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时死的时候为什么一边打自己耳光一边骂“阿其那”、“塞斯黑”?

红雨说历史


《雍正王朝》中,弘时死的时候为什么一边打自己耳光一边骂“阿其那”、“塞斯黑”?(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最早说“阿其那”、“塞斯黑”的并不是弘时,而是雍正皇帝。再次讲着两句话的人,就变成了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时。弘时临死之前,面对雍正所说着两句话的意思,与雍正自己所说的这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长城认为弘时所说的“阿其那”、“塞斯黑”。其一,指的是自己之所以会行刺弘历,落到如此地步,让自己也送了性命,其罪魁祸首乃是胤禩。其二,行刺隆科多,又听信胤禩的话,更加入与弘历的夺嫡之争,进而让自己成了新的阿其那塞思黑,又让自己陷入糊涂之中。

其实,弘时本无心参与夺嫡之争,然而被胤禩一帮人诱惑,导致让自己参与其中,年轻还是缺乏经验,这是胤禩的计谋,最后是让雍正无法掌管局势。上一代的夺嫡之争,让胤禩与雍正成了不和之体,雍正为了自己的改革能够继续下去,便开始了为了弘历铺路。

雍正一生有十个儿子,在雍正王朝中,只看见了三个儿子,那便是弘历,弘时,弘昼。这三个人的老师,是同一个人,那就是邬思道。邬思道在教他们的时候,就看出弘历才能过人,便亲自给弘历讲述康熙的事迹。长城认为邬思道在给弘历讲这些事,是有目的性的,更是为雍正能做上皇帝做铺路。

当邬思道给弘讲完康熙的事迹之后,便有康熙让众子们狩猎之事,也就在这件事中,弘历回答了康熙的问题而受到重视,进而将弘历接到身边教育。这时,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正是九王夺嫡的高潮期,很多人都在想康熙会不会把皇位传给弘历,或者是传给雍正。

长城认为胤禩肯定在想此事,那时弘时还小,等到弘时长大以后,胤禩便于弘时越来越密切的来往。其心思肯定在夺嫡之事,胤禩在很早都开始筹划此事了。

当雍亲王继位之后,众多大臣,更确认弘历是下一代继承人,进而夺嫡之心便转移到下一代身上。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胤禩,由于胤禩与弘时的关系本来就好,在利用弘时与弘历去争夺皇位继承人。在这期间,胤禩在弘时后台操作,隐藏的比较深,有时候就连雍正也不知道其中的真相。

胤禩在夺嫡失败后,对雍正一直都不服气,经常暗中给雍正添乱。

比如,诺敏案,科举罢考案,幕后黑手都是胤禩所做,这些招数算是比较厉害的,基本都是用民心对付雍正,尽管这样,最终还是被雍正给处理好了。

在科举罢考案中,弘时却受到牵连,由于他与张廷璐一起泄露考题,虽然雍正把张廷璐处置了,可是,弘时的把柄却落在胤禩手中,这也是让弘时就范的筹码。

胤禩在诺敏案与科举罢考案失败之后,又开始新的筹划,什么筹划?就是利用弘时去夺嫡。刚开始弘时认为自己没有机会,经过胤禩的劝说,再加上胤禩手中的把柄,弘时不得不去夺嫡。

胤禩为了让弘时能真心去夺嫡,他便当场把弘时的把柄烧掉。后来,弘时夺嫡失败,雍正便处置了弘时,他肯定是最恨胤禩这个八叔的。

弘时本来就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孩子,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也没有想太多,等弘历继位之后,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可是,没有想到自己却被自己的八叔利用,导致自己一时心动,脑子又一热,便参与了夺嫡之争,他本想会有好的结果,也想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天命不尤人。

在弘时夺嫡之争中,弘昼是最聪明的,因为小时候比较贪玩,但是,背书是背的最好的,雍正还说他,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为了不引人主要,整天把自己搞的疯疯癫癫,有时还搞出一些荒唐事出来。

对于弘历来讲,做事比较果断,手腕比较狠,有些像雍正。比如,科举罢考案便是弘历所摆平的,可见能力之强。胤禩还说弘历在山东办案,对山东官员,手段比较硬,这样的做法弘时是学不到的。

经过对弘时,弘历,弘昼的分析,最终胤禩选择了弘时这颗棋子,因为弘时不够聪明,手段不够硬,又最好控制,又有把柄在自己手里。

八爷胤禩让弘时去找雍正,并对雍正说关外的旗主王爷进关整顿旗务,得到了雍正的采纳。结果八爷胤禩联合旗主王爷,掌握了重要兵权,差点把雍正弄死了。

胤禩又让弘时,先下手为强,除掉弘历,结果失败,弘历没有除掉。

在八爷胤禩的诱导下,成为了下一个阿其那塞思黑。

品史公曰:弘时在临死之时,才知道一切都是八爷胤禩设下的计谋,更知道自己糊涂,不该参与夺嫡之争。弘时更气雍正会如此心狠,竟要大义灭亲。雍正经历了九王夺嫡之争,深知这其中的深度,更为了新政的推行,也为了大清朝的以后,只能这样做。雍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弘历顺利登基,能够继续推行新政开路。


长城说历史


弘时,是整部剧中唯一一个被赐死的皇子,尤其是临死的时候,他一边抽着自己的耳光,一边骂着“八叔,阿其那,阿其那”。

那么弘时为什么前面还谢八叔指点,后面又开始骂他呢?

一、

雍正帝一共有十个儿子,但是活到成年的只有四个,分别是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曕。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好像只出现过三个皇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

有人说弘曕也出现过,就是在雍正帝即位的当晚,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到雍亲王府找邬思道时。当时有一个镜头,年秋月揽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长得跟小时候的弘历一模一样。

如果不是穿帮镜头,那么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弘曕!

好吧,就当是吧,只是今天的话题不是讲这个弘曕,而是讲他的三哥弘时。

当年邬思道是同时教这三个阿哥,弘历是最认真的一个,比如在热河狩猎时,弘历面对邬思道的提问,回答的头头是道。反观弘时,只是一味的抓脑袋,并说不出什么来,还动不动就要去尿尿。

也正是那次尿尿,错过了邬思道关于康熙帝狩猎一事的讲解,从而错过狩猎场上的一番表演,错过了金如意,错过了皇爷爷的宠爱,最终错过了皇位。

也就是说从那之后,大家心中都知道了,康熙帝是希望皇位最终传到弘历手中的。而弘时对自己的定位,也就是一个闲散王爷,那时候还没有想过争夺皇位的事!

毕竟一个通过偷考题卖钱的皇子,指望他有多么大的抱负,也是太抬举他了,他就类似于他的十叔胤蛾,指望弄点钱修个戏院,逗逗蝈蝈什么的。

而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偏偏他跟张廷璐密谋泄题之事被老八胤禩获知了,这里要简单讲一句弘时跟老八胤禩的感情。

在弘时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老四胤禛去扬州募款,有一次生病,四福晋着急的请太医,还是康熙帝派去的医生,老八胤禩等人陪了一晚上,还说病好了带他去放鹰。

由此可见,他们感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二、

正是有了这个前科,虽然科场舞弊案最终雍正帝也没有细查,草草杀掉张廷璐结了案。但是却留下了一个隐患,这个隐患,就是老八胤禩手中的张廷璐供词。

正是这个供词,老八胤禩紧紧地握在手中,使得弘时变成了一颗潜伏在老八手中的棋子,关键时刻拿出来,就是致命的!

可以说,弘时的悲剧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

当老八胤禩找到弘时的时候,弘时也有自知之明,不想无事生非,也不想跟老八胤禩走得太近。但是当自己的把柄被老八胤禩亮出来之后,他就再也不是自己了,沦为了老八胤禩政治斗争的棋子。

后来老八胤禩八王议政逼宫,为什么一定要带上弘时?这里就得提到一个关键人物——隆科多。

老八胤禩要想八王议政逼宫成功,就必须要得到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支持,否则,根本不可能会成功。而隆科多可以说对雍正帝的上位有拥立之功,而且职务也已经做到了顶端,按理说他并无造反的动机。

但是雍正朝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隆科多不得不找好退路,毕竟六叔佟国维也告诉他佟家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没有一条路走到黑。

诺敏案告诉隆科多,雍正帝不再信任他,而且会杀清官;年羹尧的经历告诉隆科多,只要上书的大臣够多,雍正帝也是可以杀功臣的;再到后来隆科多因为儿子跟刘墨林在妓院闹事,去雍正帝门前跪了一天没有得到接待……

从这之后,隆科多就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了,但是因为当年佟国维举荐老八胤禩当新太子一事,隆科多是举报的佟国维,就等于得罪了老八胤禩。即使自己这次帮了他,对自己来讲没有任何好处,搞不好还会被老八胤禩干掉。

但是如果是弘时找到自己,希望扶弘时上位的话,那么隆科多就能继续保佟家几十年平安。毕竟在他们看来,雍正帝命不久矣,不要以为只有老八胤禩能看出来雍正帝脸色不好,其他人也都能看出来的。

三、

弘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万一八王议政逼宫不成怎么办?难道自己跟八叔一起玩儿完吗?

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他拉上了弘昼,让看似憨厚老实的弘昼成为了替罪羊假传圣旨。当然他被弘昼反套路,以及被雍正帝下套的事,我们前面也讲过,这里不提。

果然,在弘昼和老十三胤祥等人的干涉下,八王议政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把弘时逼上了绝路。

目前他最怕的是三个人,分别是隆科多、老八胤禩、弘昼,最怕他们几个供出自己:

所以,为了尽快撇清跟他们的关系,弘时也做了好几件事:

先是去探望弘昼,结果那小子在玩“活出丧”,弘时再三确认弘昼是真心不想参与政事之后,也就饶过了弘昼。当然这时候也没有完全饶过他,如果后来弘昼敢在雍正帝面前说不好的话,说不定先死的就是弘昼。所以,这里也可以看出,弘昼是绝顶聪明,一方面迷惑了弘时,一方面也暗示了雍正帝。本想闷声发大财,等弘时把弘历干掉,自己再供出弘时,到那时自己就可以坐享皇位了,当然后面大家也清楚了。

再次就是派人去灭口隆科多,利用晚上睡觉压麻袋的方法,想弄死隆科多,以免他供出自己。只是图里琛太了解隆科多了,而且图里琛之前也分析过,他也是一个投机倒把之人,当时早就跟弘历眉来眼去了。不要觉得弘历当时离开了京城就什么也不管了,实际上一直靠图里琛监视着呢。果然,半夜里图里琛巧妙地引来雍正帝,最终隆科多供出了弘时。

第三件事则是去抄老八胤禩的家,顺便心狠手辣地把老八胤禩所有府上的人发配云南。另外还担心老八胤禩会供出科举案,虽然当时把张廷璐的供词撕掉了,但是保不齐还有备份,结果抄家时并没有抄到相关证据。倒是老八胤禩推心置腹地把八爷党名单给他,还给他出主意,让他做一次李世民!

这里还是挺有意思的,当年老四胤禛也是跟邬思道说: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其实最像雍正帝的就是弘时,尤其是这一点上,都想当李世民啊!

四、

弘时再次听了老八胤禩的话,却没有好好思考一番,老八胤禩真的是帮他吗?

他只不过是故意气雍正帝罢了,弘时杀掉了弘历,雍正帝自然痛苦万分,弘时杀不掉弘历,雍正帝也痛苦万分。只要弘时动了杀弘历的念头,那么老八胤禩的目的就达到了。

等到任务失败之后,弘时还假做镇定,去迎接弘历,弘历也假装镇定,笑脸相迎。两个人都不过是心知肚明的演戏罢了,可惜弘时还是没有弘历老道,在雍正帝面前几句话就让弘时陷入了绝境。

“皇阿玛圣明,儿臣实在不愿因为这件事兴起大狱,更不愿因为儿臣,使皇阿玛和皇额娘伤心……只是刘墨林可惜……”

随后,跟着弘历一起进京的李卫又在雍正帝面前说了一句话:

“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明知道八爷他们使坏、使绊子,还要加封他们亲王贝勒,这不是,到您这里麻烦了,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至此,弘时再无活路,面对雍正帝的质问,他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死期已到,还给自己想了几条退路:

像对待几位叔叔一样圈禁我?雍正帝摇了摇头;想发配我到岳钟琪军中效命?雍正帝又摇了摇头;难道想让我学顺治帝出家?雍正帝竟然怒了:

“难道非得逼朕落个杀子的罪名吗?”

弘时一下子傻了,到这时才想起了自己的悲剧根源,根源就在于某一天老八胤禩拿着张廷璐的供词硬把自己绑到了他的船上。而本来想做个闲散王爷的弘时,最终却死在了亲身父亲手下,这种被算计的感觉太难受。

而弘时一时间也搞不清状况了,先是喊“八叔”,突然又改口“阿其那”。

说到底,他终于明白了,八叔并配不上“叔”这个字,只有“阿其那”才配他,而抽自己的耳光,也表明,自己真的做错了,为什么要卖考题,为什么要相信“阿其那”?

最圣明不过是雍正帝啊,给老八胤禩起“阿其那”的名字,并不是乱起的!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世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弘时跪着说,皇阿玛要圈禁我?雍正摇摇头!(这是胤禵、胤礽、胤禩的下场)


弘时又说,皇阿玛要发配我到岳钟琪军中效力?雍正又摇摇头头!(这是胤禟曾经的下场)

弘时说那我只有削发为僧了!(想学顺治?想得美!)

此刻雍正出离了愤怒,说,到底你就不愿替朕考虑考虑,难道非得逼朕落个杀子的罪名吗?(已经彻底容不下弘时了)



到这一刻胤禩的话已经全部应验。你不是弘历的对手,你的下场会比我还惨!

是的,弘历在这些最关键的节点都巧妙地以到“江南办差”的名义全都躲过去了,并且在幕后关注着整个京城的一举一动!

而弘时从一出场就是个悲剧人物!

作为一个独立角色一出场就是胤禩的一颗棋子。雍正首场“恩科舞弊案”中,胤禩押下张廷璐的供词,把弘时变成了雍正身边的一个“只潜伏,不起用;待战时,见奇效!”的一颗闲棋冷子!


而在谋划“八王议政”,准备逼宫的时候,弘时又被胤禩扛出来当大旗,忽悠隆科多反水。这招很成功,因为弘时若上位,隆科多再一次的拥立之功可保佟家长盛不衰。

而关外旗主王爷接管京外两营的时候,弘时还是体现出了自己的小聪明的,把弘昼拉下水。拿弘昼做掩护,有锅弘昼背!弘昼年幼上了一次当,后来就学聪明了。

然而“八王逼宫”失败了。这下弘时可惶惶不可终日了。眼看自己就要被胤禩强行拖下水了。


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弘时得到了一个拯救自己的机会,去抄胤禩的家,弘时想得也挺好,让那帮抄家的兵勇们尽管使出本事发财,但是书信资料啥的,必须留给自己过筛子。只要找到张廷璐的供词,自己就可以无虞了,因为对弘时而言,可以称得上把柄的唯独此物!


但是胤禩突然给了弘时更大的惊喜!不但没有提那个把柄,还推心置腹地把八王党的人员名单也都给了弘时并怂恿他学一把李世民。在各种情况分析过后,弘时终于折服了。于是做了个让自己葬身死地的决定,刺杀弘历。

但在这个关键节点还得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封住弘昼的嘴;一个是堵上隆科多的口!


弘昼是个聪明人,在雍正一个坑又一个坑的追问下,不但表明了自己不想也不愿参与夺嫡的态度,还躲过了对弘时事情的揭发。弘昼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要是说了,怕弘时先要刺杀的不是弘历而是弘昼了。

本来在隆科多的事情上,也是万无一失的。趁隆科多睡着的时候,拿麻袋压住隆科多,让他查不出原因地死去。

但是此刻弘历动手了,很多证据表明图里琛跟弘历绝对暗通曲款。

一个是奉旨去找李卫救弘历,那着急是真着急;一个是弘历回京复命的两人在那飙小眼神。所以在图里琛的运作下,隆科多为了保命,供出了弘时。


然而当刺杀弘历失败的时候,弘时还强作镇定,出京去迎接回京的弘历,上演兄弟情深。而弘历也是图样图森破,搞得好像对什么事情都不知情的样子!但是当晚,雍正没有再给弘时继续动作下去的机会。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兄弟、父子到了这个份上,炒米也只能说深表遗憾了!

弘时临死前边抽自己,边骂胤禩。

的确一个去卖恩科试题的皇子是没什么政治野心的,所得银两也无非想十阿哥那样,修修戏楼,逗逗蛐蛐。

而胤禩为了自己跟雍正斗,却硬是把他绑上了自己的战车。这还不算,自己斗不过雍正,还要怂恿雍正的儿子继续斗,不管谁赢了,最终受伤的都是雍正!做人阴狠如此,何来贤王之称啊?


回到正史而言,这个桥段是《雍正王朝》的艺术创作。正史上找不到雍正杀弘时的证据,但弘时的死应该和“夺嫡”有关,只是时间轴都不对而已。因为雍正8年,弘时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炒米视角


导读:在《雍 正王朝》整部剧中,弘时可算称得上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典范了。弘历从康熙时期的热河围猎进入康熙的法眼开始得到了康熙亲手调教的机会,从读书习字到弓马骑射。在康熙得到常人爷孙天伦之乐的同时,弘历能随康熙左右耳濡目染更是收益匪浅。在雍正登基后,只要不是瞎子都能断定弘历才是未来的接班人。弘时除了阴险毒辣,才学能力和心胸都与弘历相差较远。如果安心做一个闲散富贵王爷还是没有问题的,雍正的子嗣并不多,只要远离朝堂和权利,类似弘昼那样享受一世的富贵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所谓的“八叔”的鼓动下,本来那一丝可有可无的野心小火苗变成了冲天大火。弘时彻底被老八架上车走上了夺嫡的老路,最后被雍正亲手鸩杀。人都是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可贵,放着到手的荣华富贵不享受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送了命。所以悔不当初的弘时才会一边打自己耳光,一边骂被父皇给老八命名的“阿其那”、“塞斯黑”。


弘时和老八的关系

弘时在整部剧中算是个悲剧人物,从小就对坐不住学习学不起进去。当家庭老师邬思道提问的时候,都支支吾吾的甚至借尿遁跑着玩去。作为四王爷的儿子,从下却与政见不同的老八胤禩亲近。这一点在四王爷胤禛和胤祥去江南赈灾筹款时弘时生病的细节中有所体现。病重的弘时对老八胤禩一点都不认生,按说在政见不同的两派本来走动就很少况且深宅大院的偏偏弘时就对老八亲近:

“八叔”“乖孩子,躺在床上哈好好养病。等你的病养好了,八叔带你到郊外放鹰去”

虽然就这么几句对话,但是可以看出两人的亲近之意。也许这就是鱼找鱼,虾找虾吧,但是长时间的相处耳濡目染弘时肯定会受到老八的影响,学到他那些阴险毒辣整人的手段。历史上雍正甚至把弘时过继给了老八,可见这叔侄俩臭味相投。


邬思道对弘时和弘历的教育

邬先生自从做了四王爷府的教师,对几个孩子的教育肯定是平等相待的并没开什么小灶。即使是热河围猎涉及到康熙猎物的详细数字也是在弘时贪玩尿遁之后说的,这个只是作为一个老师对好学生的喜欢,并不存在偏向谁的原因。也就是说热河围猎的时候,弘时也在。所以说他由于贪玩错过了这些知识,退一步说即使他知道这些知识在围猎的现场也未必有这样的魄力在康熙询问的时候发声。这是能力的问题,所以综合呢你上弘时又先天的缺陷。

而弘历也是因为时时注意学习,然后厚积薄发才在狩猎现场出彩被康熙授予明黄如意。同样也是从这次,弘历进入了康熙的视野然后被带到身边亲手调教。所以这除了运气以外更重要的事自己对机会的把控能力。


从科考舞弊案开始,弘时的野心被八叔一点点的激发

剧情再次出现弘时就到了雍正继位后的科考舞弊案了,当时诺敏案搞的雍正头晕脑胀急需亲信人才填充朝堂为新政出力。这个时候弘时也许有点野心,但是肯定也不是非常的确定。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钱和人,再加上雍正一贯的简朴所以科举对弘时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一来可以通过科考舞弊来培养自己的心腹;二来可以卖考题筹集钱财。这个老八他们在康熙年间通过科举考试没少干这事,弘时不过是有样学样。他通过主考张廷璐来实施这个计划。

但是副主考李绂联合李卫查抄了考场,把张廷璐抓了起来。老八胤禩独自一人夜访张廷璐,得到了弘时直接参与科考舞弊的供词。这也是老八鼓动弘时参与夺嫡的媒介和手段。



老八集团对抗雍正策略发生变化转化为弘时党,两股势力叠加催生了弘时夺嫡的野心

如果说之前弘时之前的野心也就是时有时无的话,那么他这个八叔就是野心膨胀的催化剂。老八在夺嫡失败后觉得自己失败的太冤枉,总想扳回来。但是君臣以定,于是他为了让雍正痛苦,又盯上了弘时。他要鼓动弘时和弘历斗法,如果弘时赢了他们就可以做幕后皇帝为所欲为。弘历的下台必然让雍正悲伤不已,只要让雍正上火的事老八都愿意做。第二、如果弘时失败了,弘时必然难逃惩罚。果然最后弘时阴谋败露,被雍正亲手鸩杀。雍正伤心过度大口吐血。

也就是说只要弘时和弘历斗起来,老八等人就开心。所以说弘时看重的八叔其实在骨子里也是阴险狡诈的腹黑之人。


所以老八先把张廷璐的供词还给了弘时,在弘时心神松动的时候鼓励他和弘历争夺帝位。而怂恿弘时做代理人和弘历争是非常阴险的,因为二人都是雍正的亲身儿子。无论谁输谁赢,另一位都没有好的下场。所以无论输赢都会对雍正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事情发展也如同老八所期望的弘时失败被雍正刺死,雍正伤心欲绝。所以在去世前老八给雍正的书信中说:我是输了,而你却没有赢。


弘时也不是白痴,在皇家这个大染缸里什么阴险的事没经历过。康熙末年的九龙夺嫡也见过,所以他并不会轻易上当。以下这些话如果是他真心话的话还算是有自知之明,如果他能真明白也就没有以后被鸩杀的后果了。接来下老八和弘时的对话极为精彩,老八的阴险和巧舌如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来看下一下:

弘时:侄儿也不是小孩子了,您的心思我也多少知道一点儿。您就绕过侄儿,让我安安生生的过几年宽松日子吧。...有些事就得认命,就拿您来说争了几十年又怎么样?...弘历是皇爷爷看中的人,迟早太和殿里的位置迟早是他的。跟他争,我能争的过吗?


老八:什么是命,照你这么说现在的皇上就应该是你二大爷(废太子胤扔)而不是你皇阿玛......八叔的失败就是你的本钱,只要你自己振作起来就不会重蹈你八叔的覆辙

老八用雍正的例子来挑动弘时的神经,雍正就是在废太子胤扔被废后上位的。况且老八支持弘时的理由在弘时看来是正常的:老八就是要和雍正掰掰手腕,事成之后要个铁帽子王。仅仅是事成之后的一个铁帽子王就可以获得整个八爷党的支持,弘时彻底的飘了。


丧心病狂的弘时确实在夺嫡的路上付诸了实施

首先就是八王逼宫,弘时联手老八和隆科多企图利用整顿旗务的机会逼宫迫使雍正提前下台。你说这样的儿子有多可怕,不但如此弘时还把自己掩护的非常好让弘昼充当了挡箭牌。

如果不是老十三发现了弘昼话中的漏洞,没准这次就被弘时得逞了。好在老十三拖着病体赶紧回到丰台大营再次率兵护驾这才打破了弘时和老八的阴谋。这件事后弘时打算杀人灭口杀掉隆科多,这才被雍正知道。

要说老八胤禩真是个狠人,在自己失败被抄家的时候还不忘记刺激弘时甚至把八爷党没有暴露的成员名单都给了弘时,为的就是离间雍正父子让雍正痛苦。弘时这个蠢货又上当了,在逼宫案的收尾没有清理干净的时候抓紧对付宝亲王弘历。企图杀掉弘历然后自己上位。


可惜东窗事发,雍正派图里琛和李卫派兵护送弘历从江南返回京城。弘时的阴谋彻底破产。


弘时悲惨的结局中老八阿其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弘时最终被忍无可忍的雍正带到康熙驾崩的宫殿准备鸩杀,此时怀有侥幸心理的弘时才发现:去西北效力和出家避世都成为了不可能。如果一个人心中被愤怒和狭隘的填满后野心勃勃,就是明知道结果可能很悲催但是还是存在侥幸心理。


但是当真正残酷的记过来临时,弘时内心崩溃了这才悔不当初的听了八叔的话和弘历争夺帝位。所以才在叫八叔以后被风怒的阿其那的恶称取代,被迫喝多酒身亡。


老八成功了,如果是间谍的话也算是死间了。他成功的以八爷党为代价挑动了弘时弘历和雍正的自相残杀。雍正在鸩杀弘时后痛苦不堪,大口吐血都没有力气走路不得不让图里琛背着他回去。



一家之言,欢迎品鉴。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历史的弘时,也就是雍正的长子,这个人的经历确实十分奇怪。

试想,作为皇长子,弘时在正式档案文书上几乎没有记载,如在雍正朝实录上,竟然不着一字。

由此,难怪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编排了一个“雍正杀子”的情节,说弘时因为与弘历争夺储位失败,由此投入了八王党允禩的一边。

不仅如此,弘时还派刺客前去刺杀弘历,但事情败露,最终被雍正下令处死。临死前,弘时痛哭流涕,并痛骂阿其那、塞思黑,误我误我!

阿其那、塞思黑就是原八阿哥允禩和九阿哥胤禟了,这两位是雍正夺储乃至继位后的大对头,这个是广为人知的。




那么,这些情节有几分真实性呢?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弘时绝没有派刺客去刺杀弘历,这个是不现实也不存在的。

至于弘时是否投靠皇叔允禩,这个倒是有几分依据。

大约在雍正二、三年间,已经在夺储之争中失败的弘时被交与廉亲王允禩为养子,而十分奇怪的是,此时正是雍正即将围剿“八王党”的前夕。

那么,在这样紧张的时候,弘时为何会被雍正交到自己的政敌允禩那作养子呢?这可真是太奇怪了?

由此,电视剧说弘时投靠了允禩,也不算太假吧?



当然,弘时此时被交给允禩做养子的结局是悲惨的,因为就在第二年,雍正对允禩的打击很快就开始了。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允禩被撤去黄带并从玉牒上除名。次月,已为允禩养子的弘时也被做了同样处理。

雍正四年九月,允禩被迫害而死于禁所。一年后,已被赶出皇族的弘时也同样离世,死因不明。

弘时究竟怎么死的,目前仍不清楚,电视剧说是雍正亲自下令处死的,这个只是猜测,未必是真实。

不过,弘时因为允禩而连累致死,这个应该没有疑问。那么,电视剧说弘时死前痛骂允禩等人,又有几分真实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雍正将自己的亲儿子、而且是大阿哥交到自己的政敌手中,这个本事就是一个奇事怪事!

以笔者看来,雍正这样做,最起码说明了两点:

一是他并不喜欢这个大阿哥(这个是可以证明的,因为每次赏赐时,弘时总是少于弘历和弘昼);

二是弘时和允禩等人关系不错,很可能是意气相投。当然,弘时是不是因为争储失败而破罐子破摔,干脆投入父皇的政敌,这个真不好说。

总之,按电视剧的逻辑倒也能说得清,弘时最终因为听信允禩等人的话,结果也成了炮灰,自己挖坑自埋了。由此,才会临死前痛骂允禩等人。



不过就历史事实而言,弘时与允禩究竟发生了什么关系,还真找到什么线索。

如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对弘时的上谕,其中只说这样一句:

“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换句话说,在撤去黄带后,弘时又被交给原十五阿哥允祹约束,这道上谕可以看出,雍正十分讨厌弘时,堪称是深恶痛绝。

由此,不但没有给弘时封王爵,而且还被一再赶出了皇宫了。

那么,弘时究竟做了什么坏事,这个还待下回分解。

感兴趣的话,敬请关注!


坑爹史册



因为弘时将自己罪行推到阿其那身上,其实他被赐死最大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实力跟不上自己的野心,咎由自取罢了。

当然弘时之死也跟老八两次蛊惑他有关。

接下来宋安之来细细道来。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皇三子弘时可以说是实力跟野心严重不搭配的悲剧缩影,空有很大的野心却没有实力还硬要跟腹黑的弘历争皇位,结果被雍正赐死。

弘时在被雍正赐死时,为什么一边痛哭一边大喊“八叔”“阿其那”呢?

因为弘时这个小聪明之人,死到临头了还不忘记推卸责任,也就是死鸭子嘴硬了。当然老八胤禩先后两次挑起弘时的野心,弘时还自作聪明的与虎谋皮,以为玩的过老八,结果没想到老八比他高明多了,使他们父子自相残杀,自己输的是彻彻底底的。

弘时这个人呢,身为皇三子,雍正实际上的长子,还是很有野心的。身为一个聪明之人,也有一定的理智,所以在雍正初年,谋划了科场舞弊案试水失败,让张廷璐做了替死鬼以后,算是明白了朝廷这水太深了,从此也是老老实实的享清福。

但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可没有彻底安定下来。

八王议政之前,老八就谋划着拉弘时下水。前去找弘时谈话之时,弘时最初的话其实也有一定水平。(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开门见山的说道老八的小心思他是多少知道一些的,还是饶过他吧,还想安安生生的过两几呢。意思说我明白你的小心思,但是别找我,我不掺和的。

这时候老八抛出第一个杀手锏,就是将科场舞弊案中弘时替死鬼张廷璐的供词给了弘时,这份供词可以说是弘时的把柄,弘时拿到自然是高兴无比。老八借此获取了弘时的信任,接下来就劝弘时振作起来,不要认输什么的,还有自己帮忙之类的。

不得不说老八蛊惑人心还真是有一套,但弘时也不傻,说想要什么回报呢。老八先是笑着说封个铁帽子王就好,自己头发都白了一半,还能想什么呢。然后又说铁帽子王不王的吧,都是无所谓,只是想争个输赢罢了。

这次自然是弘时加入了老八的阵营,参与了八王议政,促使了隆科多的入局。同时弘时还耍了一把小聪明,帮老八夺取丰台大营兵权时,将不明真相的弘昼拖下了水。

但是事与愿违,八王议政失败。弘时也焉了,知道自己难逃干系,结果没想到雍正让他负责抄老八老九老十的家。这时候惊慌之下的弘时只想着销毁证据,对于夺嫡已经是死心了。


没想到老八又出了大招,先是夸奖了弘时一番,说他这样狠毒才可以成就大事。然后又将雍正没有查到的八爷党余下官员的名单给了弘时,说对他会有用处的。说白了老八意思是将八爷党的势力交给了弘时。并且又对弘时说雍正只有四个儿子,你的优势多。雍正最近劳累过度恐怕是将不久人世,让他提前做准备,想赢就最好趁机暗杀了最大的对手弘历,弘时果然心动了,派人去暗杀弘历,结果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就这样老八通过两张纸,分别是一个供词一个官员名单,敲开了弘时的野心之门,蛊惑着弘时走上了不归路。如果弘时成功夺嫡了,自己可以坐收渔利,借助八爷党的势力架空弘时独揽大权。如果失败了,可以使雍正和弘时父子自相残杀,怎么样都划算。

弘时自然知道老八的小心思,但依旧是与虎谋皮。还是太相信自己了,以为可以笑到最后。结果落得一个赐死下场。

而弘时被赐死之时,跟雍正的对话也很有意思。雍正训斥弘时的时候,说到科场舞弊案时就知道他的问题了,只不过爱子心切所以没有深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雍正一直是深藏不露,看似一直是被迫接招八爷党,其实一直是暗中观察着一切来谋而后动达到一击必杀。

而弘时耍尽了小聪明,想杀隆科多灭口,一直不承认,掩饰不过去了,说自己杀隆科多只是因为讨厌他的不忠心。暗杀弘历上面,也是说自己没有做过,还倒打一耙,说是弘历故意制造的假象,想陷害他。

最后弘时实在瞒不过去了,只能承认。这时候他的说话水平才高起来。面对自己不可饶恕的罪行,主动通过问雍正给自己定罪,先是说交部议罪,后是圈禁(并没有说永远圈禁,还幻想着跟他十三叔一样被圈禁十年就可以出来了),然后是发配到军中,(跟他九叔曾经一样),最后是削发为僧(意味着自己彻底放弃皇子身份,给自己的政治生命判了个死刑)。弘时这样可以说是以退为进,自己先给自己定小罪,雍正不同意以后慢慢加大,使雍正像是步步紧逼他一般,自己也好跪哭求情,但是没想到的是父亲雍正是铁石心肠,干脆直接说明,说你既然不愿意说那我替你说了,你除了自尽别无选择。意思是大不了我落一个杀子罪名罢了。

弘时的说话技巧最终没有抵得过雍正的铁石心肠,难逃一死。死之前脑海中往事一闪而过,总算明白老八的用心险恶,一直蛊惑他夺嫡,成功了就等着架空他。失败了就使雍正和他父子自相残杀,而自己还自作聪明的与虎谋皮,所以弘时不甘心之下只能一边痛哭一边大喊八叔和雍正赐给老八的阿其那(满语中为狗的意思)之名,但悔之晚矣,只能这样早早的落幕罢了。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48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弘时一直受到八爷的挑唆,前面雍正甚至都原谅了他,因为他毕竟是亲生儿子。但是后来弘时抄没八爷党家产时,八爷用邪门歪道的言语挑唆他杀死弘历,他答应了。动手之后,雍正最终忍无可忍。这是八爷将弘时一步一步送上死路的,弘时临死之时恍然大悟,后悔也痛恨八爷。试问当一个人的儿子要杀死自己另外的儿子时,做父亲的不会忍的,当然也担心事后会对自己动手。


浩浩和汤汤


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此时的弘时,不仅仅是无法染指皇位,更为重要的是就连自己的性命都已经保不住了。而弘时得到现在这样身败名裂、获罪身死的结局,除了因为自己一直以来对于皇位的贪念与妄念外,就是因为八阿哥不断的挑拨与教唆,才让弘时一次又一次的挖空心思,不惜铤而走险。

此时的弘时,不停打自己耳光,说出了心中万般的懊悔,骂“阿其那”、“塞斯黑”就是他对于八阿哥一众的极度怨恨。

<strong>

“科举泄题案”后,原本战战兢兢、安安稳稳的弘时被八阿哥重新激发了夺嫡之心。

“科举泄题案”的始作俑者是弘时,但是自始至终,张廷璐都没有把弘时招供出来。尽管如此,弘时依旧是战战兢兢,在这之后保持了低调,原本只是想靠着泄露考题培养一下自己的势力,也顺道赚点外快,可是最终落了空,侥幸保全了自己。所以即便是雍正不断的给弘历晋封,持续的冷落自己,可弘时依旧没有任何反应,也计划着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做一介普通皇子了。

而八阿哥却不希望弘时这样。八阿哥当着弘时的面销毁了张廷璐的口供,让弘时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重新高调开展政治活动,同时又不断用弘时与弘历之间的差距,刺激弘时。最终,原本安分守己的弘时成功被八阿哥激发起了夺嫡之心,皇子与皇子之前、皇子与皇帝之前和谐的局面也就此被打破了。

八阿哥一步一步将弘时引到了雍正和弘历的对立面。

弘历是康熙和雍正公认的未来继位人选,也就是说,当康熙决定传位雍正的时候,弘历就已经被确定为雍正的继承人。而雍正即位后,也在为弘历进行铺路,对于两位两个儿子,雍正希望他们只是做好“贤王”,辅助好弘历,所以并没有对于他们有过多的要求,他更为看重的是儿子们能够和谐共处,安分守己。

而事与愿违的是,弘时在八阿哥的教唆和挑拨下,不仅与弘历展开了竞争,甚至为了自己能够得到皇位,不惜出卖自己的父亲,更是准备残害自己的兄弟。特别是弘时刺杀弘历一事,原本弘时并没有这个心思,就是因为八阿哥的不断挑拨,不断告诫弘时如果他不先下手为强,自己必然为弘历所除掉,这最终也让弘时铤而走险,冒险刺杀弘历。这一次,最终让弘时站在了雍正和弘历的对立面,也就此注定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此时的弘时发现八阿哥给予自己的并不是支持,而是要慢慢的把自己变成了他的工具。

“九子夺嫡”的失败,随后又遭到了限制和迫害,让八爷党一众对于雍正充满了深深的恨意。而对于雍正,八阿哥等人始终无可奈何,所以他们当年在雍正身上失去的,要从雍正的儿子身上找回来,这才是八阿哥表面立弘时为继位人,不断支持帮助弘时的真正目的,他并不是要真的帮弘时,而是要报复雍正,蒙在鼓里的弘时也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沦为了八爷党人复仇的工具。

关外铁帽子王进京,参与八爷党的逼宫,是弘时上疏提议,并且在丰台大营坑了弘昼一把,让丰台大营控制权易手,险些酿出大祸;事情败露之后又擅自做出,残害隆科多,流放八爷党的几位阿哥的家人;最终选择铤而走险,企图除掉雍正的继位人弘历。

这些事情看似都是弘时在位自己谋利,但是实际上招招都是打在雍正身上。八爷党与铁帽子王联合逼宫,让雍正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残害隆科多,又让雍正背上了屠戮功臣的骂名;放逐八爷党家眷,时期沿途散播谣言,动摇了统治基础和民心;而刺杀弘历,则是要除掉雍正的未来和期望;做尽这些事情后,忍无可忍的雍正为了弘历的顺利接班,又不得不除掉弘时,雍正自己也要背上残害自私的骂名。

而这一切却又是八爷党人所希望看到的,这是他们对于雍正的打击和报复,而执行这些行动的,却是雍正的儿子弘时,弘时已经沦为了八爷党的工具。

只是弘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明白过来,除了万般的懊恼,就是对于八爷党一众的极度怨恨,但现在一切都已经是悔之晚矣了。


雍亲王府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弘时一边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边痛恨八叔、九叔的威逼利诱。能力跟不上自己的野心,还要霸王硬上弓,其结果只会自取其辱。

刚开始的时候,弘时也没动过夺嫡的念头,只是在科举考试时作奸犯科,却不料被胤禩抓住小辫子。按理说,他泄露考题的出发点无非就是为自己培养几个小跟班,卖点钱当个“逍遥王”,即使被查出来也会被雍正包庇。做好人难就难在一辈子不能干坏事,弘时做了一件坏事就会一件接一件。抓住弘时“小辫子”的胤禩,没有立刻用这颗棋子,而是先将他藏起来,等到关键时候启用。


等到胤禩策划的“八王议政”计划启功的时候,弘时这颗棋子也要被激活。八爷登门拜访,弘时本想避而不见,却不料胤禩直接夺门而进。八爷先将张廷璐的供词送给弘时让他安心,接着又是一番因势利导的言辞鼓励弘时,让他振作起来。

在胤禩的规劝下,弘时瞬间脱胎换骨,夺嫡之心被点燃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弘时上了胤禩的战车。一点小恩小惠就头脑发热,几句“成功学”就想入非非,没有一点独立思考能力,从这也能看出弘时不是弘历的对手。在胤禩的逼宫计划中,弘时参与得比较深,差点让雍正退位让贤。

胤禩的计划失败后,弘时执迷不悟,还在继续活动。雍正命他去抄家,他将所有的书信先过一遍,还在查抄的过程中与胤禩密谈。胤禩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帮他出谋划策,鼓励他下手要狠,顺便给他一个大礼包(八爷党的名单)。他的这些行动联合办差的图里琛会将知道的消息传到雍正那里(图里琛是弘历的人,说不定还会添油加醋的举报)。

得到八爷资助的弘时完全走火入魔,为了皇位已经不择手段。先安排人将隆科多置于死地,结果被隆科多供出。在安排杀手,企图半路劫杀弘历,结果被弘历躲过。弘时的行为,已经超出雍正的忍耐限度。雍正为了让弘历能够顺利继位,只能忍痛牺牲弘时。

直到自己快去鬼门关,弘时才醒悟过来,自己不过是胤禩与雍正争斗的一颗棋子,根本不是弘历的对手。弘时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完全是胤禩的鼓励下咎由自取。他边抽自己耳光边骂“阿其那”“塞思黑”,悔自己无知无能、无君无父、无可奈何、恨八爷党贼心不死拉自己下水。



秋媚读史


晕了,题主这个问题好大,既要问三阿哥弘时的事,又牵涉到八王爷允禩和九王爷允禟(避皇帝讳,改胤为允)。

说老实话,弘时历史上确有其人,是胤禛(老四雍正皇帝)的三儿子。老四对老八动手前,过继给老八为养子。老八倒霉,革掉黄带,被圈禁(宗人府对皇族的无期徒刑)。弘时也跟着倒了大霉,被革去黄带,不久急病而死(不是被杀的)。

小编猜测,弘时应该和老八政见相近,和自己父皇相左,不为老四所喜。而胤禛此人,素来刻薄寡恩,就以此来疏远自己的长子。

阿其那,塞思黑在满文里是指猪和狗的意思,是雍正皇帝在处理“八爷党”时,给廉亲王允禩,九贝勒允禟给改的名字,就是想把他们一黑到底,永无出头之日。

但是在《雍正王朝》里,弘时可不象历史记载上只有几句话。

他从小就没有二个弟弟讨喜,弘历从小聪明,见识不凡,弘昼背书最好,特萌,把弘时衬托得忒笨。就连表扬和赏赐也特别少。

就因为这样,弘时一开始并没有想和弘历争夺储君之位。

但是就因为科场舞弊案,他和张廷玉弟弟张廷璐互相勾结,把考题卖与考生,导致当年科考太异常了。

很不巧,廉亲王允禩正好是负责调查的王爷大臣,他是主持者。他把张廷璐的供词抄录一份藏起来了,上报时只把责任推到张廷璐身上,而把允时的事隐瞒不报。

雍正皇帝其实通过内部密奏(这个制度康熙晚年创立,雍正完善)知道的一清二楚,知晓弘时的事。但是他把全部怒火都发泄到张廷璐身上,把他腰斩了,而顺水推舟,没有追究弘时的事,毕竟是儿子啊,而且还有皇家颜面。

接下来就是八王议政的大事。

八王进京,其实就是允禩借处理满族内部事务的理由调进京的。同时允禟和允禟用张廷璐的供词逼弘时把八王议政列入议事日程。

其实弘时也不笨,八王议政由于老十三调御林军被挫败以后,把责任推老十六允禄头上,而雍正也知道有猫腻,允禄也没有这胆子,就以允禄是有名的“十六聋”为由,只是“面壁思过”了事!

后面二件事,真的是有杀弘时的理由了。

一,逼隆科多参与他和弘历之间夺储。“畅春园兵变”若没有允祥和图里琛,张廷玉居中调度,隆科多就成功了。事后,雍正按隆科多口供,罪推到“阿其那”头上(老八有参与,其实主谋是弘时)。老八虽然圈禁,但加了一个查抄八王府罪名。

其实老四已经通过探访圈禁的隆科多,知道弘时是主谋,但是仍然派弘时,弘昼,老三,图里琛去查抄。弘昼借为自己“开活丧”没有参与,老三去查抄允禟,弘时去查抄允禩。弘时密见八叔,允禩不但没有怪他把自己当“背锅帝”,反而夸他“够狠”,这才是与弘历“夺储”的资本。并且把“八爷党”没有暴露的全部名单都交给了弘时!

其实老八自己落不了好,也要鼓励三侄子去刺杀四侄子宝亲王弘历,气死老四!

这个事电视剧没有,只有二月河历史小说《雍正王朝》中有。

二,正是由于老八怂恿,弘时胆大包天,竟然真的去刺杀弘历,成了雍正皇帝大义灭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雍正夺嫡,弘历是他最大的法宝。

雍正潜龙在邸时,曾经请邬思道为参谋(雍正夺嫡第二法宝)。邬思道另一个掩人耳目的身份是家教,他帮主子悉心教育三位阿哥,弘时弘历,弘昼。他发现弘历天资聪颖,有天子气概。除了教他书本,还把康熙的事迹,甚至诏书全部教给弘历。

第三法宝是他尽力做孤臣,尽力办差,亦是邬思道所教,与本题无关,略过不提!

话说有一回康熙皇帝百般无聊,又听说雍亲王办差生病,就带了张廷玉和图里琛到胤禛家来探望。赐药老四了以后,忽然听见三个孙子读书的声音。

康熙皇帝就到书房来看孙子,不免考究了他们三个一番。其中弘历耗时几乎是其他二个孙子之和还多。

临别时,他对雍亲王说,老四啊,儿子教育得非常好,我也是不虚此行啊!弘历是特别有趣的小人儿,再接再励啊!

雍亲王当时没有发现什么,心里只有感激,也为三个儿子能给父皇带来天伦之乐而欣慰。

他不知道,康熙皇帝心里可反天了,小编猜测他心里想,诸子夺嫡,我烦透了。可是今天见了弘历这个宝贝孙子,天赋甚佳,深肖朕躬。所有孙子中只有他有资格继承朕的江山!

因此,不久,他就把弘历接到身边,亲自教育他,尤其是传授他“帝王心术”,如何驭下。

也因此,当弘历变成乾隆皇帝以后,处处有康熙的影子,如下江南,千叟宴等。而且乾隆活更长,但是他也是学圣祖爷爷,当了六十年皇帝就传位给嘉庆十五阿哥永琰了,做太上皇去了!不知道康熙地下有知,会不会因此欣慰?

面对诸子夺嫡,康熙皇帝既喜欢十四子胤禵,但是又喜欢宝贝孙子弘历,就问身边的“布衣宰相”方苞,方苞深谙康熙皇帝心理,说:“看圣孙,圣孙可保证大清三代盛世。”

因此,康熙皇帝晚年早就属意四子雍亲王了,弘历就是保证雍正登基的法宝。

胤禛其实也知道康熙的心思,大清的未来应交弘历手中,这一点任何事情也改变不了。

话说宝亲王为了督促河南巡抚田文镜,江苏巡抚“摊丁入亩”的改革,在河南和江苏巡抚衙门耗时很久,也因此宝亲王最后归京路线被八爷党侦悉,最后报知了弘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