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的王城出土,华夏文明得以证明,历史伟人竟是凶手?

1959年,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带领他的队伍在豫西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著名的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对夏文化的探索。

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宫殿的遗址,也就是说在四千多年前,二里头遗址曾是一座王城。令人奇怪的是,这座宫殿的地面很奇怪,四处布满了拢坑,每一个拢坑里,都填满了人的骨头。

大多数的骨头都是断裂残破的,头骨肢骨等七零八落,科考队员通过精心摆放才勉强复原。其中有一具尸骨保存相对完整,或许是因为身份尊贵的缘故,但是她的死相也非常凄惨。

通过科学认定,这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下体被插入了一根长达三十厘米的牛角后被活埋而死。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在此屠杀,造就了这样凄惨的场景呢?

四千年前的王城出土,华夏文明得以证明,历史伟人竟是凶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二里头遗址尸体被插入牛角

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王城面积非常大,比起两百多万平方米的平遥古城还要大上一半,光是殿柱的直径就有一米,已经开始用瓦片作屋顶。可想而知,当年的这里该是怎样一副恢弘的景象。

考古学家借助高科技把宫殿复原后发现,这座王城规模很大。在四千多年前,居然已经完全按照中国礼制布局,除了有天坛地坛双城墙以外,还划分出了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区等。

在发现这个地方以前,西方有部分学者一直不肯承认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只认定从商朝开始的三千多年文明。

所以站在民族的角度来说,这个王城的出现,是对夏朝存在的证明,更是推进华夏文明历史的标志。

四千年前的王城出土,华夏文明得以证明,历史伟人竟是凶手?

这个王城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被命名为陶寺遗址。从1978年被正式挖掘研究至今,考古学界统一认为,陶寺遗址就是中国人的老祖宗尧和舜的王城。

他们不只是神话里的人物,而是确实存在过的人。那么为什么老祖宗的王族会被毁灭,究竟是何人所为呢?

根据史料记载,舜当权的时候曾派夏族的首领鲧去治水。但是鲧没能完成任务,被舜“殛于羽山而死”。

从此,夏族和舜就结下了仇恨,禹是鲧的儿子,也是继任的夏族首领,他和舜之间既是部落仇恨又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

四千年前的王城出土,华夏文明得以证明,历史伟人竟是凶手?

虽然处死了鲧,但是水灾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舜又接着命令大禹前去治水,颇有要赶尽杀绝的意思。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乃劳身焦思, 居外十三年, 过家门不敢入”。

十三年没有进过家门,他到底压抑住了怎样的情感?有人说,大禹是背负着民众的苦难和希望在治水,而治水的这十年,又是在为自己养精蓄锐伺机报仇。

在治水期间,大禹的光辉形象深入民心,得到了各部落王族的支持,还有很多军事力量的归附。后来治水成功,在大禹心中隐忍多年的杀父之仇一触即发。

大禹召集大规模的军队杀入王城,华丽的宫殿和堆积如山的财富都入不了他的眼,他只要舜整个王族的人用鲜活的生命来偿还,所以才有了后来考古学界看到的那一地碎骨。

四千年前的王城出土,华夏文明得以证明,历史伟人竟是凶手?

虽然上面的这个说法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但还是有些让人难以置信。所以也有专家提出了别的说法。比如山西考古队队长何弩就认为,消灭舜王族的人其实是北方石峁遗址的人。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石峁遗址和舜王族所在地都沿黄河流域,没有什么明显特征。但是从中国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就可以看出。陶寺和石峁被400MM等降水量线分为两个部分。

后代帝王所修建的长城,也都在这条线上。这条线是草原和森林的分界线,在此处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当然,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考古队长何弩也找到了很多的证据。石峁以北的朱开沟遗址中,有很多舜王族的文明遗存,很可能是石峁灭城后带了一些幸存者回去。

四千年前的王城出土,华夏文明得以证明,历史伟人竟是凶手?

纵观世界历史,曾经闪闪发光的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都死在了游牧民族的手中,中国也曾几度经历这种危机。西周时期,北方犬戎灭周幽王于镐京,中国文明差一点就消亡了。

春秋时期,北伐的戎和狄再度侵犯,幸亏有管仲和齐桓公尊王攘夷,才没让后人都变成野蛮人。

无论舜王族究竟是被谁消灭的,我们都能确定一个事实,那就是从舜开始,就已经有了中华民族。只是那一场意外的屠杀,在日后被无数次重演。

四千年前的王城出土,华夏文明得以证明,历史伟人竟是凶手?

任何朝代的更迭,都免不了腥风血雨的战争,这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好在,无论经历了多少乱世和战火,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一直都在传承,任何民族的侵犯都无法将我们打散。

整篇图文由子皓新说团队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