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利益来看小米放弃澎湃芯片的研发是明智之举吗?

己莫V


我认为不应放弃,但是自己搞有点势单力薄。我们中国的各大电子厂商应该形成一个联盟,华为,小米,ov,联想,共同出资,出人,组建研发中心,开发芯片,系统,软件。包括移动端的和台式电脑的,和各种附带的周边配件。这样大大的降低研发费用和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成果的利用率。这样能整合各家的技术强项,发挥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各个厂商的领导要有大局观,我们现在是与美国在战斗,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美国要是干掉华为,谁也好不了,。系统共享,共同搭建生态圈,这样能更快的建起我们自己的生态链。


大利189381456


从华为研究出海思芯片来看,小米放弃澎湃芯片绝对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虽说在目前来看会尽量减少研发费用的支出,但是以后如果和高通闹翻或者美国封禁高通向国内提供芯片的话,小米可不会像现在这么轻松。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米5C,那是17年发布的首款澎湃芯片手机,有用户买了之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现在带大家回顾一下。澎湃S1的性能达到了骁龙625的水准,在实际体验中这颗芯片表现还挺不错的,但是后来澎湃S2却一直没有消息了。

当年小米研发的第一课芯片是从2014年开始筹备,2015年年底完成首批工程样品,2016年年底批量生产,2017年随小米5C上市发售。从开始到最终使用上市一直经历了3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过其中花去的研究费用可是一大笔,据网上消息28纳米的澎湃S1研究费用约5130万美元,也就是3亿多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生产产生的费用。而小米的友商华为研发麒麟980的费用更是高得吓人,整整20亿元人民币,如果小米澎湃芯片要研发出一个旗舰处理器,那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巨大的,如果其中产生一丝差错,那付出的心血就付诸东流了,因此很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澎湃S2久久未能上市。

虽说研发费用巨大,但是如果澎湃芯片能够做到海思和高通的水平,那么小米会成为与华为并肩的超级企业,也能摆脱高通的限制,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对于长远来说绝对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好事。


黑暗科技世界



其实对于小米而言,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放弃澎湃芯片的研发都是明智之举。


研发芯片难度有多大?

今年《致海思儿女的一封信》在网上火了,详细说明了华为旗下的海思芯片十五年对处理器的研究,前后投入1800亿人民币,才走到了今天,拥有手机处理器和AI芯片的设计能力。研发芯片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小米想要自研芯片,团队、金钱和时间,三个东西缺一不可,目前看来小米暂时还没有实力。比如说员工这个事情,海思目前全球员工数量在8000人左右,小米总员工数量2万多人,海思占到了小米总员工数量的一半。比如说时间,华为用了15年,小米要用多少年?不知道,至少当年发了澎湃S1芯片之后,现在也没有更新过。比如说钱,这个任正非说得很清楚了,华为的钱是通讯设备业务赚来的,早起实际上手机业务和芯片业务都是在烧钱做,但好的是华为有业务可以赚钱养亏损的业务,但是小米并没有这个条件。

更何况,如果使用自己家的芯片,后果基本上可以参考华为手机从2013年开始的那么几代机器,安卓阵营里面,性能一直被高通吊打,甚至还不如联发科和三星的性能,从麒麟910一直到麒麟990,一代一代才慢慢追上来,中间要抗住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什么要自己做芯片?

当我们叫嚣小米做不做处理器的时候,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华为要自己做芯片。

第一是产品路线问题,华为从本质上来讲,是一家跨国企业,而且在做手机业务之前,华为的业务就已经做到欧洲去了,所以说华为一开始,目标就是国际市场,为了防止受到垄断和压榨,核心硬件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一来确保不会受人控制,另外也可以打时间差,比如说990 5G芯片,由于是华为自己设计的,就选择了这样一个空窗期发布,这样一来在骁龙865还没出来之前,华为的机器有半年的时间可以提前出货开卖,但是小米、OV这些手机厂商只能眼巴巴看着。

第二是硬件红利的问题,目前手机厂商非常极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比如说苹果、三星、华为这三家,加起来赚走了90%以上的利润,尤其是苹果,一家拿走70%利润,但是小米、OV这些厂商辛辛苦苦卖中端机器,最后赚3个点的利润,太惨了。主要原因就是华为已经在吃硬件的红利,一枚高通旗舰处理器要卖100美元,但是华为自己生产旗舰处理器只要30美元,按照华为每年旗舰机卖3000万台来说,每年就可以为华为节省21亿美元,算上每款芯片3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约等于光是芯片就可以赚19亿美元,这就是技术积累过后的红利期。



小米为何不用自己做芯片?

我从来不把小米定位成为一家手机公司,就像雷军米家发布会上自己说的那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米的目标是成为科技界的“无印良品”,要为消费者提供“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我们就从这两句话,可以看见小米的方向。

无印良品,定位非常清楚,就是要做高品质、高质量、高设计的产品,实际上米家目前推出的智能家居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语言,积累了不少粉丝,铺开到了很多品类,以至于米家专卖店是全球坪效仅次于苹果专卖店的实体店,核心就是品类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就更不用讲了,小米的产品主打依旧是性价比,在米家你可以花99买一双跑鞋,花39买一个电动牙刷,花699买一台空气净化器等等,低价,走量,始终是小米不变的战略特色。

这样一个方向的企业,自己花几十亿上百亿做芯片,不如好好做产品研发,好好拓展线下实体店,芯片这个东西,没了高通其实还有联发科可以选择。


这么看下来,放弃难道不是明智之举么?


PM宋先生


从长远看,小米放弃澎湃芯片当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SOC芯片是智能手机的灵魂,所谓“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如果有自研SOC芯片,小米手机就有了差异化的灵魂,才可能冲破性价比对品牌提升的束缚。何况前面还有一个成功的华为在做榜样。

别忘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实,小米并没有放弃澎湃芯片,今年1月份小米产品总监王腾在社交媒体做出过回应:

  1. 没有放弃澎湃芯片;

  2. 跳票是因为芯片研发比想象中困难;

  3. 烧钱太快,超出想象;

现在,网上有不少文章拿华为和小米自研芯片对比,然后嘲笑小米。这种做法很肤浅,因为华为做芯片也走了不少弯路(这方面可以参考我过去的回答)、交了数以亿计的学费的。

那么,澎湃芯片为何一再跳票呢?答案是,芯片集成设计确实太难了。

有人会说,手机SOC芯片设计(集成设计)不就是买IP核,然后组装到一起吗,这和用电烙铁焊电子元件差不多。

这么说的话,华为海思会第一个跳出来说:NO……

芯片设计主要分前端和后端。

前端设计依次包括系统设计、RTL设计、逻辑综合和门级网表;后端设计依次包括物理设计、出版图。

为避免糊涂,我深入解释一下:

  • 系统设计描述电路的功能,简单说就是这款芯片具有什么功能,重点在算法,变不成具体电路;


  • RTL设计是使用Verilog(Verilog属于硬件描述语言,还有一种是VHDL)语言“写”出具体电路,也就是建模;

  • RTL设计得到的是源代码,还不是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芯片中的电路,因此需要被编译成具体电路,这就是逻辑综合;

  • 逻辑综合会得到门级网表(netlist)的文件,它描述了电路的门级结构、门级电路等,说多了怕吓跑读者,你可以理解成电路的示意图(这是个粗浅的类比,准确的称呼是集成电路的逻辑结构);

那么,后端设计的物理设计又是啥玩意呢?简单说就是芯片的具体电路结构,包括规划、布局和布线,接地气儿说就是,把前端设计的东西变成具体电路,同时完整塞到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内,相当于建房子时详细的房间大小、门窗、家具、电路走向等等布局。

这一步完成后,就可以输出版图文件,它包含了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元件特征,是芯片的最终图纸。芯片制造商比如台积电拿到这张版图就可以造出芯片。

芯片设计流程说完了,看起来和设计洗衣机没什么差别。

但差别真的是天壤之别,因为手机SOC芯片相对于家电芯片设计,难度相当于造飞机和造拖拉机的区别(董小姐喊造空调芯片真不是吹的,因为难度系数低好几个档次)。

上述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在流片(tapeout)前又没发现,对不起,项目失败,上亿元打水漂。芯片业内不乏流片失败(其实就是设计失败)、公司关门的故事,真的不是段子。

前面说过,ARM不是提供IP核吗,芯片设计难度应该降低了吧?

并没有。

ARM提供了IP核不假,但人家只管提供“零件”(IP核),没保证你把CPU、GPU、ISP、基带等内核集成到一起还能跑起来,这是高通、海思、联发科等芯片集成设计商的事。

把众多内核集中到一起,需要考虑内核连接的通信、功耗发热、内存控制器、缓存大小和共享级别取舍等等问题。所以,才有了高通、联发科、华为、三星都用ARM的CPU内核授权,但CPU跑分却分出了三六九等。没别的原因,就是各家集成设计能力有差别。

小米澎湃芯片一再跳票,个人猜测,还是人才遇到了瓶颈,原联电的设计团队经验欠佳,烧了钱没烧出成果。

最新的消息是,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投资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而芯原微电是一家平台化芯片设计服务商,算是设计界的老司机,它的加入可以一定程度弥补澎湃设计团队的短板。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雷军不大可能放弃澎湃芯片,毕竟澎湃关系到小米的品牌提升,是小米的未来。


魔铁的世界


长远利益与芯片研发?

小米如果放弃,一定是认为从芯片研发中得不到长远利益,认定放弃是明智的。

关键是,小米认为的长远利益在哪里?

是在我们认为的自主性手机科技上,还是在《财富》认为的"互联网服务及零售″里,或者在于"自主性手机科技+互联网服务+零售″?

如果是自主性手机科技,就不会放弃芯片研发,非要搞出澎湃S2不可,然后是S3、S4……,小米自认为这才是明智的。

如果小米把"互联网服务及零售″视为长远利益的所在,自然就会放弃芯片研发了,认定自己明智得很。

过去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虽然用的不是自研芯片,却仍然以营收做成了世界500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称强速度,并被《财富》那样地定性、定位、定格了,尽管没有被视为科技公司,雷军照样很激动。

众所周知,《财富》是权威的,全世界都服气。

如果是"自主性手机科技+互联网服务+零售″,当然就更要研发芯片了,自己认定绝不可放弃。已知,小米在未来的5G时代,要主打“5G+AIoT”模式,雷军决心再一次站在风口上,于是,小米研发的硬核科技就会远不止芯片了。

小米的长远利益到底在哪里?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

小米曾经早早部署芯片研发,2017年真的就推出了澎湃S1,并且,雷军在发布会上把对芯片研发的认识提到了可以让小米自主和伟大的高度。

之后,有人传说和报道的,把我给弄糊涂了。

"正面″的,比如,有人说雷军讲了芯片研发仍在继续进行当中,有人说在2018年澎湃S2就面市了,有人说重组后的松果就是研发芯片的。

"反面″的,报道雷军在一次采访中对记者表示:“难道做汽车,你一定要做发动机吗?”并且表示:“我不知道为什么做个整机就没技术,不做发动机你作为汽车整厂就没技术吗?”,“难道不做发动机就做不了飞机吗?”还以商用飞机波音公司为例,说波音飞机上的发动机全是GE的。

这是小米要继续做系统集成商的节奏、不想再自研芯片了?还是为了证明小米是有技术的?

PC行业的联想倒是没有搞芯片研发,也做成了世界第一,戴尔、惠普也都不做芯片,玩得照样挺好,姑且不论是明智的还是不明智的。

以上,谁的传说和报道才是真的?

只有小米能够证实,等等看吧,会等很久,要有耐心。

只是可以肯定,小米如果还是把自己当作科技以至高科技公司,那么,不搞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或者虽然搞了却没掌握,就不会成为自主和伟大的公司,无论是否被认作科技公司,无论在世界500强中排名是前还是后。雷军也是这么认为的。


肇俊武


海思亏损多少年了,华为之所以牛逼,就是战略太牛逼了,看好的方向不计成本也要干成,其它公司很难坚持亏损数年进行投资。这就是无形的壁垒,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家战略格局。

小米开始估计也是头脑一热,不就是拿公版改一下吗,有啥难的?其实小米估计是对的,对于ap芯片的确如此,但是忽略了基带芯片,这个数字和模拟信号混合的芯片,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因为搞不定这个东西,牛逼的德州仪器移动部门死掉了,大名顶顶的marvell卖身intel了,但是intel的移动部门混的也很差。小米做出ap来找谁买基带啊,在手机平台三分天下的时代,华为自己不够用,高通卖套片的,mtk也是。所以小米芯片芯片能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搞定基带,雷布斯一看,卧槽,这个差距不是一点点啊,是个无底洞哇。

华为长期积累太深厚,主要是人家就是做作无线系统的,基站,核心网等等全都做,而手机无非是和无线系统通信的,华为对协议标标准门清,而且在国际各种标准协会有话语权,这也是海思5g芯片推出这么快的原因。换成小米估计无线协议标准还得研究很长时间,然后再转化为芯片实现这些标准。有人说这些东西不能花点大价钱买吗,花钱可以,但是没有一家会卖,都是看家的压箱底,不是钱的问题,因为能搞出这些的不差钱。

长期来看小米放弃芯片是对的,绝大部分公司,以盈利为目的,不需要成为全产业链的公司,小米是上市公司,长期报表不好看,股东们也不会答应。

最后,不得不说华为是一个及其另类的存在,无线系统和手机芯片等全产业链得东西都做得很成功,放眼全球仅此一家。


嵌入式届


感谢您的阅读!

好些人担心澎湃S2“胎死腹中”,最终流产。

联想董事长杨元庆:我们没有计划研究芯片和系统。所以,杨元庆被大家诟病!我想这句话如果给雷军说出:我们不做芯片。你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反应!原因是,小米还处在“稚嫩的幼苗阶段”。

但是,我们佩服雷军的地方——即使小米并没有联想的建立的时间那么长。可是它的勇气就值得我们敬佩!雷军知道,芯片才是未来小米发展的核心。很多人在小米推出澎湃S1的时候,甚至都有点不屑:

小米,这样一家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哪有什么能力设计研发处理器呢?

可是,你看看雷军还是发布了澎湃S1处理器,虽然这款处理器还是有些稚嫩。使用28nm工艺,采用高能效的八核架构,包括4个主频为2.2GHz的A53大核和4个主频为1.4GHz的A53小核心,GPU使用的是Mali-T860 MP4。

你可以对澎湃S1的性能有所怀疑;你可以觉得这款处理器达不到主流处理器的性能,可是你完全忽略不了,这款处理器的意义:小米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手机芯片。

到现在为止,除了华为,国产手机中,能够自己研发芯片的,可能只有小米了。

很多人觉得,小米何必去发展芯片呢?每年大量资金投入,也不会带来什么成果,等了这么久的小米澎湃S2都没有出来?

确实,我们对于澎湃 S2还没有出来有些心急,也有些担心,小米会不会放弃研发。不过,目前得到了一系列消息:小米依然在研发澎湃S2!

处理器的研发并非是一种立即生效的成绩;也不会一蹴而就;龙芯这么多年,那么多人才,发展还和英特尔,AMD有差异;可见,研发芯片本身就是有难度的,可是龙芯却是我们自主研发,是为了能够不受制于人的战略意义;同样,小米的研发,何尝不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呢?如果,每家都像杨董那样,那么我们的芯片,怎么还有希望呢?中芯的教训不深吗?


LeoGo科技


小米放弃澎湃芯片的研发,当然是很不明智的,小米的自研芯片的临门一脚实际上已经跨过去,但是小米自己又缩了回来。


小米现在一直被诟病是“组装企业”。只能说小米曾经也有掌握核心科技的机会,但是小米放弃了,更可惜的是,澎湃S1虽然性能并不如何,但是毕竟也是一款已经可以商用的芯片,可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说放弃就放弃,断了大好的前程。


我们可以想象一种情况,如果小米持续投入澎湃芯片的研发,现在的小米会是什么情况?2017年小米发布了澎湃S1,如果到2019年应该是“澎湃S3”了,澎湃S1的能力靠近骁龙625,那么澎湃S3的能力应该可以到骁龙710、骁龙712的程度

按照小米的惯性,如果小米的“澎湃S3”规模量产,小米的中端机型会摆脱对高通的依赖,同时小米完全可以好好的打自主研发的牌,不会再会被消费者诟病为组装企业。再依托小米生态链,更多的企业可以利用小米的芯片开发小米生态产品。


手机芯片只是入门,后续在路由器、电视等智能家居中,都有可能用到小米的自研芯片,就像华为的智能家居都是使用华为的自研芯片一样。所以我觉得非常的遗憾,小米放弃了成为一个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企业的机会,雷军也放弃了“冉冉中国芯”的梦想


澎湃S1在小米5C上使用,比华为麒麟芯片的前身V3R2芯片要好的多,很多朋友反馈小米5C的确还不错。如果小米坚持

使用自家的芯片,就和华为即使被骂的半死也坚持把麒麟芯片在自家手机上商用一样,小米的芯片迟早会成熟,那时小米就可以从一个组装公司,转型为一个芯片科技公司。


所以,小米放弃研发澎湃芯片,也让小米失去了转型的最好的机会。


那么,为何小米会放弃澎湃芯片的研发呢?我觉得这个不一定是雷军的想法。雷军总金山公司出身,妥妥的和微软PK的标志性的民族软件企业,不会不明白自主研发的重要性。所以放弃研发芯片的主意我觉得应该是小米股东其他人,说服了雷军做的决定。


原因可能有两个,首先就是担心芯片投入太大,而投入产出回报太小。据说澎湃S1投入的研发费用达到三亿人民币,但是小米5C的销售并不能回报这个投入。小米高管有很多人是想赚快钱的,芯片这种长期投入才有回报的产品,不愿意干。


说白了就是短视,既然搞组装可以赚很多钱,为何要自己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芯片?短期产出又不高,长期的趋势谁又知道?

第二个原因可能有高通因素。高通当然不希望再多一个对手的,前车之鉴华为搞了自研芯片,大金主妥妥的没了,如果小米再搞,高通份额必然会一跌再跌。所以我不清楚高通到底有没有施加压力,因为小米的高端品牌芯片还得靠高通,但是事实是后面的几年,小米和高通的合作也空前的活跃了


所以我觉得小米很可惜,阿里巴巴当时搞公有云时,也是不被看好,结果阿里现在不但公有云排名第一,阿里也借由公有云转型成一个科技企业。小米失去了最好的机会,更是在芯片已经有了重大基础的情况下几乎放弃,科技公司还是要靠科技才能生存,


IT老菜鸟


当然是非常明智的决定。为什么这样说?


小米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以高性价比打天下,也正是凭借着高性价比在手机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而高性价比背后的代价就是低利润。

1、小米缺钱。在手机行业里顶级利润大厂当属苹果了,恐怕占了份额的70%,而小米也仅仅独占了几个点而已。低利润意味着什么?研发芯片是需要付出大量资金的并且这些投入还不一定有回报!就像当初华为研发麒麟处理器一样,早期的麒麟处理器被高通骁龙、苹果A系摁在地上摩擦,得益于华为通讯行业利润的支持,才能够加大投入、引进人才继续研发,当然这些研发投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今年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支持NSA/SA双模集成Soc麒麟990;


从研发投入来看,华为2018年营收入为6036亿人民币左右,其中研发投入约897亿,占比高达14.9%;而与之相比的是国内另外两大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其中阿里巴巴2018年营收约2503亿,研发投入227.5亿,占比约9.1%;腾讯2018年营收约2377亿,研发投入约为174.5亿人民币,占比7.3%;小米2018年营收额约1749亿,研发投入约58亿,占比3.3%,这点钱还研发什么芯片?

2、缺人才。说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如说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吧!公司的性质决定了研发的广度与深度,而尤其在芯片等高端领域的研发,小米缺的不仅仅是钱,也缺研发人才。华为全球包含18万员工,联合创新中心36个以及研究室/院14个;小米的研发中心呢?华为前期都如此艰难,何况靠性价比取胜的小米?

3、研发芯片的意义。别人研发芯片要么靠性能取胜(高通、A系)要么靠性价比取胜(三星、华为),小米想研发自己的澎湃芯片,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作为后来者能靠性价比占领市场份额已经很不错了(对比同期的乐视、魅族),而且尽管去年销售额已经破千亿,净利润多少?85.5亿人民币;因此资金完完全全不足以支撑小米研发独立芯片;目前在芯片制造商中,苹果、三星、高通、华为基本已瓜分了整个手机市场,成立已久的联发科尚且苟延馋喘,小米怎么能用自己的还未出炉的芯片和这些公司抗衡?除了给自己的手机用还能给谁用?一没性价比二没高性能,没有十年八年能超越以上公司?或许永远也超越不了。

“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做好组装产品给消费者最低的价格,小米已经做到了。优化优化UI,搞好小米生态以及附加产品岂不比研发芯片来的更有“价值”?至于关乎命脉的事,搞好关系,毕竟国内有华为了,再加上目前小米的地位,应该不会触犯某过的利益。

综上:缺钱缺人才、起步晚、技术有限加上芯片界几座大山压顶,小米放弃澎湃芯片的研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科技Joy


从长远利益来看小米放弃澎湃芯片的研发确实是明智之举,由于小米属于典型的商业驱动型企业,在芯片研发方面实力较弱,即使投巨资进行芯片研发,也很难研发出像高通骁龙、华为麒麟等技术程度都非常高且具有商业价值的手机芯片,而小米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通芯片,所以小米果断放弃自主研发芯片,应该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小米和华为合作,小米从华为定制麒麟手机芯片,显然更符合小米的长远利益。

小米在芯片研发领域技术实力非常薄弱,不适合搞自研芯片


由于小

米属于典型的商业驱动型企业,在芯片研发方面技术实力非常薄弱,小米此前虽然投巨资研发了澎湃S1手机芯片,但由技术成熟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仅应用在小米5c一款手机上,此后就销声匿迹了。由于做手机芯片,投入非常高,而且对于企业的研发实力要求较高,研发周期长,而且成功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并不适合于小米这样的新兴高科技公司。

小米自主研发芯片,将可能失去高通的支持


小米手机短时间内在手机市场迅速崛起,除了赶对风口和互联网营销,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获得了手机芯片巨头高通的大力扶持。小米如果自主研发芯片,很可能将失去高通的支持,从长远看将严重影响小米手机的竞争力。

小米如果能和华为化干戈为玉帛,从华为定制手机芯片,更符合小米的长远利益

由于小米过分依赖高通的手机芯片,而联发科的手机芯片又难堪大用,所以小米很容易在手机芯片方面受制于人。虽然华为是小米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毕竟两家公司都是中国企业,而且目前华为麒麟芯片技术成熟度已经非常高,在性能、通信等方面甚至比高通更强,如果小米和华为能够一笑泯恩仇,小米手机的一部分芯片可以选择华为麒麟芯片,更符合小米的长远利益,而且对于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