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企業裡的有些職工越來越沉默了?

裂縫中望星


為什麼企業裡的有些職工越來越沉默了?

這是個複雜成因的問題,可能是個人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公司組織的原因。


一、學會閉嘴是職場中成長的必修課


我大學參加過辯論比賽,那段時間簡直就是幹勁滿滿。從初中開始我就是一個很愛表達的人,喜歡說話,喜歡輸出觀點。所以在剛接觸辯論的時候就覺得這是我如魚得水的地方。

當時指導我辯論的一個學長感覺到了我的特點,他指出了我的一點問題:愛說的人通常都容易忽略掉聽。

辯論當中,不是你單純地輸出觀點就行,更重要的是要聽對方在說什麼。在自己的發言中根據對方的言論,有意識地進行拆解和回應,才有可能獲得勝利。

想一下,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

我們在初入職場的時候,因為太想證明自己,往往都會用力過猛。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愛表達。

不管是開會還是私下交流,初入職場的人都喜歡就某個工作或者公司裡一些看不慣的事指點一番。因為我們覺得自己說的是對的,我們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夠被更多人聽到,說白了,我們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一些事情。

那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意識地閉嘴了呢?發現表達並不能起到正向作用的時候。

可能是遇見了別有用心的人,可能是言多必失說錯了什麼,也有可能是你並沒有受到什麼阻撓陷害,而是自己突然發現說了這麼多,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

說話的目的不在於說,而是在於被聽見。

當我們人微言輕的時候,即便說的是對的,聲音也很容易被周邊的環境淹沒。

金星曾經在自己的脫口秀上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有觀眾說自己也想像她一樣懟天懟地,無所畏懼。金星表示說,自己年輕的時候說話也是沒人聽,很正常,所有年輕人先不要總想著說,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一切想要的,包括話語權,自然就會來。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我們還不夠老練的時候,說出的話未必是對的。

尤其是在工作中,初入職場,我們只是一個執行人員。都說屁股決定腦袋,這話沒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圖靈在研發出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之後,雖然能夠識別德軍襲擊的時間地點,但他卻沒有立刻讓被襲擊處的人民躲避災難,同為研發人員的人不解,痛罵圖靈沒有良知,但圖靈卻說,我們如果立刻做出反應,德軍就知道了這套密碼系統已經被我們破譯了,所以,為了躲避更大更重要的襲擊,我們只能先選擇沉默。

任正非說,來華為沒到5年的人,如果給他發郵件說一些公司戰略相關的問題,直接開除。

其實工作久了就會發現一件事,有的時候面對的選擇並不是一個好一個壞,而是兩害取其輕。初入職場的我們只能發現自己看得到的問題,但更高層面的一些事是不清楚的,也許就像圖靈的同事一樣,只看到了這次災難,就蹦著高說要躲避。

殊不知,如果真的那樣做了,換來的確實更壞的結果。

無論如何,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慢慢學著閉嘴,不是犬儒那麼簡單,而是我們學會了如何傾聽,學會了思考一件事背後的複雜。


二、絕對安靜不如適度的噪音


雖然我們休息的時候都喜歡安靜,但從醫學的角度考慮,絕對安靜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那樣的環境甚至我們呆不了2小時。

同樣的,我們每次飯前都要洗手,怕把細菌吃進肚子裡會生病。但絕對無菌的環境也不適合人類生存。

說到這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有個朋友,抽菸很兇,一天兩包到三包的量。他媳婦說想要孩子,這哥們也是意志力堅定,一咬牙決定戒菸。從說戒那天開始,一根不抽,維持了半個多月,口腔潰瘍到吃不下東西,嗓子眼那都是潰爛的,去找醫生看,醫生尋思了半天問他,你過去抽菸嗎,他說抽,醫生問是不是抽的很多,他說很多,一天兩三包。醫生一拍大腿說,這就對了,你口腔裡菌群失衡,你過去抽那麼狠不能一下子戒,得循序漸進,現在開始每天少抽點就行。最後,誰再說他抽菸,他都一臉嘚瑟地說,我得抽,我這是醫囑。這是真事。

公司裡也是一樣,肯定是不能讓誰都出來指點兩句,但當沉默變成了大多數的時候,也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當大多數人都在企業內選擇沉默的時候,只能說明一點,企業的氛圍和機制是不鼓勵個體表達觀點的。

雖說不能每個人的觀點都被落實,但企業是絕對需要不同位置人的聲音的。即便你是一個初入職場的人,你的一些想法並不能考慮周全,但適當的觀點輸出便於企業掌握一線情況。

我曾經就職於一家全球最大的科技金融公司,這家企業每週五晚上都會有一個CEO聽證會,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那天晚上,帶著自己的建議或者疑問和CEO當面聊10分鐘。即使你是一個還沒轉正的小白,也擁有這項權利。

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就是員工,只有當整個團隊都能往一處用力的時候,企業才有可能正向發展。

而當大多數都選擇沉默的時候,往往不是大家都默認了,而是都懶得說了。

員工是否能擁有一個良性溝通的環境,根本原因就是企業的容錯度。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會在企業中選擇沉默,肯定是說過些什麼,又碰了一鼻子灰,久而久之,就只能選擇沉默。

人都是在犯錯中成長的,這毋庸置疑,要想自己的團隊能夠持續成長,就必須要對錯誤有一定寬容度。

這就是一家企業的格局。


我們應該沉默還是發聲?


作為職場中的一員,我們也會常常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是該說話呢還是該沉默呢?我認為,話還是一定要說,只是要掌握好如何說話的技能。

1.不談感受,只談事實。

我們很多時候不太想在職場說話,有一點原因是怕觸碰到別人的利益。就是我只想就事論事,但很容易會變成給別人打小報告。

這時候就注意一點,不要談自己的感受,只談發生的既定事實。

比如,小劉最近有些懶散。這就是你的感受,懶散是你判斷的,是你覺得他懶散。

但換種方式:這個月小劉遲到了5次,該交付的工作延期了2天。這是客觀事實,你只呈現。

說自己的事也是一樣。

領導這次安排不公平,這種話就是感受,不要說。你要說給別人安排的是什麼,給自己安排的是什麼,工作內容有什麼差別,完成起來從時間和可行性角度看又如何。

2.私下不說閒話。

工作的事放到檯面說。

話說的對不對是看場合的,你在開會的時候表達不滿就是正常,但如果你在私下喝酒的時候表達,那就叫說閒話。

3.學會提問。

不要用質疑的口吻說話。

人都有情緒,一個人的情緒也很容易帶起對方的情緒。說話一定要講究詞語的用法,我最怕和那種自詡“我不會說話”的人聊天。

真正不會說話的人是不會知道自己不會說話的。既然你都意識到了這件事,為什麼不改改。開場前先說一句“我不會說話”,不就是想先打一針預防針,然後開始肆無忌憚地說麼。

好的提建議和發表觀點的方式,就是提問。你把你要說的事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注意,語氣平和,然後一點點把問題拋給對方,讓他理解你遇到的問題的什麼,引導對方站在你的角度思考。


王索斯的胡言亂語


我有個同事,屬於很有想法的那種,後來慢慢就不再表達自己了,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

他剛進來的時候,特別的有衝勁。不論看到什麼,總覺得憑藉著自己的想法,可以有一番作為。

可他的主意,在領導眼裡就是個異類。

對於領導來說,現在就已經不錯了,為什麼還要去改?每一次的改動,都會牽涉到一波人。做好了是功勞,可沒做好,那就是自找麻煩。

於是,在一次次嘗試下,都被領導無情地罵了回來之後,他知道再說什麼也沒用了。領導不想去改變,想要讓自己過得舒服,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從。

只有讓領導把他當自己人,他才能夠好好的活下去。

之前的每一次嘗試,領導批評了不算,其他同事也是指指點點,不是說他傻,就是說他想法不單純。

在所有人都向著領導的時候,如果出現異類,最好的辦法就是群起而攻之,這樣領導才不會對自己起疑心。

每一個人,或許沒有惡意,他們也只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服一點。可對異類來說,一直孤軍奮戰,真的太難。

於是,他也就加入了那群龐大的隊伍裡,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之一。

所以,

不止職工,所有人都是越長大越沉默。因大家太明白一句話:禍從口出。這個社會在某些時候,比你想象的還要壞。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一句毫無指向的話,在一個別有用心的人嘴裡,會轉述出什麼樣的意思。

只有說慢一點、說少一點,才能減少那些不懷好意。

在面對領導時,存在“屁股決定腦袋”的可能,但整個大的環境,本質上沒多少區別。

領導為什麼不敢做出改變?也不能全怪領導,畢竟他也要對上層領導負責。在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上層領導肯定直接追責下層領導。

那最大的領導,公司老總又要對誰負責呢?對董事會負責、對股東負責,對全體員工負責。

對上,董事會要看到公司的發展,股東要看到公司賺錢。對下,還要確保這些員工不至於發不出工資,導致公司破產。

既然現狀,至少從表面上來說,可以滿足現在的各方利益,那為什麼不繼續保持?誰也承擔不起,變革帶來的失敗。

這個理由,從公司到社會,普遍適用。

只有當不得不變的時候,才會出現變革。因為不變革,只有死路一條。

舉個非常小的例子,自己不想結婚,可最終依舊架不住爸媽的催婚,就是因為現在社會,還是被父輩的觀念影響。

極少數人能夠逃脫這種現狀。之所以逃脫,要麼是自己太決絕,要麼是父輩的觀念發生了改變。

想要整個社會改變,只有等這一代長大了,才有根本性的變局。可是,想過沒有,當這一代長起來之後,或許再下一代,又和這一代的觀念不一樣了。

一定會有一些不沉默的人,可絕大多數,最後都是沉默的。現在就是如此。

以後或許會有改變,也一定會改變,可並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凡事都有個過程。在過渡階段,是很難看出變化的,但不代表變化不會有。

就像上面說到的結婚的例子,每年結婚率降低,就是一個趨勢。以後,可能想別人催婚,都沒人再催了。

所以,不是說沉默不好,而是沉默是現在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等社會變了,方式自然也會改變。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讀書認證作者。著有《從零開始學招聘》,合著《HR軟實力》,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10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擅長生涯諮詢、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這種情況已經在現在的職場中,越來越常見了,因為很多員工有了一定經歷和閱歷之後,他們在公司就不怎麼很活躍的表現,反而對一些人際關係,甚至是升職提拔加薪等都看得比較淡了。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表面上看是人與人價值觀不一樣,或者是性格不同,職業目標不同,但從本質上看,還是有更多的深層次原因。

第一,很多的職場人也已經明白過來,崗位標籤並不是很重要

像我在剛畢業的那一兩年,我在找工作的時候特別關心一件事,就是應聘的崗位能給我帶來什麼樣的稱號,比如說設計主管運營經理,還有客戶主管之類的,後來工作很多年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我這個想法是特別的傻逼,因為很多時候這些所謂的職場潛規則,或者是一些升職加薪,這些都是虛的,都是一些領導或者公司給我自己畫的餅,我自己還費盡心機轉轉的去討好別人,原來這些根本就沒有用。

所以後面我就越來越沉默,不怎麼再去研究潛規則,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而公司很多那些表面上活躍的小人,他們反而喜歡這些一大堆的標籤,比如說擔任某某經理,甚至是某某副總,實際上也就只是一個稱呼而已,是沒有力量的,是一個人虛榮的表現,與其去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還不如給我多發兩個月獎金來的實在。

第二,沉默的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職業路線

如果你是在體制內的公司,那麼你一定不能沉默,因為你要發展下去,就只能靠自己的活躍性,必須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公司文化去討好你的上級,瞭解你的上級的和領導的工作作風,那麼只要你能得到他們的認可,然後你順著領導給你安排的職業路徑,一直往上走,混得好的話,就基本上能在公司做到一個管理層,這種模式,就適合那些在體制裡面,想帶一輩子的人,雖然在這裡沒有什麼太大的個人發展機會,但是如果你只要不犯錯,你可以混到60多歲,甚至是一輩子都沒問題。

但是我們大部分的職場人都是在一些私人企業,甚至是一些很小的創業型公司,這個時候你就應該非常清楚自己做的工作,不僅僅是公司裡的某個崗位,也不是事務性的工作,而是這個社會分工產業裡的一個環節,這環節很小,但只要能夠在市場中心的價值,那就值得,因此,這類的職場人,他們都會有清晰的目標,都能認識到為這個公司工作不是為他的某個職位工作,而是為了市場的存在。

因此這些人平時都會默默地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專業能力,去達到這個市場的專業水準,因為他們根本不用強迫自己去適應某個環境,也不用去討好誰?所以說他們可以在公司沉默下去,因為沉默就代表他們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不用得到領導的認可。

第三,沉默可以,但必要的人脈關係還是要有

如果你還是在20多歲年輕的時候,那麼你可以選擇一個有前景的方向,不管自己是不是在工作中沉默,或者是活躍他們,你都應該不斷的積累自己的專業和人脈,如果你所在的行業已經往下了走下坡路了,那麼你需要儘快把自己遷移到另一個比較有前途的行業中,然後持續的積累,不管你是在沉默中,還是在活躍中,其實對你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不管你因為什麼原因而沉默,不要把獲取薪酬獎金作為你的第一財富資源,而是在職業生涯中要尋找到更多的合適的事業合夥人,這些人會貫穿在你的整個職業生涯,眾合創生涯中。

最後我想說,你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沉默下來沒?沒發展,自己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還在職場中,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還是要有一定的情商,包括你與人的一些交流和人際溝通能力,因為這個職場不是一個人的職場,很多工作也是需要協分工協同來完成的,所以說在很多時候,必要的時候,你要放下你的沉默,和大家一起分工協作。這樣你才能獲得更多的技術資源和人脈資源

歡迎關注@彪悍貓先生,多年上市公司經驗,資深媒體人,設計師,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彪悍貓先生


這個我知道。本人就是一家企業職工。第一,以前當受到不公正待遇時,我會挺身而出,仗義執言,然而就是當炮灰,利益爭來了,卻遭到領導打壓,排擠,而得到好處的同事背後嘲弄你。以前有的同事像我這樣,只好辭職。第二現在年齡大了,也不想多說,出去也沒有發展。第三,企業給交五險,為了保險,湊合幹唄。說話又不想辭職,只能禁聲!


薛恩福


所謂“沉默是金”,有時候沉默不一定都是壞事。但如果一家企業裡頭以前比較活躍的員工氛圍,大多數人突然變得沉默起來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反常現象,一定有內在的原因。

我以前就有個同事,剛入職的時候非常活潑,可做了幾年以後卻變得異常沉默,後來誰料到原來是得了抑鬱症,並且抑鬱症的原因就是和她的直屬領導有關。

總之,沉默的原因各種各樣,我們需要加以區分來探討。

下面,結合我個人職場經驗,我說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越來越沉默,可能是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失望

我曾經在一家民營的家族企業短暫工作過一段時間,就體會過員工“沉默”的這種狀況。

當時在那家公司,老闆用人都喜歡自己身邊的親戚或信任的朋友,職業經理人即便加入了,也沒有實際的權限。

所以員工在這家公司想要出頭,短期內都看不到什麼希望。

因此時間一長,這公司裡的員工就變得越來越沉默了。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多提意見,或者為了公司出謀劃策,最終也不會得到重用,甚至明明有利於公司發展的一些建議,因為觸犯到了家族領導們的利益,都會石沉大海,不予採納。

這種情況在任何公司都可能會出現,主要還是管理層的影響。

一家企業沒有廣開言路的文化,不鼓勵員工發揮主人翁作用,大家不願意多說話就很正常。

並且,這種“沉默”的背後,其實是一種對企業的失望感,要麼繼續留在公司裡打工(但也僅僅只是打工而已),要麼就乾脆選擇了離職。

二、越來越沉默,可能是與領導或同事關係出現了問題

職場人際關係,往往也是影響員工溝通表現的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我此前提到的我那個同事的案例,她剛入職時真的非常活潑,性格也很外向,可後來就是換了個新領導以後,產生了變化。

那個新領導是個5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為人非常強勢,且小心眼。

而我那個同事呢,年紀輕,說話也沒啥顧慮,直來直去。

和新領導相處一陣子後,就得罪了她,所以後面就開始遭到領導的打壓與報復。

時間久了,她慢慢就有了一些抑鬱症的症狀,人也變得越來越沉默。

可見,職場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我們自身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人際關係如果處理不好,不僅工作受到影響,自身的性格可能也會產生改變。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一方面需要加強自身的情緒管理,如果真的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受到領導批評了,也需要能自我排解與調整;另一方面,也要也會積極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困境,避免長時間在負能量的狀態下工作或生活。

三、越來越沉默,可能是離職的一種徵兆

當一個員工從平時好好的工作狀態,到了突然沉默寡言起來,還有一種可能性是他打算要離職了。

我做了這些年HR,對員工的這種心態變化還是掌握到了一定的規律。

比如曾經有個同事小趙,20多歲的小夥子,正是陽光男孩的年紀,和同事們關係處得也都挺不錯,尤其是中午吃飯後,常常給大家講一些笑話段子。

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就變得低調起來,和大家聊天也少了,經常還向領導請假。

大概過了一個月左右,我們明白了原因。

原來小趙要離職了,他已經向領導遞交了辭職報告,要跳槽到同行業另一家公司去了。

離職面談還是我做的,我說:難怪你都不愛和我們說話了,是要另謀高就了呀!

小趙有些難為情的表情,他說主要也是自己的心思都不在公司裡了,想著去新平臺賺更多的錢。

所以我們做HR的,往往就會對員工的這種變化更加敏感一些。

四、越來越沉默,還可能是因為家庭或生活中的變故

除了工作原因本身,一個人的脾氣、性格也會受到家庭與生活的影響。

因為我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曾經就有遇到過這樣的諮詢來訪者。

比如有位訪客,自己的丈夫車禍去世了,她的性情就大變,原來非常開朗的一個人,變得沉默寡言,在工作中和同事都不怎麼打招呼,心情一直很低落。

後來,經過幾個月的諮詢,她才慢慢有了一些好轉的跡象,可畢竟這個生活打擊對她的家庭來說太大了,一時半會確實很難走出來。

所以,如果她的同事和領導知曉這樣的情況,也需要對她多關心和理解,幫助她重新恢復以前的那個自己。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簽約作者,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2019年度職場領域十大頭條號,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資深職業規劃師,擅長個人職業諮詢與心理諮詢輔導。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企業裡的員工越來越越沉默,這與企業領導者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企業領導可分為高層、中層、及基層多種,往往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在基層領導那裡就受到了打壓與挫傷。基層領導大多是從一線員工中提拔,員工在業務、技術等方面,一但初露鋒芒,對基層領導造成威脅,會衝擊他的地位,你這些普通員工就會費遭到打壓,員工的意見不聽取,員工的建議不採訥,就象一個土皇帝,一言堂。往往就這樣!挫傷了員工對工作的熱情,慢慢的員工也就沉默了。這只是其中之一,個人觀點!大家怎麼認為呢?


周平4173


太正常不過了,有一些資歷的老員工,都會選擇沉默的。你要問這個資歷是多久,一年左右吧。


升級加薪難道不好嗎,在領導面前活躍難道不好嗎。

魯迅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1,職場水很深,完全不是你在學校學習好,老師就會器重你的那種感覺,偏向你,NO.

但凡入職一段時間,對於自己所工作的環境,領導的脾氣,同事的感覺都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一切都看淡了,因為有些事,無論你怎麼努力,然並卵。

2,付出和收穫有時候,就是不成正比,你氣不氣?

明明自己績效很好,工資卻不高;

明明自己最努力,升職的卻不是自己;

有時候強出頭,反而更累卻又不討好。

......


熟悉了生存的潛規則,自然是有部分人要沉默下來的,有想法的員工,會選擇爆發,方式有很多種:

①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②想想辦法,幹他一票,然後走人。

③等你用到我的時候,我也甩臉給你看。


職場就是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萬物百態,就連人都有好壞之分,所以對於職場也別怕,萬物分兩極,沒有必然。

對於超能力者,什麼潛規則在你那裡不適用,因為你的存在,就是規則


心若暖陽


原來的企業領導一切為職工著想,現在的領導自己都撈不夠。金錢第一位。我所在的工廠是連年虧損的,可廠裡的大部分領導的孩子都送到國外去了,我們現在在職職工的工資滿勤我指的是一個月沒有一天休息日,也就三千多塊錢。悲哀呀!有什麼好說,領導看你哪哪都不順眼。為了將來的退休金,也只能如此了。保持沉默吧,怨只怨自己沒本事!


馨子孤雲1


根據我多年的領導與諮詢培訓實踐,員工的沉默往往由以下幾個原因導致:

- 領導對信任的破壞——領導層的誠信對於維持關係、保持員工專注和精力充沛是至關重要的。不遵循公司價值觀必然會導致不信任。

-缺乏領導的一致性——公平,始終如一的應用,導致員工之間的信心增長。當領導有偏袒、裙帶關係或不正當行為時,員工會感到不安全。

- 員工感到被忽視——沒有被傾聽、被忽視或貢獻沒有被承認都會導致冷漠。能量被吸出系統,人們失去信心。

- 領導的不誠實——領導的不誠實會產生不信任。員工很容易察覺到不誠實,討厭任何被欺騙的企圖。

- 信息和溝通不足——當管理者為了權力而保留相關信息,或未能與員工充分溝通時,員工會感到被忽視和沒有價值。

- 領導自私-領導獎金多,員工工資增長少,福利和價值觀被“雙重標準”,以適應領導的願望,等等。

- 領導缺乏遠見-當領導在一個模糊的方向感下運作,很少或沒有溝通預期的未來狀態。

員工的“安靜”是一種組織警報,領導層需要認識到這一點並採取行動。內省是必要的,因為缺乏激情的根源往往在於領導不當、忽視或自私。





思維遊牧


為什麼企業裡有些職工沉默了?我理解的沉默是沒有了活力動力!這種現象在國企很明顯,為什麼會這樣??

職工沒有不努力的,但是人太多,不是說你努力就能成功。自己是企業職工,沒有能力離開,加上企業薪水還可以,沒有魄力離開,只能這樣混日子,當看到沒有希望時自然沒有活力動力。

企業的做法或者說領導的所作所為,讓職工失望了,沒有信心了。說實話現代企業大多是利益至上,企業太摳,職工的薪水拿不全,甚至剋扣。

企業對職工實行嚴格監管考核,甚至月月考試,攝像頭、殘酷的工作制度。越是效益不好,對職工越苛刻。其實與職工有什麼關係?

一個企業都是拉關係送禮造假不良現象,前線後勤矛盾,薪水相差不大甚至不低於前線職工。

有些工作沒法發展,性質決定了。後勤部門領導過多,前線職工太辛苦,公司活躍的都是有能力的和有關係的人,或者能有用的部門,其他沒有什麼了變化的,這些職工怎會有活力動力??

不尊重勞動者,不重視勞動者的薪水,不能做到以人為本,一心只注重業績,還有什麼企業感情??

沉默就是無奈,沉默就是幹活拿錢,還談什麼愛崗敬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