难以攻下,步兵又没有携带火炮,那反坦克步枪不就用上了。



反坦克步枪的存在不是能让对方的装甲部队有多害怕的,它没有那个能力,主要是对方装甲力量冲过来的时候或者攻击敌人坚固堡垒的时候步兵手里能有一个抄起来就能用的家伙式,不至于被敌人碾压,况且大坦克身上也不是没有脆弱点,只要命中也可以对其产生伤害的。


鍋盖頭司令


1938年,苏联军队研发配置了PTRS-41反坦克步枪,这一反坦克步枪在1941年大量制作并配备苏联军队,纳粹德国的军队将缴获的这款步枪进行改进成为PzB 784(r)型号的反坦克步枪,配置到德国军队中使用,并非一无是处。苏联生产这款反坦克步枪最终达到40多万支。(PTRS-41反坦克步枪图)

PTRS-41反坦克步枪的参数。

弹种:14.5x114 mm AP;(穿甲弹)

装弹: 5发弹仓,初期只有单发弹;
枪口初速:1012米/每秒;
有效射程: 400 米;
最大射程 :807米m;

穿甲厚度:100米内穿甲40毫米,应该是二战反坦克枪中穿甲性能最好的。

步兵携带,操作二人。(两种型号)

PTRS-41反坦克步枪在二战中的作用。

苏联军队之所以在1941年配置了大量的反坦克步枪,主要原因还是该种步枪的优越性能,在对付德军初期的坦克、装甲车上占据了优势。这是在战争中获得的数据之后才做出的配置军队的决定,绝非无的放矢。(二战战场使用图)

同时,德军的闪击战摧毁了苏联军队的很多反坦克炮,军队装备上出现短暂的反坦克炮的短缺,紧急生产大量的反坦克枪以弥补反坦克炮数量配置的不足,有效遏制德军快速推进的坦克装甲部队。

德国在二战初期时,坦克部队配置了大量的Pz1、Pz2、Pz3、Pz4型号的坦克,这些坦克在初期时的装甲厚度非常薄。如德军的这一系列的坦克装甲指标如下:(PZKPFW-II坦克,装甲厚度最厚35毫米,苏联反坦克枪是可以穿透的)

1、PZKPFW-I坦克,装甲厚度6-13毫米,仅仅能抵挡重机枪的打击;产量1500辆。

2、PZKPFW-II坦克,装甲厚度前期15毫米,后期改为35毫米;产量1800辆。

3、PZKPFW-III坦克,装甲厚度由15毫米、30毫米、50毫米厚度的装甲,随着战场形势而进行改装的。产量6100辆。

4、PZKPFW-Ⅳ坦克,装甲厚度50毫米。产量9000多辆。

苏联的反坦克枪对初期型号的德军坦克造成了致命打击,于是德国军工部门迅速改进坦克的装甲厚度,根据缴获的苏联军队的反坦克枪,推断出了这种反坦克枪的最大破坏装甲厚度的技术指标。后期的德军坦克装甲厚度大都超过了50毫米,很快使得PTRS-41反坦克步枪对德军坦克的打击丧失作用。(PZKPFW-Ⅳ坦克图,装甲厚度50毫米,反坦克枪基本失去打击作用)

苏联的反坦克枪除了能够打击坦克装甲部队之外,还可以打击德军的机枪阵地、迫击炮阵地,不然德国军队不会将苏联的反坦克枪稍加改进就配置在德国军队中了。

二战苏德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德军坦克装甲部队吃了苏联反坦克步枪的亏,马上改进加厚装甲,让苏联的PTRS-41反坦克步枪很快丧失了优势。

战争其实也是武器技术的战争!


穿越再现彼岸


反坦克枪做为苏联步兵的基本反坦克武器在战争初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苏军最初装备的是ПТРС-41反坦克枪,不过零件多而精细,难以快速生产。为了满足大量生产需要,苏军又开发了ПТРД-41反坦克枪。这款步枪深受好评,前线反馈轻便且容易机动,在极寒和沙漠环境也非常可靠。唯一的缺点就是射速,仅仅1942年产量就达到18.48万支。

这两款步枪都是用14.5X114穿甲弹,子弹全重200克,初速1060米/秒,在700米距离可以击穿4号坦克侧面30毫米装甲,在100米距离可以100%击穿3号和4号坦克车体或炮塔正面装甲。

在二战苏军步兵师编制中,1942年和1943年编制的步兵师一般装备200余支反坦克枪,此外还有30-48门反坦克火炮。而到了1944和1945年,随着苏军反坦克火力的加强,步兵师反坦克枪装备数量大为减少,以1945年6月9日编制为例,全师反坦克武器有111支反坦克枪、66门反坦克炮、32门76毫米加农炮和16辆自行火炮。

至于说道打不穿坦克那需要等到1943年以后,面对德军部分加分加装裙甲的3号和4号坦克,反坦克枪效能开始今不如昔。为此,苏军专门做了测试,对于重型和中型坦克的45毫米厚正面装甲在100米距离10度角无法做到稳定击穿;对于轻型坦克,可以在300米外击穿任何一个部位。

当然,如果用它对付德军的虎式坦克,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虎式坦克正面装甲厚度超过100毫米,侧面装甲厚度82毫米,最薄弱的部分也有62毫米,超过了БС-41穿甲弹在100米距离的最大穿深。

之后,苏联也专门研制了可以击穿虎式坦克侧面装甲的反坦克枪,比如布留姆ПТРБ-42反坦克枪,它可以在300米距离击穿70毫米装甲。在1943年8月的对虎式坦克射击测试中,该款反坦克枪击穿了虎式坦克侧面下部62毫米装甲。不过由于尺寸太大而最终没有使用。(下图中13号即为该枪击穿位置)

虽说在战争末期对付德军主要坦克显得力不从心,不过苏军拿它对付轻型装甲目标、火力点一类目标确实绰绰有余,有时也用来对付低空目标。直到21世纪,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荣华之武器堂


反坦克枪和反坦克炮,使用方式是不一样的。反坦克枪,有很强的狙击属性,可以较精准地击中坦克的弱点。即使是坦克防护最强的正面,也会有反坦克枪的狙击死穴。


下图就是苏联战时给反坦克枪手下发的四号坦克弱点示意图——包括坦克的观测窗、射击孔、指挥塔等等,都有缝隙可钻。对于反坦克炮而言,这些地方其实意义不大,但对于口径较小的反坦克枪,却有可能钻进去杀伤坦克乘员,甚至进入坦克内部造成二次效应。所以,经常出现PRTD-41反坦克步枪正面击毁击伤德军三号、四号坦克的战例。


此外,这张图还展示了四号坦克装甲薄弱的地方。四号坦克正面装甲是30-50毫米,侧面为15毫米。苏联红军装备的PTRD-41反坦克枪,500米距离的穿甲威力是25毫米,所以完全可以击穿四号的侧面和后方装甲。


后期四号坦克侧面增强到30毫米,但在车体侧面仍只有20毫米,所以PTRD仍可以射击负重轮后面的车体部位。但是1943年后,四号坦克普遍装备了侧裙板,反坦克步枪的可趁之机就少多了。



尽管如此,反坦克步枪仍然可以有效破坏坦克的观瞄装置,尤其是德国坦克前方观测口这个位置,一直都是最好的瞄准目标。甚至“虎”式、“豹”式坦克的乘员,都因为观测口被狙击吃过亏。


因此,千万不要小瞧了反坦克步枪。(陶慕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