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码字是使用的汉语拼音还是五笔?知道汉语拼音的来历吗?

无悔人生1113


输入法用的比较多的一般使用的也就是五笔和拼音两种,

1.五笔的优点是打字速度快;缺点是需要背字根,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笔者早年背字根背到头昏脑涨也没能背好,无奈只能放弃。

2.拼音的优点是简单易学,只要有小学的拼音水平就可以立刻上手打字,不需要任何学习;缺点是准确率稍微低一些,录入慢一点,随着各大输入法的技术升级这些缺点正尽可能的在缩小。

至于汉语拼音的来历

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国风阅读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于1958年2月11批准和公布实施的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准。为我国解放初期的扫盲运动和全国推广普通话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拼音打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没有受过微机培训的人,不用像五笔输入法那样去背字根,故为多数国人所喜爱,我亦如此。

汉语拼音最早起源于明朝,明时用改变了的藏文字母来拼写汉语的语音,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字。但也算是汉语拼音的一种吧!明朝之前没有拼音,古人使用反切,即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起来就行了。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我国最早的拉丁字母拼音。民国年间,国民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但同时也出现了左翼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拉丁字母拼音的发展。

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及1931年的拉丁中国字。

1949年,吴玉章给毛主席写信,提出为了扫盲,需要讯速进行文字改革的建议。毛主席将信批复给郭沫若和矛盾等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之一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期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汉语笔画式,腊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学式等建议方案,最终决定采用拉黑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交流和合作。在我国加入联合国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和承认。


中华文化传播人


我用的是汉语拼音,手机上用的是九宫格拼写。

首先回答为什么,十年前我还见过用五笔的,现在没见过了。

当年听说谁会五笔输入好事羡慕与佩服,五笔得背字根,几乎是可以精确打出想要的每一个字,尤其是在当年,速度远超拼音,并且也好找工作,但是我太笨,中学计算机课还学过,只不过是选修,我这脑子直接放弃。

但是后来,随着拼音输入的发展,联想输入的强大,现如今没有特殊需求及行业必须要求的,很少有去学五笔的了吧,拼音输入速度也是很快了,主要基本不用学,好上手。

汉语拼音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教育家、新中国教育开拓者)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语留人


哈哈,就俺用的是笔画输入,笔画输入头一画不能输错,错了字就出不来,要求小学识字时笔画必须正确!!


美丽小鱼仙


我打字用五笔。五笔的优点,是读熟了字根,会拆字,会不会读这个字,都可以打出来。


安平144796971


首先使用哪种方法这个问题,我一直用的是汉语拼音输入法。

至于汉语拼音是怎么由来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位老先生--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strong>

你可能没听过没见过周有光,但小编可以拍胸脯保证,你嘴里说的每一句话,你在键盘上码的每一字,都跟他有关!
周有光出生于20世纪,也就是清朝灭亡,民国刚建立那段时间,新旧文化冲突特别严重
,比方说剪辫子还是留辫子,大家就吵来吵去
周有光对古文和白话的对比很感兴趣,他后来展现学霸实力,考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选修了语言学
圣约翰大学

毕业之后的周有光,去了银行上班,一路做到了高管,但周有光也没有忘记语言学,一直当成爱好,银行派他去欧洲出差,他行李都没放稳,就去找语言学的资料看,研究老外的字母、语法,看看跟汉语差别在哪,还写了不少论文

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大家准备学知识搞建设,然后发现麻烦大了,全国80%的人都是文盲3.2亿人大字不识一个,还怎么个建法?于是中国开始“扫盲运动”,派了很多老师去教老百姓识字,教着教着出问题了,繁体字太复杂,写字跟画画一样,学生记半天都画不出来,还有长得很像的字,读法未必一样,很容易搞混淆,再加上各地说各地的方言,同一个字能发出N种音

这时大家就开始讨论了,有人建议直接取消汉字,会借用俄文或者拉丁文来拼写,字母就那么多个,另一波人立马就炸了,丢掉几千年的汉字,不要了?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周有关建议,只简化但不废除汉字,方便大家从零开始认字,然后让外文字母打辅助,用来给汉字注音,让人们能看出读音。
这个计划很快就被政府批准,于是周有光等人连续加班N天,拿出了初稿,又收集全国各地寄来的意见信,改了一波又一波,最终成果就是1958年的汉语拼音方案。
他编写的《汉语拼音词汇》,成为后来电脑中文的词库的基础,周有光在书里说:“汉语拼音是一座现代的文化桥梁,它带中国人走向文化,也方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1979年
,周有光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他提议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全世界拼写汉语的唯一标准,投票后成功通过。

国际标准化组织

这是一位真正大神级的牛人。

50岁前,他是银行家经济学教授

近50岁,周有光"半路出家 ",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享誉世界的"汉语拼音之父 "。

1984年周有光78岁,出版总编了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被他的连襟沈从文戏称为“周百科”

85岁之后的周老再次转行,专心做起他的“杂文家”,并和他的夫人张允和一起学习上网,用电脑写作,发表文章。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

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他载入史册的对汉语拼音的贡献,更是这位博学老人精彩豁达,好学不倦的人生之道。

2017年1月,112岁的周有光先生去世了。

古人有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牵手到老仿佛是爱情最应该有的模样。然而终有曲终人散。

向周有光老先生致敬!


超级科学奶爸


我因对汉语拼音不熟悉,开始学习计算机便用五笔,开始背字根稍麻烦些,熟练后觉得挺方便的,重码少,速度也快,但也有缺奌:如使用频率低或停较长时间再用,容易字根返生,还要再熟习一下,如经常使用,个人觉得得应该是比较适用的输入法。


用户7638932553216


对计算机输入技术来说,汉字输入都只是查表,输入使用编码是方便人类记忆和操作的,与电脑没有什么关系。

我目前码字是用拼音。在小学时,拼音就不懂,从来没合格过,懂拼音是在高中阶段。接触电脑的时候,是电子部六所的ccdos自带的汉字输入法,当时双拼不会,只能用全拼。後来学的五笔字型,数年後转用学习曲线相对较容易的自然码,一直至今。

汉语拼音,是中国语言文字拼音化运动的一环,当时目标是废除汉字搞拼音语言的(此处牵涉民族国家的民族概念辨析问题不宜深入探讨),伴随汉字简化运动,然而到第二批简化字出炉,终于认识问题,改变政策,不再进行更深入的拼音化转变,亦即废弃汉语拼音化目标,第二批简化字废除,汉语拼音则保留了下来。

汉语拼音,只应用于汉字的辅助识读,不能作为文字用途。


TonyDeng


我是农村一老叟没有大学文,只有通过中国古代史与中国岩画来推论,中国古人创造了太极俩仪,合络图数,伏羲八卦是数的起源,汉语拼音有的字拼不出,就得用五笔画,推论是五笔在前拼音在后,不知言之对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